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6956发布日期:2019-06-14 22:1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对桌面高度的需求不同,存在着一种升降桌,升降桌能够通过伸缩来调节桌腿的高度,升降桌的升降装置需要通过手动操作才能实现桌子的升降,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手动操作桌子升降并不方便,从而会减低工作效率。

目前的升降桌,其具有多根管状的桌腿,将较小的桌腿穿设在较大的桌腿内,从而实现上下升降桌面的高度,而套设的多根桌腿或者升降管之间实际上是设置有护套件的,护套件对于桌腿或者升降管的伸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有的升降桌结构中,通常是采用了开孔来使护套固定在桌腿或者升降管的内管壁上的,这样既不美观,而且整体的受力也非常的不合理,导致护套件容易损坏或者变形,并且升降管与丝杠无法可靠的连接在一起,这样会使升降桌的升降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包括:

横梁组件;

第一管体,其端部与所述横梁组件固定连接;

第二管体,其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外,且所述第二管体上端的内管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卡接槽;

丝杠,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

第一护套,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且所述第一护套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

管体连接件,其为两半式结构并且具有内孔,所述丝杠固定在所述内孔中,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管体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对应所述管体连接件的上端面。

较佳的,还包括第三管体以及第二护套,所述第三管体套设在所述第二管体外,且所述第三管体上端的内管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护套位于所述第三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且所述第二护套通过所述第二卡接槽与所述第三管体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护套的下端具有向外翻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二护套的下端具有向外翻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嵌设在所述第一卡接槽内,所述第二卡扣嵌设在所述第二卡接槽内。

较佳的,所述管体连接件包括左连接块以及右连接块,所述左连接块与所述右连接块均为半圆环状结构且两者合并后形成圆环状的所述管体连接件。

较佳的,所述左连接块以及所述右连接块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销,所述丝杠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左连接块以及所述右连接块从所述丝杠的两侧夹住所述丝杠,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销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

较佳的,所述管体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且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若干调整片,所述调整片与所述第二管体以及所述管体连接件连接。

较佳的,所述调整片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短销以及第二连接销,所述管体连接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孔,所述调整片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外管壁上,且所述短销穿设在所述第二管体上,所述第二连接销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管体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从而使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管体连接件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左连接块以及所述右连接块的两U形端头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穿轴以及穿孔,所述左连接块上的所述穿轴以及所述穿孔分别与所述右连接块上的所述穿孔以及所述穿轴连接。

较佳的,所述管体连接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管体连接件的内孔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无需开孔就能够安装升降管护套,并且能够有效避免护套件损坏或者变形,并且升降管与丝杠能够很可靠的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管三节桌腿组件的剖面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管三节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的示意图。

图中,100、横梁组件;200、第一管体;300、第二管体;310、第一卡接槽;400、丝杠;410、第一连接孔;500、第一护套;510、第一卡扣;600、管体连接件;610、左连接块;620、右连接块;630、第一连接销;640、第二连接孔;650、穿轴;660、穿孔;700、第三管体;710、第二卡接槽;800、第二护套;810、第二卡扣;900、调整片;910、短销;920、第二连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双电机正装圆管三节升降桌,包括:横梁组件100、第一管体200、第二管体300、丝杠400、第一护套500以及管体连接件600,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升降桌的桌腿升降功能。

横梁组件100就是桌面板的横梁,更进一步来说,横梁组件100就是一个长条梁状结构,桌板固定在横梁组件100上,并且横梁的两端具有两个桌腿组件,桌腿组件包括第一管体200、第二管体300、丝杠400、第一护套500以及管体连接件600。

第一管体200,其端部与所述横梁组件100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一管体200的直径大于丝杠400的直径,且小于第二管体300的直径,横梁组件100与第一管体200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并随着第一管体200的上下移动而升降。

第二管体300,其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200外,且所述第二管体300上端的内管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卡接槽310;优选的,第二管体300与第一管体200之间为套设的关系,并且在第二管体300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卡接槽310;此处值得说明的是,传统的第二管体300上,并没有第一卡接槽310结构,而是径向设置了若干小孔。

丝杠400,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200内;优选的,丝杠400的直径最小,其穿设在第一管体200内。

第一护套500,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200与所述第二管体300之间,且所述第一护套500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310与所述第二管体300连接;优选的,第一管体200与第二管体300之间均在间隙,第一护套500就位于间隙内,这样能够使第一管体200与第二管体300之间的相对移动更加流畅,并且还能够支撑柱第一管体200与第二管体300。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传统的升降桌的桌腿组件上,相邻的升降管之间也是存在护套的,但是安装结构上具有缺陷,通过在外的升降管上径向设置小孔,然后对应的护套上具有与小孔对应的凸块,凸块穿设在小孔内,从而使护套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实际上是类似于在环形的护套上挑选几个点进行固定,在受力时,凸块容易变形,且凸块也容易从小孔中脱出,导致护套从间隙内脱离。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护套500的下端正好能够嵌设在第一卡接槽310内,所以第一护套500的整个环圈状的下端均能够可靠的卡在环形的第一卡接槽310内,从而形成面与面接触受力的效果,大大提升第一护套500连接的牢固程度,并且由于是面与面之间的受力,所以具有防止变形的效果,非常的可靠。

管体连接件600,其为两半式结构并且具有内孔,所述丝杠400固定在所述内孔中,所述第二管体300与所述管体连接件600连接,且所述第一管体200的下端对应所述管体连接件600的上端面。

优选的,管体连接件600实际上是分体式结构,其具有左右对称的两半可拆分的部件,通过将两个部分拼接在一起后会形成一个圆孔,也就是内孔,内孔能够将丝杠400夹住,也就是将丝杠400与管体连接件600固定在一起,第一管体200则与管体连接件600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丝杠400与第一管体200之间的固定连接。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传统的管体连接件600为一体式结构,无法进行拆卸,丝杠400插接在连接件上,并且连接件的侧部拧入螺丝,从而将中管与丝杠400连接在一起,这样非常的麻烦,并且从结构上来说,也不够巧妙,拆卸安装也不方便。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分体式结构,采用两半式的管体连接件600进行连接,不仅结构巧妙,而且拆卸方便,连接效果也很可靠。

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三管体700以及第二护套800,所述第三管体700套设在所述第二管体300外,且所述第三管体700上端的内管壁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二卡接槽710,所述第二护套800位于所述第三管体700与所述第二管体300之间,且所述第二护套800通过所述第二卡接槽710与所述第三管体700连接。

优选的,还具有第三管体700,第三管体700实际上就是外管,也就是直径最大的升降管,从整体结构来说,最外层的就是第三管体700,由于第三管体700与第二管体300之间也需要设置支撑结构的第二护套800,所以在第三管体700的内壁上也设置有第二卡接槽710,从而形成面与面接触受力的效果,大大提升第二护套800连接的牢固程度,并且由于是面与面之间的受力,所以具有防止变形的效果,非常的可靠。

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护套500的下端具有向外翻的第一卡扣510,所述第二护套800的下端具有向外翻的第二卡扣810,所述第一卡扣510嵌设在所述第一卡接槽310内,所述第二卡扣810嵌设在所述第二卡接槽710内。

优选的,第一护套500与第二护套800的结构相同,两者仅仅的适配的直径不同而已,第一护套500与第二护套800均为环圈状结构,并且其轴线方向的上端具有一个端头,用于抵触在管体的上端,而第一卡扣510与第二卡扣810则分别嵌设在第一卡接槽310与第二卡接槽710内,并且第一卡扣510与第二卡扣810优选为楔形头部,这样有利于嵌设到卡接槽内。

如图1、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管体连接件600包括左连接块610以及右连接块620,所述左连接块610与所述右连接块620均为半圆环状结构且两者合并后形成圆环状的所述管体连接件600。

优选的,左连接块610与右连接块620均为半圆环形,两者能够拼接在一起,这种结构的管体连接件600与传统的一体式结构不同,其拆装更加方便,并且能够非常可靠的将丝杠400固定住。

如图1、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左连接块610以及所述右连接块620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销630,所述丝杠400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10,所述左连接块610以及所述右连接块620从所述丝杠400的两侧夹住所述丝杠400,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销630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410内。

优选的,左、右连接块620由于是半圆环装结构,在其内弧面的位置上具有朝向圆心方向的第一连接销630,左右连接块620能够从左右两侧夹住丝杠400,同时通过第一连接销630与第一连接孔410固定在一起,这样能够很方便快捷的将丝杠400牢固的连接在管体连接件600的内孔中。

如图1、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管体连接件600位于所述第二管体300内,且所述第二管体300上设有若干调整片900,所述调整片900与所述第二管体300以及所述管体连接件600连接。

调整片900为长条片状结构,并且调整片900具有与第二管体300贴合的内弧形面,调整片900能够同时与管体连接件600以及第二管体300连接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不使用螺丝的前提下实现固定安装。

如图1、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调整片90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短销910以及第二连接销920,所述管体连接件60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连接孔640,所述调整片900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300的外管壁上,且所述短销910穿设在所述第二管体300上,所述第二连接销920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管体300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640,从而使所述第二管体300与所述管体连接件600固定连接。

优选的,调整条具体结构实际上是在内弧面的上下两端设置短销910以及第二连接销920,短销910用于使第二管体300与调整片900连接在一起,而第二连接销920同时穿过第二管体300以及开设在管体连接件600的第二连接孔640上,从而将第二管体300与管体连接件600固定在一起,这种固定方式无需螺钉,且安装拆卸方便。

此处还值得指出的是,在第二管体300的管壁上开设有对应短销910以及第二连接销920的通孔,并且调整片900的数量优选为4个,左连接块610以及右连接块620上分别设置有2个第二连接孔640,从而实现可靠的固定安装。

如图1、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左连接块610以及所述右连接块620的两U形端头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穿轴650以及穿孔660,所述左连接块610上的所述穿轴650以及所述穿孔660分别与所述右连接块620上的所述穿孔660以及所述穿轴650连接。

优选的,左连接块610以及右连接块620可以拼接固定在一起,两者的固定连接是通过穿轴650与穿孔660固定在一起,更详细的说,左连接块610上的穿轴650穿设在右连接块620上的穿孔660内,而右连接块620上的穿轴650穿设在左连接块610上的穿孔660内,这样能够实现两者的可靠安装,并且拆卸方便。

如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管体连接件600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管体连接件600的内孔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凹槽,优选的,这样便于开设第二连接孔640。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