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边卡勾滑轨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0773发布日期:2019-07-27 10:2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边卡勾滑轨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轨连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边卡勾滑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边卡勾再与导轨进行分离和卡接时,无法保持分离状态,且无法用较为简单的装置来实现导轨的分离与卡接,且在进行复位的同时较为难操作,无法和导轨进行垂直卡接再推力的作用下一般的双边卡勾滑轨无法恢复至原来位置,使得在进行操作时不便于产品的实际使用,在滑轨上进行挤压工作时,向内挤压的力量通常会使得滑轨产生震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边卡勾滑轨连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边卡勾滑轨连接装置,包括固定限位板和限位槽,所述固定限位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弹性塑胶壁,所述固定限位板的两端开有矩形孔,所述固定限位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撑限位和第二支撑限位,所述第一支撑限位和第二支撑限位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限位板结构和第二固定限位板机构,所述固定限位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柱,所述固定限位板的两端顶端设置有间隙滑动,所述第二弹性塑胶壁的两端嵌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塑胶壁,所述限位槽的一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限位槽的内部一端设置有第一支点,所述限位槽的底端设置有塑胶底壁,所述塑胶底壁的内部设置有凹槽和第二支点,所述塑胶底壁的底端中部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勾,所述卡勾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筋。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柱共设置有两个,所述弹性柱关于固定限位板对称分布,所述弹性柱为圆柱凹槽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设置在限位槽的中部正下方,所述导轨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折弯,所述导轨的两端还设置有限位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筋关于导轨对称分布,所述限位筋为实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塑胶壁与第二弹性塑胶壁之间的位移量与卡勾中的缝隙位移量小于卡勾自身的位移量。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底端与凹槽相卡接,所述顶板贯穿矩形孔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塑胶壁与第二弹性塑胶壁提供的位移量与弹性柱与卡勾中的缝隙提供的位移量总和超过了卡勾自身的位移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设置有第三螺丝位和凹槽,方便通过起子的中部位置再与卡勾的一端接触时,通过凹槽旋转螺丝,从而使得卡勾能够回复到原始状态,方便进行复位,通过设置有第四螺丝位和塑胶底壁,方便通过第四螺丝位抵住塑胶底壁从而使得起子中部位置再与卡勾接触,从而第四螺丝位旋转,从而卡勾与导轨相接,实现了垂直卡接,通过设置有卡勾、压缩弹簧、第一弹性塑胶壁和第二弹性塑胶壁,方便通过第一弹性塑胶壁和第二弹性塑胶壁提供的向内挤压的力从而将产品能够牢牢的固定在导轨上,防止了产品在导轨上产生震动从而影响工作,该实用新型简单方便,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产品与导轨卡接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产品与导轨卡接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产品与导轨分离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产品与导轨分离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板抵住塑胶底壁的第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板抵住塑胶底壁的第二示意图。

图中:110、第一支撑限位;111、第二支撑限位;112、第一固定限位板结构;113、第二固定限位板机构;2、固定限位板;21、第一弹性塑胶壁;31、间隙滑动;32、矩形孔;33、弹性柱;34、卡勾;35、第二弹性塑胶壁;4、压缩弹簧;6、顶板;7、第一支点;8、限位槽;9、塑胶底壁;91、凹槽;92、第二支点;10、限位筋;11、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一种双边卡勾滑轨连接装置,包括固定限位板2和限位槽8,所述固定限位板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弹性塑胶壁35,所述固定限位板2的两端开有矩形孔32,所述固定限位板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撑限位110和第二支撑限位111,所述第一支撑限位110和第二支撑限位111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限位板结构112和第二固定限位板机构113,所述固定限位板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柱33,所述固定限位板2的两端顶端设置有间隙滑动31,所述第二弹性塑胶壁35的两端嵌接有压缩弹簧4,所述压缩弹簧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弹性塑胶壁21,所述限位槽8的一端设置有顶板6,所述限位槽8的内部一端设置有第一支点7,所述限位槽8的底端设置有塑胶底壁9,所述塑胶底壁9的内部设置有凹槽91和第二支点92,所述塑胶底壁9的底端中部设置有导轨11,所述导轨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勾34,所述卡勾34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筋10。

其中,所述弹性柱33共设置有两个,所述弹性柱33关于固定限位板2对称分布,所述弹性柱33为圆柱凹槽式结构。

其中,所述导轨11设置在限位槽8的中部正下方,所述导轨11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折弯,所述导轨11的两端还设置有限位卡槽。

其中,所述限位筋10关于导轨11对称分布,所述限位筋10为实心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塑胶壁21与第二弹性塑胶壁35之间的位移量与卡勾34中的缝隙位移量小于卡勾34自身的位移量,从而防止产品在滑轨11上产生震动。

其中,所述顶板6的底端与凹槽91相卡接,所述顶板6贯穿矩形孔32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塑胶壁21与第二弹性塑胶壁35提供的位移量与弹性柱33与卡勾34中的缝隙提供的位移量总和超过了卡勾34自身的位移量便于下次与导轨11垂直卡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边卡勾滑轨连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当产品与导轨11卡接时,如图1-2所述,产品向下压至导轨11上,固定限位板2上的卡勾34通过倒角的导向,向两边位移,此时卡勾34可与导轨11相接从而卡住,通过压缩弹簧4、第一弹性塑胶壁21和第二弹性塑胶壁35提供的向内侧压力使得产品牢牢固定在导轨11上,防止产品产生震动,由于第一弹性塑胶壁21和第二弹性塑胶壁35提高的位移量及弹性柱33与卡勾34中的缝隙提供的位移量总和超过了卡勾34自身的位移量,从而弹性柱33不会从第二限位槽82的位置移动至第一限位槽81的位置,当要将产品与导轨11分离时,如图3-4所示,通过顶板6靠着第一支点7的位置旋转,此时卡勾34与导轨11分离,限位筋10能够阻挡卡勾34继续向两侧位移,防止了第一弹性塑胶壁21、第二弹性塑胶壁35由于弹性范围而断裂,由于第一弹性塑胶壁21、第二弹性塑胶壁35提供的位移量及弹性柱33与卡勾34中的缝隙位移量小于卡勾34自身位移量从而弹性柱33会从限位槽8进行移动,且由于弹性柱33自身的垂直位移的弹性,可与限位槽8牢牢卡住从而压缩弹簧4能提供的回弹力要大,此时方便卡勾34与导轨11分离后方便将产品从导轨11取出,如图5所示,通过顶板6抵住塑胶底壁9上的凹槽91,并且起子的中部位置与卡勾34上的间隙滑动31相接触,通过凹槽91旋转至如图5的位置,可将卡勾34与导轨11卡紧从而方便进行复位,如图6所示,顶板6抵住塑胶底壁9中部的底端,并且起子的中部位置与卡勾34上的间隙滑动31相接触,此时绕第二支点92至图6所示的位置从而卡勾34与导轨11卡紧也可进行复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