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1200发布日期:2019-07-13 08:3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液体加热器,存在着以下一些常见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1.烧水前,用户向液体加热器内进行加水时,经常容易过量(如超出水位线),如此,水在烧开沸腾时,水容易从出水孔喷溅出来,既不安全,也容易弄湿周围环境;2.向杯子等容器内倒水时,若倾倒角度过大,容易导致出水冲击力太强,水进入杯子后还容易溅出,杯子内的茶叶等物体也容易溅到外面;3.加热水时不一定需要加热到沸腾,有时候也会设定较低的最终水温(开水煲等液体加热器均具备该功能),如需要将水加热至50度,此时,若出水孔偏大,则会导致液体加热器内部与外界气流、热量交换速度过快,迟迟达不到设定温度,导致长时间加热,既浪费能源,又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采用遮挡件限制出水的走向和瞬间水流,既能防止水烧开时向外溅出,又可避免倒水时水流溅起,且能保障出水顺畅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内胆和壶嘴,所述壶嘴和内胆壁之间形成出水腔,所述内胆壁上设有与出水腔连通的第一出水孔,还包括用于遮挡第一出水孔出水水流的遮挡件。

作为优选,所述遮挡件包括与第一出水孔对应的遮挡部,遮挡部挡住对应第一出水孔的上部且向外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遮挡部中线外沿低于遮挡部中线内沿。

作为优选,在对应的遮挡部与第一出水孔中:所述遮挡部最低点与第一出水孔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至少为出水孔最大高度的二分之一。

作为优选,所述遮挡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内胆焊接或者通过螺钉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遮挡件上设有第二出水孔,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孔的上方,所述第一出水孔与第二出水孔对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水孔孔径为4-6mm。

作为优选,所述遮挡件上设有与第一出水孔对应的第二出水孔,第二出水孔与对应的第一出水孔交错布置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遮挡部最低点与出水孔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小于或等于2.5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出水孔口径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一出水孔口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遮挡件限制出水的走向和瞬间水流,既能防止水烧开时向外溅出,又可避免倒水时水流溅起,且能保障出水顺畅性;内胆用于盛装液体,内胆中的液体可以通过壶嘴倾倒出来,倾倒时,液体经第一出水孔进入出水腔,随后倒出,烧水时,开水从第一出水孔溅出后,会受到遮挡件的遮挡,从而可保障溅出的水依然停留在水腔中,避免其溅出外界;遮挡部挡住第一出水孔的上部,可以有效防止水从第一出水孔出来后继续向上溅出,从而可避免水从壶嘴溅出,既保障了安全性,又能避免周边环境被弄湿,而在倒水时,遮挡部能限制出水速度,避免水流一下子冲出,可保障出水稳定性、避免出水四溅;遮挡部最低点与第一出水孔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至少为出水孔最大高度的二分之一,相当于遮挡部至少挡住了第一出水孔的半高,可有效起到防外渐、防水流冲击过大等效果;若直接将遮挡部设置在内胆上,由于连接操作较为困难,既容易报废,又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固定部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内胆上,连接部又可以提前设置在固定部上,从而可保障生产效率及装配效果;第二出水孔与第一出水孔配合出水,水从内胆流出后,先经过第一出水孔、再经过第二出水孔,然后进入出水腔,第二出水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限制、控制水流;第一出水孔孔径若过小,不利于顺利出水,且容易导致堵孔问题,第一出水孔孔径若过大,则出水水流容易过急,易导致倒水时水流四溅,综合考量,第一出水孔孔径以4-6mm为宜,优选为5mm;在低气压地区,本来沸点就相对低,若水即温度达到较高后时,蒸汽流出过快,则液体加热器内部压力相对更低,则更加不易让水烧开,因此设置为第二出水孔与对应的第一出水孔交错布置且连通,既能保障出水,又能更易让水烧开;遮挡部中线外沿低于遮挡部中线内沿保障了足够的遮挡保护面积,可有效起到防外渐、防水流冲击过大等效果;遮挡部最低点与出水孔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若过小,则出水会相对不畅,遮挡部最低点与出水孔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若过大,则遮挡效果会较差,综合考量,遮挡部最低点与出水孔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宜为小于或等于2.5mm;第一出水孔是设置在内胆上的,属于一开始就设计好的结构,若第二出水孔孔径相对小,则会影响第一出水孔的出水量,而第二出水孔口径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一出水孔口径,则能保障不对第一出水孔的出水量做出直接限制,避免还需要重新设计合适的第二出水孔口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亦可根据下述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内胆1、第一出水孔1a、壶嘴2、出水腔2a、遮挡件3、第二出水孔3a、遮挡部31、固定部32。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水壶。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内胆1和壶嘴2,所述壶嘴2和内胆1壁之间形成出水腔2a,所述内胆1壁上设有与出水腔2a连通的第一出水孔1a,还包括用于遮挡第一出水孔1a出水水流的遮挡件3。内胆1用于盛装液体,内胆1中的液体可以通过壶嘴2倾倒出来,倾倒时,液体经第一出水孔1a进入出水腔2a,随后倒出,烧水时,开水从第一出水孔1a溅出后,会受到遮挡件3的遮挡,从而可保障溅出的水依然停留在水腔中,避免其溅出外界。

所述遮挡件3包括与第一出水孔1a对应的遮挡部31,遮挡部31挡住对应第一出水孔1a的上部且向外延伸。遮挡部31挡住第一出水孔1a的上部,可以有效防止水从第一出水孔1a出来后继续向上溅出,从而可避免水从壶嘴2溅出,既保障了安全性,又能避免周边环境被弄湿,而在倒水时,遮挡部31能限制出水速度,避免水流一下子冲出,可保障出水稳定性、避免出水四溅。

实施例2: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结构,如图5所示,

在对应的遮挡部31与第一出水孔1a中:所述遮挡部31最低点与第一出水孔1a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至少为出水孔最大高度的二分之一。遮挡部31最低点与第一出水孔1a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至少为出水孔最大高度的二分之一,相当于遮挡部31至少挡住了第一出水孔1a的半高,可有效起到防外渐、防水流冲击过大等效果。

所述遮挡件3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内胆1焊接或者通过螺钉连接。若直接将遮挡部31设置在内胆1上,由于连接操作较为困难,既容易报废,又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固定部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内胆1上,连接部又可以提前设置在固定部上,从而可保障生产效率及装配效果。

所述遮挡件3上设有第二出水孔3a,所述遮挡部31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孔3a的上方,所述第一出水孔1a与第二出水孔3a对应设置。第二出水孔3a与第一出水孔1a配合出水,水从内胆1流出后,先经过第一出水孔1a、再经过第二出水孔3a,然后进入出水腔2a,第二出水孔3a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限制、控制水流。

所述第一出水孔1a孔径为4-6mm。第一出水孔1a孔径若过小,不利于顺利出水,且容易导致堵孔问题,第一出水孔1a孔径若过大,则出水水流容易过急,易导致倒水时水流四溅,综合考量,第一出水孔1a孔径以4-6mm为宜,优选为5mm。

实施例3: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2的结构,

所述遮挡件3上设有与第一出水孔1a对应的第二出水孔3a,第二出水孔3a与对应的第一出水孔1a交错布置且连通。在低气压地区,本来沸点就相对低,若水即温度达到较高后时,蒸汽流出过快,则液体加热器内部压力相对更低,则更加不易让水烧开,因此设置为第二出水孔3a与对应的第一出水孔1a交错布置且连通,既能保障出水,又能更易让水烧开。

实施例4: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2或3的结构,如图6所示,

所述遮挡部31中线外沿低于遮挡部31中线内沿。遮挡部31中线外沿低于遮挡部31中线内沿保障了足够的遮挡保护面积,可有效起到防外渐、防水流冲击过大等效果。

所述遮挡部31最低点与出水孔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小于或等于2.5mm。遮挡部31最低点与出水孔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若过小,则出水会相对不畅,遮挡部31最低点与出水孔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若过大,则遮挡效果会较差,综合考量,遮挡部31最低点与出水孔底部之间的竖直距离宜为小于或等于2.5mm。

实施例5: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2或3或4的结构,

所述第二出水孔3a口径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一出水孔1a口径。第一出水孔1a是设置在内胆1上的,属于一开始就设计好的结构,若第二出水孔3a孔径相对小,则会影响第一出水孔1a的出水量,而第二出水孔3a口径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一出水孔1a口径,则能保障不对第一出水孔1a的出水量做出直接限制,避免还需要重新设计合适的第二出水孔3a口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