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衣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4133发布日期:2020-02-07 22:2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衣帽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帽架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衣帽架。



背景技术:

衣帽架是一种用来居家收纳衣物的小件家具。在现实生活中,木质衣帽架比金属材质的要使用的多一些,因为木质的衣帽架相对来说会比金属材质的重一些,这样就会起到一个平衡支撑的作用。用途及结构:家居生活中用于挂置衣物的家具,一般分为底座、支杆和挂衣叉。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732323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衣帽架,包括衣架本体和置物搁板;所述衣架本体包括撑杆和撑环;所述撑杆为倒y形结构,所述撑环为三个圆环形结构,其中两个撑环分别安装在撑杆的横向杆体的两端,另一个撑环安装在撑杆纵向杆体的顶端;所述置物搁板的外沿均布竖向卡槽,所述卡槽的直径大于纵向杆体的直径且小于撑环的直径;衣架本体1通过纵向杆体与卡槽连接。一种新型多功能衣帽架,可以用于悬挂上衣,两侧的撑环对衣物肩部起到防止衣物变形的作用;位于纵向杆体顶端的撑环可以用于放置帽子;也可以将围巾或丝巾从撑环中穿过,方便其悬挂;置物架上可以放置饰品、包等。

该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安装方便并且占有空间小的衣帽架,当人从衣帽架上取完衣物之后需要进行整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衣帽架放置衣物的另一侧设置整容镜用来整理仪容,但是如果用手扶着整个衣帽架进行转动的话,比较费力并且转动不平稳,仍在衣帽架上的衣物容易散落,故而如何设计出一种便于在整容镜和挂衣物之间进行切换的衣帽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衣帽架,其通过分别在支杆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挂衣叉和整容镜,在支杆与底部之间设有驱动支杆转动的转动机构,并在支杆的上部设置压力传感器、触摸感应电路和驱动电路,正常情况下挂衣叉的一侧位于衣服的外侧,当人取完衣物之后触摸下支杆上部,支杆能够在转动机构的带动下自动转动到整容镜的一侧以整理仪容,简单方便,并且亚克力镜子结实,不易碎,加工方便,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衣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支杆、设于支架顶部一侧的挂衣叉和设于挂衣叉另一侧的边框由亚克力材料制成的整容镜,所述支杆的底端插设在底座内,所述底座上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设在底座内的驱动电机、水平固设在驱动电机转轴上的第一齿轮和水平固设在支杆外环面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控制其工作的驱动电路,所述支杆的上部设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触摸感应电路,能够接收从压力传感器上传出的触摸信号,而后能将此信号传递给驱动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杆的上部两个分别设置有挂衣叉和整容镜,在使用时将支杆挂衣叉的一侧设置在支杆的外侧,这样用于挂取衣物,当将衣物取下并穿在身上之后,手触摸一下支架的上部,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压力信号并将此信号传递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控制驱动电机得电,而后第一齿轮转动,并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带动支杆进行旋转,支杆将整容镜移动到支架的外侧,这样人在穿好衣物之后能够通过整容镜直接整理仪容,方便实用,并且亚克力镜子不易碎,保证了支杆在旋转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固设有轴承,所述支杆的底部固设有连接杆并转动连接在轴承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杆下端的连接杆转动连接在转动槽内,并且在连接杆与转动槽之间设置轴承来保证支杆转动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整容镜的下方设有矩形的支撑块,所述整容镜的两侧均设有转动柱,所述整容镜通过转动柱转动连接在支撑块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人通过整容镜整理仪容的时候,整容镜可以通过其两侧的转动柱进行前后的轻微翻转,以保证不同高度的人都能够以比较合适的角度去整理仪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衣叉共有多个并且均倾斜设置,所述挂衣叉的外端为高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挂衣叉倾斜设置来防止挂衣叉上剩余的衣物因旋转而产生掉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摸感应电路共有多个,并且多个触摸感应电路上的压力传感器分布在支杆上部的不同位置处,所述触摸感应电路包括正向输入端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相连的第一比较器和基极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的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型号为lm324,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设置有预设值vref1,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驱动电路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的发射极均耦接同一或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或门电路的输出端为端口a-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手不触摸柜门时,vref1较大,第一比较器输出低电平信号,当人手触摸支杆的上部时,第一压力传感器会发出触摸信号,第一比较器经过比较之后输出高电平信号,进而第一三极管将电信号输出到驱动电路以控制转动机构进行启动,从而实现柜门的自动开启。通过设置多个触摸感应电路,并将该多个触摸感应电路上的压力传感器分布在支杆上部的不同位置,并且多个触摸感应电路与同一个或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这样不论哪个压力传感器感应到触摸信号均能够带动支杆进行旋转,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摸感应电路与驱动电路之间设有延时电路,所述延时电路包括555定时器和基极与555定时器的2号管脚耦接的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耦接有端口a-1,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555定时器的4号和8号管脚耦接电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触摸感应电路与驱动电路之间设置延时电路,防止人不小心碰触到支杆的上部从而带动支杆进行旋转,只有当人手停留几秒时支杆才会进行旋转,从而防止误开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磁继电器和第一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一电磁继电器包括第一电磁继电线圈和第一电磁常开触点,所述第一时间继电器包括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一常闭触点,所述第一电磁继电线圈的一端与555定时器的三号管脚耦接,其另一端接地设置;所述第一电磁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电源,所述驱动电机与第一电磁常开触点串联耦接,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与驱动电机串联耦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与第一电磁线圈串联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555定时器计时结束之后,第一电磁继电线圈得电,进而控制第一电磁常开触点闭合,而后驱动电路工作并带动支杆进行旋转,在支杆旋转完成之后,第一电磁线圈正好计时结束进而第一常闭触点断开,从而控制驱动电机进行关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整容镜的边框内设有led灯,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有复位电路,所述复位电路电连接能够感应人体位置并控制复位电路打开与关断的红外感应电路,所述复位电路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负向输入端与第一红外传感器相连的第三比较器、基极与所述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的第四三极管、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的第二时间继电器和与第二时间继电器相连的第三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三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设置有预设值vref3,所述第二时间继电器包括第二电磁线圈和第二常开触点,所述第三时间继电器包括第三电磁线圈和第三常闭触点,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所述第三电磁线圈与第二电磁线圈串联耦接;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型号为lm324,所述第四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磁线圈的一端接地设置;所述第一电磁常开触点共有两个并分别串联耦接于驱动电机的两侧,所述第二常开触点共有两个,两个第二常开触点与驱动电机串联耦接,并且两个第二常开触点分别位于驱动电机的两侧,所述第三常闭触点与第三电磁线圈串联耦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常开触点连接电源,另一个第二常开触点接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红外感应电路感应到人走入到支杆的前方时,控制复位电路得电,然后当第一红外传感器感应到人体离开之后,第三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信号进而第二电磁线圈得电并开始计时,这样是为了确保人体已离开整容镜的区域以防止碰伤,计时结束之后控制两个第二常开触点闭合,驱动电机开始反转并带动支杆反向转动以回到初始位置,方便进行下一次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红外感应电路包括第二红外传感器、正向输入端与第二红外传感器相连的第四比较器、基极与所述第四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的第五三极管和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的第二电磁继电器,所述第四比较器的型号为lm324,所述第五三极管为npn管,所述第四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设置有预设值vref4,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二电磁继电器包括第二电磁继电线圈和第二电磁常开触点,所述第二电磁继电线圈包括第二电磁常开触点和第二电磁继电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继电线圈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串联耦接,所述第二电磁常开触点与第一红外传感器串联耦接,所述第二电磁常开触点上电连接有第五电磁继电器,所述第五电磁继电器包括第五电磁继电线圈和第五电磁常开触点,所述第五电磁继电线圈与第二电磁常开触点串联耦接,所述第五电磁常开触点的两端与第二电磁常开触点的两端并联耦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红外传感器没有在柜体内感应到人体信号,此时预设值vref4较大,第四比较器输出低电平信号,当第二红外传感器感应到人体信号之后,第四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信号并控制第二电磁继电线圈得电,进而第二电磁常开触点闭合,而后第二电磁继电线圈得电并控制第五电磁常开触点闭合,完成自锁功能,这样当第二红外传感器感应不到人体信号之后,复位电路仍然能够持续得电并控制驱动电机反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路上电连接有照明电路,所述照明电路包括强光灯、与强光灯串联耦接的第四电磁继电器和与强光灯并联耦接的弱光灯,所述第四电磁继电器与强光灯相互串联,所述第四电磁继电器包括第四电磁继电线圈和第四电磁常开触点,所述第四电磁继电线圈的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照明电路上设有第一常开触点,所述第一常开触点与第四电磁继电线圈串联耦接,所述第四电磁常开触点的两端与第一常开触点的两端并联耦接,所述照明电路上还设有第三常闭触点,所述第三常闭触点与第四电磁继电线圈串联耦接,所述第三常闭触点的另一端接地设置;所述照明电路上电连接有强弱转化电路,所述强弱转化电路包括光电传感器、正向输入端与光电传感器相连的第五比较器、基极与所述第五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的第六三极管和与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耦接的第三电磁继电器,所述第五比较器的型号为lm324,所述第六三极管为npn管,所述第五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设置有预设值vref4,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磁继电器包括第三电磁继电线圈、第三电磁常开触点和第三电磁常闭触点,所述第三电磁继电线圈与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串联耦接,其另一端接地设置,所述第三电磁常闭触点与强光灯串联耦接,所述强光灯与弱光灯均固设在整容镜的边框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电磁线圈计时结束之后,整容镜转动到靠近人体的一侧从而第一电磁线圈控制第一常开触点闭合,而后第四电磁继电器与第一常开触点组成自锁电路从而控制照明电路对对整容镜进行照明,这样人在较为昏暗的环境中也能够比较方便地通过整容镜整理仪容,通过在镜子的边框上设置光电传感器,在白天时光电传感器感应到的光的强度较大,第五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信号,在晚上时,光电传感器感应到的温度较小从而第五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信号,然后第三电磁继电线圈得电,控制第三电磁常开触点闭合,第三电磁常闭触点打开,强光灯关断,弱光灯点亮,防止灯刺眼或者影响别人的休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在支杆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挂衣叉和整容镜,在支杆与底部之间设有驱动支杆转动的转动机构,并在支杆的上部设置压力传感器、触摸感应电路和驱动电路,正常情况下挂衣叉的一侧位于衣服的外侧,当人取完衣物之后触摸下支杆上部,支杆能够在转动机构的带动下自动转动到整容镜的一侧以整理仪容,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整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整容镜外框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中凸显转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触摸感应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延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复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红外感应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照明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强弱转化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杆;11、底座;111、转动槽;112、保护罩;12、轴承;13、连接杆;14、挂衣叉;141、挡块;15、支撑块;2、整容镜;21、转动柱;3、转动机构;31、驱动电机;32、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4、触摸感应电路;41、压力传感器;t1、第一比较器;q1、第一三极管;42、或门电路;43、延时电路;q3、第三三极管;t6、555定时器;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c1、第一电容;ka1、第一电磁继电线圈;5、驱动电路;ka11、第一电磁常开触点;kt1、第一电磁线圈;kt11、第一常闭触点;kt22、第二常开触点;6、复位电路;61、第一红外传感器;ka22、第二电磁常开触点;ka55、第五电磁常开触点;ka5、第五电磁继电线圈;t3、第三比较器;q4、第四三极管;kt2、第二电磁线圈;kt3、第三电磁线圈;kt33、第三常闭触点;7、红外感应电路;71、第二红外传感器;t4、第四比较器;q5、第五三极管;ka2、第二电磁继电线圈;8、照明电路;kt12、第一常开触点;ka4、第四电磁继电线圈;ka44、第四电磁常开触点;l1、强光灯;ka31、第三电磁常闭触点;ka33、第三电磁常开触点;l2、弱光灯;9、强弱转化电路;91、光电传感器;t5、第五比较器;q6、第六三极管;ka3、第三电磁继电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多功能衣帽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杆1、整容镜2、转动机构3、触摸感应电路4(参考图4)、驱动电路5(参考图6)、复位电路6(参考图7)、红外感应电路7(参考图8)、照明电路8(参考图9)和强弱转化电路9(参考图10)。支杆1竖直设置并且其底部设有底座11,底座11水平放置在地面上,底座11的上部开设有圆柱形的转动槽111,转动槽111内固设有轴承12,支杆1的底部对应转动槽111的位置处固设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转动连接在轴承12内,通过这样设置来保证支杆1在底座11上转动稳定。

支杆1的顶部固设有两排挂衣叉14,每排挂衣叉14均有两个并呈上下设置,两排挂衣叉14位于支杆1的一侧,整容镜2位于支架的另一侧,每个挂衣叉14均倾斜设置,并且其外端为高处,并且每个挂衣叉14的上端均设有水滴形的挡块141,挡块141的直径大于挂衣叉14的直径。这样挂衣叉14在支杆1的带动下进行旋转时,支杆1的外端较高并且设置挡块141来防止挂衣叉14上剩余的衣物因旋转而产生掉落。

支杆1远离挂衣叉14的一侧固设有竖直设置的呈矩形的支撑块15,整容镜2由亚克力材料制成,通过采用这种材料,整容镜2意外脱落也不会碎裂,更加安全,并且亚克力材料加工起来更加容易,生产更加方便,整容镜2倾斜设于支撑块15内,整容镜2的边框两侧固设有水平设置的转动柱21,转动柱21转动连接在支撑块15的内侧壁上。人在通过整容镜2整理仪容的时候,整容镜2可以通过其两侧的转动柱21进行前后的轻微翻转,以保证不同高度的人都能够以比较合适的角度去整理仪容。

如图3所示,转动机构3设于底座11上,底座11的上部固设有保护罩112,转动机构3设于保护罩112内,转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3。驱动电机31竖直设置并且固设在底座11内,第一齿轮32水平设置并且固设在驱动电机31的转轴上,第二齿轮33水平设置并且固设在支杆1底端的外环面上,第一齿轮32与第二齿轮33相互啮合。驱动电机31得电时,第一齿轮32转动,并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33进行转动,第二齿轮33带动支杆1进行旋转,支杆1将整容镜2移动到支架的外侧,这样人在穿好衣物之后能够通过整容镜2直接整理仪容,方便实用。

如图4所示,触摸感应电路4共有多个,多个触摸感应电路4的压力传感器41分布在支杆1的杆身或者支撑块15上。触摸感应电路4包括压力传感器41、第一比较器t1和第一三极管q1。压力传感器41设置在柜门的外侧,第一比较器t1的正向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41耦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比较器t1的发射极相互耦接,第一比较器t1的型号为lm324,第一比较器t1的负向输入端设置有预设值vref1,第一三极管q1为npn管,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驱动电路5电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输出端连接有或门电路42,多个触摸感应电路4的第一三极管q1均与该或门电路42的输出端相连。

当人手不触摸柜门时,vref1较大,第一比较器t1输出低电平信号,当人手触摸支杆1的杆身或者支撑块15时,第一压力传感器41会发出触摸信号,第一比较器t1经过比较之后输出高电平信号,进而第一三极管q1将电信号输出到驱动电路5以控制转动机构3进行启动,从而实现柜门的自动开启。通过设置多个触摸感应电路4,并将该多个触摸感应电路4上的压力传感器41分布在支杆1上部的不同位置,并且多个触摸感应电路4与同一个或门电路42的输入端相连,这样不论哪个压力传感器41感应到触摸信号均能够带动支杆1进行旋转,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5所示,触摸感应电路4与驱动电路5之间电连接有延时电路43,延时电路43包括555定时器t6、第三三极管q3和第一电磁继电器。第一电磁继电器包括第一电磁继电线圈ka1和第一电磁常开触点ka11,第一555定时器t6的1号管脚接地,2号管脚分别耦接有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均与电源耦接,第三三极管q3为npn三极管,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耦接有端口a-1,其集电极与555定时器t6的2号管脚耦接,其发射极接地。通过在触摸感应电路4与驱动电路5之间设置延时电路43,防止人不小心碰触到支杆1的上部从而带动支杆1进行旋转,只有当人手停留1-3s时支杆1才会进行旋转,从而防止误开启。

如图6所示,驱动电路5包括第一电磁继电器和第一时间继电器;第一电磁继电器包括第一电磁继电线圈ka1和第一电磁常开触点ka11,第一时间继电器包括第一电磁线圈kt1和第一常闭触点kt11,第一电磁继电线圈ka1的一端与555定时器t6的三号管脚耦接,其另一端接地设置;第一电磁常开触点ka11的一端连接电源,驱动电机31与第一电磁常开触点ka11串联耦接,第一电磁线圈kt1与驱动电机31串联耦接,第一常闭触点kt11与第一电磁线圈kt1串联耦接。通过这样设置,当555定时器t6计时结束之后,第一电磁继电线圈ka1得电,进而控制第一电磁常开触点ka11闭合,而后驱动电路5工作并带动支杆1进行旋转,在支杆1旋转完成之后,第一电磁线圈kt1正好计时结束进而第一常闭触点kt11断开,从而控制驱动电机31进行关断。

如图7和图8所示,红外感应电路7在人的肢体进入到支杆1前方时才控制复位电路6开启,复位电路6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61、第三比较器t3、第四三极管q4、第二时间继电器和第三时间继电器。第三比较器t3的负向输入端与第一红外传感器61相互耦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三比较器t3的输出端耦接,第二时间继电器和第三时间继电器均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第三比较器t3的正向输入端设置有预设vref3,第二时间继电器包括第二电磁线圈kt2和第二常开触点kt22,第三时间继电器包括第三电磁线圈kt3和第三常闭触点kt33,第二电磁线圈kt2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耦接,第三电磁线圈kt3与第二电磁线圈kt2串联耦接;第三比较器t3的型号为lm324,第四三极管q4为npn三极管,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第三电磁线圈kt3的一端接地设置;第一电磁常开触点ka11共有两个并分别串联耦接于驱动电机31的两侧,第二常开触点kt22共有两个,两个第二常开触点kt22与驱动电机31串联耦接,并且两个第二常开触点kt22分别位于驱动电机31的两侧,第三常闭触点kt33与第三电磁线圈kt3串联耦接,其中一个第二常开触点kt22连接电源,另一个第二常开触点kt22接地设置。当红外感应电路7感应到人走入到支杆1的前方时,控制复位电路6得电,然后当第一红外传感器61感应到人体离开之后,第三比较器t3输出高电平信号进而第二电磁线圈kt2得电并开始计时,这样是为了确保人体已离开整容镜2的区域以防止碰伤,计时结束之后控制两个第二常开触点kt22闭合,驱动电机31开始反转并带动支杆1反向转动并回到初始位置,以方便进行下一次的操作。

红外感应电路7包括第二红外传感器71、第四比较器t4、第五三极管q5和第二电磁继电器。第四比较器t4的正向输入端与第二红外传感器71相互串联耦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与第四比较器t4的输出端耦接,第二电磁继电器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第四比较器t4的型号为lm324,第五三极管q5为npn管,第四比较器t4的负向输入端设置有预设值vref4,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第二电磁继电器包括第二电磁继电线圈ka2和第二电磁常开触点ka22,第二电磁继电线圈ka2包括第二电磁常开触点ka22和第二电磁继电线圈ka2,第二电磁继电线圈ka2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串联耦接,第二电磁常开触点ka22与第一红外传感器61串联耦接,第二电磁常开触点ka22上电连接有第五电磁继电器,第五电磁继电器包括第五电磁继电线圈ka5和第五电磁常开触点ka55,第五电磁继电线圈ka5与第二电磁常开触点ka22串联耦接,第五电磁常开触点ka55的两端与第二电磁常开触点ka22的两端并联耦接。通过这样设置,当第二红外传感器71没有在柜体内感应到人体信号,此时预设值vref4较大,第四比较器t4输出低电平信号,当第二红外传感器71感应到人体信号之后,第四比较器t4输出高电平信号并控制第二电磁继电线圈ka2得电,进而第二电磁常开触点ka22闭合,而后第二电磁继电线圈ka2得电并控制第五电磁常开触点ka55闭合,完成自锁功能,这样当第二红外传感器71感应不到人体信号之后,复位电路6仍然能够持续得电并控制驱动电机31反转。

如图9所示,照明电路8包括第四电磁继电器、强光灯l1和弱光灯l2。强光灯l1与弱光灯l2均有多个并分别固设在整容镜2的外框上,第四电磁继电器与强光灯l1相互串联,弱光灯l2的两端与强光灯l1的两端相互并联,第四电磁继电器包括第四电磁继电线圈ka4和第四电磁常开触点ka44,第四电磁继电线圈ka4的一端连接电源,照明电路8上设有第一常开触点kt12,第一常开触点kt12与第四电磁继电线圈ka4串联耦接,第四电磁常开触点ka44的两端与第一常开触点kt12的两端并联耦接,照明电路8上还设有第三常闭触点kt33,第三常闭触点kt33与第四电磁继电线圈ka4串联耦接,第三常闭触点kt33的另一端接地设置。通过这样设置,在第一电磁线圈kt1计时结束之后,整容镜2转动到靠近人体的一侧从而第一电磁线圈kt1控制第一常开触点kt12闭合,而后第四电磁继电器与第一常开触点kt12组成自锁电路从而控制照明电路8对对整容镜2进行照明,这样人在较为昏暗的环境中也能够比较方便地通过整容镜2整理仪容。

如图10所示,强弱转化电路9包括光电传感器91、第五比较器t5、第六三极管q6和第三电磁继电器。第五比较器t5的正向输入端与光电传感器91耦接,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与第五比较器t5的输出端相互耦接,第三电磁继电器与第六三极管q6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五比较器t5的型号为lm324,所述第六三极管q6为npn管,所述第五比较器t5的负向输入端设置有预设值vref4,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三电磁继电器包括第三电磁继电线圈ka3、第三电磁常开触点ka33和第三电磁常闭触点ka31,所述第三电磁继电线圈ka3与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串联耦接,其另一端接地设置,所述第三电磁常闭触点ka31与强光灯l1串联耦接,所述第三电磁常开触点ka33与弱光灯l2串联耦接。通过在整容镜2的边框上设置光电传感器91,在白天时光电传感器91感应到的光的强度较大,第五比较器t5输出高电平信号,在晚上时,光电传感器91感应到的温度较小从而第五比较器t5输出高电平信号,然后第三电磁继电线圈ka3得电,控制第三电磁常开触点ka33闭合,第三电磁常闭触点ka31打开,强光灯l1关断,弱光灯l2点亮,防止灯刺眼或者影响别人的休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