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盖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电炊具内胆(5L)的口径大都是220mm,或(4L)200mm,这种内胆的高度都有 135~145mm之间,同容量下内锅加热面积小,内胆深,食物不好熟,特别是煮饭时,锅盖增加扣牙数量,增大扣合面积,使承压增加,现有技术中采用在锅盖上冲压形成扣牙结构,这种冲压扣牙方案不易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盖及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锅盖不容易加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盖,包括本体和扣牙,所述扣牙与所述本体分别加工而成,所述扣牙固定安装在所述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扣牙铆压或者焊接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周向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扣牙固定安装在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扣牙为8~12个。
进一步地,所述锅盖上设置有锅口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锅盖的外径大于2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所述锅盖为上述的锅盖。
进一步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内锅,所述锅盖盖设在所述内锅上,所述内锅的高度小于130mm,所述内锅的口径大于220mm。
进一步地,所述内锅具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上设置有与所述扣牙对应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锅盖包括本体和扣牙,扣牙与本体分别加工而成,扣牙固定安装在本体上。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锅盖的本体和扣牙是分别加工形成后再固定在本体上的,相对于以往冲压形扣牙的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扣牙的结构简单,更加便于加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结构的分解图;以及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结构的分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盖;11、本体;111、通孔;12、扣牙;13、锅口密封圈;20、内锅;21、外凸缘; 21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增大内锅20的底部面积,加热面积大且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具体地,跟据公式:F=P/S=P/π*R^2,增大内锅20的口径加大后,锅盖10的承压成平方倍增大,为了增大承压能力,本实施例中对锅盖1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本实用新型中,对锅盖10的结构进行改进之后,能够使得锅盖10具备更高的承压能够和更简单的加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内锅20和锅盖10之间优选设置有锁合结构,该锁合结构防止烹饪腔体内存在压力时产生安全隐患。该锁合结构包括设置在锅盖10上的扣牙12和设置在内锅20上的外凸缘21。
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尤其指电压力锅,该烹饪器具还包括煲体组件等结构,实际使用时,内锅20安装在煲体组件内部,并通过位于煲体组件底部的电加热组件对内锅20进行加热,锅盖10盖设在内锅20上,保证内锅20内的压力,实现对内锅20内的食物的快速烹饪。
再次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锅盖10盖设在内锅20上,并通过锅盖10上的扣牙12扣盖在内锅20上,为了提高锅盖10的加工效率,降低锅盖10的加工难度,本实施例中对锅盖1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锅盖10包括本体11和扣牙12,扣牙12与本体11分别加工而成,分别加工完成扣牙12和本体11之后,再将扣牙12固定安装在本体11上。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锅盖10的本体11和扣牙12是分别加工形成,然后再将两者固定在一起的,相对于以往冲压形扣牙12的方式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扣牙12的结构简单,更加便于加工。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扣牙12通过铆压或者焊接固定在本体11上。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扣牙12固定在本体11上,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此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分别在本体11和扣牙12上设置卡扣,分别加工形成本体11和扣牙12之后,通过两者本身的卡扣等结构将本体11和扣牙12 固定在一起,简单快捷。
再次参见图1所示,为了便于对扣牙12进行安装,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本体11的周向上设置有通孔111,组装时,首先将扣牙12安装在通孔111内,然后通过焊接或者铆接方式将扣牙12固定在通孔111内,简单快捷,便于加工。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扣牙12为8~12个,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中增加了扣牙12的数量,当将锅盖10盖设在内锅20上时,能够增大锅盖10的扣合面积,使得锅盖10 的承压增加。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对内锅20的锅口进行密封,本实施例中的锅盖10上设置有锅口密封圈13,便于对内锅20的锅口进行密封,提高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将锅口密封圈13设置在锅盖10上,通常需要设置密封圈固定支架对锅口密封圈13进行支撑,保证锅口密封圈13的安装稳定性,而且,密封圈固定架焊接到锅盖10上,焊接处易生锈;同时因公差大,一致性不好,常常出现密封圈脱落或不好装的问题;此外,内锅热态取放时易烫手。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锅口密封圈13设置在内锅20的锅口处,当将锅盖10盖设在内锅20上的时候,能够保证内锅20的密封效果。
在内锅20的锅口周向设置有锅口密封圈13时,可以取消将锅口密封圈13设置在锅盖10 上时设置的密封圈固定支架结构,无需对密封圈固定支架进行焊接,不会出现生锈现象,且安装过程的一致性好,不容易出现锅口密封圈13脱落现象。
为了对锅口密封圈13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的内锅20的外边缘设置有可以设置外凸缘,锅口密封圈13上设置有与外凸缘相适配的安装凹槽。通过外凸缘和安装凹槽的配合连接作用,将锅口密封圈固定在内锅20的锅口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优选地,安装好锅口密封圈13之后,锅口密封圈13具有凸出于内锅20的凸出部。通过该凸出部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实施例中的内锅20的体积,防止内锅20内的液体飞溅。
当将锅口密封圈13设置在内锅20上时,锅口密封圈13具有防烫手持部,该防烫手持部可以是锅口密封圈13的任何便于手持的部位。内锅也不用再做内锅把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锅口密封圈13采用非导热材料制作而成,例如橡胶材料等具有密封功能的材料,成本低,易于实现。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锅盖10的外径大于220mm,内锅20的高度小于130mm,内锅20 的口径大于220mm。本实施例中加大了内锅20的口径,跟据公式:F=P/S=P/π*R^2,口径加大后,锅盖10的承压成平方倍增大,为了增大承压能力,增加扣牙12数量,使扣合面积加大,从而增加扣合承压力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将内锅20的口径为220mm~240mm,例如 230mm,内锅20的高度为80mm~120mm,例如90mm、100mm、110mm。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内锅20的口径增大,高度减小了,跟据体积公式V=S*H=π*R^2*h可知,体积一定条件下,口径是平方级变化,所以增加内锅 20的口径,高度可以大大降低,烹饪完成后,烹饪器具内锅可以作为碗直接端上餐桌,更好的盛食物。
为了提高本实施例中的内锅20的外观完美性,本实施例中的内锅20的外周设置有装饰部。通过该装饰部的作用,当将本实施例中的内锅放置在餐桌上时,能够提高内锅的美观性。这里的装饰部处设置有图画。本实施例中的图画可以是黑色图画,还可以是彩色图画或者雕刻图画等,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次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将锅盖10扣盖在内锅20上,本实施例中的内锅20 具有外凸缘21,外凸缘21上设置有与扣牙12对应的缺口211。使用时,使得锅盖10上的扣牙12与缺口211对应下压后旋转至外凸缘21的底部,实现锅盖10与内锅20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中的内锅20的口径做大后,底部面积变大,加热面积也可以做的更大,加热更均匀,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