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搅拌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3828发布日期:2019-06-21 23:4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自动搅拌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动搅拌锅,尤指一种可将沉淀于锅底的食材确实往上翻搅,以有效防止锅内食材烧焦的自动搅拌锅。



背景技术:

一般于烹煮粥、羹、粉圆等时,会使用锅具将食材盛装于内,再于锅具下方通过加热元进行加热,于烹煮过程中锅底温度远高于锅体其它部位,因此,若有食材沉淀于锅底,该沉淀于锅底的食材即容易发生烧焦现象,烧焦后食材不仅会破坏食物美味,也会造成锅具清洗上麻烦,故为防止锅内食材沉淀于锅底烧焦,传统方式是由人力拿着汤勺于锅内来回的搅拌,并深入锅底将沉于锅底的食材翻搅上来,如此,不但耗力且浪费人力成本,另外,若稍未注意停止翻搅时,食材便会有发生烧焦情形。

于是,有业者研发一种自动搅拌锅,现有自动搅拌锅主要设有一架设于锅体开口处的盖体,并于盖体上设有一电机,又使电机的转轴与一连杆上端相接,而连杆底端则与一搅拌片相组接,于使用时使连杆及搅拌片伸入锅体内,其中,搅拌片距离锅底越近,越可将沉淀于锅底的食材翻搅上来,防止食材于锅底烧焦的效果愈好;然而,现有锅体的底部通常会因碰撞变形,或于锅底黏附有难以刷洗清除的污垢杂质等,以致造成锅底凹凸不平的状况,故为避免搅拌片碰撞到锅底凸起处后无法转动,导致电机烧毁等情形,现有自动搅拌锅都会使搅拌片与锅底保持一适当间隔,而此设计虽可使搅拌片于锅内顺利转动搅拌,但却无法有效防止食材沉淀锅底烧焦情况。

于是,本设计人有鉴于现有自动搅拌锅于使用实施上仍有上述缺失,借其多年于相关领域的制造及设计经验和知识的辅佐,并经多方巧思,研创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动搅拌锅,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将沉淀于锅底食材确实往上翻搅,以有效防止锅内食材烧焦的自动搅拌锅。

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设计人研拟如下自动搅拌锅,其中,该自动搅拌锅设有一锅体,并于该锅体的上方设置有一盖体,于该盖体的中心穿设有一连杆,且该连杆的底端处组接有一搅拌片,并且该连杆的一段及搅拌片位于该锅体的锅腔内,于该盖体的上方固设有一固定座,且该固定座上组装设有一旋转动力源,该旋转动力源的转轴与一联轴器固定组装设置,该连杆的上端与该联轴器轴向活动连结。

如上所述的自动搅拌锅,其中,该联轴器的底端中央处轴向贯穿有一通孔,该联轴器的两侧分别于相对该通孔处径向设有一长槽孔,两长槽孔与该通孔相通,并且两长槽孔的长度方向沿该联轴器的轴向设置,且两长槽孔相互对应,该连杆包含一连杆主体及与该连杆主体的上端一体连接的一滑动段,且该连杆的滑动段活动插接于该联轴器的通孔,并于该滑动段径向贯穿有一插孔,该滑动段的插孔穿设有一插销,且插销的两端分别置于该联轴器的两长槽孔中。

如上所述的自动搅拌锅,其中,该连杆主体的上端的滑动段的直径小于该连杆主体的直径,且该滑动段与连杆主体相接处形成一阶梯部,并于该连杆的滑动段套设有一弹性件,该连杆的滑动段插接于该联轴器的通孔,该弹性件的上端抵设于该联轴器的底部定位,且该弹性件的下端抵设于该连杆的阶梯部定位。

如上所述的自动搅拌锅,其中,该联轴器的上端中央处轴向设有一套槽,并且该旋转动力源的转轴与该套槽相套接,该联轴器的一侧相对该套槽处径向设有一锁孔,且该锁孔与该套槽相通,该锁孔穿接有一锁固件,且该锁固件与该旋转动力源的转轴锁迫固定。

如上所述的自动搅拌锅,其中,该连杆的底端及搅拌片底端与该锅体的锅腔的锅底相接触。

如上所述的自动搅拌锅,其中,该连杆的底端与该锅体的锅腔的锅底相接触,该搅拌片的底端与该锅腔的锅底之间形成有一间隔。

如上所述的自动搅拌锅,其中,该锅体的上端形成锅腔的开口,该锅体的上端位于该锅腔的开口周缘处设有多个插置孔,该盖体的底侧周缘组装设有多个定位插杆,并且多个定位插杆分别插设于该锅体的各插置孔中。

如上所述的自动搅拌锅,其中,该盖体包含有至少一定位套环,且该定位套环沿盖体的周向环设于多个定位插杆的外部,并与多个定位插杆的外部相连接,该定位套环抵设于该锅体的上端定位。

如上所述的自动搅拌锅,其中,该盖体的底部中央处组装设有一组立柱,并于该组立柱的中心贯穿有一穿孔,且该连杆穿设于该组立柱的穿孔中定位。

如上所述的自动搅拌锅,其中,该搅拌片于的一侧上端处成型有一往上凸伸的延伸部。

借此,当旋转动力源经联轴器带动连杆转动,能使连接于连杆底端的接触锅底的搅拌片将沉淀于锅底食材往上翻搅,当搅拌片碰触到锅底凸起处时,利用连杆与联轴器轴向活动连结的设计,即可使连杆相对联轴器升降,以使搅拌片可升起通过锅底凸起处,并借连杆与联轴器间所设弹性件抵推复位,再对沉淀于锅底食材进行搅拌,据此,以达到有效防止食材于锅内烧焦情形。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锅体

11 锅腔

12 插置孔

13 握把

2 盖体

21 定位插杆

210 插杆主体

211 插接段

22 定位套环

23 组立柱

231 穿孔

24 连杆

240 连杆主体

241 滑动段

242 阶梯部

243 插孔

25 搅拌片

251 延伸部

26 弹性件

3 固定座

31 旋转动力源

311 转轴

32 握把

4 联轴器

41 套槽

42 锁孔

43 锁固件

44 通孔

45 长槽孔

46 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而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其所能达成的效果,能够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现详细说明如下,请一并参阅揭露的附图及图号:

首先,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搅拌锅,主要包含:

一锅体1,该锅体1内设有一锅腔11,并使该锅体1上端形成该锅腔11的开口,又使该锅体1上端位于该锅腔11开口周缘处设有多个插置孔12,另外,使该锅体1相对两侧外壁各组设有一握把13;

一盖体2,使该盖体2设置于锅体1上方,该盖体2底侧周缘组设有多个定位插杆21,并使多个定位插杆21包含一插杆主体210及与该插杆主体210的底端一体连接的插接段211,且使该插接段211的直径小于插杆主体210的直径且呈尖锥状,而使多个定位插杆21的插接段211分别对应插接于该锅体1的各插置孔12,该盖体2还包含有至少一定位套环22,使该定位套环22沿盖体的周向环设于多个定位插杆21外部,并与多个定位插杆21外部相连接,且使该定位套环22抵设于该锅体1上端定位,另外,使该盖体2底部中央处组装设有一组立柱23,并于该组立柱23中心贯穿有一穿孔231,且于该穿孔231内穿设有一连杆24,并使该连杆24上端穿伸出该盖体2上方,该连杆24包含一连杆主体240及与该连杆主体240的上端一体连接的一滑动段241,且使该滑动段241的直径小于该连杆主体240的直径,并使该滑动段241与连杆主体240相接处形成一阶梯部242,且于该滑动段241径向贯穿有一插孔243,另外,使该连杆主体240的底端处组设有一搅拌片25,且使该连杆主体240的一段及搅拌片25位于该锅体1的锅腔11中,并使该连杆主体240的底端及搅拌片25底端与该锅腔11的锅底相接触,且使该搅拌片25一侧上端处成型有一往上凸伸的延伸部251;

一固定座3,使该固定座3固设于该盖体2上方,于该固定座3上组装设有一旋转动力源31,该旋转动力源31可为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并使该旋转动力源31的转轴311穿伸于该固定座3底部,又于该固定座3相对两侧各组接有一握把32;

一联轴器4,请一并参阅图4所示,使该联轴器4位于该旋转动力源31的转轴311与连杆24上端间,使该联轴器4上端中央处轴向设有一套槽41,并使该旋转动力源31的转轴311与该套槽41相套接,又使该联轴器4一侧相对该套槽41处径向设有一锁孔42,而使该锁孔42与该套槽41相通,并于该锁孔42穿接有一锁固件43,以使该锁固件43与该旋转动力源31的转轴311锁迫固定,另外,使该联轴器4底端中央处轴向贯穿有一通孔44,以使该通孔44与该套槽41相连通,又于该连杆24上端的滑动段241套设有一弹性件26,该弹性件26可为一压缩弹簧,并使连杆24的滑动段241活动插接于该联轴器4的通孔44,而使该弹性件26上、下两端分别抵设于该联轴器4底部及连杆24的阶梯部242定位,另外,使该联轴器4两侧分别于相对该通孔44处径向设有一长槽孔45,以使两长槽孔45与该通孔44相通,并使两长槽孔45的长度方向沿该联轴器4轴向而设,且使两长槽孔45相互对应,又设有一插销46,并使该插销46穿设于该滑动段241的插孔243,且使该插销46两端分别位置于该联轴器4的两长槽孔45中。

据此,当使用实施时,将欲烹煮的粉圆、红豆汤、绿豆汤等食材倒入锅体1的锅腔11内,再将盖体2底侧周缘所设多个定位插杆21与该锅体1上端的各插置孔12的位置相对应,以将该定位插杆21其插接段211插设于插置孔12内,并使环设于定位插杆21外部的定位套环22抵设于锅体1上端定位,同时,该穿设于盖体2的组立柱23的连杆24及连杆24底端的搅拌片25则会伸入锅体1的锅腔11中,而使该连杆24的底端及搅拌片25底端与该锅腔11的锅底相接触。

当欲搅拌锅体1内的食物时,启动组设于盖体2上方的旋转动力源31作动,以使旋转动力源31的转轴311经联轴器4带动连杆24旋转,并同步带动与连杆24相接的搅拌片25于锅体1的锅腔11内旋转,以对锅体1其锅腔11内的食材进行搅拌,由于本实用新型使搅拌片25接触到锅腔11的锅底,因此,可确实将沉淀于锅底食材往上翻搅,以避免食材沉淀于锅底发生烧焦情形,而当搅拌片25转动过程中,碰触到锅底的凸起处时,请一并参阅图5所示,通过连杆24的滑动段241与联轴器4的通孔44活动插接,以及连杆24的滑动段241与联轴器4的长槽孔45间以插销46穿设连结等设计,即可使连杆24的滑动段241配合插销46与长槽孔45的导引,而于联轴器4的通孔44活动升降,而使与连杆24相接的搅拌片25碰触到锅底凸起处时可适时升起,以使搅拌片25可通过锅底凸起处,当搅拌片25通过锅底凸起处后,原因连杆24上升而压缩的弹性件26即可回复原状,以抵推连杆24及搅拌片25下降复位,如此,即可使与锅底相接触的搅拌片25于碰触到锅底凸起处等仍可顺利运转,以持续对锅体1内食材进行搅拌,使锅体1内食材不会因沉淀锅底而于烹煮过程发生烧焦、黏锅等情形。

前述的实施例或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搅拌锅实施形态,请一并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配合不同食材搅拌所需,而使连杆24底端与该锅体1的锅腔11的锅底相接触,或者,使搅拌片25底端与锅腔11的锅底形成一适当间隔,于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作的适当变化或修饰,均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