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2073发布日期:2019-08-13 20:4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设置有腰部支撑模块以让用户之腰部具有最佳抵靠位置之座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贩卖的一般座椅,其靠背是以固定方式结合于椅垫上而无法任意活动,一旦使用者乘坐于该座椅上,若背部向后抵靠于固定之椅背上时,其背部将会遭受到该椅背的压迫,加上一般的椅背并无任何通风的透气设计让使用者身体产生的热气排除,以至于容易导致使用者背部产生明显的不舒适感;此外,针对需要长时间久坐的使用者而言,座椅的人体工学之功效远比外观来得重要许多,因为乘坐座椅的舒适度会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身心状况与工作效率;为了增加座椅的人体工学功效,有业者在座椅上增加了腰靠装置,用以加强对用户腰背的支撑效果来达到座椅舒适度的提升;如中国台湾专利编号第 I599333号之“一种座椅的挠性腰靠装置”即研发用以解决上述之问题,此专利主要是揭露一种座椅的挠性腰靠装置,其包含:二抵靠件,其是左右向对称排列,其中各抵靠件各具有一挠性抵靠面,且各挠性抵靠面的后端设有一固定件;一定位件,其是对应设于该二抵靠件的后方,其上设有二左右向滑槽并排列成一直线,使各抵靠件的固定件能对应埋设在各滑槽中并能左右滑动;一V型支撑件,其具有向前方延伸并张开成钝角且具挠性的左右二挠性支脚;及一支座供支持该V型支撑件;其中当该二抵靠件的各固定件在该二左右向滑槽中左右滑动时,该二抵靠件的各挠性抵靠面能同步地在该定位件上进行左右向滑动位移,使不同体型的使用者皆能满足抵靠腰部的需求;然而,此专利所述之二抵靠件仅能进行左右移动之位移,无法依用户乘坐之位置或体型身高而进行前后之位移调整,亦即无法配合用户的位置调整该等底靠近以另该使用者达到舒适的需求;因此,如何借由创新之设计,有效因应并适用于不同身形高度与不同乘坐位置之用户,确实达到自由调整腰部支撑结构以让用户腰部具有最佳抵靠位置,进而减轻用户乘坐之臀部压力与保持舒适坐姿等,是座椅结构之相关产业的开发业者与相关研究人员需持续努力克服与解决之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其为一种设置有腰部支撑模块以让用户之腰部具有最佳抵靠位置之座椅结构,主要是借由将腰部支撑结构设置于座椅结构之椅垫模块上方之硬件设计,以使腰部支撑结构可相对于坐垫结构而前后位移并定位,有效因应并适用于不同身形高度与不同乘坐位置之用户,确实达到自由调整腰部支撑结构以让用户腰部具有最佳抵靠位置,进而减轻用户乘坐之臀部压力与保持舒适坐姿等主要优势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其至少包括有:一底座模块,其用以支撑该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一椅垫模块,设置于该底座模块之上端部,底座模块支撑固定该椅垫模块,椅垫模块之一端部设置有一支撑杆;一腰部支撑模块,是横向设置于该椅垫模块之上方,腰部支撑模块至少包括有一腰支撑件,以及至少一对应组设于该椅垫模块与该腰支撑件之活动支杆;以及至少一调整模块,其二端部分别接设于该腰部支撑模块与该椅垫模块,调整模块之一端部是开设有复数个开槽,且该调整模块之中间部位是开设有一长槽孔。

所述的活动支杆相对于该腰支撑件之另一端部是进一步设置有一卡设于该开槽之卡固件,以及一组设于该长槽孔之定位件。

所述的活动支杆是借由一轴件组设于该腰支撑件,该腰支撑件为一软垫。

所述的活动支杆是进一步包括有一内管、一套设于该内管外部且开设有一穿孔之外管,以及一对应螺设于该穿孔以固定该内管之螺件。

所述的活动支杆是进一步包括有一内管、一套设于该内管外部且开设有一穿孔之外管,该内管是设置有二相对应之扣珠,该等扣珠是对应卡设置于该开孔。

所述的支撑杆为一可挠性之支杆。

所述的支撑杆相对于该椅垫模块之另一端部是进一步设置有一背垫。

借此,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借由将腰部支撑结构设置于座椅结构之椅垫模块上方之硬件设计,以使腰部支撑结构可相对于坐垫结构而前后位移并定位,有效因应并适用于不同身形高度与不同乘坐位置之用户,确实达到自由调整腰部支撑结构以让用户腰部具有最佳抵靠位置,进而减轻用户乘坐之臀部压力与保持舒适坐姿等主要优势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较佳实施例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一较佳实施例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二较佳实施例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二较佳实施例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二较佳实施例之结构使用示意图。

图6、图7、图8、图9为本实用新型其一较佳实施例之腰部支撑模块角度调整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其三较佳实施例之活动支杆使用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其三较佳实施例之螺件锁固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其四较佳实施例之活动支杆使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其四较佳实施例之扣珠卡合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 (11)---底座模块 (12)---椅垫模块

(121)---支撑杆 (122)---背垫 (13)---腰部支撑模块

(131)---腰支撑件 (132)---活动支杆 (1321)---轴件

(1322)---内管 (13221)---扣珠 (1323)---外管

(13231)---穿孔 (13232)---开孔 (1324)---螺件

(1325)---卡固件 (1326)---定位件 (14)---调整模块

(141)---开槽 (142)---长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之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整体结构侧视图,其中本实用新型之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1)是至少包括有:

一底座模块(11);在本实用新型其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底座模块(11) 是用以支撑该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1);

一椅垫模块(12),是设置于该底座模块(11)之上端部,该底座模块(11)是支撑固定该椅垫模块(12);此外,该椅垫模块(12)之一端部是可进一步设置有一支撑杆(121);

一腰部支撑模块(13),是横向设置于该椅垫模块(12)之上方;此外,该腰部支撑模块(13)是至少包括有一腰支撑件(131),以及至少一对应组设于该椅垫模块(12)与该腰支撑件(131)之活动支杆(132);再者,该腰支撑件(131)是为一软垫;此外,该活动支杆(132)是借由一轴件(1321)组设于该腰支撑件(131);以及

至少一调整模块(14),其二端部是分别接设于该腰部支撑模块 (13)与该椅垫模块(12);此外,该调整模块(14)之一端部是开设有复数个开槽(141),且该调整模块(14)之中间部位是开设有一长槽孔(142);再者,该活动支杆(132)相对于该腰支撑件(131)之另一端部是可进一步设置有一卡设于该开槽(141)之卡固件(1325),以及一组设于该长槽孔 (142)之定位件(1326)。

据以实际实施,在本实用新型其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腰部支撑模块(13)是横向设置于该椅垫模块(12)之上方,其中该腰部支撑模块(13) 是至少包括有以软垫态样呈现之腰支撑件(131),以及二分别组设于该椅垫模块(12)与该腰支撑件(131)之二端部的活动支杆(132),其中该活动支杆(132)是借由一轴件(1321)组设于该腰支撑件(131),由于同时有两个活动支杆(132)支撑而具有较大之支撑强度,可负荷的人体重量较高,因此,有助于人体腰部抵靠于该腰部支撑模块(13)之强度更为稳固;

其次,请再参阅图3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其二较佳实施例之整体结构示意图、整体结构侧视图,以及结构使用示意图,其中该腰部支撑模块(13)是至少包括有以软垫态样呈现之腰支撑件(131),以及一个分别对应组设于该椅垫模块(12)与该腰支撑件(131)之中央端部的活动支杆(132),而该活动支杆(132)是借由一轴件(1321)组设于该腰支撑件(131),以单支态样设计的活动支杆(132)不仅易于调整腰支撑件(131)之位置,且该活动支杆(132)设置于该腰支撑件(131)之中段,可有效接近人体腰部以抵靠重力,以使该腰支撑件 (131)支撑重力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实施该腰部支撑模块是以角度调整,请一并参阅图6、图7、图8、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之腰部支撑模块角度调整示意图,其中该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1)是于二侧部各设置有一该调整模块(14),而每一该调整模块(14)之二侧部是分别接设于该腰部支撑模块(13)与该椅垫模块(12),且每一该调整模块(14)之一端部是开设有4个开槽(141),且该调整模块(14)之中间部位是开设有该长槽孔(142),其中该活动支杆(132)相对于该腰支撑件 (131)之另一端部是设置有卡设于该开槽(141)之卡固件(1325)与组设于该长槽孔(142)之定位件(1326),即如图6所示;当该用户欲调整腰部支撑模块(13)之角度时,例如预将腰部支撑模块(13)之角度往下调整,首先,该使用者必须将该腰部支撑模块(13)抬起,以让该卡固件(1325) 远离该开槽(141),即如图7所示;接着,该用户必须将该腰部支撑模块(13)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即如图8所示;最后,使该卡固件(1325)对准另一该开槽(141)之位置并卡入,以使该腰部支撑模块(13)固定,完成该腰部支撑模块(13)之角度改变,进而达到该腰部支撑模块(13)相对于该椅垫模块(12)前后位移,即如图9所示。

请一并参阅图10与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其三较佳实施例之活动支杆使用示意图,以及螺件锁固示意图,其中该活动支杆(132)是可进一步包括有一内管(1322)、一套设于该内管 (1322)外部且开设有一穿孔(13231)之外管(1323),以及一对应螺设于该穿孔(13231)以固定该内管(1322)之螺件(1324);其中该活动支杆 (132)系包括有该内管(1322)、该外管(1323)套设于该内管(1322)外部且开设有该穿孔(13231),以及对应螺设于该穿孔(13231)以固定该内管 (1322)之该螺件(1324);当该用户欲调整该腰部支撑模块(13)之高低位置时,可先放松该螺件(1324)之松紧度,并使该外管(1323)于该内管 (1322)外部滑移,以使该腰支撑件(131)之高度得以支撑该使用者之腰部后,再将该螺件(1324)锁紧,调整该腰支撑件(131)高度以符合不同身高体型,以使该腰支撑件(131)有效接近人体腰部以抵靠重力,以使该腰支撑件(131)支撑重力更为稳固。

再者,请再继续参阅图12与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其四较佳实施例之活动支杆使用示意图,以及本实用新型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其四较佳实施例之扣珠卡合示意图,其中该活动支杆 (132)是进一步包括有一内管(1322)、一套设于该内管(1322)外部且开设有一穿孔(13231)之外管(1323),该内管(1322)是设置有二相对应之扣珠(13221),而该外管(1323)是开设有复数个开孔(13232),该等扣珠 (13221)是对应卡设置于该开孔(13232);在实际实施时,该内管(1322) 设置有二个相互对应之扣珠(13221),而该外管(1323)是开设有5个开孔 (13232),该等扣珠(13221)是可对应卡设置于该开孔(13232)内部,以使该内管(1322)与该外管(1323)紧固,而使该腰支撑件(131)有效接近人体腰部以抵靠重力,以使该腰支撑件(131)支撑重力更为稳固。

再者,该支撑杆(121)是为一可挠性之态样;此外,该支撑杆(121) 相对于该椅垫模块(12)之另一端部是可进一步设置有一背垫(122)(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其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椅垫模块(12)是设置于该底座模块(11)之上端部,且该具可挠性态样之支撑杆(121)是设置于该椅垫模块(12)之一端部,且该支撑杆(121)相对于该椅垫模块(12)之另一端部是设置有该背垫(122),其中该背垫(122)是供一用户乘坐于该椅垫模块(12)上之背部抵靠,该使用者可借由该支撑杆(121)具备之可挠性而使背部至腰部顶挺或躬身具有支撑舒适性与延展性,进而使背部及腰部之筋骨达到伸展与舒畅之目的。

由上述之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借由将腰部支撑结构设置于座椅结构之椅垫模块上方之硬件设计,以使腰部支撑结构可相对于坐垫结构而前后位移并定位,有效因应并适用于不同身形高度与不同乘坐位置之用户,确实达到自由调整腰部支撑结构以让用户腰部具有最佳抵靠位置,进而减轻用户乘坐之臀部压力与保持舒适坐姿等主要优势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具有腰撑之座椅结构,的确能借由上述所揭露之实施例,达到所预期之使用功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