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士炉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5185发布日期:2019-06-21 23:4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士炉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士炉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多士炉,大多采用旋钮式挡位控制,其挡位控制不稳定,使用相对不方便,容易出现挡位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多士炉的改进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其结构设计合理,采用杆式挡位控制,操作简单、方便,不易出错,满足了市场使用需求,便于产品的推广。

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士炉的改进结构,包括本体、左挡位槽、左挡位头、左显示屏、右挡位槽、右挡位头、右显示屏、主动轴、被动轴、主动齿轮、被动齿轮、拨片、挡位杆、挡位电极,上述本体前侧设有并排设置的左挡位槽、右挡位槽,左挡位槽、右挡位槽侧面分别设有左显示屏、右显示屏,上述左挡位槽、右挡位槽内分别延伸出挡位杆,左挡位槽延伸出的挡位杆末端固定左挡位头,右挡位槽延伸出的挡位杆末端固定右挡位头;挡位杆内端同步固定在主动轴的径向,主动轴上同步套接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配合设有被动齿轮,被动齿轮同步套接在被动轴上,上述被动轴的径向同步固定拨片,拨片末端分别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挡位电极相对。

所述拨片锁接在拨片固定座上的槽内,拨片固定座设置在被动套外壁,所述被动套同步套接在被动轴上。

所述挡位杆锁接在挡位杆固定座上的槽内,挡位杆固定座设置在主动套外壁,所述主动套同步套接在主动轴上。

所述被动轴两端及主动轴两端分别轴接在本体内部固定的固定立座上。

所述挡位杆靠近外端处设有通过螺丝固定在本体内部的限位板,限位板与挡位杆接触的一侧边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用于对挡位杆的位置限位。

所述挡位杆上还固定拉簧一端,拉簧另一端固定在本体内部,通过拉簧使得挡位杆定位在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士炉的改进结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采用杆式挡位控制,操作简单、方便,不易出错,满足了市场使用需求,便于产品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士炉的改进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士炉的改进结构的挡位传递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士炉的改进结构的挡位传递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士炉的改进结构的13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士炉的改进结构的12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士炉的改进结构的15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士炉的改进结构的23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7所示,所述的多士炉的改进结构,包括本体1、左挡位槽2、左挡位头3、左显示屏4、右挡位槽5、右挡位头6、右显示屏7、主动轴8、被动轴9、主动齿轮10、被动齿轮11、拨片14、挡位杆15、挡位电极 17,上述本体1前侧设有并排设置的左挡位槽2、右挡位槽5,左挡位槽2、右挡位槽5侧面分别设有左显示屏4、右显示屏7,左显示屏4、右显示屏7分别用于显示左挡位槽2、右挡位槽5处的挡位,上述左挡位槽2、右挡位槽5内分别延伸出挡位杆15,左挡位槽2延伸出的挡位杆15末端固定左挡位头3,右挡位槽5延伸出的挡位杆15末端固定右挡位头6;上述左挡位槽2、右挡位槽5内的挡位杆15均采用相同的调整结构,进而通过挡位杆15调整挡位;具体结构为:上述挡位杆15内端同步固定在主动轴8的径向,主动轴8上同步套接主动齿轮10,与主动齿轮10啮合配合设有被动齿轮11,被动齿轮11同步套接在被动轴9上,上述被动轴9的径向同步固定拨片14,拨片14末端分别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挡位电极17相对,使用时,通过转动挡位杆15,带动主动轴8转动,在主动齿轮10、被动齿轮11配合下带动被动轴9转动,进而带动拨片14转动,使得拨片14末端与不同的挡位电极17接触,实现不同挡位的控制,档位手感更舒适,使用方便。

所述拨片14通过拨片固定螺丝20锁接在拨片固定座16上的槽内,拨片固定座16设置在被动套13外壁,所述被动套13同步套接在被动轴9上。

所述挡位杆15通过挡位杆固定螺丝19锁接在挡位杆固定座18上的槽内,挡位杆固定座18设置在主动套12外壁,所述主动套12同步套接在主动轴8 上。

所述被动轴9两端及主动轴8两端分别轴接在本体1内部通过螺丝固定的固定立座21上。

所述挡位杆15靠近外端处设有通过螺丝固定在本体1内部的限位板23,限位板23与挡位杆15接触的一侧边设有限位槽24,限位槽24用于对挡位杆 15的位置限位,所述挡位杆15上还固定拉簧22一端,拉簧22另一端固定在本体1内部,通过拉簧22使得挡位杆15定位在限位槽24内。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简单改进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