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风雨装置的门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9746发布日期:2019-08-09 20:3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风雨装置的门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防风雨装置的门窗结构。



背景技术:

窗户作为建筑构造物的重要组成,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为透光、透气和防雨。当人们在建筑物内的时候,不下雨时打开窗户进行透气,下雨时关闭窗户对雨水进行隔离,然而当人们离开建筑物时,普通的窗户由于没有人的操作而无法根据下雨情况自动打开和关闭,以达到透气与防雨的目的,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应运而生地出现了多种防雨窗。

现有公告号为CN20597688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防雨窗户,包括窗户本体、固定架和电磁铁通电装置,所述窗户本体包括左侧窗户本体和右侧窗户本体,所述左侧窗户本体沿窗户上的导轨滑动,所述左侧窗户本体的下端连接铁块,所述铁块的左端连接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设置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连接设置在固定架上;所述电磁铁通电装置包括平衡装置和电磁铁电路。所述自动防雨窗户能够在下雨的时候,自动关闭窗户,防止室内的物品遭到雨水的损坏。

但是该方案一旦电磁铁通电装置发生故障,就会打不开与之相关联的窗户本体,影响日常生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防风雨装置的门窗结构,保持原有窗户的正常使用,提高防雨效果,降低安装、使用及维护成本,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防风雨装置的门窗结构,包括门窗本体,所述门窗本体的上横框型腔内设有与之转动连接的卷辊,所述卷辊上设有卷绕在其表面的防雨布,所述卷辊端部设有驱动机构,并且所述门窗本体朝向室外一侧的上横框型腔底部开有供防雨布展开穿出的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般状态下,防雨布整体绕卷在卷辊上且置于门窗本体的上横框型腔内,当下雨时,利用驱动机构使卷辊自转,经过展开后的防雨布在重力作用下穿出通槽,从而遮盖住整面窗扇,以提高防雨效果;因为防风雨装置安装在门窗本体的横框型腔内部,所以保持了原有窗户的正常使用,有效降低安装、使用及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防雨布远离与卷辊固定连接的一端设有位于通槽外的配重块,并且所述配重块的宽度大于所述通槽的宽度,所述配重块的长度大于所述通槽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雨布远离与卷辊固定连接的一端设置配重块,从而一方面由于配重块自身重量的原因,利于防雨布的绕卷和展开,另一方面可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防雨布整体绕卷在门窗本体的上横框型腔内部,导致展开时防雨布的端部难以对准通槽穿出,进而引起防风雨装置的故障。

进一步地,所述防雨布上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沿纵向设置的导水棱,并且所述配重块顶部开有对应导水棱一侧设置的导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雨布上设置导水棱,并在配重块顶部开设导水槽,使得雨水打到防雨布的引水面上,会顺着导水棱向下流,流进导水槽的接水范围内,从而提高整体的防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上设有与导水槽贯通的排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凭借导水棱和导水槽的引流作用,将雨水从排水口源源不断地排出,可避免积水导致配重块被雨水侵蚀。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相对防雨布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一磁块,所述门窗本体的下横框型腔内设有与第一磁块配合的第二磁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配重块底部设置第一磁块,并在门窗本体的下横框型腔内设置第二磁块,利用第一磁块同第二磁块的磁性连接,来增大配重块与门窗本体的连接强度,使得展开状态下的防雨布能够不被风雨吹拂,从而避免漏雨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穿设固定在门窗本体侧框上的传动杆,所述卷辊靠近传动杆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杆上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从而旋转传动杆并通过锥齿轮传动,可同时带动若干卷辊旋转,起到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扇窗户同时防雨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端部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为伺服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伺服电机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驱动件的输出轴的转动速度和加速度,以达到调速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门窗本体朝向室外一侧设有雨水检测传感器,所述雨水检测传感器通信连接有控制端,所述控制端自动控制驱动件动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由雨水检测传感器感应外界天气情况,即实时检测空气湿度,然后将雨水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发送给控制端,经控制端比对判断过后,根据结果来自动控制驱动件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防风雨装置安装在门窗本体的横框型腔内部,所以保持了原有窗户的正常使用,有效降低安装、使用及维护成本;

2、通过设置导水棱和导水槽,使得雨水打到防雨布的引水面上,顺着导水棱向下流,流进导水槽的接水范围内,以提高整体的防雨效果;

3、通过设置驱动机构,能够实现多扇窗户同时防雨的效果;

4、通过设置雨水检测传感器,能够自动检测雨情,自动达到防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带有防风雨装置的门窗结构一般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一种带有防风雨装置的门窗结构打开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窗本体;11、通槽;2、卷辊;3、防雨布;31、导水棱;4、驱动机构;41、传动杆;42、第一锥齿轮;43、第二锥齿轮;44、驱动件;5、配重块;51、导水槽;52、排水口;53、第一磁块;54、第二磁块;6、雨水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带有防风雨装置的门窗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门窗本体1,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特以窗框加以说明,门框可依此类比。为了避免防风雨装置故障,导致打不开与之相关联的窗户本体,解决影响日常生活的问题,在门窗本体1的上横框型腔内设置与之转动连接的卷辊2,然后在卷辊2上设置绕卷在其表面的防雨布3,并且在门窗本体1朝向室外一侧的上横框型腔底部开有供防雨布3展开后穿出的通槽11,最后卷辊2端部设置控制防雨布3绕卷状态的驱动机构4。因此,在一般状态下(晴天),防雨布3整体绕卷在卷辊2上且置于门窗本体1的上横框型腔内,当下雨时,利用驱动机构4使卷辊2自转,经过展开后的防雨布3在重力作用下穿出通槽11,从而遮盖住整面窗扇,以提高防雨效果。因为防风雨装置安装在门窗本体1的横框型腔内部,所以保持了原有窗户的正常使用,有效降低安装、使用及维护成本。另外,防雨布3为透明软质材料制成,并在其靠近室外一侧涂覆一层憎水层,该憎水层为RTV硅橡胶涂层,以提高整体的防雨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防雨布3远离与卷辊2固定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位于通槽11外的配重块5,并限定配重块5的宽度要大于通槽11的宽度,其长度要大于通槽11的长度,从而一方面由于配重块5自身重量的原因,利于防雨布3的绕卷和展开,另一方面可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防雨布3整体绕卷在门窗本体1的上横框型腔内部,导致展开时防雨布3的端部难以对准通槽11穿出,进而引起防风雨装置的故障。

如图3所示,防雨布3上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沿纵向设置的导水棱31,并且配重块5顶部开有对应导水棱31一侧设置的导水槽51。因此,雨水打到防雨布3的引水面上,顺着导水棱31向下流,流进导水槽51的接水范围内,从而提高整体的防雨效果。

如图3所示,配重块5上设置有与导水槽51贯通的排水口52,从而通过导水棱31和导水槽51的引流作用,将雨水从排水口52源源不断地排出,可避免积水导致配重块5被雨水侵蚀。

如图2所示,配重块5相对防雨布3的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一磁块53,门窗本体1的下横框型腔内设置有与第一磁块53配合的第二磁块54,利用第一磁块53同第二磁块54的磁性连接,来增大配重块5与门窗本体1的连接强度,使得展开状态下的防雨布3能够不被风雨吹拂,从而避免漏雨的现象。

但是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实现多扇窗户同时防雨的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机构4包括穿设固定在门窗本体1侧框上的传动杆41,卷辊2靠近传动杆41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42,并且传动杆41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43,将第一锥齿轮42与第二锥齿轮43啮合连接,从而旋转传动杆41并通过锥齿轮传动,可同时带动若干卷辊2旋转,起到若干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扇窗户同时防雨的作用。

如图1所示,传动杆41端部安装有驱动件44,该驱动件44为伺服电机。因为伺服电机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驱动件44的输出轴的转动速度和加速度,以达到调速的目的。

为了能够自动检测雨情,自动达到防雨的目的,如图1所示,门窗本体1朝向室外一侧安装有雨水检测传感器6,雨水检测传感器6通信连接有控制端,控制端自动控制驱动件44动作。首先由雨水检测传感器6感应外界天气情况,即实时检测空气湿度,然后将雨水检测传感器6检测到的数据发送给控制端,经控制端比对判断过后,根据结果来自动控制驱动件44动作。

本带有防风雨装置的门窗结构的工作原理:首先由雨水检测传感器6感应外界天气情况,即实时检测空气湿度,然后将雨水检测传感器6检测到的数据发送给控制端,经控制端比对判断过后,根据结果来自动控制驱动件44动作,因此当下雨时,驱动件44开启使传动杆41旋转并通过锥齿轮传动,可同时带动若干卷辊2旋转以展开防雨布3,经展开后的防雨布3在重力作用下穿出通槽11,从而遮盖住整面窗扇,使得雨水打到防雨布3的引水面上,顺着导水棱31向下流,流进导水槽51的接水范围内,最后从排水口52源源不断地排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