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动感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8332发布日期:2019-07-31 20:0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动感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题公园游乐设备行业,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动感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很多游乐场、主题公园的室内游乐项目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大幅度摆臂旋转且行走的小车观影乘骑设备,而乘骑设备上设置动感座椅。目前市面上此类动感座椅一般包括多个单体座椅,且该多个单体座椅为一体形成的一个整体,而且强度低,重量很重,设备负载重,使得游客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此外,一体成型的整体座椅不能拆分,从而一个整体只能适应一种类型的乘骑设备,如果其中一个单体座椅坏了,一体成型的整体座椅都只能全部扔掉,如此则会造成很大浪费。目前市面上也有座椅单个设置的,但是该些单个座椅还是很重,而且单个座椅只与座椅骨架连接,彼此之间并没有连接关系,从而组装后,一排多个单体座椅不能保持很好的相对安装位置;再者,目前市面上的此类座椅均不设置脚踏板,从而身高不够的孩童坐在上面时,双脚悬空,从而使用上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新型动感座椅,其成本低、使用方便,而且能保证游客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动感座椅,包括一座椅骨架、两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座椅骨架左右两端的纤维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座椅骨架上且位于所述两纤维挡板之间的多个纤维单体座椅,所述多个纤维单体座椅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座椅骨架上呈一排状设置,且相邻两纤维单体座椅通过螺栓连接,每一纤维单体座椅的靠背部连接有靠背软包,每一所述纤维单体座椅的坐垫上连接有坐垫软包;所述座椅骨架下端于每一所述纤维单体座椅左右两侧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与座椅骨架枢接且所述脚踏板还可相对座椅骨架上下移动。

每一所述纤维挡板、纤维单体座椅均内置有金属预埋件,所述纤维单体座椅与纤维挡板分别通过所述金属预埋件与座椅骨架固定连接。

所述纤维挡板与内置的金属预埋件形成为整体状,或/和,所述纤维单体座椅与内置的金属件形成为整体状。

所述背靠软包与坐垫软包上也均内置有金属预埋件,所述背靠软包与坐垫软包分别通过所述金属预埋件与所述纤维单体座椅连接。

所述背靠软包与内置的金属预埋件形成为整体状,所述坐垫软包与内置的金属预埋件也形成为整体状。

每一所述纤维单体座椅左右两侧对应位置的脚踏板对称设置,对应每一脚踏板,所述座椅骨架下端设置有脚踏板调整机构,所述脚踏板调整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座椅骨架下端的定位管、上端可相对伸缩地连接于所述定位管下端内的调整管、固定连接于所述调整管下端的连接座、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座一侧的支撑件,所述脚踏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件另一端。

所述定位管一侧的侧壁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对应的,所述调整管一侧的侧壁设置有一连接孔,所述脚踏板调整机构还包括一第一V形弹簧片,所述第一V形弹簧片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一凸点,所述第一V形弹簧片置于所述定位管内,在所述第一V形弹簧片的弹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凸点伸出所述调整管的连接孔后卡入定位管的其中一定位孔内。

所述连接座内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二V形弹簧片,该第二V形弹簧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点,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于连接座与支撑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凸点伸出于该通孔外;所述连接座于与支撑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水平方向上的第一阻挡件以及竖直方向上的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二凸点伸出于通孔后位于第一阻挡件与第二阻挡件之间;当支撑件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一阻挡件位于所述支撑件下端,所述第二凸点位于支撑件上端;当支撑件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阻挡件与第二凸点分别位于支撑件的前后两端。

所述纤维单体座椅设置为纤维复合材料单体座椅,所述挡板也设置为纤维复合材料挡板。

所述靠背软包与坐垫软包均设置为软发泡材料软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不再设置整体式座椅,而是设置多个纤维单体座椅,不同数量的单体座椅可通过螺栓相互连接,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乘骑设备;而且即使其中一单体座椅损坏,也不影响其他单体座椅的继续使用,只要换一个新的单体座椅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2、每一单体座椅上另外连接背靠软包、坐垫软包,从而单体座椅本身与背靠软包、坐垫软包均可更换,哪一个坏了换哪个,无需全部更换,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3、单体座椅与挡板分别设置为纤维单体座椅、纤维挡板,从而座椅整体强度高,而且重量轻,使得设备负载也轻,再加上挡板的防护作用,从而游客的安全能得到充分保障;

4、每一单体座椅与座椅骨架连接,而相邻两单体座椅再通过螺栓连接,如此,能保证每一单体座椅的安装位置精准,从而进一步提高座椅本身的安全性能;

5、座椅骨架下端于每一单体座椅的左右两侧设置脚踏板,而且脚踏板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高度可调,从而可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孩童,而且当成人不需要使用脚踏板时,脚踏板可旋转而收起来,不对成人造成阻碍,从而使用上特别方便,而且对于身高不够的孩童来说,脚踏板能进一步保证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感座椅的前侧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感座椅的后侧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感座椅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感座椅的脚踏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其中一脚踏板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脚踏板旋转到收回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动感座椅包括一座椅骨架1、两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座椅骨架1左右两端的纤维挡板2、固定连接于所述座椅骨架1上且位于所述两纤维挡板2之间的多个纤维单体座椅3,所述多个纤维单体座椅3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座椅骨架1上呈一排状设置,且相邻两纤维单体座椅3通过螺栓连接,每一纤维单体座椅3的靠背部31连接有靠背软包4,每一所述纤维单体座椅3的坐垫部32上连接有坐垫软包5;所述座椅骨架1下端于每一所述纤维单体座椅3左右两侧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脚踏板6,所述脚踏板6与座椅骨架1枢接且所述脚踏板6还可相对座椅骨架1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纤维单体座椅3的坐垫部32的左右两侧均往上一体形成有扶手部33,相邻两纤维单体座椅的扶手部33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从而实现相邻两纤维单体座椅3的螺栓连接。

每一所述纤维挡板2、纤维单体座椅3均内置有金属预埋件(图未示),所述纤维单体座椅3与纤维挡板2分别通过所述金属预埋件与座椅骨架1固定连接,从而保证纤维单体座椅、纤维挡板的安装连接强度,即保证了整个动感座椅结构的强度、刚度、安全性、可靠性。较佳的,所述纤维挡板2与内置的金属预埋件形成为整体状,即是说,在制作的时候,纤维材料包裹在金属预埋件上而形成为所述纤维挡板2;同理,所述纤维单体座椅3也采用同样的方式与内置的金属件形成为整体状。设置为整体状的好处在于两者不易脱离,从而进一步保证纤维挡板2、纤维单体座椅3与座椅骨架1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也进一步保证坐在座椅上的游客的安全。

较佳的,所述背靠软包与坐垫软包5上也均内置有金属预埋件(图未示),所述背靠软包与坐垫软包5分别通过所述金属预埋件与所述纤维单体座椅3连接,从而保证背靠软包与坐垫软包5的安装牢固可靠。同理,所述背靠软包与内置的金属预埋件形成为整体状,所述坐垫软包5与内置的金属预埋件也形成为整体状,从而进一步保证纤维挡板2、纤维单体座椅3与纤维单体座椅3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纤维单体座椅3设置为纤维复合材料单体座椅,即所述单体座椅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且由轻质高强的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复合材料可以为碳纤维或其他具有同样特性的纤维复合材料。同理,所述挡板也设置为纤维复合材料挡板。如此,所述纤维单体座椅3与纤维挡板2质量更轻、强度更高,也即本实用新型动感座椅整体质量更轻,强度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背软包4与坐垫软包5均设置为软发泡材料软包,即是说,所述靠背软包4与靠背软包4均由轻质防火软发泡材料制作而成,如此设置,使得靠背软包4与坐垫软包5均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及防火性能,从而可减轻游客乘坐座椅的震动,保证了动感座椅的舒适性。

较佳地,所述纤维单体座椅3自坐垫部32上端中间往上延伸设置有定位部34,对应的,所述坐垫软包5下端中间设置有凹槽(图未示),所述定位部34卡入凹槽内。如此设置,使得坐垫软包5与纤维单体座椅3的组装更方便。

结合图5、6所示,每一所述纤维单体座椅3左右两侧对应位置的脚踏板6对称设置,对应每一脚踏板6,所述座椅骨架1下端设置有脚踏板调整机构,所述脚踏板调整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座椅骨架1下端的定位管71、上端可相对伸缩地连接于所述定位管71下端内的调整管72、固定连接于所述调整管72下端的连接座73、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座73一侧的支撑件74,所述脚踏板6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件74另一端。这样设置,通过上下伸缩所述调整管72,即可带动脚踏板6上下移动而调整脚踏板6的相对高度。

所述定位管71一侧的侧壁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711,对应的,所述调整管72一侧的侧壁设置有一连接孔721,所述脚踏板调整机构还包括一第一V形弹簧片75,所述第一V形弹簧片75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一凸点751,所述第一V形弹簧片75置于所述定位管71内,在所述第一V形弹簧片75的弹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凸点751伸出所述调整管72的连接孔721后卡入定位管71的其中一定位孔711内,从而脚踏板6被定位于一相对高度。当要调整所述脚踏板6的相对高度时,按压所述第一凸点751,使得所述第一凸点751脱离与定位孔711的卡合,此时,即可上下伸缩所述调整管72,从而调整脚踏板6的高度;当调整管72移动到其连接孔721与另外的定位孔711对准时,此时,第一V形弹簧片75的第一凸点751卡入该定位孔711内,从而将脚踏板6定位于该另一高度。如此,即可实现脚踏板6的高度调整以及定位。

所述支撑件74一端与所述连接座73通过枢轴枢接,所述连接座73内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二V形弹簧片,该第二V形弹簧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点76,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于连接座73与支撑件74连接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凸点76伸出于该通孔外;所述连接座73于与支撑件74连接的一侧设置有水平方向上的第一阻挡件77以及竖直方向上的第二阻挡件78,所述第二凸点76伸出于通孔后位于第一阻挡件77与第二阻挡件78之间;当支撑件74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一阻挡件77位于所述支撑件74下端,所述第二凸点76位于支撑件74上端;当支撑件74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阻挡件78与第二凸点76分别位于支撑件74的前后两端。如此设置,当孩童需要使用脚踏板6时,将所述脚踏板6往前下方旋转,当旋转到水平状态时。第一阻挡件77支撑于支撑件74下端,从而支撑件74不能再旋转,而第二凸点76伸出于支撑件74上方,从而支撑件74也不能往后上方旋转,此时,脚踏板6被定位于供使用的状态;当成年人不需要使用脚踏板6时,按压第二凸点76,使得其不再对支撑件74形成干涉,此时,往后上方旋转支撑件74,脚踏板6随之一起旋转,并松开第二第二凸点76;当旋转到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阻挡件78抵靠于支撑件74的后端,使得支撑件74不能再往后旋转,而此时,在V形弹簧片本身的弹力下,第二凸点76再次伸出于通孔外而位于支撑件74的前侧,从而防止支撑件74往前下方旋转,此时,脚踏板6为定位于收合状态,从而不会对坐在动感座椅上的成年人造成妨碍,如此,使用更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