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存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7127发布日期:2019-09-20 21:2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物品存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品存取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存放物品的储物箱,尤其是放置在开放场所的储物箱,例如快递箱等,为了使储物箱不被无关人员使用,并保证物品存放的安全性,一般有加锁的需求。如果储物箱采用特殊的结构设计,则需要设计合理化、人性化的锁扣。

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有多层开合门的储物箱,通常的锁扣设计是对每个开合门与框架主体之间分别加锁以实现锁定,各个开合门的锁定相互独立。此种储物箱的锁定结构设计较为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操作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存取装置,能够简化物品存取装置的锁定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存取装置,包括:

框架主体;

容纳部,具有收纳物品状态和折叠状态,容纳部包括均可转动地设在框架主体上的封闭框架和开合门,封闭框架被配置为在收纳物品状态封闭容纳部与框架主体之间的物品收纳空间;

第一锁定部件,被配置为实现封闭框架与框架主体之间的锁定,并在解锁后允许打开物品存取装置;以及

第二锁定部件,被配置为实现封闭框架与开合门之间的锁定,并在解锁后允许容纳部由折叠状态切换至收纳物品状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在框架主体上的锁定保护部件,被配置为限制第二锁定部件被解锁。

进一步地,第二锁定部件在封闭框架和开合门相对于框架主体展开或收回的过程中处于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第二锁定部件中包括弹性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使弹性件变形,从而实现第二锁定部件的锁定与解锁。

进一步地,第二锁定部件还包括:

销轴,可滑动地穿设在封闭框架上的安装孔内;

压板,固定在封闭框架上,弹性件为弹簧且位于压板与销轴的第一端之间;和

销孔,设在开合门上;

其中,在自由状态下,销轴的第二端伸出进入销孔内实现锁定;在外力作用下,销轴的第二端缩回脱出销孔实现解锁。

进一步地,销轴的第二端或销孔的开口端设有导向部,以便销轴的第二端进入或脱出销孔。

进一步地,销轴的安装方向垂直于封闭框架相对开合门打开时的转动面。

进一步地,封闭框架和开合门均呈框形结构,第二锁定部件沿框形结构的周向设置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第一锁定部件设在封闭框架相对于框架主体的打开端,被配置为在使用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验证成功后解锁。

进一步地,第一锁定部件包括:设在框架主体和封闭框架其中一个上的锁槽以及设在另一个上与锁槽配合的锁钩、锁杆或锁舌;或者

第一锁定部件包括:分别设在框架主体和封闭框架上且相互配合的锁扣、锁钩或锁杆。

进一步地,第二锁定部件中包括弹性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使弹性件变形,从而实现第二锁定部件的解锁;

锁定保护部件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在框架主体内,用于在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阻挡弹性件发生状态变化,以限制第二锁定部件被解锁。

进一步地,锁定保护部件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与限位件相对设置,在第一锁定部件处于锁定状态下,封闭框架嵌合在导向件与限位件之间。

进一步地,限位件和导向件的自由端均设有引导部,两个引导部之间形成外扩的开口。

进一步地,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限制部件,被配置为在容纳部处于收纳物品状态时限制开合门的收合角度。

进一步地,限制部件设在开合门与封闭框架或框架主体之间,以在容纳部处于收纳物品状态时限制开合门收回。

进一步地,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锁定保护部件,被配置为在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限制第二锁定部件被解锁,锁定保护部件同时作为限制部件,被配置为在容纳部处于收纳物品状态时限制第二锁定结构进入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封闭框架和开合门均呈框形结构,在物品存取装置的展开状态下,封闭框架能够折叠于开合门形成的区域内,且在周向上与开合门的内侧壁相适配。

进一步地,容纳部还包括:

柔性的覆盖层,设在封闭框架和开合门之间;和

支撑骨架,沿着覆盖层的周向设置,在容纳部的折叠状态下,支撑骨架靠近封闭框架和开合门。

进一步地,开合门包括:

两组连杆,两组连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框架主体的两侧可转动地连接;

支撑板,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框架主体上,且在开合门展开时位于连杆的底部;和

门板,两端分别与两组连杆的第二端以及支撑板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

其中,每组连杆、支撑板、门板和框架主体之间在侧面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连杆机构,在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下,支撑板和门板共面。

进一步地,门板靠近支撑板的一端和/或支撑板靠近门板的一端设有缺口,作为打开或关闭开合门时的施力部位。

进一步地,封闭框架和开合门可转动地连接在框架主体的底端、左端或右端。

进一步地,物品存取装置为快递箱。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物品存取装置,通过第一锁定部件实现封闭框架与框架主体的锁定,在使用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验证成功后解锁允许打开物品存取装置,并通过锁定部件实现封闭框架与开合门的锁定,在解锁后允许容纳部由折叠状态切换至收纳物品状态。此种物品存取装置无需在封闭框架和开合门与框架结构之间分别加锁,可简化锁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还能降低操作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中弹簧销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为弹簧销中的销轴处于伸出和缩回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中锁定保护部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中锁定保护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开合门展开过程和展开到位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处于收纳物品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框架本体;2、封闭框架;3、开合门;4、限位件;5、导向件;6、支撑骨架;7、覆盖层;8、紧固件;

11、电磁锁;12、保护罩;13、凸台;14、安装槽;15、第一孔;16、安装板;17、人机交互屏;18、摄像头;19、太阳能充电板;

21、锁槽;23、弹簧锁;231、安装孔;232、销轴;233、弹性件;234、压板;23、通孔;2341、引导孔;2342、第二孔;235、第三孔;

31、连杆;32、支撑板;33、门板;331、缺口;34、销孔;

41、引导部;42、第四孔;

51、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采用了“上”、“下”、“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后续的描述中,将物品存取装置朝向安装面的一侧定义为后方,并以此为基准定义其它方向。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品存取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框架本体1、容纳部、第一锁定部件和第二锁定部件。其中,框架本体1被配置为固定在安装面上,安装面可以是竖直或倾斜的安装面,竖直安装面包括与水平面呈90°的竖直面以及与竖直面具有预设范围角度偏差的安装面。例如,物品存取装置可固定在方便特定用户取放物品的位置,对于家庭用户,安装面可以设在靠近用户家门口、楼道或者楼门口的位置,对于公司用户,安装面可以设在靠近单位门口的位置等。

容纳部用于放置物品,具有收纳物品状态和折叠状态,容纳部包括均可转动地设在框架主体1上的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其中,封闭框架2位于开合门3的内侧且作为容纳部的开口端,且封闭框架2 被配置为在收纳物品状态封闭容纳部与框架主体1之间的物品收纳空间,开合门3可作为容纳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

第一锁定部件被配置为实现封闭框架2与框架本体1之间的锁定,并在使用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验证成功后解锁,以便在解锁后允许打开物品存取装置,从而放入或取出物品。第二锁定部件被配置为实现封闭框架2与开合门3之间的锁定,并在第二锁定部件解锁的情况下,允许容纳部由折叠状态切换至收纳物品状态。

物品存取装置还身份识别部件,用于在对使用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验证成功后,使第一锁定部件解锁。物品存取装置具有三个状态,包括:关闭状态(图11)、展开状态(图9)和收纳物品状态(图10),例如,展开状态是封闭框架2与开合门3均相对于框架本体1打开的状态,封闭框架2与开合门3在展开到位时可垂直于框架主体1。其使用包括以下过程:

(1)物品存取装置在未使用时处于关闭状态。

(2)当需要放入物品时,在投递者提供的身份信息验证成功后使第一锁定部件解锁,此时可通过展开开合门打开物品存取装置,使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展开状态,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展开的顺序不作限制。此时容纳部仍处于折叠状态。接着,使第二锁定部件解锁,并拉动封闭框架2远离开合门3形成容纳物品的空间,此时处于收纳物品状态。放入物品后,使封闭框架2运动至框架本体1处,并使第一锁定部件处于锁定状态以将收纳部的开口端封闭,此时物品被安全存放。

(3)当需要取出物品时,在取件者提供的身份信息验证成功后使第一锁定部件解锁,此时可通过展开封闭框架2使容纳部折叠。接着取出物品,并将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收回,在收回的过程中使第一锁定部件和第二锁定部件进入锁定状态,但是锁定的顺序不作限制。此时,物品存储装置恢复到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部件在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相对于框架本体1展开或收回的过程中处于锁定状态。在需要放入物品时,将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作为整体展开,在展开到位后再使第二锁定部件解锁,以允许容纳部切换为收纳物品状态。在取出物品后,先使封闭框架2朝向靠近开合门3的运动使容纳部切换为折叠状态,并使第二锁定部件锁定,再将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作为整体收回至关闭状态。

该实施例使用者可通过一次操作将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同时完成展开或收回动作,简化了操作流程,方便使用;而且能够使开合门在展开过程中的可控性较强,可实现单手展开,降低操作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设在框架本体1上的锁定保护部件,被配置为在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限制第二锁定部件被解锁。

该实施例中的锁定保护部件与第二锁定部件形成互锁结构,在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封闭框架2相对于框架本体1处于锁定状态,同时开合门3相对于封闭框架2也处于锁定状态,且被锁定保护部件限制解锁,不仅能够使物品存取装置的开关操作简单,而且若有人用力向外拉动开合门3,开合门3也无法脱离封闭框架2,因此物品存取装置不能随意打开,只能经过身份验证后才可打开,防止人为误操作等不当使用情况。

可选地,框架本体1、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均为矩形结构,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可转动地连接在框架本体1的底端、左端或右端,例如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如图1所示,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均与框架本体1的下端铰接,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可以向下展开以露出容纳部的开口端,再向上拉动封闭框架2使其与框架本体1锁定,以使容纳部处于收纳物品状态。下面给出的各实施例均是以铰接于框架本体1底端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部件设在封闭框架2相对于框架本体 1的打开端,被配置为在使用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验证成功后解锁。其中,打开端为封闭框架2与框架本体1首先脱离的位置。如图1所示,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可转动地连接在框架本体1的底端,则第一锁定部件设在封闭框架2和框架本体1的顶端。该实施例能够使封闭框架2与框架本体1之间的锁定更牢固。

结合图1、5和6,第一锁定部件包括:设在框架本体1和封闭框架2其中一个上的锁槽21以及设在另一个上与锁槽21配合的锁钩、锁杆或锁舌。或者第一锁定部件包括:分别设在框架本体1和封闭框架2上且相互配合的锁扣、锁钩或锁杆。为了使第一锁定部件在身份识别部件对使用者提供的身份校验信息验证成功后直接解锁,可采用电磁锁11的形式。

如图1所示,第一锁定部件包括设在框架本体1上的电磁锁11 和封闭框架2上的锁槽21。例如,可在框架本体1的顶壁内部沿着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安装板16,电磁锁11固定在安装板16上,使电磁锁11可实现竖直运动,封闭框架2为框形结构,锁槽21设在框形结构顶部的中间位置。在锁定状态下,电磁锁11插入锁槽21内,在解锁状态下,电磁锁11从锁槽21中脱离。为了提高电磁锁11受到损坏,在电磁锁11外设有保护罩12。

参考图2,第二锁定部件中包括弹性件233,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使弹性件233变形,从而实现第二锁定部件的锁定与解锁。在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作为整体处于展开状态后,若向封闭框架2向上施加远离开合门3的外力,就能实现第二锁定部件的解锁;若向封闭框架2施加朝向开合门3的外力,就能实现第二锁定部件的锁定。

该实施例在物品存取装置的关闭状态和收纳物品状态下,都只需要一个电磁锁就能实现锁定,只需解锁一个电磁锁就能打开物品存取装置,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需要解锁两个电磁锁,可简化操作过程,降低控制难度;而且能够简化第二锁定部件的结构,从而降低成本;另外,通过直接推拉封闭框架2就能实现第二锁定部件的锁定与解锁,能够进一步简化操作,使物品存取装置的使用更便捷,控制简单。

如图2所示,第二锁定部件采用弹簧锁23和销孔34配合的结构,销孔34设在开合门3上。此种结构动作灵敏,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靠地实现锁定与解锁。

具体地,第二锁定部件还包括:销轴232和压板234,其中,销轴232可滑动地穿设在封闭框架2上的安装孔231内;压板234固定在封闭框架2上,弹性件233为弹簧且位于压板234与销轴232的第一端之间。其中,如图3,在自由状态下,销轴232的第二端伸出进入销孔34内实现锁定;如图4,在外力作用下,销轴232的第二端缩回脱出销孔34实现解锁。

如图2所示,封闭框架2为框形结构,第二锁定部件设在框形结构的侧杆上,安装孔231设在框形结构的侧杆上,且为阶梯孔。销轴 232沿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设有环状止推凸台,弹簧套设在销轴232 的第一端,压板234固定在侧杆的内壁上,弹簧被限制在止推凸台和压板234之间。压板234上设有引导孔2341,销轴232的第一端伸入引导孔2341内,第二端伸入或脱出销孔34。为了固定压板234,在封闭框架2的侧杆上位于安装孔231的上下端分别设置第三孔235,在压板234上位于引导孔2341的上下侧分别设有第二孔2342,将紧固件穿设第二孔2342和第三孔235实现压板234的固定。

优选地,销轴232的第二端或销孔34的开口端设有导向部,以便销轴232的第二端进入或脱出销孔34。例如,导向部可以在销轴232 的第二端设计球面,或者在销轴232的第二端沿周向设置倒角或圆角。

具体地,如图4所示,当需要使第二锁定部件解锁时,向封闭框架2施加远离开合门3的外力,销轴232的第二端受到外力作用而向内缩回,止推凸台随之向内移动迫使弹簧压缩。如图3所示,在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脱离锁定后,销轴232在弹簧复位作用下向外伸出,直至止推凸台抵靠在阶梯孔上,销轴232的第二端伸出侧杆的外表面。

在此基础上,如图4所示,当需要使第二锁定部件锁定时,向封闭框架2向施加靠近开合门3的外力,销轴232的第二端受到外力作用而向内缩回,止推凸台随之向内移动迫使弹簧压缩。如图3所示,当销孔34与销轴232对正时,弹簧使销轴232在弹簧复位作用下向外伸出,直至止推凸台抵靠在阶梯孔上,此时销轴232的第二端伸入到销孔34内实现锁定。

可选地,销轴232的安装方向垂直于封闭框架2相对开合门3打开时的转动面。这样可以直接垂直于封闭框架2施加外力,就能实现第二锁定部件的锁定与解锁,施加的外力全部作用于第二锁定部件,操作较为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均呈框形结构,第二锁定部件沿框形结构的周向设置至少一个。如图8和9所示,第二锁定部件可以在开合门的左右侧杆上各设置一个,以使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之间的锁定更加可靠牢固,而且在施加外力解锁时,可使封闭框架2左右两侧的受力更平衡,防止出现侧偏现象而影响各部件的配合精度和使用寿命。优选地,第二锁定部件可靠近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 3的打开端设置,以增加固定的牢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5,第二锁定部件中包括弹性件 233,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使弹性件233变形,从而实现第二锁定部件的解锁。前面提到的锁定保护部件包括限位件4,限位件4设在框架本体1内,用于在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阻挡弹性件233发生状态变化,以限制第二锁定部件被解锁。

该实施例中的限位件4与第二锁定部件形成互锁结构,在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封闭框架2相对于框架本体1处于锁定状态,同时开合门3相对于封闭框架2也处于锁定状态,此时在限位件4的阻挡下第二锁定部件无法解锁。若有人用力向外拉动开合门3,开合门3也无法脱离封闭框架2,因此物品存取装置不能随意打开,只能经过身份验证后才可打开,防止人为误操作等不当使用情况。

进一步地,锁定保护部件还包括导向件5,导向件5与限位件4 相对设置,导向件5用于在封闭框架2与框架本体1锁定的过程中,引导封闭框架2进入导向件5与限位件4之间。在第一锁定部件处于锁定状态下,封闭框架2嵌合在导向件5与限位件4之间。

该实施例能够顺利地实现封闭框架2与框架本体1的锁定,使限位件4可靠地限制第二锁定部件解锁,防止由于位置偏差造成限位件 4无法发挥作用。

进一步地,限位件4和导向件5的自由端均设有引导部41,两个引导部41之间形成外扩的开口。这样即使封闭框架2在关闭的过程中出现左右晃动,也能顺利地进入到导向件5与限位件4之间。例如,引导部41可以是设在限位件4或导向件5向对面上的斜面,也可以使限位件4或导向件5的自由端向外偏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6所示,为了适应封闭框架2关闭后在框架本体1内的高度,在框架本体1内设置凸台13,以使封闭框架2关闭后受到凸台13的限位作用呈竖直状态。凸台13的内轮廓形状可与封闭框架2的形状相适配。限位件4可采用限位板,且固定在凸台13的内侧壁上与第二锁定部件对应的位置。例如,凸台 13的内侧壁上沿高度方向设置两个第一孔15,并在限位板上相应设置两个第四孔42,将紧固件8穿过第四孔42和第一孔15以实现限位件 4的固定。在框架本体1沿厚度方向高于凸台13的内侧壁上设置安装槽14,导向件5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安装槽14内,导向件5朝向限位件4的一侧可设置避让槽51,以免紧固件凸出而影响封闭框架2正常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限制部件,被配置为在容纳部处于收纳物品状态时限制开合门3的收合角度。在容纳部内存放物品且开口端封闭的状态下,限制部件开合门3收回的幅度,防止由于开合门3被强制收回而挤压物品,从而避免人为破坏和不当使用。

可选地,限制部件设在开合门3与封闭框架2或框架本体1之间,以在容纳部处于收纳物品状态时限制开合门3收回。由于限制部件在图中未示出,此处参考图1说明,限制部件可设在开合门3与框架本体1的侧壁之间,以在开合门3完全展开的状态下锁定,以限制开合门3收回。或者限制部件可设在开合门3与封闭框架2的侧部之间,以在容纳部内存放物品且开口端封闭的状态下,对开合门3与封闭框架2进行位置锁定,以防止开合门3收回。

该实施例能够很好地保护容纳部内存放的物品,提高物品存放的安全性,无论物品体积大小都能防止受到挤压,可避免人为破坏和不当使用。

可选地,物品存取装置还包括锁定保护部件,被配置为在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限制第二锁定部件被解锁,锁定保护部件同时作为限制部件,被配置为在容纳部处于收纳物品状态时限制第二锁定结构进入锁定状态。

具体地,在容纳部内存放物品且开口端封闭的状态下,封闭框架 2嵌合在限位件4和导向件5之间,限位件4阻挡销轴232缩回,此时若有人员将开合门3向上推回,欲使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销轴232无法缩回,因而开合门3无法被关闭,因此可以避免人为不当使用而挤压损坏物品。

该实施例使锁定保护部件起到两方面作用:当物品存取装置未使用时,防止受到外力将开合门3强制拉开;当物品存取装置在存放物品的状态下,防止受到外力将开合门3推回而使物品受到挤压。此种结构可进一步简化锁定结构形式,并降低操作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均呈框形结构,可以设计为封闭的框形结构,或者在靠近框架本体1的位置具有开放端的框形结构。在物品存取装置的展开状态下,封闭框架2能够折叠于开合门3形成的区域内,且在周向上与开合门3的内侧壁相适配。

例如,封闭框架2在厚度方向上设在开合门3靠近顶部的位置,这样便于施加外力使第二锁定部件解锁,有利于使封闭框架2在周向上与开合门3的内侧壁相适配,以增大容纳部的开口端尺寸。而且,还能增大封闭框架2与开合门3底部的空间,有利于设置体积更大的容纳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容纳部还包括支撑骨架6和柔性的覆盖层7,例如采用防割材料制成,覆盖层7设在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之间,在容纳部处于收纳物品状态时,开合门3形成容纳部的底部支撑,在放置较重的物品时也能可靠支撑。支撑骨架6可沿着覆盖层7的周向设置,为了提高覆盖层7展开后的稳固性,可在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支撑骨架6。在容纳部的折叠状态下,各个支撑骨架6相互靠近,且靠近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折叠状态的容纳部位于开合门3展开后形成的箱体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9,开合门3包括:两组连杆31、支撑板32和门板33。其中,两组连杆31的第一端与框架本体1的两侧可转动地连接,例如连接在框架本体1的底端区域。图8和图9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连杆31,当然也可沿框架本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多个连杆31。支撑板32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框架主体1的底部,且在开合门3展开状态下位于连杆31下方。门板3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连杆31的第二端以及支撑板32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

其中,每组连杆31、支撑板32、门板33和框架本体1之间在侧面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连杆机构,在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展开状态下,如图9,连杆机构变为矩形,形成箱形结构;在物品存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下,连杆结构逐渐被收回,连杆31与支撑板32逐渐靠近,在关闭状态下,如图11所示,支撑板32和门板33共面,以物品存取装置在非使用状态下占用的空间。

如图9所示,在支撑板32以及门板33的内壁或外壁上可设置加强条,以增加开合门3的强度,增加容纳部的承重特性。

如图11所示,门板33靠近支撑板32的一端和/或支撑板32靠近门板33的一端设有缺口331,作为打开或关闭开合门3时的施力部位,形成扣手以便扳动开合门3。

上述实施例提到的身份识别部件可采用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可通过扫码、面部识别、声音识别、指纹识别、核对验证码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在验证成功后使电子锁定部件解锁。或者也可通过wifi模块进和/或蓝牙模块在移动终端APP上进行遥控开锁。为了实现身份识别功能,如图11所示,可在框架本体1上设置人机交互屏17和摄像头18,人机交互屏17可进行信息显示或接收使用者的身份识别等操作,摄像头18可提供面部识别。另外,在框架本体1上还可设置太阳能充电板19。

在一种实施例中,物品存取装置为快递箱,相应地,上述的物品为快递。快递箱可供特定用户以及相关的快递员使用,在投递者输入的身份信息验证成功后,将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作为整体展开,且在第二锁定部件解锁的状态下,可使容纳部展开处于收纳物品状态,便于投递者在容纳部内放入快递;在放入快递后将封闭框架2与框架本体1锁定;在取件者输入的身份信息验证成功后,封闭框架2与框架本体1之间解锁,在取出快递后使收纳部折叠,并将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锁定,以作为整体收回至封闭框架2与框架本体1锁定,以减小快递箱在非使用状态下占用的空间。

与共享式的快递柜相区别,此种快递箱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可灵活地适应用户收发快递和网购的需求,更加方便用户收寄快递,提高投件者或取件者在存取快递时的便捷程度。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投件者和取件者分别对应快递员和用户中的一个角色。

此种物品存取装置可供快递员投递、用户取出快件,在快递员送货和用户收货时间不能匹配时,可节省配送时间并提高送货效率,并且提高快递临时存放的安全性;而且,此种物品存取装置还可供用户寄件或退换货使用,无需在家中等待快递员上门取货,提高用户发快递和退换货时的体验。此种结构既能满足需要使用时存放快递的需求,又能减小通常状态下不使用时占用的空间,且结构简单。

下面以快递员需要配送快递且用户取出快递为例,结合图1至图 11说明此种结构物品存取装置作为快递箱的使用方法。

(1)快递员解锁物品存取装置:

在快递员作为投递者需要将快递放入物品存取装置时,电商或快递等第三方平台会根据当前快递的订单信息匹配需要放入的物品存取装置,并开启快递员打开该物品存取装置的权限,例如向快递员发送打开该物品存取装置的验证码、图形码等,或者也可将快递员的个人身份信息(例如指纹、面部、声音等)与物品存取装置的验证信息相绑定,这样快递员就可以通过身份验证使封闭框架2与框架本体1之间的第一锁定部件解锁,电磁锁11从锁槽21中释放脱离。

(2)快递员打开物品存取装置并放入快递:

将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作为整体向下展开,此时第二锁定部件处于锁定状态,在封闭框架2和开合门3均展开至垂直于框架本体1 时,被框架本体1的底部限位。此时向上拉动封闭框架2使第二锁定部件解锁,并将快递放入容纳部中,继续向上拉动封闭框架2直至与框架本体1锁定,实现了容纳部的开口封闭。

(3)用户解锁物品存取装置:

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可通过如下途径获取:

1、已经与物品存取装置进行身份信息关联的用户可直接拥有该物品存取装置的身份验证信息,例如预先设定好的开启物品存取装置的密码、录入的指纹、面部或声音信息。

2、如果需要找他人代拿快递,快递员在放入快递后可向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取件码,知晓该取件码的用户都可以通过验证取件码进行解锁。

3、如果需要找他人代拿快递,快递员在放入快递后可通过移动终端向第三方平台发送快件已存储的信息,再由第三方平台给用户的移动终端发送取件码,知晓该取件码的用户都可以通过验证取件码进行解锁。

在物品存取装置解锁后,电磁锁11从锁槽21中脱出。

(4)用户打开物品存取装置并取出快递:

用户将封闭框架2向下推动,使容纳部折叠直至封闭框架2与开合门3通过第二锁定部件锁定,此时取出快递。再将封闭框架2与开合门3作为整体向上收回,直至封闭框架2与框架本体1通过第一锁定部件锁定,使快递箱处于关闭状态。

同样,本实用新型的物品存取装置也可用于用户寄件或退换货物,需要快递员上门取件的情况。与上述使用场景不同的是,在用户需要放入快递时,对于已经与物品存取装置进行身份信息关联的用户,可直接拥有该物品存取装置的身份验证信息,如果找他人代寄快递,可以将该身份验证信息告知他人。

接着,用户在存入快递之后,还需要告知第三方平台需要寄件或退货,并希望快递员上门取件,第三方平台则会安排合适的快递员取件,并将身份验证信息发送给待取件的快递员,能够提高取件业务安排的灵活性;或者如果用户有熟悉的快递员,也可以直接将取件码发送给快递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物品存取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