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效果好的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7498发布日期:2019-09-03 19:5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效果好的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洗效果好的洗碗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工洗碗渐渐被洗碗机所代替,洗碗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的洗碗机一般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内胆,内胆内设有用于放置餐具的碗篮等,内胆的底部设有水槽,水槽连接有洗涤泵,洗涤泵一端连接有喷淋臂,喷淋臂位于内胆内且位于碗篮的下方或者上方,在清洗时,水槽内的水在洗涤泵的作用下经喷淋臂上的喷淋孔喷出以对餐具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水流回至水槽中,然后通过循环泵、喷淋臂实现对碗篮中的餐具的再次清洗,从而进行水的循环使用。

现有的洗碗机的喷淋臂大都只设有一个,使得洗碗机的效率较低,洗碗的效果也不好,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效果好的洗碗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清洗效果好的洗碗机,包括外壳、控制板、用于放置餐具的内胆、与水源连通的呼吸器,内胆包括具有加热元件的水槽,内胆底部设有与水槽连通的洗涤泵和排水泵,内胆包括顶壁、底壁、两侧壁和后壁,内胆的底壁上设有与洗涤泵连通的喷淋臂,喷淋臂上设有喷淋孔,洗涤泵向喷淋臂供水以使喷淋臂旋转并对内胆内的餐具进行清洗,其中,所述喷淋臂包括第一喷淋臂和第二喷淋臂,第一喷淋臂和第二喷淋臂均设于内胆的底壁上且水平设置,第一喷淋臂的旋转中心与第二喷淋臂的旋转中心间隔设置且间隔距离大于喷淋臂的旋转半径,第二喷淋臂的下表面高于第一喷淋臂的上表面设置,第二喷淋臂的下表面与第一喷淋臂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3mm≤D≤1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臂与第二喷淋臂的旋转方向相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臂的旋转轨迹与第二喷淋臂的旋转轨迹部分交叠设置,交叠长度为L,40mm≤L≤80mm。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臂的水平投影呈“~”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底壁的边缘设有向上伸出的挡水沿,第一喷淋臂的喷淋孔高于挡水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孔设有多个且沿喷淋臂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喷淋孔的喷射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孔的喷射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75°,不同位置的喷淋孔的喷射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不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臂的侧壁设有驱动孔,驱动孔的喷射方向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顶壁和/或内胆的两侧壁和/或内胆的后壁设有第三喷淋臂。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的底壁上设有喷淋座,喷淋座呈管状且设有通孔,喷淋臂上设有连接管,连接管插入通孔内并与喷淋座转动连接,连接管的外壁设有防止连接管倾斜的限位筋,限位筋与通孔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间隙为0.2mm~0.4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喷淋臂和第二喷淋臂,这样两个喷淋臂同时对餐具进行清洗,既增加了清洗水量,又增加了有效的清洗面积,使得清洗无死角、无残留,大大提升了洗碗效果,又提升了洗碗效率,且第一喷淋臂和第二喷淋臂均设于内胆的底壁上且水平设置,同时第一喷淋臂的旋转中心与第二喷淋臂的旋转中心间隔设置且间隔距离大于喷淋臂的旋转半径,第二喷淋臂的下表面高于第一喷淋臂的上表面设置,使得第一喷淋臂与第二喷淋臂之间形成高低错位,这样第一喷淋臂和第二喷淋臂的旋转轨迹可以有重叠,同时又不会形成干涉,使得内胆的内部结构紧凑,可放置更多的餐具,提升内胆的空间利用率,保证洗碗机单次的清洗效率,从而很好的提升了洗碗机整体的洗碗效率和洗碗效果,进而提升了用户满意度;同时,第二喷淋臂的下表面与第一喷淋臂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D,3mm≤D≤10mm,这样既很好的保证第一喷淋臂与第二喷淋臂之前不会形成干涉,同时又保证内胆的内部结构足够紧凑,从而可以有足够多的剩余空间去放置餐具,保证洗碗机的单次洗碗效率。当D小于3mm时,距离太小,容易形成干涉;当D大于10mm时,距离太大,使得内胆的内部结构又不够紧凑,降低了内胆的空间利用率。

2、通过将第一喷淋臂与第二喷淋臂的旋转方向相同设置,使得喷淋臂喷射出的水流是稳定、有序且有一定的方向的,很好的提升洗碗机的洗碗效率,避免水流四处喷溅而导致水没能有效的对餐具进行清洗,保证了洗碗机的洗碗效率良好。

3、第一喷淋臂的旋转轨迹与第二喷淋臂的旋转轨迹部分交叠设置,交叠长度为L,40mm≤L≤80mm,使得两个喷淋臂之间的间隔距离在不干涉的情况下最小、最合理,即两个喷淋臂占据内胆的空间小,从而使得内胆的内部结构达到最佳紧凑的状态,最大的提升内胆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当L小于40mm时,交叠长度太小,喷淋臂占据内胆的空间大,内胆的空间利用率低;当L大于80mm时,交叠长度太大,容易产生干涉。

4、将喷淋臂的水平投影设置呈“~”形,使得喷淋臂的外形呈流线状,减小了喷淋臂转动时的阻力,提升了喷淋臂转动时的流畅性,从而提升了喷淋臂的清洗效果,而相比于现有中呈“一”字形的喷淋臂,外形也更有立体感,也更加美观。

5、在内胆的底壁的边缘设置向上伸出的挡水沿,第一喷淋臂的喷淋孔高于挡水沿设置,这样在喷淋臂转动时不会与内胆中的水接触,即不会受到内胆中的水的阻力,以保证喷淋臂转动时的顺畅性,从而保证喷淋臂转动时的平稳性和可靠性,进而保证喷淋臂的清洗效果。

6、喷淋孔设有多个且沿喷淋臂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使得喷淋臂喷射出来的水比较分散,增大了喷淋臂的清洗面积,从而提升了喷淋臂的清洗效率;并且,喷淋孔的喷射方向倾斜设置,喷淋孔的喷射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75°,这样可使得喷淋臂在水流的作用下形成旋转,能够好的对餐具进行清洗,很好的提升餐具的清洗效果;同时,不同位置的喷淋孔的喷射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不同设置,这样既使得喷淋臂能喷射到内胆的各个位置,从而将放置于内胆各个位置的餐具都能喷射到,实现喷射无死角、无残留,保证喷淋臂的清洗效果,又可加强喷淋臂的旋转,也即是加强喷射出的水流的力度,水流打到餐具上能更好的对餐具进行清洗,大大提升餐具的清洗效果。

7、通过在喷淋臂的侧壁设有驱动孔,驱动孔的喷射方向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即设置单独的驱动孔,驱动孔喷射出水流使得喷淋臂转动,保证对喷淋臂的驱动力足够且稳定,从而保证喷淋臂转动的稳定性和顺畅性,进而保证喷淋臂对餐具的清洗效果。

8、内胆的顶壁和/或内胆的两侧壁和/或内胆的后壁设有第三喷淋臂,这样可更好的对内胆内的餐具进行清洗,使得餐具清洗无死角、无残留,大大提升清洗效果。

9、内胆的底壁上设有喷淋座,喷淋臂装设于喷淋座上并与喷淋座转动连接,通过喷淋座与喷淋臂连接,方便喷淋臂的安装固定,同时又保证喷淋臂的转动顺畅性,保证了清洗效果,还能很好的防止喷淋臂发生晃动,降低喷淋臂转动时的噪音。

10、喷淋座呈管状且设有通孔,喷淋臂上设有连接管,连接管插入通孔内,喷淋座的外壁设有环形的卡筋,喷淋臂上设有与卡筋配合的弹性卡扣,喷淋臂转动时弹性卡扣可相对卡筋周向转动,通过弹性卡扣与卡筋的配合以限制连接管的倾斜,防止喷淋臂发生晃动,从而降低喷淋臂转动时的噪音,同时又能保证喷淋臂转动时的顺畅性,不会卡滞;同时,连接管的外壁设有防止连接管倾斜的限位筋,限位筋与通孔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间隙为0.2mm~0.4mm,限位筋呈环形或螺旋形,通过设置限位筋,在喷淋臂发生晃动时,限位筋可抵靠在通孔内壁上,以限制连接管的倾斜,从而防止连接管发生倾斜,进而防止喷淋臂倾斜而导致两个喷淋臂之间的高低距离发生变化而产生干涉,以保证喷淋臂转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间隙小于0.2mm时,喷淋臂的转动容易受到通孔内壁的干扰,导致喷淋臂无法持续周向转动,清洗效果差;当间隙大于0.4mm时,降低了喷淋臂的转动平稳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洗碗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洗碗机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洗碗机实施例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洗碗机实施例一中喷淋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外壳;2、内胆;21、水槽;22、顶壁;23、底壁;231、喷淋座;2311、通孔;2312、卡筋;232、挡水沿;24、两侧壁;25、后壁;3、喷淋臂;31、第一喷淋臂;32、第二喷淋臂;33、喷淋孔;34、连接管;341、限位筋;35、弹性卡扣;4、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洗效果好的洗碗机,包括外壳1、控制板(图中未示出)、用于放置餐具的内胆2、与水源连通的呼吸器(图中未示出)、门体4,内胆2具有餐具投入口,门体4用于将投入口关闭,以使内胆2密封,保证洗碗机工作时不会有水漏出,内胆2包括具有加热元件的水槽21,内胆2底部设有与水槽连通的洗涤泵和排水泵,内胆2为金属内胆,具体为不锈钢内胆,内胆2包括顶壁22、底壁23、两侧壁24和后壁25,顶壁22、底壁23、两侧壁24、后壁25和门体4共同组成清洗餐具的清洗腔,两侧壁24与后壁25一体加工成型,顶壁22和底壁23通过固定结构与两侧壁24和后壁25连接成一体,再通过外壳1将内胆2整体固定,以保证洗碗机的强度,内胆2的底壁23上设有与洗涤泵连通的喷淋臂3,喷淋臂3上设有喷淋孔33,喷淋孔33具体是设于喷淋臂3的上表面,洗涤泵向喷淋臂3供水以使喷淋臂3旋转并对内胆2内的餐具进行清洗,采用此种方式清洗餐具,不仅能很好的保证清洗效果,且喷淋臂在水流水压下自动实现旋转,以形成旋转的喷射水流,从而对餐具进行清洗,相比于现有中通过设置单独的驱动机构驱动喷淋臂来旋转,此种结构更加简单,且可靠。

本实施例中,喷淋臂3包括第一喷淋臂31和第二喷淋臂32,这样两个喷淋臂同时对餐具进行清洗,既增加了清洗水量,又增加了有效的清洗面积,使得清洗无死角、无残留,大大提升了洗碗效果,又提升了洗碗效率,且第一喷淋臂31和第二喷淋臂32均设于内胆2的底壁23上且水平设置,第一喷淋臂31的旋转中心与第二喷淋臂32的旋转中心间隔设置且间隔距离大于喷淋臂3的旋转半径,第二喷淋臂32的下表面高于第一喷淋臂31的上表面设置,即第二喷淋臂32位于第一喷淋臂31的上方,使得第一喷淋臂与第二喷淋臂之间形成高低错位,这样第一喷淋臂和第二喷淋臂的旋转轨迹可以有重叠,同时又不会形成干涉,使得内胆的内部结构紧凑,可放置更多的餐具,提升内胆整体空间的利用率,即横向空间和竖直空间都大,保证洗碗机单次的清洗效率,从而很好的提升了洗碗机整体的洗碗效率和洗碗效果,进而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为了更好的保证两个喷淋臂转动时不会干涉,又不过多的占据内胆的竖直空间,也可以将第二喷淋臂32的下表面与第一喷淋臂3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D设定在3mm至10mm之间,D具体为6mm,这样既很好的保证第一喷淋臂与第二喷淋臂之前不会形成干涉,同时又保证内胆的内部结构足够紧凑,从而可以有足够多的剩余空间去放置餐具,即竖直空间大,能放置很多的餐具,进而保证洗碗机的单次洗碗效率。

且,第一喷淋臂31与第二喷淋臂32的旋转方向相同设置,使得喷淋臂喷射出的水流是稳定、有序且有一定的方向的,很好的提升洗碗机的洗碗效率,避免水流四处喷溅而导致水没能有效的对餐具进行清洗,保证了洗碗机的洗碗效率良好;同时,第一喷淋臂31的旋转轨迹与第二喷淋臂32的旋转轨迹部分交叠设置,交叠长度为L,40mm≤L≤80mm,L具体为60mm,使得两个喷淋臂之间的间隔距离在不干涉的情况下最小、最合理,即两个喷淋臂占据内胆的横向空间小,从而使得内胆的内部结构达到最佳紧凑的状态,最大的提升内胆的横向空间利用率。

为了便于餐具的放置和对餐具更好的清洗,内胆2内还可以设有碗篮,餐具可放置于碗篮中,且碗篮是位于第二喷淋臂32的上方,即位于高的那个喷淋臂的上方,由于碗篮是呈镂空状的,这样水流被喷淋臂喷射出来时直接穿过碗篮,对碗篮中的餐具进行清洗,而水流在下落时又会再次对餐具进行清洗一遍,实现了双重清洗,大大提升了洗碗机的洗碗效率,又保证了洗碗效果,即餐具清洗的干净度。

为了提升喷淋臂的清洗效果和外观性,也可以将喷淋臂3的水平投影设置呈“~”形,第一喷淋臂31和第二喷淋臂32的结构一样,也即是第一喷淋臂31的水平投影和第二喷淋臂32的水平投影均呈“~”形,使得喷淋臂的外形呈流线状,减小了喷淋臂转动时的阻力,提升了喷淋臂转动时的流畅性,从而提升了喷淋臂的清洗效果,而相比于现有中呈“一”字形的喷淋臂,外形也更有立体感,也更加美观。

为了避免水从内胆中溢出,也可以在内胆2的底壁23的边缘设有向上伸出的挡水沿232,还为了避免喷淋臂转动时不受水的阻挡,将第一喷淋臂31的喷淋孔33高于挡水沿232设置,这样这样在喷淋臂转动时不会与内胆中的水接触,即不会受到内胆中的水的阻力,以保证喷淋臂转动时的顺畅性,从而保证喷淋臂转动时的平稳性和可靠性,进而保证喷淋臂的清洗效果。

为了保证喷淋臂转动的流畅性,也可以将喷淋孔33设有多个且沿喷淋臂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喷淋孔33的喷射方向倾斜设置,这样使得喷淋臂喷射出来的水比较分散,增大了喷淋臂的清洗面积,从而提升了喷淋臂的清洗效率;并且,喷淋孔的喷射方向倾斜设置,喷淋孔的喷射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75°,形成切向力,这样可使得喷淋臂在水流的作用下形成旋转,能够好的对餐具进行清洗,很好的提升餐具的清洗效果;同时,不同位置的喷淋孔33的喷射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不同设置,这样既使得喷淋臂能喷射到内胆的各个位置,从而将放置于内胆各个位置的餐具都能喷射到,实现喷射无死角、无残留,保证喷淋臂的清洗效果,又可加强喷淋臂的旋转,也即是加强喷射出的水流的力度,水流打到餐具上能更好的对餐具进行清洗,大大提升餐具的清洗效果。

为了便于喷淋臂的安装和转动的平稳性,也可以在内胆2的底壁23上设有喷淋座231,喷淋座231呈管状且设有通孔2311,喷淋臂3上设有连接管34,连接管34插入通孔2311内并与喷淋座231转动连接,通过喷淋座与喷淋臂连接,方便喷淋臂的安装固定,同时又保证喷淋臂的转动顺畅性,保证了清洗效果,还能很好的防止喷淋臂发生晃动,降低喷淋臂转动时的噪音。

且,喷淋座231的外壁设有环形的卡筋2312,喷淋臂3上设有与卡筋2312配合的弹性卡扣35,喷淋臂3转动时弹性卡扣35可相对卡筋2312周向转动,连接管34的外壁设有防止连接管34倾斜的限位筋341,限位筋341与通孔2311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间隙为0.2mm~0.4mm,间隙具体为0.3mm,限位筋341呈环形,通过弹性卡扣与卡筋的配合以限制连接管的倾斜,防止喷淋臂发生晃动,从而降低喷淋臂转动时的噪音,同时又能保证喷淋臂转动时的顺畅性,不会卡滞,同时通过设置限位筋,在喷淋臂发生晃动时,限位筋可抵靠在通孔内壁上,以限制连接管的倾斜,从而防止连接管发生倾斜,进而防止喷淋臂倾斜而导致两个喷淋臂之间的高低距离发生变化而产生干涉,以保证喷淋臂转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D也可以为3mm、4mm、5mm、7mm、8mm、9mm、10mm等。

可以理解的,第一喷淋臂与第二喷淋臂的旋转方向也可以相反设置。

可以理解的,L也可以为40mm、45mm、50mm、55mm、65mm、70mm、75mm、80mm等。

可以理解的,餐具也可以直接放置于内胆中,只要不与喷淋臂的转动形成干涉即可。

可以理解的,限位筋也可以呈螺旋形。

可以理解的,间隙可以为0.2mm、0.25mm、0.35mm、0.4mm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喷淋臂设有驱动孔。

本实施例中,喷淋臂的侧壁设有驱动孔,驱动孔的喷射方向水平设置,驱动孔具体设于喷淋臂一端,且仅在一侧设置,即设置单独的驱动孔,驱动孔喷射出水流使得喷淋臂转动,保证对喷淋臂的驱动力足够且稳定,从而保证喷淋臂转动的稳定性和顺畅性,进而保证喷淋臂对餐具的清洗效果。

可以理解的,驱动孔也可以设置于喷淋臂的两端,且两端上的驱动孔不再同一侧设置。

可以理解的,驱动孔的喷射方向也可以倾斜设置,可以向上倾斜设置,也可以向下倾斜设置。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的区别在于,洗碗机还设有第三喷淋臂。

本实施例中,内胆的顶壁还设有第三喷淋臂,第三喷淋臂的结构与第一、第二喷淋臂的结构相同,即洗碗机共设有三个喷淋臂。

可以理解的,内胆的两侧壁均设有第三喷淋臂,即洗碗机共设有四个喷淋臂;或者,内胆的两侧壁其中之一设有喷淋臂,即洗碗机共设有三个喷淋臂。

可以理解的,内胆的后壁设有第三喷淋臂,即洗碗机共设有三个喷淋臂。

可以理解的,内胆的顶壁、两侧壁、后壁均设有第三喷淋臂,即洗碗机共设有六个喷淋臂。

可以理解的,内胆的顶壁、两侧壁之一、后壁均设有第三喷淋臂,即洗碗机共设有五个喷淋臂。

可以理解的,内胆的顶壁、两侧壁均设有第三喷淋臂,即洗碗机共设有五个喷淋臂。

可以理解的,内胆的顶壁、两侧壁之一均设有第三喷淋臂,即洗碗机共设有四个喷淋臂。

可以理解的,内胆的顶壁、后壁均设有第三喷淋臂,即洗碗机共设有四个喷淋臂。

可以理解的,内胆的两侧壁、后壁均设有第三喷淋臂,即洗碗机共设有五个喷淋臂。

可以理解的,内胆的两侧壁之一、后壁均设有第三喷淋臂,即洗碗机共设有四个喷淋臂。

其他未述部分结构及其有益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二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