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0170发布日期:2019-06-13 15:3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压力锅包括锅体以及设置在锅体上的锅盖。锅盖包括锅盖本体、止开杆组件以及止开阀组成,止开杆组件上设置有避让止开阀的避让孔。锅体上设置有锅牙,锅盖本体上设置有盖牙。锅盖包括使盖牙与锅牙配合的合盖位置以及使盖牙与锅牙分离的开盖位置。当锅盖处于开盖位置时,止开杆组件不与止开阀干涉。当锅盖转动至合盖位置时,止开杆组件移动至避让孔与止开阀对应。当锅体内压力达到预定值时,止开阀伸入避让孔内。此时止开杆组件由于与止开阀干涉而无法移动,锅盖无法由合盖位置移动至开盖位置,以防止用户在电压力锅内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开盖,保证用户使用安全。但是,上述结构的锅盖在电压力锅处于热态时能够打开却不能轻易合上。当电压力锅在热态状态下关闭锅盖时,锅体内的气体压力迅速上升,由于在初始状态下止开杆组件不与止开阀干涉,因此止开阀能够被顺利顶起。此时当用户将锅盖由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转动时,止开杆组件会与止开阀干涉而时锅盖无法转动至合盖位置,导致合盖困难,必须要排完电压力锅内部压力才能把盖子合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在热态状态下二次合盖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具有烹饪腔以及锅牙;锅盖,盖设在锅体上,锅盖包括外盖以及内盖,内盖具有与锅牙配合的盖牙,锅盖具有使锅牙与盖牙扣合的合盖位置以及使锅牙与盖牙分离的开盖位置;止开阀,可上下浮动地设置在内盖上,止开阀具有上浮的锁止位置以及下沉的解锁位置;止开板组件,位于外盖与内盖之间,并相对内盖可移动地设置,止开板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口,止开板组件具有初始位置以及止开位置,在止开板组件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止开板组件止挡在止开阀的上方以防止止开阀由解锁位置移动至锁止位置,在止开板组件位于止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避让口与止开阀对应设置;配合结构,在锅盖在由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止开板组件能够在配合结构的作用下由初始位置向止开位置移动。

进一步地,在止开板组件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止开板组件与锅牙互不干涉,在止开板组件处于止开位置的情况下,止开板组件能够与锅牙干涉,在止开阀在烹饪腔内压力下上浮至锁止位置的情况下,止开阀与止开板组件干涉以使止开板组件能够保持在止开位置,以使锅盖无法由合盖位置移动至开盖位置。

进一步地,配合结构设置于锅体上,锅盖在由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配合结构能够对止开板组件施加抵顶力以使止开板组件向止开位置移动。

进一步地,锅盖还包括位于外盖与内盖之间的内衬,内衬上可枢转地设置有转杆组件,转杆组件包括位于内衬上侧的第一配合凸起以及位于内衬下侧的第二配合凸起,锅体包括锅体本体以及设置在锅体本体上部的中板,配合结构为设置于中板上的第三配合凸起,锅盖在由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转杆组件能够在第二配合凸起与第三配合凸起的配合下转动,以使第一配合凸起能够对止开板组件的下端提供沿锅盖的径向方向上的推力。

进一步地,转杆组件包括相互插接连接的上转杆以及下转杆,上转杆包括转杆本体以及设置于转杆本体上端并向外延伸的第一配合凸起,转杆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下转杆包括转轴以及设置于转轴的侧壁底部的第二配合凸起,内衬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通孔同轴的第二安装通孔,转轴由下至上由第二安装通孔伸入第一安装通孔并通过紧固件与转杆本体固定。

进一步地,中板上设置有水槽,配合结构设置在水槽内。

进一步地,止开板组件包括止开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止开板本体的靠近内盖一侧的止开杆,内盖上设置有与止开杆对应的第二避让口,在止开板组件位于止开位置的情况下,止开杆能够伸入第二避让口,并能够与锅牙的周向方向上的侧壁干涉以防止锅盖相对于锅体转动。

进一步地,止开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第一端与止开板本体抵顶,弹簧的第二端与内盖的外表面抵顶。

进一步地,止开板本体包括横臂、直臂以及连接在横臂与直臂之间的倾斜臂,止开杆设置于直臂的靠近内盖的表面上,第一避让口设置于横臂上。

进一步地,锅体本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锅、保温罩以及内锅,内锅内的腔体形成烹饪腔,锅牙设置在保温罩上。

进一步地,止开阀包括阀体以及套设在阀体底部的密封圈,内盖上设置有安装孔,阀体穿设于安装孔内,阀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台阶面,在止开阀的重力作用下,台阶面能够与内盖抵接以防止止开阀从安装孔内脱出,在止开阀位于锁止位置的情况下,密封圈的上表面能够与内盖抵接以防止烹饪腔内的气体由止开阀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流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止开板组件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止开板组件止挡在止开阀的上方。当二次合盖时,由于烹饪腔内温度仍然较高,气体压力较大,止开阀很容易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向上顶起。但是被顶起的止开阀将会被处于初始位置的止开板组件止挡而无法继续向锁止位置移动,在锅盖由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的转动过程中,止开板组件将会受到配合结构的作用由初始位置向止开位置移动。在止开板组件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止开阀在止开板组件的作用下并不会止挡在止开板组件的移动路径上,因而止开板组件能够顺利移动至止开位置,从而实现顺利合盖的目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在热态状态下二次合盖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内盖、内衬、止开板组件以及配合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内盖、内衬、止开板组件以及配合结构的分解结构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锅盖处于开盖位置时的烹饪器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锅盖处于合盖位置时的烹饪器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第二配合凸起与配合结构配合时的中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烹饪器具的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由开盖位置移动至合盖位置过程中的第二配合凸起的位置变换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转杆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的转杆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锅盖处于开盖位置时止开杆与锅牙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以及

图14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锅盖处于合盖位置时止开杆与锅牙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体;11、锅体本体;12、中板;121、水槽;13、外锅;14、保温罩;141、锅牙;20、锅盖;21、外盖;22、内盖;221、第二避让口;222、安装孔;223、盖牙;23、内衬;231、第二安装通孔;30、止开阀;31、阀体;311、台阶面;32、密封圈;40、止开板组件;41、止开板本体;411、第一避让口;412、横臂;413、直臂;414、倾斜臂;42、止开杆;50、转杆组件;51、上转杆;511、第一配合凸起;512、转杆本体;513、第一安装通孔;52、下转杆;521、第二配合凸起;522、转轴;60、配合结构;8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锅盖20、止开阀30、止开板组件40、配合结构60。其中,锅体10具有烹饪腔以及锅牙141。锅盖20盖设在锅体10上,锅盖20包括外盖21以及内盖22,内盖22具有与锅牙141配合的盖牙223,锅盖20具有使锅牙141与盖牙223扣合的合盖位置以及使锅牙141与盖牙223分离的开盖位置。止开阀30可上下浮动地设置在内盖22上,止开阀30具有上浮的锁止位置以及下沉的解锁位置。止开板组件40,位于外盖21与内盖22之间,并相对内盖22可移动地设置,止开板组件40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口411,止开板组件40包括初始位置以及止开位置,在止开板组件40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止开板组件40止挡在止开阀30的上方以防止止开阀30由解锁位置移动至锁止位置,在止开板组件40位于止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避让口411与止开阀30对应设置。配合结构60在锅盖20在由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止开板组件40能够在配合结构60的作用下由初始位置向止开位置移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止开板组件40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止开板组件40止挡在止开阀30的上方。当二次合盖时,由于烹饪腔内温度仍然较高,气体压力较大,止开阀30很容易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向上顶起。但是被顶起的止开阀将会被处于初始位置的止开板组件40止挡而无法继续向锁止位置移动,在锅盖20由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的转动过程中,止开板组件40将会受到配合结构60的作用由初始位置向止开位置移动。在止开板组件40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止开阀30在止开板组件40的作用下并不会止挡在止开板组件40的移动路径上,因而止开板组件40能够顺利移动至止开位置,从而实现顺利合盖的目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在热态状态下二次合盖困难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止开板组件40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止开板组件40与锅牙141互不干涉,在止开板组件40处于止开位置的情况下,止开板组件40能够与锅牙141干涉,在止开阀30在烹饪腔内压力下上浮至锁止位置的情况下,止开阀30与止开板组件40干涉以使止开板组件40能够保持在止开位置。由于止开板组件40保持在止开位置,因此用户在转动锅盖时,锅牙141将会与止开板组件40干涉,使得锅盖无法相对于锅体转动,进而使得锅盖20无法由合盖位置移动至开盖位置。上述结构使得锅内上压时,锅盖无法从锅体上打开,从而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可以为包括加热装置的电烹饪器具,也可以为不包括加热装置的普通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6、图8至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配合结构60设置于锅体10上,锅盖20在由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配合结构60能够对止开板组件40施加抵顶力以使止开板组件40向止开位置移动。上述结构无需设置其他控制止开板组件40移动的滑动键或按键,只需通过开合盖的动作即可带动止开板组件40动作,从而使得操作简单,改善用户使用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配合结构60可以为与止开板组件40配合的电控结构(例如电磁阀),锅盖20在由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移动的过程中,电磁阀可以推动止开板组件40以使止开板组件40向止开位置移动。由于上述配合结构60为电控结构,同样无需用户进行多余操作(即操作上述滑动键或按键等),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1至图6、图8至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盖20还包括位于外盖21与内盖22之间的内衬23,内衬23上可枢转地设置有转杆组件50,转杆组件50包括位于内衬23上侧的第一配合凸起511以及位于内衬23下侧的第二配合凸起521,锅体10包括锅体本体11以及设置在锅体本体11上部的中板12,配合结构60为设置于中板12上的第三配合凸起,锅盖20在由开盖位置向合盖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转杆组件50能够在第二配合凸起521与第三配合凸起的配合下转动,以使第一配合凸起511能够对止开板组件40的下端提供沿锅盖20的径向方向上的推力。具体地,当转杆组件50在第二配合凸起521与第三配合凸起的配合下沿图5中m向转动时,第一配合凸起511在锅盖20的径向方向上逐渐向n向移动,以使与第一配合凸起511配合的止开板组件40也向n向移动,最终实现止开板组件40移动至止开位置。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和装配。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杆组件50包括相互插接连接的上转杆51以及下转杆52,上转杆51包括转杆本体512以及设置于转杆本体512上端并向外延伸的第一配合凸起511,转杆本体5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513,下转杆52包括转轴522以及设置于转轴522的侧壁底部的第二配合凸起521,内衬23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通孔513同轴的第二安装通孔231,转轴522由下至上由第二安装通孔231伸入第一安装通孔513并通过紧固件与转杆本体512固定。上述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为卡簧,卡簧穿设在转轴522与转杆本体512内,并依靠其自身弹性始终位于工作位置(不会脱出)。上述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成本低。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板12上设置有水槽121,配合结构60设置在水槽121内。上述结构将配合结构60设置于原本凹入的水槽121内,不必增加整个烹饪器具的高度,便于烹饪器具的小型化设计。

如图1至图5、图13和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止开板组件40包括止开板本体41以及设置在止开板本体41的靠近内盖22一侧的止开杆42,内盖22上设置有与止开杆42对应的第二避让口221,在止开板组件40位于止开位置的情况下,止开杆42能够伸入第二避让口221,并能够与锅牙141的周向方向上的侧壁干涉以防止锅盖20相对于锅体10转动。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止开杆42上套设有弹簧80,弹簧80的第一端与止开板本体41抵顶,弹簧80的第二端与内盖22的外表面抵顶。当锅盖由合盖位置向开盖位置转动时,转杆组件50能够沿m向的反向转动,第一配合凸起511逐渐沿n向的反向移动,止开板组件40能够在弹簧8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上述结构简单,不必手动回位,从而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止开板本体41包括横臂412、直臂413以及连接在横臂412与直臂413之间的倾斜臂414,止开杆42设置于直臂413的靠近内盖22的表面上,第一避让口411设置于横臂412上。上述结构简单,能够尽量减小锅盖的体积,从而实现小型化设计。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体本体11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锅13、保温罩14以及内锅,内锅内的腔体形成烹饪腔,锅牙141设置在保温罩14上。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止开阀30包括阀体31以及套设在阀体31底部的密封圈32,内盖22上设置有安装孔222,阀体31穿设于安装孔222内,阀体31的侧壁上设置有台阶面311,在止开阀30的重力作用下,台阶面311能够与内盖22抵接以防止止开阀30从安装孔222内脱出,在止开阀30位于锁止位置的情况下,密封圈32的上表面能够与内盖22抵接以防止烹饪腔内的气体由止开阀30与安装孔222的孔壁之间的间隙流出。具体地,在锅盖未合到位的情况下,止开板组件40能够干涉止开阀30上浮。由于止开阀30未上浮至锁止位置,因此烹饪腔内的气体能够由止开阀30与安装孔222的孔壁之间的间隙流出。持续排气让内锅压力无法正常工作,用户一看即可知道锅盖没合到位,保证使用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