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病毒和抗菌防霉功能的毛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9893发布日期:2019-07-31 20:16阅读:7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抗病毒和抗菌防霉功能的毛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病毒和抗菌防霉功能的毛巾。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而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市面上的毛巾也层出不穷。

作为一种常用的清洁工具,毛巾在人们的健康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洗头、洗脸、洗澡、洗脚等等,毛巾的用处可以说无处不在。毛巾由于常常需要接触温水,温湿的环境极易滋生细菌,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容易忽视对毛巾的清洁与保养,从而导致容易引起毛巾霉变发臭,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抗菌防臭的毛巾产品,其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使用药物浸轧,这种方法制备的毛巾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具有抗菌防臭的效果,但是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药物和抗菌剂逐渐流失,效果下降;第二种是纱线通过添加纳米银离子、铜离子、氧化锌母粒来实现抗菌,此类重金属抗菌毛巾使用时会直接跟人体皮肤接触,但由于重金属会导致消费者致癌和过敏,从而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

现有技术的毛巾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易产生异味臭味,导致滋生细菌病菌,产生各种疾病,因此,如何改进现有毛巾的不足,从而制作出较好的抗病毒抗菌防霉的功能毛巾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抗病毒和抗菌防霉功能的毛巾,以解决现有毛巾由于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易产生异味臭味,导致滋生细菌病菌,从而危害人体健康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抗病毒和抗菌防霉功能的毛巾,包括织物里层、织物表层和连接层,所述织物里层由地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织物表层呈毛圈结构,其由毛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织物表层至少覆盖在织物里层的一侧表面上,织物里层与织物表层之间通过连接层相连;所述毛经纱由抗病毒抗菌精梳棉纱纺织而成,所述地经纱由精梳棉纱纺织而成,所述纬纱由抗病毒抗菌精梳棉纱或精梳棉纱纺织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层为亲水性的全棉纱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层呈可透气的网状结构,连接层与织物里层的表面之间设有众多微孔或沟槽,以使织物表层通过连接层与织物里层之间形成自里至外具有毛细管芯吸效应的传导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地经纱的密度为84~26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142~224根/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病毒抗菌精梳棉纱通过浸透抗病毒抗菌接枝液,并由抗病毒基团和抗菌基团以化学键的方式牢固地结合在纤维纱线上而得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抗病毒抗菌接枝液由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和吡卜酰胺结构的氯苯咪唑类高分子化合物按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抗病毒和抗菌防霉功能的毛巾,通过包括织物里层、织物表层和连接层,所述织物里层由地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织物表层呈毛圈结构,其由毛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织物表层至少覆盖在织物里层的一侧表面上,织物里层与织物表层之间通过连接层相连;所述毛经纱由抗病毒抗菌精梳棉纱纺织而成,所述地经纱由精梳棉纱纺织而成,所述纬纱由抗病毒抗菌精梳棉纱或精梳棉纱纺织而成,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永久抗病毒抗菌;

2)全天然棉纤维;

3)吸湿透气,舒适排汗;

4)持久防霉除臭;

5)多次水洗后效果不丢失,耐洗可达100次(目前国家标准最多只有耐洗50次的检测,即AAA抗菌标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抗病毒和抗菌防霉功能的毛巾提供的一实例的毛巾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织物表层,2、连接层,3、织物里层。

图2为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分子结构式。

图3为异噻唑啉酮的分子结构式。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具有抗病毒和抗菌防霉功能的毛巾包括织物里层3、织物表层1和连接层2,所述织物表层1呈毛圈结构,该毛圈结构在纺织过程中通过特殊的打纬运动形成毛圈,织物表层1由毛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织物里层3由地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以形成织物表层1的附着基础,所述织物表层1至少覆盖在织物里层3的一侧表面上,织物里层3与织物表层1之间通过连接层2相连;所述毛经纱由抗病毒抗菌精梳棉纱纺织而成,所述地经纱由精梳棉纱纺织而成,所述纬纱由抗病毒抗菌精梳棉纱或精梳棉纱纺织而成。其毛巾织物按照毛圈的分布情况可分单面毛巾和双面毛巾,单面毛巾即仅在织物里层3的其中一面起毛圈的织物,双面毛巾则在织物里层3的正反两面均起毛圈的织物,图1所示的毛巾织物为双面毛巾。

具体实施中,所述连接层2为亲水性的全棉纱线,采用该全棉纱线的连接层2呈可透气的网状结构,连接层2与织物里层3的表面之间形成有众多微孔或沟槽,以使织物表层1通过连接层2与织物里层3之间形成自里至外具有毛细管芯吸效应的传导结构,通过毛细管芯吸效应可将毛巾中吸收的汗水或水分向外层传导,被织物表层1的毛圈吸收后可快速向环境蒸发,以实现吸湿速干。

具体实施中,所述地经纱的密度为84~26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142~224根/10cm,毛巾织物密度包括地经纱的密度和纬纱的密度,如果毛巾织物密度的密度大,则毛巾的成品重量更重。

具体实施中,所述抗病毒抗菌精梳棉纱通过浸透抗病毒抗菌接枝液,并由抗病毒基团和抗菌基团以化学键的方式牢固地结合在纤维纱线上而得到,所述抗病毒抗菌接枝液由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和吡卜酰胺结构的氯苯咪唑类高分子化合物按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抗病毒和抗菌防霉功能的毛巾,其具有抗病毒抗菌持久、杀菌除臭以及改善人体生理和预防疾病的效果,且属于一种全天然纤维,织造组织结构特别,舒适透气,即使在潮湿温热的条件下,也不会霉变、发臭,同时还具有防螨作用。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详述本实施例中抗病毒抗菌性能的抗病毒抗菌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抗病毒抗菌精梳棉纱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前处理改善原料纱线的亲水性能,将处理后的纱线置于抗病毒基团和抗菌基团单体的接枝液中充分浸透润湿,通过接枝改性和化学修饰的方法,以化学键的方式把抗病毒基团、抗菌基团牢固地结合在纱线纤维上,从而得到具有抗病毒抗菌性能的改性纱线。

抗病毒抗菌接枝液,是SCJ2963抗病毒抗菌组合而成的助剂,由SCJ2963-A为交联剂、SCJ2963-B为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和SCJ2963-C吡卜酰胺结构的氯苯咪唑类高分子化合物,并按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的混合物。包括原料组成及质量份为SCJ2963-A(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40-50份;SCJ2963-B(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20-25份;SCJ2963-C(吡卜酰胺结构的氯苯咪唑类高分子化合物)20-25份;余料包含去离子温水、亲水氨基有机硅柔软剂10-20份。

其中,接枝液中的含有的SCJ2963-A物质为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化学成份为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分子式C5H10N2O5,分子量178.1433,其分子结构图如图2所示。这种交联剂储存性能稳定,交联效果理想,同时制备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至今仍大量用于与纤维之间的交联作用。

接枝液中含有的SCJ2963-B物质是一类含有抗病毒基团的助剂,其组分为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外观淡黄色透明液体,离子性为阳离子型,pH值6~7(10%溶液),溶解性为可与水混溶。异噻唑啉酮,分子式C8H9ClN2O2S2,分子量264.7523,分子结构图见图3所示。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主要由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CIT)和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T)组成。异噻唑啉酮是通过断开细菌和藻类蛋白质的键而起杀生作用的。异噻唑啉酮与微生物接触后,能迅速地不可逆地抑制其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细胞的死亡,故对常见细菌、真菌、藻类等具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是一种杂环结构,其抗病毒原理主要通过对病毒的机械吸附作用和固定大量的蛋白质和酶,尤其是多糖类,依靠杂环上的活性部分破坏细菌细胞内的DNA分子,从而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同时,抗病毒基团与病毒核酸结合,改变病毒的DNA或RNA结构,影响病毒的DNA或RNA的复制,使病毒失去活性,达到高效的抗病毒效果。

接枝液中含有的SCJ2963-C物质是一类含有抗菌基团的助剂,是一类带有活性基团和吡卜酰胺结构的氯苯咪唑类高分子化合物,C物质上带有的活性基团可与纤维上的-OH、-NH-形成共价键,使抗菌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耐洗涤性;SCJ2963-C带有的抗菌基团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胞浆物外漏,也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造成菌体内核蛋白体的耗尽,从而导致细菌死亡;SCJ2963-C带有的抗菌基团还选择性地作用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胞内的重要物质流失,而使真菌死亡。参考文献《抗菌卫生纺织品生产实践》上海纺织科技漂染印整2001年6月第29卷第3期。

接枝液为SCJ2963抗病毒抗菌组合而成的助剂,是一种永久型非溶出性抗菌卫生整理剂,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广谱高效的抗菌性和优异的耐洗涤性。B物质(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上带有的活性基团和C物质(吡卜酰胺结构的氯苯咪唑类高分子化合物)上带有的活性基团,都能与纤维纱线上的-OH、-NH-形成共价键牢固结合,使抗病毒抗菌处理后的纱线和织物具有优异的耐洗涤性。同时,通过焙烘工序,纱线或织物把接枝液中的抗病毒基团B和抗菌基团C,有的已共价键结合,有的可能还未完全结合,则通过交联剂A的交联作用,焙烘后更加牢度,双重加固结合在纤维上,从而达到优异的耐洗涤性。

使用SCJ2963抗病毒抗菌处理后的纱线和织物具有优异的耐洗涤性,抗病毒基团和抗菌基团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胞浆物外漏,也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造成菌体内核蛋白体的耗尽,从而导致细菌死亡;抗菌基团还选择性地作用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胞内的重要物质流失,而使真菌死亡。同时抗病毒基团在织物表面形成防虫药膜,对螨虫等具有高效、快速的驱避效果。

抗病毒抗菌防霉功能毛巾能起到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其基本作用机理如下:

其一,抗菌基团在抑菌过程中的有效基团是-NH3+,带有正电荷,细菌表面带有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电中和反应,损坏了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改变了微生物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直至细菌死亡,起到抑菌作用。

其二,抗菌基团溶于弱酸(包括汗液)后,形成阳离子高分子链絮凝剂,密集于细菌细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高分子膜,切断了营养物质向细胞内运输,阻止了代谢物的排泄,导致细菌新陈代谢紊乱,起到抑菌作用。

其三,抗菌基团浓度足够高时,能够激活细菌本身的几丁质酶活性,促使几丁质酶被过分表达,从而损伤细菌细胞壁,起到抑菌作用。

其四,抗病毒原理。通过对病毒的机械吸附作用和固定大量的蛋白质和酶,尤其是多糖类,从而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同时,抗病毒基团与病毒核酸结合,改变病毒的DNA或RNA结构,影响病毒的DNA或RNA的复制,使病毒失去活性,达到高效的抗病毒效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