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户外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8710发布日期:2019-07-17 05:2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户外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如野营这种户外活动所使用的折叠床,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户外折叠床。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户外运动和驴友越来越受欢迎,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由于野外条件恶劣,如:空气潮湿、蚊虫肆虐以及地面湿寒等等,在露营时,如果采用露天的方式直接睡在地面上,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受到蚊虫的叮咬不说,还会使人体受到来自空气与地面的湿寒之气侵袭,容易落下关节炎、风湿痛等病根。

因此,对于广大驴友以及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而言,帐篷是其在旅行过程中进行野外露营、行军露营等活动时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然而传统的帐篷其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具体叙述如下:传统的帐篷往往是直接架设在地面上,帐篷底部的垫子直接与地面相贴靠,借助该垫子隔绝来自于地面的潮气,同时该垫子也作为使用者休息时所用的贴地垫席,但是当地面条件较差、尖锐石子较多时,使用者在该垫子上休息后会出现皮下出血或关节疼痛等现象。

由此折叠床应运而生。折叠床因为具有可整体收拢、携带方便、安全可靠、适合外出旅行使用等优点而被广大驴友以及户外运动爱好者广泛使用,但是现有结构的便携式折叠床其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具体描述如下:首先,折叠床整体结构强度不够,在地面上展开后不牢固;其次折叠床折叠后外形尺寸较大,无法随身携带;折叠床一般采用支撑布料作为承托人体的床面,但长期使用后,支撑布料会伸缩变形,从而导致整个床面下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户外折叠床,加强支架结构;折叠后外形尺寸较小、便于携带;可以调节折叠床的宽度,确保支撑布料处于绷直状态,不会下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户外折叠床,包括床架与布设在床架上的支撑布料,所述的床架包括多根横杆、穿过支撑布料两侧的两根支杆、以及设置在支杆下方的多个支脚,所述的横杆连接了左右两侧相对设置的支脚,所述的支脚包括结构相同、均与横杆连接的左支脚与右支脚,所述的支脚的上端设置有扣套在支杆上的卡扣结构,所述的支杆、支脚均采用多段式套接结构,且相邻的两段之间由弹簧绳连接,所述的横杆包括左管与右管,左管的右端设置有卡凸,右管的左端分布有多个卡槽,所述的卡凸可卡入任一卡槽实现横杆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支脚上设置有脚套,脚套上对应设置有三个套口,左支脚、右支脚分别从脚套上端的两个方向插入对应的套口,所述的横杆从脚套的侧面插入对应的套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脚套底部为平面结构,所述的脚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多根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左支脚、右支脚相错插入横杆的端部,所述的左支脚穿出横杆,右支脚穿出横杆,所述的左支脚底部、右支脚底部作用于地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支撑布料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槽口,所述的卡扣水平设置扣套在支杆外,所述的卡扣伸入槽口作用于支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支撑布料的一侧设置有置物袋,所述的置物袋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垂落在支杆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穿过支撑布料两侧的两根支杆,作为支撑布料两侧的支撑骨架,将布料沿长度方向撑开。设置横杆,将支撑布料沿宽度方向撑开。在支杆下方的多个支脚,横杆连接了左右两侧相对设置的支脚,支脚包括结构相同、均与横杆连接的左支脚与右支脚,支脚的上端设置有扣套在支杆上的卡扣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加强支架结构。支杆、支脚均采用多段式套接结构,相邻的两段之间由弹簧绳连接,横杆包括左管与右管。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支撑骨架均可被拆卸后折叠起来,本实用新型折叠后外形尺寸较小、便于携带。左管的右端设置有卡凸,右管的左端分布有多个卡槽,卡凸可卡入任一卡槽实现横杆的连接。可以调节折叠床的宽度,确保支撑布料处于绷直状态,不会下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

图3为横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杆、支脚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与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一种便携式户外折叠床,包括床架与布设在床架上的支撑布料1,床架包括多根横杆2、穿过支撑布料1两侧的两根支杆3、以及设置在支杆3下方的多个支脚,横杆2连接了左右两侧相对设置的支脚,支脚包括结构相同、均与横杆2连接的左支脚4与右支脚5,支脚的上端设置有扣套在支杆3上的卡扣6结构,支杆3、支脚均采用多段式套接结构,且相邻的两段之间由弹簧绳7连接,横杆2包括左管8与右管9,左管8的右端设置有卡凸10,右管9的左端分布有多个卡槽11,卡凸10可卡入任一卡槽11实现横杆2的连接。

支脚上设置有脚套12,脚套12上对应设置有三个套口,左支脚4、右支脚5分别从脚套12上端的两个方向插入对应的套口,横杆2从脚套12的侧面插入对应的套口。

脚套12底部为平面结构,脚套12的外表面设置有多根加强筋13。设置加强筋13,有效提高了脚套12的结构强度。

支撑布料1的侧面开设有多个槽口14,卡扣6水平设置扣套在支杆3外,卡扣6 伸入槽口14作用于支杆3。设置槽口14,使得支杆3可以裸露出来,并供卡扣6伸入。

支撑布料1的一侧设置有置物袋15,置物袋15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垂落在支杆3 外侧。置物袋15可以放置手机等随身物件。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其他部分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左支脚4、右支脚5相错插入横杆2的端部,左支脚4穿出横杆2,右支脚5穿出横杆2,左支脚4底部、右支脚5底部作用于地面。不采用实施例一中脚套12的连接方式,而采用左支脚4、右支脚5直接与横杆2连接,并穿出横杆2 后作用于地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