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7265发布日期:2019-09-20 21:2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使用过程中,会有冷凝水产生。为了能够储存冷凝水,通常在中板的后侧固定有储液盒组件,上述结构使得煲体上表面和上盖组件表面的冷凝水可导引流入储水盒组件中的储水盒中,以使产品表面保持清洁。但是,为了能够将储水盒组件的座体安装至中板上,通常需要在煲体上设置有用以避让整个座体的避让口,上述结构使得煲体整体的强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煲体的强度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煲体以及位于煲体内侧的内锅;锅盖,盖设在锅体上;储液装置,与煲体的外侧壁卡接连接。

可选地,储液装置与煲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

可选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卡扣以及卡口。

可选地,煲体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侧的保温罩,卡口设置于外壳的外侧壁,卡扣设置于储液装置。

可选地,储液装置包括座体以及设置于座体的储液盒,卡口处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翻边,卡扣设置于座体并与座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卡槽,至少部分翻边卡接于第一卡槽。

可选地,卡扣包括设置于座体的底部并向锅体内部延伸的延伸板以及设置于延伸板的下表面的钩部,延伸板在锅体的轴向方向上与座体的底端之间具有距离,钩部的靠近外侧的表面、延伸板的下表面以及座体的位于延伸板下方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卡槽。

可选地,卡扣包括设置于储液装置并向锅体内部延伸的延伸板以及设置于延伸板的下表面的钩部,钩部的下表面包括在锅体的径向方向上由内至外逐渐向下延伸的导向斜面。

可选地,外壳由片材围成,由片材围成的外壳具有接缝,卡口包括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分为位于接缝的两侧,卡扣包括与第一卡口对应的第一卡扣以及与第二卡口对应的第二卡扣。

可选地,卡口处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翻边,卡扣与翻边卡接连接。

可选地,锅体还包括位于煲体顶部并与煲体连接的中板,至少部分中板位于煲体的内侧,储液装置包括向上延伸的盖板,盖板能够遮盖至少部分中板,盖板与中板之间设置有插接结构。

可选地,插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口以及插接凸起。

可选地,中板包括中板本体以及设置在中板本体的外壁上并向外水平延伸的安装板,插口设置于安装板,插接凸起设置于盖板的顶部并向上延伸。

可选地,安装板在锅体的周向方向上的两侧具有过线槽,盖板的顶部还设置有压接凸起,穿过过线槽的导线能够在压接凸起的压接作用下抵顶在过线槽的槽壁上。

可选地,储液装置包括座体以及储液盒,座体上设置有用以容纳储液盒的容纳凹槽,容纳凹槽包括在锅体的周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储液盒包括在锅体的周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形成第一组侧壁组,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形成第二组侧壁组,第一组侧壁组与第二组侧壁组中至少有一组侧壁组的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

可选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弹性卡扣以及第二卡槽。

可选地,第一侧壁以及容纳凹槽的槽底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槽口,弹性卡扣包括与第一槽口的边沿连接并向煲体延伸的第一弹性臂以及设置于第一弹性臂端部的第一限位凸起,储液盒的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形成第二卡槽,第二侧壁以及容纳凹槽的槽底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槽口,弹性卡扣包括与第二槽口的边沿连接并向煲体延伸的第二弹性臂以及设置于第二弹性臂端部的第二限位凸起,储液盒的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形成第二卡槽。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储液装置与煲体之间卡接连接,上述结构使得座体能够直接与煲体的外侧壁卡接,不必与位于煲体内侧的中板部分连接,从而避免在煲体上设置避让储液装置的避让口,进而提高了煲体的整体的强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煲体的强度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后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锅体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锅体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的锅体的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3的锅体的B-B向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锅体的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7的锅体的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3的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锅体的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座体以及盖板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座体以及盖板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4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储液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接缝;10、锅体;11、煲体;111、外壳;113、翻边;12、内锅;13、中板;131、中板本体;132、安装板;133、过线槽;135、安装柱;20、锅盖;30、储液装置;31、座体; 311、容纳凹槽;312、第一卡槽;314、第一侧壁;315、第二侧壁;316、第一槽口;317、第二槽口;32、储液盒;321、第三侧壁;322、第四侧壁;323a、定位槽;323b、定位槽;33、盖板;331、压接凸起;333、安装孔;40、第一卡接结构;41、卡扣;411、延伸板;412、钩部;413、导向斜面;42、卡口;50、插接结构;51、插口;52、插接凸起;60、第二卡接结构;61、弹性卡扣;611a、弹性臂;611b、弹性臂;612a、限位凸起;612b、限位凸起;62、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图10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锅盖20以及储液装置30。其中,锅体10包括煲体11以及位于煲体11内侧的内锅12。锅盖20盖设在锅体 10上。储液装置30与煲体11的外侧壁卡接连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储液装置30与煲体11之间卡接连接,上述结构使得座体31 能够直接与煲体11的外侧壁卡接,不必与位于煲体11内侧的中板13部分连接,从而避免在煲体11上设置避让储液装置30的避让口,进而提高了煲体11的整体的强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煲体的强度低的问题。

如图4至图6、图10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储液装置30与煲体11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40。上述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如图4至图6、图10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40包括相互配合的卡扣41以及卡口42。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卡扣41设置在储液装置30上,卡口42设置在煲体11的外侧壁上,由于卡口42只需与卡扣41适配,因此卡口 42的尺寸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避让口较小,因此提高了整个煲体11的强度。

如图5、图10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煲体11包括外壳111以及位于外壳111内侧的保温罩,卡口42设置于外壳111的外侧壁。卡扣41设置于储液装置30。

如图5、图10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储液装置30包括座体31以及设置于座体 31的储液盒32,座体31与煲体11卡接连接。为了增加座体31装配的牢固度,减小座体31 的晃动,在本实施例中卡口42处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翻边113,卡扣41设置于座体31并与座体31之间形成有第一卡槽312,至少部分翻边113卡接于第一卡槽312。上述结构能够增加卡口42边沿的厚度,从而提高座体31装配的牢固度。此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仅在卡口42处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翻边113,不必整体加厚外壳111的厚度,因而能够减少用料。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储液装置30为一体的储液盒(即不具有座体),卡扣41设置于该储液盒上,卡扣41可以直接与卡口42处的翻边113卡接连接。

如图5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卡扣41包括设置于座体31的底部并向锅体10内部延伸的延伸板411以及设置于延伸板411的下表面的钩部412,延伸板411在锅体10的轴向方向上与座体31的底端之间具有距离,钩部412的靠近外侧的表面、延伸板411的下表面以及座体31的位于延伸板411下方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卡槽312。当安装座体31,卡扣41 与卡口42接触时,延伸板411发生形变,钩部412的内端上抬。当卡扣41移动至翻边113 与第一卡槽312对应时,延伸板411在其自身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位,翻边113卡接至第一卡槽312内从而完成装配。上述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如图5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钩部412的下表面包括在锅体10的径向方向上由内至外逐渐向下延伸的导向斜面413。具体地,当卡扣41的导向斜面413与卡口42接触,并继续对座体31施加压力时,钩部412容易在导向斜面413与卡口42配合的作用下上抬,从而便于后续装配。

如图2、图3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1由片材围成,由片材围成的外壳111 具有接缝1,卡口42包括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分为位于接缝1的两侧,卡扣41包括与第一卡口对应的第一卡扣以及与第二卡口对应的第二卡扣。上述结构一方面能够使得座体31固定的更加牢固;另一方面使得座体31能够遮挡部分接缝1。

如图2至图6、图10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体10还包括位于煲体11顶部并与煲体11连接的中板13,至少部分中板13位于煲体11的内侧,储液装置30包括向上延伸的盖板33,盖板33能够遮盖至少部分中板13,盖板33与中板13之间设置有插接结构50。在安装座体31时,先通过插接结构50定位盖板33,然后以插接结构50为旋转轴向煲体11旋转座体31,当座体3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40卡接在煲体11上即完成了装配。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如图6、图10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插接结构50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口51以及插接凸起52。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如图1至图6、图10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板13包括中板本体131以及设置在中板本体131的外壁上并向外水平延伸的安装板132,插口51设置于安装板132,插接凸起52设置于盖板33的顶部并向上延伸。插接凸起52的底部与盖板3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水平连接板。当安装座体31时,先将插接凸起52插入插口51,此时座体31在锅体的径向方向上以及周向方向上均被限位,同时,安装板132位于水平连接板的上方,使得座体在锅体的轴向向上的方向被限位。然后,以插接凸起52与插口51的配合处为旋转轴向煲体11旋转座体31,当座体3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40卡接在煲体11上时,翻边113位于延伸板411的下方,使得座体在锅体的轴向向下的方向被限位。因此,上述结构使得座体31在锅体10的径向方向、周向方向以及轴向方向上均被限位,从而牢固地固定在外壳111上。

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32在锅体10的周向方向上的两侧具有过线槽133,盖板33的顶部还设置有压接凸起331,穿过过线槽133的导线能够在压接凸起331 的压接作用下抵顶在过线槽133的槽壁上。上述结构使得盖板33不但能够起到定位作用、遮盖作用还能够压接导线,防止由于过线槽133内的导线窜动所导致的导线被挤压破坏的现象发生。一个部件多种用途,减少了装配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7至图9、图12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储液装置30包括座体31以及储液盒 32,座体31上设置有用以容纳储液盒32的容纳凹槽311,容纳凹槽311包括在锅体10的周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314以及第二侧壁315,储液盒32包括在锅体10的周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321以及第四侧壁322,第一侧壁314与第三侧壁321形成第一组侧壁组,第二侧壁315与第四侧壁322形成第二组侧壁组,第一组侧壁组与第二组侧壁组中至少有一组侧壁组的两个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60。上述结构一方面能够防止储液盒32从座体 31的容纳凹槽311中脱出;另一方面,在用户安装储液盒时,当听到第二卡接结构60卡接的声音或是感受到了卡接的手感时,代表储液盒32安装到位,用户不必再对储液盒施加多余的外力,从而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7至图9、图12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接结构60包括相互配合的弹性卡扣61以及第二卡槽62。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如图7至图9、图12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314以及容纳凹槽311的槽底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槽口316,弹性卡扣61包括与第一槽口316的边沿连接并向煲体11延伸的第一弹性臂611a以及设置于第一弹性臂611a端部的第一限位凸起612a,储液盒32的第三侧壁321上设置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定位槽323a,第一定位槽323a形成第二卡槽62,第二侧壁315以及容纳凹槽311的槽底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槽口317,弹性卡扣61包括与第二槽口 317的边沿连接并向煲体11延伸的第二弹性臂611b以及设置于第二弹性臂611b端部的第二限位凸起612b,储液盒32的第四侧壁322上设置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定位槽323b,第二定位槽323b形成第二卡槽62。上述结构简单,限位凸起与定位槽的配合顺畅,便于用户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323a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第三侧壁321,第二定位槽 323b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第四侧壁322。上述结构进一步提高限位凸起与定位槽的配合顺畅性,用户安装时不必特意对位限位凸起与定位槽,从而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安装孔333,所述中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333对应的安装柱135,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柱。在座体31卡接在外壳111上后,通过紧固件将座体31固定在中板上,从而使得座体31固定的更为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