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8333发布日期:2020-05-01 17:03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睡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睡袋。



背景技术:

儿童睡袋是指为儿童睡觉时用的袋子。一般情况下,家长们为了避免孩子因踢掉被子而着凉就会选用儿童睡袋。现有传统的直筒式睡袋和袋式睡袋为了保证保暖效果,一般只有一个开口,该开口供儿童穿脱睡袋,如:申请号为cn97207305.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防儿童着凉保暖睡袋,如图1所示,包括睡袋体1、弹性带2和拉链3,睡袋体1上部设有一开口供儿童伸出头部,拉开拉链3将儿童放入睡袋体1,将弹性带2套在儿童颈部,从而保证不论儿童怎样翻动均使睡袋体1覆盖在儿童身上,避免儿童睡觉时着凉。但是,这样的睡袋在使用时存在着不足:1)儿童被容纳在一个小空间里,腿部和手部容易受到束缚,特别是睡觉时手脚活动幅度很大的儿童;2)使用功能单一,只能在儿童睡觉时使用;3)上卫生间时,需要将整个睡袋脱下,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儿童睡袋,该睡袋让儿童睡觉时不受束缚,一衣多用,穿着方便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儿童睡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睡袋上部、睡袋中部和睡袋下部;所述睡袋上部设有睡袋领口,所述睡袋下部末端设有开口,所述睡袋下部的正面中间开缝至所述睡袋的末端,所述睡袋下部的背面中间开缝至所述睡袋的末端,所述睡袋下部正面开缝处的右侧边缘设有第一母扣,所述睡袋下部背面开缝处的右侧边缘设有第一子扣,所述睡袋下部背面开缝处的左侧边缘设有第二母扣,所述睡袋下部正面开缝处的左侧边缘设有第二子扣,扣合状态为以下之一:

所述第一母扣与所述第一子扣对应扣合,所述第二母扣与所述第二子扣对应扣合;

所述第一母扣与所述第二子扣对应扣合,所述第二母扣与所述第一子扣对应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睡袋中部两侧均设置有一长度调节纽扣,以及与之配合的纽扣耳。

进一步地,所述睡袋中部两侧的所述的纽扣耳设有若干个,且间隔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睡袋下部靠近末端处的左右两部分均缝制有一裹脚布料,所述裹脚布料两侧与所述睡袋下部的布料缝制在一起,所述裹脚布料下侧与所述睡袋末端的布料缝制在一起,所述裹脚布料上侧与所述睡袋下部之间形成一开口,所述裹脚布料与所述睡袋下部之间形成裹脚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睡袋正面的中间设置有开缝,延伸至所述睡袋下部的开缝处,所述睡袋正面的中间开缝由纽扣组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睡袋上部两侧设置有左袖筒和右袖筒,所述左袖筒与所述右袖筒采用无骨拼缝工艺与所述睡袋上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睡袋上部两侧设置有左袖筒和右袖筒,所述左袖筒与所述右袖筒采用拉链与所述睡袋上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左袖筒与所述右袖筒的袖口处均采用罗纹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睡袋领口、所述睡袋的下部开缝的边缘处均采用包边设计。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儿童睡袋,包括睡袋上部、睡袋中部和睡袋下部。睡袋上部设有睡袋领口,供儿童露出头部。睡袋下部中间开缝至睡袋的末端,开缝处有纽扣对应扣合,其扣合状态有两种:1、第一母扣与第一子扣对应扣合,形成右裤筒,第二母扣与第二子扣对应扣合,形成左裤筒;2、第一母扣与第二子扣对应扣合,第二母扣与第一子扣对应扣合,形成裙摆。所以,与传统的睡袋相比,该儿童睡袋于睡袋下部可以进行分腿设计,睡觉时儿童的左腿放置在左裤筒里,儿童的右腿放置在右裤筒里,由此儿童在睡觉时腿部不受束缚,活动空间大,从而可以灵活翻身,穿着舒适;其次,该儿童睡袋,由于扣合方式的多样性,即可以在睡觉时穿来保暖,也可以在日常走动时当衣服穿着,即可以当裤装,也可以当裙装,从而实现一衣多用的功能;再者,睡袋下部采用纽扣扣合,在小孩上厕所时,家长只需要将睡袋下部的纽扣解开,而不需要将整个睡袋脱下,便可以给小孩把尿,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申请号cn97207305.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防儿童着凉保暖睡袋;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的儿童睡袋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述的儿童睡袋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图2所述的儿童睡袋的背面示意图;

图5为图4所述的儿童睡袋下部沿a-a面的剖视图。

图中:1、睡袋体;2、弹性带;3、拉链;10、睡袋;100、睡袋领口;110、第一母扣;120、第一子扣;130、左裤筒;140、第二母扣;150、第二子扣;160、右裤筒;170、长度调节纽扣;180、纽扣耳;190、裹脚布料;200、第一开口;210、左袖筒;220、右袖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睡袋。该种儿童睡袋,包括睡袋10,睡袋10又分为睡袋上部、睡袋中部和睡袋下部。其中,睡袋上部设有睡袋领口100。睡袋下部的正面的中间、背面的中间均开缝至睡袋10的末端,睡袋下部正面开缝处的右侧边缘设有第一母扣110,睡袋下部背面开缝处右侧边缘设有第一子扣120,睡袋下部背面开缝处的左侧边缘设有第二母扣140,睡袋下部正面开缝处的左侧边缘设有第二子扣150。其中,睡袋下部的扣合状态有两种;1、第一母扣110与第一子扣120对应扣合,形成右裤筒,第二母扣140与第二子扣150对应扣合,形成左裤筒;2、第一母扣110与第二子扣150对应扣合,第二母扣140与第一子扣120对应扣合,形成裙摆。由此可见,与传统的睡袋相比,该儿童睡袋于睡袋下部进行了分腿设计,睡觉时儿童的左腿放置在左裤筒130里,儿童的右腿放置在右裤筒160里,由此儿童在睡觉时腿部不受束缚,活动空间大,从而可以灵活翻身,穿着舒适。再者,该儿童睡袋,由于扣合方式的多样性,既可以在睡觉时穿来保暖,而且可以在日常走动时当衣服穿着,既可以当裤装,也可以当裙装,从而实现一衣多用的功能。除此之外,由于睡袋下部采用纽扣扣合,所以在儿童上厕所时,家长只需要将睡袋下部的纽扣解开,而不需要将整个睡袋脱下,便可以给小孩把尿,十分方便。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纽扣设置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是多种组合排列方式,只要保证第一子扣120和第二子扣150不设置在同一侧(左侧或右侧),也不设置在同一面(正面或背面);第一母扣110和第二母扣140不设置在同一侧(左侧或右侧),也不设置在同一面(正面或背面)即可。

进一步地,睡袋中部两侧均设置有一长度调节纽扣170,以及与之对应配合的纽扣耳180。当儿童身高不够高时,又想要走路,由于裤筒太长容易绊倒,将长度调节纽扣170与纽扣耳180扣起来,就会缩短裤筒,便于行走。其次,儿童身体发育速度比较快,在儿童小的时候将长度调节纽扣与纽扣耳扣起;当儿童身体长高时,可以将纽扣解开,从而适应儿童的身高,由此可以避免衣服因不合穿而造成浪费。更进一步地,睡袋中部两侧的纽扣耳可以设有若干个,且间隔排列,以适应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身高。

进一步地,睡袋下部靠近末端处的左右两部分均缝制有一裹脚布料,裹脚布料两侧与睡袋下部的布料缝制在一起,裹脚布料下侧与睡袋末端的布料缝制在一起,裹脚布料上侧与睡袋下部之间形成一第一开口,裹脚布料与睡袋下部之间形成裹脚空间。如图4-5所示,左裤筒130与右裤筒160下部外侧均缝制有一裹脚布料190,裹脚布料190两侧与裤筒两侧的布料缝制在一起,所述裹脚布料190下侧与裤筒下侧的布料缝制在一起,裹脚布料190上侧与裤筒之间形成第一开口200,裹脚布料190与裤筒之间形成裹脚空间。使用时,通过第一开口200,将裹脚空间的内侧向外翻折,包裹住裤筒下端,从而形成两层保暖,同时也避免了寒气从裤筒下侧的开口进入睡袋中。

进一步地,睡袋10正面的中间设置有开缝,延伸至睡袋下部的开缝处,该条开缝优选由纽扣组扣合。其主要作用是:方便家长给孩子穿脱睡袋。

进一步地,睡袋上部两侧设置有左袖筒210和右袖筒220,左袖筒210与右袖筒220采用无骨拼缝工艺与睡袋10相连。此处的无骨拼缝工艺采用四针六线的缝合手法。该工艺的拼缝效果好,强度高以及平坦性好,儿童穿起来舒服。

进一步地,睡袋上部两侧设置有左袖筒210和右袖筒220,左袖筒210与右袖筒220采用拉链与睡袋10相连。其主要作用是:适应不同的气温需要,当气温高时,可以将袖筒拆掉,让小孩感到舒适凉爽;当气温低时,将袖筒连上,让小孩感到暖和,以免着凉。

进一步地,左袖筒210与右袖筒220的袖口处均采用罗纹设计。其主要的作用是:更好地贴合孩子的手掌,防风保暖,松紧有致。

进一步地,睡袋领口100、睡袋下部开缝的边缘处均采用包边设计。包边设计可以让儿童睡衣更加贴合儿童娇嫩的皮肤,穿着舒适。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