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220发布日期:2019-08-07 01:2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煲体一般包括内锅、保温罩及线圈盘组件,保温罩罩设在内锅外,线圈盘组件设置在内锅底部及保温罩底部之间,对内锅进行加热。烹饪器具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线圈盘组件长期处于高温环境。虽然这些烹饪器具通常设有风扇组件,引入冷气流带出热量。但是,目前的风扇设置在该保温罩的外侧下方,线圈盘组件位于该保温罩内部的底部,风扇吹出的冷气流很难接触到线圈盘组件,降温效果有限,所以目前的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组件普遍存在温升偏高,加热不均匀,散热不好等缺点。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线圈盘组件散热性能的烹饪器具。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内锅、保温罩及线圈盘组件,所述内锅位于所述保温罩内,该线圈盘组件包括支撑盘及线圈,该支撑盘位于该内锅底侧并支撑所述内锅,所述线圈位于该支撑盘的下侧,所述保温罩的底壁设有开口及支撑该支撑盘的支撑面,所述线圈至少部分位于该支撑面的下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球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的下表面突伸入该开口内,所述线圈至少部分自该开口突伸至该保温罩之外。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罩的底壁设有过孔,所述支撑盘设有固定孔,螺丝穿过所述过孔固定至所述固定孔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所述保温罩的底壁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穿过该定位孔。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盘组件还包括导磁座,所述导磁座固定在所述保温罩的底壁上,并位于该底壁的下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该定位柱穿过所述保温罩,与所述导磁座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的周边设有抵压在该保温罩的支撑面上的若干支撑部,其中至少部分支撑部设有所述定位柱。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导磁座的顶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还设有向下突伸的抵压部,该抵压部呈环形围绕在该线圈外,该抵压部伸入该保温罩的开口内,紧贴该开口的内壁设置并支撑在所述导磁座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罩设有自该开口的边缘向上突伸的一圈凸筋,所述凸筋的内侧面紧贴着所述支撑盘的抵压部的外侧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罩的侧壁上及底壁与侧壁连接处还冲压有若干向内突出的加强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支撑盘的底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全部位于该保温罩的外侧。

本申请烹饪器具将线圈设置在保温罩支撑面的下侧,避开了保温罩对气流的阻挡,使该线圈盘组件更容易接触到风扇吹过来的降温气流,有效降低该线圈盘组件的温升,同时也可相应减少该线圈盘组件对该保温罩的热辐射,起到提高该线圈盘组件及该保温罩散热性能的功效。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所述烹饪器具煲体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所示所述煲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所述煲体的剖面图。

图5为该烹饪器具的保温罩的立体图。

图6为该烹饪器具支撑盘的立体图。

图7为所述烹饪器具煲体的另一部分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内锅1、保温罩2、底壁20、开口21、支撑面22、过孔23、定位孔24、凸筋25、加强筋26、线圈盘组件3、支撑盘31、线圈32、上表面311、下表面312、支撑部313、固定孔314、定位柱315、抵压部316、导磁座33、安装部331、外圈332、连接臂333、温控器4。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参图1所示,依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锅体。参图2及图3所示,所述锅体包括内锅1、保温罩2及线圈盘组件3(参图4)。所述内锅1位于所述保温罩2内,该线圈盘组件2设置在该内锅1底部,为该内锅1加热。所述锅体还包括图面未显示的外壳、底座及风扇组件等元件。所述外壳及底座形成容纳保温罩2的腔室,风扇位于该腔室的外侧。此乃常规结构,不再赘述。

结合图4所示,所述线圈盘组件3包括支撑盘31及线圈32,该支撑盘31位于该内锅1底侧并支撑所述内锅1。所述线圈32位于该支撑盘21的下侧。所述保温罩2的底壁20形成支撑该支撑盘31的支撑面22,所述保温罩2还设有开口21,所述线圈32至少部分位于该支撑面22的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32绕设固定在该支撑盘31的下表面312。所述该支撑盘31的下表面312可以设置一些固定该线圈32的结构,例如线槽,避免线圈32发生松散。结合图7所示,本申请还提供另一导磁座33’,该导磁座33’上表面设有若干线槽,所述线圈32固定在导磁座33’的上表面上,然后随导磁座33’一起组装至保温罩2的底壁上。

由于所述线圈32位于所述保温罩2支撑面22的下侧,避开了该保温罩2对气流的阻挡,使该线圈盘组件3更容易接触到该烹饪器具内的风扇吹过来的降温气流,有效降低该线圈盘组件3的温升,同时也可相应减少该线圈盘组件3对该保温罩2的热辐射,起到提高该线圈盘组件3及该保温罩2散热性能的功效。

所述支撑盘31对应该内锅1的球形底设计,其上表面311和下表面312均为球面,且朝向该开口21突伸。如此设计,可使该线圈盘组件3对该内锅1均匀加热。

优选的,所述下表面312突伸入该开口21内,所述线圈32至少部分自该开口21突伸出该保温罩2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32的大部分已露出该保温罩2,所述下表面312也部分穿过该开口21露出,使该线圈盘组件3更容易对外散热,降低其温升,同时降低该线圈盘组件3对该保温罩2的热辐射。

相比于先前技术中,线圈盘组件一般设置在内锅底部与保温罩底部之间的方式,本申请烹饪器具的所述线圈盘组件3类似于下沉式。该线圈盘组件3的所述支撑盘31的周边支撑在所述保温罩2的底壁20上,中部向下突伸入该保温罩2的开口21,甚至部分穿过该开口21,以使支撑盘31及或线圈32露出在该保温罩2外,能够更好的进行散热。

优选的,所述线圈32也可以全部突出该开口21,全部位于该保温罩2的外侧。

但是,该内锅1在烹饪时,底部的温度较高,为避免其影响到位于该保温罩2下方的塑胶底座(未图示)。可将所述内锅1的底面置于该保温罩2的支撑面22之上,避免该内锅1底部穿过该开口21,与底座(未图示)过于接近。

下面请参考图4,并结合图5及图6所示,说明该支撑盘31与保温罩2的具体配合。图5为该保温罩2的立体图,图6为支撑盘31的立体图。

优选的,所述保温罩2与所述支撑盘31两者通过螺丝固定。所述支撑盘31的周边设有抵压在该保温罩2的支撑面22上的若干支撑部313。部分支撑部313的中部设有固定孔314,所述保温罩2的底壁20设有过孔23,螺丝穿过该过孔23固定至该固定孔314,以将该支撑盘31可靠固定至保温罩2的底壁20的上侧。

优选的,所述线圈盘组件3还包括导磁座33,该导磁座33固定在所述保温罩2的底壁20上,位于该底壁20的下侧,并从下侧罩住所述线圈32。部分前述支撑部313设有定位柱315,所述保温罩2底壁20设有定位孔24。所述定位柱315穿过保温罩2的所述定位孔24与位于该保温罩2底侧的所述导磁座33通过螺丝固定。该导磁座33包括位于中心的安装部331,位于外侧的外圈332以及径向连接该安装部331及外圈332的若干连接臂333。所述外圈332被螺丝固定至该支撑盘31及该保温罩2上,所述连接臂333上固定有导磁条(未图示),避免该线圈盘组件3漏磁,提升加热效率。相邻所述连接臂333之间形成散热通道,供风扇(未图示)吹出的冷气流穿过接触所述线圈32。

优选的,所述支撑盘31还设有抵压部316,该抵压部316自下表面312向下突伸,呈环形围绕在该线圈32外。该抵压部316伸入该保温罩2开口21内,紧贴该开口21的内壁设置,并支撑在前述位于该保温罩2下侧的所述导磁座33的外圈332上。

优选的,所述保温罩2设有自该开口21的边缘向上突伸的一圈凸筋25,所述凸筋25的内侧面紧贴着所述支撑盘31的抵压部316的外侧面。

所述保温罩2的侧壁上及底壁20与侧壁连接处还冲压有若干向内突出的加强筋26,以提升该保温罩2的强度。

本申请烹饪器具还包括温控器4,该温控器4被安装在该支撑盘31与该导磁座33的安装部331之间,所述支撑盘还设有供该温控器4的感温端穿过的通孔,以使该感温端紧贴该内锅1准确测温。

本申请烹饪器具通过合理设置该线圈盘组件3的安装位置,可提升该线圈盘组件3的散热性能,并减少对该保温罩2的热影响。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