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3641发布日期:2019-08-13 20:5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热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体加热电器。



背景技术:

中国人一直以来有喝热水的习惯,直到今天,人们由于担心水质安全,更加喜欢喝烧开后的热水。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能够喝上更好更健康的水,成为了生活的主题之一。因此,液体加热电器,例如电热水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小家电,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电热水壶来烧水。

现有的电热水壶一般采用电阻加热方式,然而这种电阻加热方式的电热水壶加热效率低。在相关技术中,一些电热水壶还会采用电磁加热方式,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064394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电磁加热方式的电热水壶,该电热水壶通过壶身内部的电磁线圈对磁阻材料制成的内胆进行加热,由壶身内部的线路板对电磁线圈进控制。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这种采用电磁加热方式的电热水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在相关技术中,控制电磁线圈的线路板位于电热水壶壶身内部,然而由于壶身内大部分空间用于容纳水等液体,因此留给壶身内部线路板和壶身表面控制面板的空间有限,从而使得电热水壶的功能受到一定限制。其次,由于电磁线圈和线路板在同一个腔体内,而电磁线圈在对内胆进行加热时会产生磁场并发热,这些均会对线路板产生一定的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加热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电器,所述液体加热电器为分体结构并包括壶身和为所述壶身供电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电控板,所述壶身的壶身底部设有底碟和与所述底碟配合设置的电磁加热线盘,所述电磁加热线盘能够产生交变磁场,所述底碟在所述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

可选地,所述壶身底部包括作为外罩壳的壶身底盖,所述壶身底盖与所述底碟之间形成有底盖空腔,所述电磁加热线盘设置在所述底盖空腔中,并且所述底盖空腔中还设有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盘下方的散热风扇。

可选地,所述壶身底盖上设有配合所述散热风扇排风的散热结构。

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为散热孔和/或散热格栅。

可选地,所述散热孔和/或所述散热格栅的短边的长度不大于4mm。

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进气结构和出气结构,并且所述散热风扇的位置低于所述进气结构、高于所述出气结构。

可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壶身底部设有与所述电磁加热线盘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在所述散热风扇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位插接时,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所述电磁加热线盘。

可选地,所述电控板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磁加热线盘的加热时间和/或加热功率。

可选地,所述底碟为适于电磁加热的金属材质;或者所述底碟为具有导热层和电磁加热层的复合金属板,所述电磁加热层位于所述导热层下方,所述电磁加热层为适于电磁加热的金属材质。

可选地,所述壶身侧壁为玻璃材质,所述壶身底盖为隔热材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电器可以基于电磁加热原理对壶身中的液体进行加热,相对于电阻加热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加热电器加热效率更高。另外,由于电控板位于底座中、用于控制电控板的操作面板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而底座空间不受壶身的限制,因此可以通过对电控板进行拓展来实现更加丰富的功能,使得液体加热电器的操作性更强,而位于底座上表面的操作面板也更易于用户操作。并且,由于电控板与电磁加热线盘不在一个腔体内,因此电控板受到的干扰也更小,电控板的稳定性也更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液体加热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液体加热电器的壶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液体加热电器的壶身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液体加热电器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壶身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壶身 20 底座

11 底碟 12 电磁加热线盘

13 散热风扇 14 壶身底盖

15 底盖空腔 16 第二连接器

17 壶盖 18 壶身把手

19 壶身侧壁 21 电控板

22 插头 23 第一连接器

141 散热结构 1411 进气结构

1412 出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体加热电器,该液体加热电器为分体结构并包括壶身10和为壶身10供电的底座20,所述底座20内设有电控板21,壶身10的壶身底部设有底碟11和与底碟11配合设置的电磁加热线盘12,该电磁加热线盘12可以位于底碟11的下方并且能够产生交变磁场,底碟11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可以产生热量,以加热液体加热电器内部的液体。

具体地,壶身10包括由底碟11分开的上下两个腔体。上侧腔体用于容纳例如水等被加热液体,上侧腔体的顶部可以通过壶盖17来密封,上侧腔体的外壁上设有壶身把手18。下侧腔体(即底盖空腔15)中设有电磁加热线盘12。其中,在底碟11的上表面可以具有一个如图2所示的向上凸起的凸部,以增大加热面积。底座20内设有电控板21,在底座20的上表面可以设有用于用户操作液体加热电器的操作面板(未示出),操作面板与电控板21电性连接,该操作面板上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按键,以便于用户通过操作面板对电控板21进行相应的控制。底座20还包括插头22,该插头22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在使用时,外部电源通过插头22、电控板21后向壶身10中的电磁加热线盘12供电,电控板21用于对电磁加热线盘12进行电性控制。电磁加热线盘12在通电后产生交变磁场,底碟11切割交变磁场产生涡流,涡流使底碟11中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与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对壶身上侧腔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如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加热电器可以基于电磁加热原理对壶身10中的液体进行加热,相对于电阻加热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加热电器加热效率更高。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电控板21位于底座20中,操作面板位于底座20的上表面,而底座20空间不受壶身10的限制,因此可以通过对电控板21进行拓展来实现更加丰富的功能,使得液体加热电器的操作性更强,而位于底座20上表面的操作面板也更易于用户操作。并且,由于电控板21与电磁加热线盘12不在一个腔体内,因此电控板21受到的干扰也更小。

在本申请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底碟11可以为适于电磁加热的金属材质。例如,该底碟11的材质可以为碳钢、铁等导磁性较好的金属材质。在本申请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该底碟11还可以为复合材质,例如该底碟11可以为上层为导热层、下层为电磁加热层的复合金属板,其中电磁加热层采用碳钢、铁等导磁性较好的金属材质以便于被电磁加热线盘12加热,而导热层可以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质,由于该导热层直接与被加热液体相接触,采用不锈钢材质使得导热层不易被腐蚀,从而延长液体加热电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壶身10的壶身底部包括作为外罩壳的壶身底盖14,壶身底盖14与底碟11之间形成有底盖空腔15,电磁加热线盘12设置在底盖空腔15中,并且底盖空腔15中还设有位于电磁加热线盘12下方的散热风扇13,该扇热风扇13用于对电磁加热线盘12进行降温,以预防电磁加热线盘12温度过高。

进一步地,在壶身底盖14上可以设有配合散热风扇13排风的散热结构141。该散热结构141可以为散热孔或散热格栅,该散热结构141也可以为散热孔和散热格栅的结合。其中,散热孔可以为圆形、矩形或椭圆形等多种形状。散热风扇13可以通过散热结构141将底盖空腔15中的热量排出腔体。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散热结构141可以包括进气结构1411和出气结构1412。具体地,进气结构1411可以例如为多个进气孔,出气结构1412可以为例如为出气格栅,进气结构1411和出气结构1412均可以位于壶身底盖14的侧面上,其中进气结构1411高于散热风扇13,出气结构1412低于散热风扇13。当散热风扇13运行时,在散热风扇13的作用下,空气从进气结构1411进入底盖空腔15,并由出气结构1412排出底盖空腔15,如此通过风冷方式,将底盖空腔15内的热量排出,从而达到降低电磁加热线盘12温度的目的。

优选地,散热孔和/或所述散热格栅的短边不大于4mm。具体而言,为了保护用户安全,散热孔和散热格栅的大小不宜过大,以避免部分用户(例如儿童)将手指伸入而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散热孔和/或散热格栅的短边的长度不大于4mm。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短边是指在闭合几何图形的周界上任意两点过该几何图形的几何中心的最短连线。举例而言,当散热孔为圆形时,该短边的长度即为圆形散热孔的直径,当散热孔为椭圆形时,该短边的长度即为椭圆形散热孔的短轴长度。因此,当散热孔和/或散热格栅的短边的长度不大于4mm时,用户不易于将手指伸入该散热孔和/或散热格栅。

进一步地,在底座20的顶部设有与电控板21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器23,壶身底部的设有与电磁加热线盘12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器16,第二连接器16设置在散热风扇13的下方,该第一连接器23和第二连接器16的内部均设有导电结构,当第一连接器23与第二连接器16对位插接时,外部电源能够通过底座20向壶身10供电,从而电控板21可以与电磁加热线盘12电性连接。其中,该电控板21可以被配置为用于控制电磁加热线盘12的加热时间和/或加热功率等,从而液体加热电器能够实现变频加热等不同的加热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方式中,该液体加热电器可以例如为养生壶、电水壶等,该液体加热电器的壶身可以为非金属材质。具体地,该液体加热电器的壶身侧壁19可以例如为玻璃材质,以便于用户观察壶内液体状态,该液体加热电器的壶身底盖14可以例如为塑料等隔热材质,以避免用户被烫伤。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加热电器可以基于电磁加热原理对壶身10中的液体进行加热,相对于电阻加热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加热电器加热效率更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电控板21位于底座20中,因此电控板21受到电磁加热线盘12的干扰也更小。并且,作为被加热器件的底碟11相对于内胆而言,体积更小,因此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在壶身10的底盖空腔15中设有散热风扇13,因此能够有效降低电磁加热线盘12的温度,延长液体加热电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