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转式旋转碗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1999发布日期:2021-02-03 06:0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反转式旋转碗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正反转式旋转碗架。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水浸式洗碗机中,例如超声波洗碗机,其原理是超声波经过液体介质时,将以极高的频率压迫液体介质振动,使液体分子产生正负交变的冲击波。当声强达到一定数值时,液体中急剧生长微小空化气泡并瞬时强烈闭合,产生强烈的微爆炸和冲击波使餐具表面的污物遭到破坏,并从餐具表面脱落下来。最近,不少厂家开始研制另外一种水浸式洗碗机,具体是在液体介质中产生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在到达餐具表面时破裂,产生冲击波从而将污物从餐具表面脱落。
[0003]
但是,脱落的污物有时会卡住餐具和碗架之间,无法随液体介质排出。另外,由于中餐的烹饪方法多样性,食物油腻重、粘结牢固以及易结硬块,且中式餐具较深,超声波洗碗机对中式餐具的洗涤效果不理想。而基于微纳米气泡的洗碗机,微纳米气泡上升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微纳米气泡无法均匀到达餐具表面。
[0004]
鉴于此,需要开发一种装置,能提高液体介质与餐具的流动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反转式旋转碗架,能够提高液体介质与餐具的流动性。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正反转式旋转碗架,包括具有容置腔的桶体、置放于所述容置腔的碗架本体以及驱动该碗架本体正反转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从动盘,所述从动盘与所述碗架本体固接,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驱动轴实现同轴转动,所述从动盘圆周布置有多个驱动槽,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依次与所述从动盘相应的驱动槽啮合并驱动从动盘转动,所述从动盘轴线与所述驱动轴轴线垂直交错,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布在所述从动盘轴线的两侧。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齿轮的径向横截面定义为基准面,所述第二齿轮投影于该基准面上,所述第二齿轮的轮齿与第一齿轮的轮齿不重合。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从动盘端面布置有多个齿柱,相邻两个所述齿柱之间形成所述驱动槽。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从动盘的轴线与所述碗架本体共轴线。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桶体底部安装有轴承架,该轴承架支撑所述驱动轴。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动力源,该动力源包括电机和变速箱,该变速箱的输出轴为所述驱动轴。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传动机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依次与从动盘上的驱动槽啮合,驱动从动盘正转和反转,从而实现碗架本体的正反转动,当用户将餐具置于碗架本体内,可提高餐具与液体介质的流动性,从而提高洗涤效果。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0018]
参照图1,一种正反转式旋转碗架,包括具有容置腔的桶体10、置放于容置腔的碗架本体21以及驱动该碗架本体21正反转的传动机构30。
[0019]
具体而言,结合图2,传动机构30包括驱动件和从动盘35,从动盘35与碗架本体21固接。作为优选,从动盘35的轴线与碗架本体21共轴线,即从动盘35与碗架本体21同轴转动。进一步的,桶体10底部安装有轴承架31,该轴承架31支撑驱动轴32。
[0020]
驱动件包括第一齿轮33和第二齿轮34,第一齿轮33和第二齿轮34均为不完全齿轮,第一齿轮33和第二齿轮34通过驱动轴32实现同轴转动。作为优选,本实施例还包括动力源,该动力源包括电机41和变速箱42,该变速箱的输出轴为驱动轴32。
[0021]
从动盘35圆周布置有多个驱动槽37,第一齿轮33和第二齿轮34依次与从动盘35相应的驱动槽37啮合并驱动从动盘35转动。作为优选,第一齿轮33的径向横截面定义为基准面,第二齿轮34投影于该基准面上,第二齿轮34的轮齿与第一齿轮33的轮齿不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33和第二齿轮34轮齿的齿数是不完整的,第一齿轮33轮齿的齿数不超过相应完全齿轮轮齿齿数的一半,第二齿轮34轮齿的齿数不超过相应完全齿轮轮齿齿数的一半。
[0022]
另外,从动盘35轴线与驱动轴32轴线垂直交错,第一齿轮33和第二齿轮34分布在从动盘35轴线的两侧,如图2所示,驱动轴32按所示箭头方向旋转,第二齿轮34的轮齿刚脱离从动盘35上的齿槽37,第一齿轮33的轮齿刚与从动盘35上的齿槽37啮合,此时,从动盘35的转动方向可定义为正转。即第一齿轮33轮齿与从动盘35上的齿槽37啮合时,从动盘35正转;第二齿轮34的轮齿与从动盘35上的齿槽37啮合时,从动盘反转。
[0023]
作为优选,从动盘35端面布置有多个齿柱36,相邻两个齿柱36之间形成驱动槽37。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从动盘35设计成锥齿轮,第一齿轮33和第二齿轮34则相应设计为不完全锥齿轮,同样可以实现从动盘的正反转。
[0024]
当驱动轴32转动时,如图2所示,此时第一齿轮33的轮齿刚与从动盘35上的齿槽37啮合,从动盘35如图2所示方向转动,将此方向转动定义为正转,从而实现碗架本体21正转。当驱动轴32继续按图2所示方向转动,当第一齿轮33的轮齿刚脱离从动盘35上的齿槽37时,第二齿轮34的轮齿即与从动盘35上的齿槽37啮合,此时,从动盘35则与图2所示方向相反,将此方向转动定义为反转。通过正反转的从动盘35,带动碗架本体21正反转,当用户将餐具置于碗架本体21内,可提高餐具与液体介质的流动性,从而提高洗涤效果。
[0025]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