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3546发布日期:2019-08-13 20:51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隔式同步烹煮不同食物的压力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力锅有铝合金压力锅、不锈钢压力锅和电压力锅等,传统的铝合金压力锅使用的热源为煤气或天然气等,不锈钢压力锅就适合使用煤气、天然气和电磁炉。现有技术的铝合金压力锅和不锈钢压力锅都是采用传统的锅体结构,即只有一个单锅体烹饪一种美食,无法同时烹煮不同美食,如想同时烹煮牛腩、焖鸡、焖猪脚等需要使用三个不同的压力锅进行烹煮,或需烹煮完一道食物后再继续烹煮,不能节省烹煮时间和加快烹煮效率。另外,现在技术中,也有一些压力锅带有一些蒸格等用于放置在压力锅上部用于烹煮一些其他食物,但这类蒸格是带有气孔的,如直接把食物放置于蒸格上会造成蒸格上的食物汁液等流落到下方锅体内的食物中,造成串味,影响食物效果;如在蒸格上放置蒸盘盛装食物,也基本上只能放置一种美食,如同上述的单锅体一样,不能同时蒸煮不同食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压力锅,该压力锅采用传统的单锅体结构,在单锅体结构内设置三个独立分隔形成独立分支锅体的内胆锅体,不同的内胆锅体可装载不同的食物,实现同步烹煮三道不同美食的目的,能节省不同美食侧烹煮时间和优化了烹煮效果,使烹煮多道食物时更有效率和快捷,且独立费内胆锅体结构能令相互之间的食物不会造成串味而影响口感,保证了美食的原汁原味;内胆锅体设置独立的提手,可独立提起而不影响其他内胆锅体也被提起;另外,在锅体上方设置具有多个独立凹槽坑位的蒸盘结构,使蒸盘结构也能保证放置在不同凹槽坑位内的食物能同步蒸煮而不会串味等,也防止了蒸盘的食物汁液带入内胆锅体的食物中而影响味道,蒸盘也能蒸煮不同的食物,实现了功能的多样性和多种食物的同步烹煮的目的,有效地缩减了多种美食的烹煮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锅盖上设有限压阀、安全阀和报警阀,锅盖侧部设有上把手,锅体侧部设有对应上把手设置的下把手,锅盖外缘向内冲压形成间隔设置的内压片及相邻内凸片之间形成矩形凸片,锅盖内侧设有硅胶密封圈,锅体顶部外缘设有外凸的裙边,裙边设有内陷的槽位缺口;所述的锅盖顶部靠近上把手的位置刻有第一指示箭头,上把手底部设有卡凸头,下把手上刻有第二指示箭头和与卡凸头配合安装卡扣的卡槽,卡槽为上窄下宽的结构;所述的锅体内设有由至少两个独立的内胆锅体组成与锅体内径规格匹配的内胆组件,内胆锅体顶部设有提手;所述的锅体上部内侧设有位于内胆组件上方的卡凸台,卡凸台上活动置放有蒸盘,蒸盘内陷有多个独立分隔的凹坑槽位,蒸盘中心位置设有凸起的圆球提手。操作时,先把独立的内胆锅体盛装不同的食物依次置放于锅体内,然后把蒸盘放置于卡凸台上,把需蒸煮的食物也依次放置于凹坑槽位内,锅盖合盖于锅体的初始状态时时,锅盖的第一指示箭头对准下把手的第二指示箭头,此时上把手与下把手并不是在同一垂直线上的状态,上把手与下把手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然后用力把上把手和锅盖向下把手方向旋转一下,此时上把手的卡凸头卡入下把手的卡槽内形成固定卡合,而上把手也与下把手合拢形成回路状态,锅盖与锅体也形成紧密密封状态,即可进行高压烹煮了;烹煮后需打开锅盖时,只需把上把手和锅盖向上述旋转方向的逆行旋转一下,上把手的卡凸头即可从下把手的卡槽中脱出,形成锅盖的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胆锅体设置有三个,每个内胆锅体呈扇形体结构;凹坑槽位设置有四个并均匀分布于蒸盘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蒸盘上设有与凹坑槽位分隔设置的气孔。该气孔能实现蒸汽进入至蒸盘的上方空间内,且补正凹坑槽位内的食物汁液不从该气孔流入下方内胆锅体的食物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压力锅采用传统的单锅体结构,在单锅体结构内设置三个独立分隔形成独立分支锅体的内胆锅体,不同的内胆锅体可装载不同的食物,实现同步烹煮三道不同美食的目的,能节省不同美食侧烹煮时间和优化了烹煮效果,使烹煮多道食物时更有效率和快捷,且独立费内胆锅体结构能令相互之间的食物不会造成串味而影响口感,保证了美食的原汁原味;内胆锅体设置独立的提手,可独立提起而不影响其他内胆锅体也被提起;另外,在锅体上方设置具有多个独立凹槽坑位的蒸盘结构,使蒸盘结构也能保证放置在不同凹槽坑位内的食物能同步蒸煮而不会串味等,也防止了蒸盘的食物汁液带入内胆锅体的食物中而影响味道,蒸盘也能蒸煮不同的食物,实现了功能的多样性和多种食物的同步烹煮的目的,有效地缩减了多种美食的烹煮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压力锅未安装内胆组件和蒸盘时的结构分解示意简图;

图2是内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锅盖的仰视图;

图5是锅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所描述的一种压力锅,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锅体1、锅盖2,锅盖上设有限压阀3、安全阀4和报警阀5,锅盖侧部设有上把手6,锅体侧部设有对应上把手设置的下把手7,锅盖外缘向内冲压形成间隔设置的内压片8及相邻内凸片之间形成矩形凸片9,锅盖内侧设有硅胶密封圈10,锅体顶部外缘设有外凸的裙边11,裙边设有内陷的槽位缺口12;所述的锅盖顶部靠近上把手的位置刻有第一指示箭头(图中未显示),上把手底部设有卡凸头13,下把手上刻有第二指示箭头13和与卡凸头配合安装卡扣的卡槽14,卡槽为上窄下宽的结构;所述的锅体内设有由三个独立的内胆锅体15组成与锅体内径规格匹配的内胆组件,内胆锅体顶部设有提手16;所述的锅体上部内侧设有位于内胆组件上方的卡凸台 17,卡凸台上活动置放有蒸盘18,蒸盘内陷有多个独立分隔的凹坑槽位19,蒸盘中心位置设有凸起的圆球提手20。操作时,先把独立的内胆锅体盛装不同的食物依次置放于锅体内,然后把蒸盘放置于卡凸台上,把需蒸煮的食物也依次放置于凹坑槽位内,锅盖合盖于锅体的初始状态时,锅盖的第一指示箭头对准下把手的第二指示箭头,此时上把手与下把手并不是在同一垂直线上的状态,上把手与下把手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然后用力把上把手和锅盖向下把手方向旋转一下,此时上把手的卡凸头卡入下把手的卡槽内形成固定卡合,而上把手也与下把手合拢形成回路状态,锅盖与锅体也形成紧密密封状态,即可进行高压烹煮了;烹煮后需打开锅盖时,只需把上把手和锅盖向上述旋转方向的逆行旋转一下,上把手的卡凸头即可从下把手的卡槽中脱出,形成锅盖的打开。

在本实施中,所述的内胆锅体设置有三个,每个内胆锅体呈扇形体结构;凹坑槽位设置有四个并均匀分布于蒸盘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蒸盘上设有与凹坑槽位分隔设置的气孔 21。该气孔能实现蒸汽进入至蒸盘的上方空间内,且补正凹坑槽位内的食物汁液不从该气孔流入下方内胆锅体的食物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