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239发布日期:2019-08-07 01:2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温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在烹饪过程中需要实时检测内锅的温度,所以通常在锅体的底部设置温控器,用于检测内锅锅底的温度。现有的温控器连接有弹簧,在内锅放置于锅体内时,温控器是凸出于锅体底部;当内锅放置于锅体内后,通过其自身压紧至温控器表面,以实现监测内锅底部温度的目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锅需要多次的拿出和放入至温控器上,导致内锅底部与温控器的感温面之间产生磨损,进一步的会影响到温控器的测温精度。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及其温控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测温精度的烹饪器具及其温控器。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温控器,用于与一内锅接触测温,该温控器设有感温杯、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其中所述第一弹簧位于该感温杯底部,所述第二弹簧位于该感温杯的顶部,并且该第二弹簧凸出于该感温杯的顶面。本申请温控器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内锅先接触,可缩短感温杯顶面与内锅的接触时间,避免在内锅放置过程中与该感温杯的顶面长时间接触造成磨损,可保护该顶面以提高测温精度。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控器设有自其顶面向下凹陷的环形沟槽,所述第二弹簧的末端固定在该沟槽内。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所述感温杯还设有自该沟槽的内侧壁向该沟槽内突伸的若干凸点,所述第二弹簧的末端扣持在所述凸点上。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沟槽为冲压形成,所述感温杯对应该沟槽形成向下的环形凸出部,该温控器还包括设置在该凸出部内的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紧贴该感温杯顶面的背面。

本申请是还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锅体,该锅体包括煲体及内锅,该煲体形成容纳腔,所述内锅放置在该容纳腔内,所述煲体还设有前述温控器,该温控器位于该容纳腔底部,所述第一弹簧驱使该温控器上下移动,当该内锅在该煲体中放置到位时,该第二弹簧被压缩至所述内锅底面与该感温杯的顶面能够接触的状态。本申请烹饪器具的温控器通过第二弹簧缩短感温杯顶面与内锅的接触时间,避免在内锅放置过程中与该感温杯的顶面长时间接触造成磨损,可保护该顶面以提高测温精度。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内锅在该煲体中放置到位后,所述第一弹簧的形变长度为L1,所述第二弹簧的形变长度L2,其中L1大于L2。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K1小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K2。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其中0.7*K1*L1≤K2*L2≤K1*L1。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煲体还包括保温罩及支撑在该保温罩底壁上的加热装置,所述保温罩及所述加热装置共同形成上述容纳腔,该加热装置底部与该保温罩底部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温控器可活动地固定在该收容腔内。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感温杯还包括自其底部向外延伸的固持部,该固持部固定在该保温罩与该加热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抵压所述保温罩,其顶端抵持所述感温杯,驱使该感温杯的中部穿过该加热装置突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保温罩还设有供第一弹簧套设的凸出柱。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温控器的剖面图。

图2为图1所示温控器的感温杯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温控器的感温杯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温控器与一内锅互配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温控器1、内锅2、感温杯10、顶面101、沟槽102、凸点103、凸出部104、固持部105、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热敏电阻13、煲体3、容纳腔30、保温罩31、凸出柱310、加热装置32、收容腔33。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参考图1至图3,结合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控器1,用于与一内锅2底部接触测温,该温控器1包括感温杯10、第一弹簧11及第二弹簧12,其中所述第一弹簧11位于该感温杯10底部,所述第二弹簧12位于该感温杯10的顶部,并且该第二弹簧12凸出于该感温杯10的顶面101设置。

所述内锅2放入时会下压该温控器1,使第一弹簧11及第一弹簧12均被慢慢压缩,由于所述第一弹簧12凸出于该感温杯10的顶面101,故在该顶面101之前与该内锅2接触,可缩短该感温杯10顶面101与该内锅2的接触时间,避免在该内锅2放置过程中,该顶面101与该内锅2底部长时间接触造成磨损,可保护该顶面101以提高测温精度。参图4所示,在该内锅2组装到位时,需确保所述第一弹簧12已被压缩至所述内锅2与所述顶面101能够接触的状态,此时第一弹簧11的反向弹力迫使该温控器1的顶面101(感温面)与该内锅2紧密接触,以在工作时检测该内锅2的底部温度。

同样,在内锅2取出的过程中,则是一个反向的过程,第一弹簧11及第二弹簧12逐渐伸展,而第二弹簧12一旦开始伸展即可分离前述顶面101与内锅2,起到保护该顶面101的作用。

所述感温杯10整体呈倒置杯状,包括顶壁及环形侧壁,所述顶壁形成前述用于感温的顶面101。该感温杯10使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质制成,比如氧化铝等或者合金。

所述感温杯10的顶壁上设有自其顶面101向下凹陷的环形沟槽102,所述第二弹簧12的末端固定在该沟槽101内。同时该沟槽101还用于容纳该第二弹簧12,在本实施例中,在该内锅2放置到位时,所述第二弹簧12完全缩至该沟槽101内,其顶面与所述顶面101齐平,以使内锅2的底部与所述顶面101能够接触。

为了避免该第二弹簧12脱离该沟槽101,所述感温杯10还设有自该沟槽102的内侧壁向该沟槽102内突伸的若干凸点103,所述第二弹簧12的末端扣持在所述凸点103上。所述凸点103可为冲压形成。

前述沟槽101也为冲压形成,故所述感温杯10顶壁的底侧对应该沟槽102形成向下的环形凸出部104,该温控器1还包括设置在该凸出部104内的热敏电阻13,该热敏电阻13紧贴该感温杯10顶面101的背面,用于精准测温。

结合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锅体,该锅体包括前述温控器1、前述内锅2及煲体3,该煲体3形成有容纳腔30,所述内锅2放置在该容纳腔内30。该温控器1位于该容纳腔30的底部,用于与该内锅2接触测温。所述第一弹簧11驱使该温控器1上下移动,当该内锅2在该煲体3中放置到位时,该第二弹簧12被压缩至所述内锅2底面与该感温杯10的顶面101能够接触的状态。如前述,该第二弹簧12可缩短该感温杯10顶面101与该内锅2的接触时间,避免在该内锅2取放过程中,该顶面101与该内锅2底部长时间接触造成磨损,可保护该顶面101以提高测温精度。

在设计时,该第二弹簧12需要尽量长时间的隔离该内锅2与该感温杯10的顶面101,避免两者接触,但是又必须在该内锅2放置到位时,确保该内锅2与该感温杯10的顶面101能够良好抵触,以便精准测温。所以需要合理设计该第一弹簧11及第二弹簧12的一些参数。

假设当所述内锅2在该煲体3中放置到位后,所述第一弹簧11的形变长度为L1,所述第二弹簧12的形变长度L2。L1即为该顶面101的整体位移,也是该感温杯10突伸入该容纳腔30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簧12最终与顶面101齐平,故L2为第二弹簧12凸伸出该顶面101的距离。其中L1大于L2,因为第二弹簧12的整体形变长度L2过大会影响内锅2的平稳放置。

在所述内锅2放置过程中,因为L1大于L2,要想第二弹簧12尽量晚的回缩至前述沟槽101内,则应选择弹性系数高一点不容易变形的弹簧,即第一弹簧11的弹性系数K1小于所述第二弹簧12的弹性系数K2。

定义第二弹簧12完全压缩时的反作用力F2为K2*L2,第一弹簧11完全压缩到位时的反作用力F1为K1*L1,为了保证该顶面101与该内锅2能够抵触接触,F1需大于F2;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内锅2的放置过程中,当第一弹簧11提供的反作用力F3=F2,第二弹簧12已完成压缩到位,此时,该顶面101与该内锅2已能够抵触,所以F2的值也不能设计的过小,否则不能起到延缓该顶面101与该内锅2接触时间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簧12及第一弹簧11存在下述关系:0.7*K1*L1≤K2*L2≤K1*L1。作为优选,K2*L2=K1*L1,即当该内锅2放置到位时,第二弹簧12恰好完成内缩动作,该顶面101与该内锅2恰好抵触。

该烹饪器具的所述煲体3还包括保温罩31及支撑在该保温罩31底壁上的加热装置32,所述保温罩31及所述加热装置32共同形成上述容纳腔30,该加热装置32底部与该保温罩31底部之间形成收容腔33,所述温控器1可活动地固定在该收容腔33内。

该感温杯10还包括自其底部向外延伸的固持部105,该固持部105固定在该保温罩31与该加热装置32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1的底端抵压所述保温罩31,其顶端抵持所述感温杯10,驱使该感温杯10的中部穿过该加热装置32突伸入所述容纳腔30内,所述保温罩31还设有供第一弹簧11套设的凸出柱310。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