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内锅及一种包括该内锅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如电压力锅,如图5所示,其内锅锅沿12'与内锅侧壁11'通常是垂直的,这样的内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在起压前出现密封圈2'与内锅锅口配合不良而漏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内锅。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内锅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包括内锅底壁及与所述内锅底壁的周缘相连的内锅侧壁;和内锅锅沿,连接于所述内锅侧壁的顶部且向外倾斜向上延伸。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内锅,内锅锅沿相对内锅侧壁向外倾斜向上延伸,使得内锅锅沿上翘,这样烹饪器具处于合盖状态时,上盖上的密封圈能够优先与内锅锅沿的倾斜向上延伸部分接触,形成密封,相较于内锅锅口与内锅侧壁垂直的内锅,更确切地说,相较于内锅锅沿水平延伸的内锅,本方案确保密封圈的裙边与内锅锅口配合的更紧密,密封效果更优,有效解决现有产品在起压前出现密封圈与内锅锅口配合不良而漏气的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内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锅锅沿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2°~8°的范围内。
上述方案通过合理设计内锅锅沿倾斜向上延伸的角度,既使得内锅锅沿适当上翘,确保密封圈与内锅锅沿的紧密配合,又使得内锅锅沿不至于上翘角度过大,影响上盖与锅体组件的正常盖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锅侧壁相对所述内锅底壁竖直向上延伸,所述内锅锅沿与所述内锅侧壁的夹角大于90°;或所述内锅侧壁靠近所述内锅锅沿的位置设置为竖直侧壁段,所述内锅锅沿与所述内锅侧壁的夹角大于90°。
内锅侧壁优选相对于内锅底壁竖直向上延伸,也即整个内锅侧壁为竖直侧壁,这样的内锅加工更方便,成本更低;当然也可以仅设置靠近内锅锅沿位置的内锅侧壁为竖直侧壁,竖直侧壁的设置,便于密封圈部分插入到内锅锅口内侧,与内锅侧壁形成面接触的侧面密封,从而进一步确保密封圈与内锅锅口密封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内锅侧壁非竖直向上延伸的内锅,如内锅侧壁为弧形的内锅或者球形内锅等,上述通过将内锅锅沿倾斜向上延伸,来确保密封圈与内锅锅沿紧密配合的方案同样适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锅锅沿和所述内锅侧壁的夹角在92°~98°范围内。
上述方案通过合理设计内锅锅沿与内锅侧壁的夹角,既使得内锅锅沿适当上翘,确保密封圈与内锅锅沿的紧密配合,又使得内锅锅沿不至于上翘角度过大,影响上盖与锅体组件的正常盖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锅锅沿与所述内锅侧壁的连接处形成过渡圆角。
过渡圆角的设置,既确保内锅锅沿与内锅侧壁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又确保密封圈的裙边与内锅锅沿接触配合密封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密封圈;和锅体组件,包括锅体及放置在所述锅体中的内锅,所述内锅为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内锅,所述上盖与所述锅体组件盖合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锅锅沿抵接密封。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内锅,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有益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及连接于所述密封圈本体外侧的密封圈裙边,所述密封圈裙边相对所述密封圈本体倾斜向下延伸,所述密封圈裙边与所述内锅锅沿抵接密封。
在密封圈本体的外侧连接倾斜向下延伸的密封圈裙边,在起压前利用密封圈裙边的自身重力作用及自身弹力作用与内锅锅沿贴紧密封,避免起压前出现漏气现象,且这种结构的密封圈,密封圈裙边与内锅锅沿之间的密封受内锅锅沿与内锅侧壁之间的过渡圆角的大小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可以在更宽的范围确保密封圈裙边与内锅锅沿配合密封不漏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密封圈还包括密封圈围边,所述密封圈围边连接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下部且向下延伸,所述内锅侧壁具有用于与所述密封圈围边贴紧密封的竖直侧壁段。
在密封圈本体的下部连接向下延伸的密封圈围边,起压后,密封圈围边由于受热膨胀和锅内蒸汽压力的作用,紧贴内锅侧壁而形成密封,从而确保起压后上盖与内锅密封的可靠性;对于该方案,通过将内锅锅沿倾斜向上延伸,使得内锅锅沿上翘,可以使得烹饪器具如电压力锅的旋手手感更佳,具体地,产品在工作时,锅内的气压会把上盖的盖板和锁盖顶到比冷态更高的位置;在刚排完气后,由于密封圈膨胀,而常规内锅的锅口与密封圈处于过盈配合状态,盖板位置较难回落至冷态的位置,而锁盖也被盖板顶着回落不到冷态位置,旋合时锁盖与锅体组件上的锅牙(可以为内锅锅牙也可以为外锅锅牙)摩擦,导致旋合卡滞;而本方案由于内锅锅沿上翘,使得密封圈膨胀时与内锅侧壁过盈配合位置的宽度比旧方案的小很多,所以盖板更容易回落,旋合手感也就比旧方案更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盖包括锁盖,所述锁盖上设有扣牙,所述内锅锅沿上设有与所述扣牙旋转扣合的锅牙。
利用锁盖上的扣牙与内锅锅沿上的锅牙配合,实现上盖与锅体组件旋转扣合,避免锅内蒸汽压力过大导致上盖被锅内蒸汽顶开造成事故;对于该方案,通过将内锅锅沿倾斜向上延伸,使得内锅锅沿上翘,可以使得合盖状态下内锅锅牙的下表面与锁盖扣牙之间的间隙比常规内锅的更大,从而使得旋合时不容易出现摩擦,产品旋手手感更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盖包括锁盖,所述锁盖上设有扣牙,所述锅体包括外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的外锅,所述外锅上设有与所述扣牙旋转扣合的锅牙。
利用锁盖上的扣牙与外锅上的锅牙配合,实现上盖与锅体组件旋转扣合,避免锅内蒸汽压力过大导致上盖被锅内蒸汽顶开造成事故;对于该方案,通过将内锅锅沿倾斜向上延伸,使得内锅锅沿上翘,同样可以在烹饪器具处于合盖状态时,使得上盖上的密封圈能够优先与内锅锅沿的倾斜向上延伸部分接触形成密封,确保密封圈的裙边与内锅锅口配合的更紧密,密封效果比旧方案更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内锅,11内锅本体,111内锅底壁,112内锅侧壁,12内锅锅沿,121锅牙,2密封圈,21密封圈本体,22密封圈裙边,23密封圈围边,3锁盖,31扣牙,4盖板;
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内锅侧壁,12'内锅锅沿,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内锅1,包括:内锅本体11和内锅锅沿12。
具体地,如图1所示,内锅本体11包括内锅底壁111及与内锅底壁111的周缘相连的内锅侧壁112;内锅锅沿12连接于内锅侧壁112的顶部且向外倾斜向上延伸。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内锅1,内锅锅沿12相对内锅侧壁112向外倾斜向上延伸,使得内锅锅沿12上翘,这样烹饪器具处于合盖状态时,如图2所示,上盖上的密封圈2能够优先与内锅锅沿12的倾斜向上延伸部分接触,形成密封,相较于内锅锅口与内锅侧壁112垂直的内锅,更确切地说,相较于内锅锅沿12水平延伸的内锅,本方案确保密封圈2的裙边与内锅锅口配合的更紧密,密封效果更优,有效解决现有产品在起压前出现密封圈与内锅锅口配合不良而漏气的问题。
优选地,内锅锅沿12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2°~8°的范围内。
上述方案通过合理设计内锅锅沿12倾斜向上延伸的角度,既使得内锅锅沿12适当上翘,确保密封圈2与内锅锅沿12的紧密配合,又使得内锅锅沿12不至于上翘角度过大,影响上盖与锅体组件的正常盖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锅侧壁112相对内锅底壁111竖直向上延伸,内锅锅沿12与内锅侧壁112的夹角大于90°。
内锅侧壁112优选相对于内锅底壁111竖直向上延伸,这样的内锅加工更方便,成本更低;且这样的内锅便于密封圈2部分插入到内锅锅口内侧,与内锅侧壁112形成面接触的侧面密封,从而进一步确保密封圈2与内锅锅口密封的可靠性;当然,为了确保密封圈与内锅的密封效果,也可以将内锅侧壁靠近内锅锅沿的位置设置为竖直侧壁段,其它位置可以设置为弧形侧壁段等形状。
优选地,如图1所示,内锅锅沿12和内锅侧壁112的夹角α在92°~98°范围内,如图1中的α表示内锅锅沿12和内锅侧壁112的夹角,α=92°~98°。
上述方案通过合理设计内锅锅沿12与内锅侧壁112的夹角,既使得内锅锅沿12适当上翘,确保密封圈2与内锅锅沿12的紧密配合,又使得内锅锅沿12不至于上翘角度过大,影响上盖与锅体组件的正常盖合;α的取值可以为92°、93°、94°、95°、96°、97°、98°等,当然,α不限于上述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内锅侧壁112非竖直向上延伸的内锅,如内锅侧壁112为弧形的内锅或者球形内锅等,上述通过将内锅锅沿12倾斜向上延伸,来确保密封圈2与内锅锅沿12紧密配合的方案同样适用。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内锅锅沿12与内锅侧壁112的连接处形成过渡圆角。
过渡圆角的设置,既确保内锅锅沿12与内锅侧壁112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又确保密封圈2的裙边与内锅锅沿12接触配合密封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盖和锅体组件,上盖上设有密封圈2;锅体组件包括锅体及放置在锅体中的内锅1,内锅1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锅1,上盖与锅体组件盖合时,密封圈2与内锅锅沿12抵接密封。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盖包括盖板4,密封圈2固定在盖板4上。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锅,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密封圈2包括密封圈本体21及连接于密封圈本体21外侧的密封圈裙边22,密封圈裙边22相对密封圈本体21倾斜向下延伸,密封圈裙边22与内锅锅沿12抵接密封。
在密封圈本体21的外侧连接倾斜向下延伸的密封圈裙边22,在起压前利用密封圈裙边22的自身重力作用及自身弹力作用与内锅锅沿12贴紧密封,避免起压前出现漏气现象,且这种结构的密封圈2,密封圈裙边22与内锅锅沿12之间的密封受内锅锅沿12与内锅侧壁112之间的过渡圆角的大小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可以在更宽的范围确保密封圈裙边22与内锅锅沿12配合密封不漏气。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密封圈2还包括密封圈围边23,密封圈围边23连接于密封圈本体21的下部且向下延伸,内锅侧壁112具有用于与密封圈围边23贴紧密封的竖直侧壁段。
在密封圈本体21的下部连接向下延伸的密封圈围边23,起压后,密封圈围边23由于受热膨胀和锅内蒸汽压力的作用,紧贴内锅侧壁112而形成密封,从而确保起压后上盖与内锅密封的可靠性;对于该方案,通过将内锅锅沿12倾斜向上延伸,使得内锅锅沿12上翘,可以使得烹饪器具如电压力锅的旋手手感更佳,具体地,产品在工作时,锅内的气压会把上盖的盖板4和锁盖3顶到比冷态更高的位置;在刚排完气后,由于密封圈2膨胀,而常规内锅的锅口与密封圈2处于过盈配合状态,盖板4位置较难回落至冷态的位置,而锁盖3也被盖板4顶着回落不到冷态位置,旋合时锁盖3与锅体组件上的锅牙121(可以为内锅锅牙也可以为外锅锅牙)摩擦,导致旋合卡滞;而本方案由于内锅锅沿12上翘,使得密封圈2膨胀时与内锅侧壁112过盈配合位置的宽度比旧方案的小很多,所以盖板4更容易回落,旋合手感也就比旧方案更好。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上盖包括锁盖3,锁盖3上设有扣牙31,内锅锅沿12上设有与扣牙31旋转扣合的锅牙121。
利用锁盖3上的扣牙31与内锅锅沿12上的锅牙121配合,实现上盖与锅体组件旋转扣合,避免锅内蒸汽压力过大导致上盖被锅内蒸汽顶开造成事故;对于该方案,通过将内锅锅沿12倾斜向上延伸,使得内锅锅沿12上翘,可以使得合盖状态下内锅锅牙121的下表面与锁盖3扣牙31之间的间隙比常规内锅的更大,从而使得旋合时不容易出现摩擦,产品旋手手感更佳。
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盖包括锁盖3,锁盖3上设有扣牙31,锅体包括外壳体及安装在外壳体内的外锅,外锅上设有与扣牙31旋转扣合的锅牙。
利用锁盖3上的扣牙31与外锅上的锅牙配合,实现上盖与锅体组件旋转扣合,避免锅内蒸汽压力过大导致上盖被锅内蒸汽顶开造成事故;对于该方案,通过将内锅锅沿12倾斜向上延伸,使得内锅锅沿12上翘,同样可以在烹饪器具处于合盖状态时,使得上盖上的密封圈2能够优先与内锅锅沿12的倾斜向上延伸部分接触形成密封,确保密封圈2的裙边与内锅锅口配合的更紧密,密封效果比旧方案更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锁盖3可以是中间镂空的锁圈,也可以直接是带扣牙的完整金属盖,如图2至图4所示的锁盖3为中间镂空的锁圈。
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内锅锅沿12与内锅侧壁112不是垂直的,内锅锅沿12与内锅侧壁112成大于90°的夹角,优选地,内锅锅沿12与内锅侧壁112的夹角α在92°~98°范围内;如图2和图3所示,为合盖时密封圈2与内锅配合的具体情况,上盖的密封圈2的裙边优先与内锅锅口倾斜部分接触,形成密封;相较于内锅锅沿12与内锅侧壁112垂直的内锅,密封圈2与内锅的配合更紧密,密封性能更优。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上盖包括锁盖3和盖板4,锁盖3上设有扣牙31,内锅锅沿12上设有与扣牙31旋转扣合的锅牙121,本方案产品旋手手感更佳,这方面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锅口上翘,内锅锅沿12的下表面与锁盖3扣牙31之间的间隙B比常规内锅的更大,旋合时不容易出现摩擦,如图3中的B表示内锅锅沿12的下表面与锁盖3扣牙31之间的间隙宽度;二是产品在工作时,锅内的气压会把盖板4和锁盖3顶到比冷态更高的位置;在刚排完气后,由于密封圈2膨胀,而常规内锅的锅口与密封圈2处于过盈配合状态,盖板4位置较难回落冷态的位置,而锁盖3也被盖板4顶着回落不到冷态位置,旋合时锁盖3与内锅锅牙121摩擦,导致旋合卡滞;本方案的密封圈2膨胀时与内锅侧壁112过盈配合位置的宽度C比旧结构的D小很多,所以盖板4更容易回落,旋合手感也就比旧方案更好,如图4中的C表示本方案密封圈2膨胀时与内锅侧壁112过盈配合位置的宽度,如图5中的D表示旧方案密封圈2'膨胀时与内锅侧壁11'过盈配合位置的宽度,C<D。
具体地,所述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压力锅,当然,所述的烹饪器具也可以为其它烹饪器具如电饭煲等,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内锅,通过设计内锅锅沿相对内锅侧壁向外倾斜向上延伸,使得内锅锅沿上翘,使得烹饪器具处于合盖状态时,上盖上的密封圈能够优先与内锅锅沿的倾斜向上延伸部分接触,形成密封,确保密封圈的裙边与内锅锅口配合的更紧密,密封效果更优,解决现有产品在起压前出现密封圈与内锅锅口配合不良而漏气的问题,且使得产品旋手手感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