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7363发布日期:2019-12-17 21:14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养生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小电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养生壶。



背景技术:

养生壶是用于烹煮保健养生食材的一种加热壶。

对于一些食材来说,容易在养生壶中积累粘结,难以被充分烹煮,延长了烹煮时间,甚至影响对食材的烹煮质量。一些养生壶中加入了搅拌装置,例如穿过壶盖设置的手动的搅拌件,以及通过电机驱动的设置在壶盖内侧的搅拌件,电机也相应的设置在壶盖中,由于养生壶的供电结构设置在壶底结构处,因此,电机与供电结构之间需要搭建合适的供电路径,一些养生壶建立了额外的从壶底处向上延伸到壶盖处的供电通道,但这增加了整体体积,也提高了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养生壶,避免为壶盖上的电机额外地设置供电通道,解决整体体积较大、材料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生壶,其中,所述养生壶包括壶身、可拆卸地扣盖于所述壶身的壶盖、设置在所述壶盖内的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搅拌件,所述壶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的、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养生壶包括连接于所述壶身下端的壶底和把手,所述壶底内设置有供电电路,所述把手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壶底,所述把手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设置在所述把手内的导线电连接于所述供电电路,所述第一连接器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地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有多个插针,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有多个插孔,在所述壶盖扣合于所述壶身的状态下,所述插针能够插入所述插孔。

优选地,所述插针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3mm,所述插针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断。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彼此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置有所述插孔,所述第二连接器中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两个层叠间隔的导电片,所述插针能够对应地插入并夹持在每个所述连接端子的两个所述导电片之间。

优选地,所述壶盖包括彼此扣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

优选地,所述下盖中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部,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凹槽部中。

优选地,所述搅拌件包括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转轴以及连接于所述转轴的搅拌刀。

优选地,所述搅拌件包括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转轴以及连接于所述转轴的茶漏。

优选地,所述养生壶包括连接于所述壶身下端的壶底,所述壶底内设置有供电电路,所述壶身的侧壁设有走线腔体,所述走线腔体上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的第四连接器,所述供电电路能够通过走线腔体中的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养生壶还包括内部设置有电路板的底座,所述壶底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的第三连接器,所述壶底能够支撑于所述底座上以使得所述第三连接器插接于所述底座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器作为壶盖中电机与外部电源的连接结构,可以减小养生壶整体体积,便于壶盖中的电机与外部供电电路快速连接,简化了操作,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养生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养生壶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养生壶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连接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盖2壶身

3搅拌件4壶底

5电机6把手

7第二连接器8上壳体

9下壳体10连接端子

11上盖12下盖

13插孔14凹槽部

15第一连接器16搅拌刀

17第三连接器18底座

19茶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生壶,其中,所述养生壶包括壶身2、可拆卸地扣盖于所述壶身2的壶盖1、设置在所述壶盖1内的电机5以及与所述电机5传动连接的搅拌件3,所述壶盖1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机5电连接的、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器15。

壶身2可以由高硼硅玻璃制成,壶盖1用于扣盖在壶身2上端的开口上,并能够彼此分离,壶底4连接于壶身2的下端,壶底4内部可以设置容纳供电电路;壶盖1具有内部腔体,电机5设置在该内部壳体中,并且壶盖1上设置有与电机5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5,第一连接器5从壶盖1的边缘向外凸出,以便于与供电结构连接,例如外部供电结构或养生壶的其他供电结构;电机5可以驱动搅拌件3转动,实现对养生壶中食材的搅拌作用。

通过在壶盖上增加与电机,在基本不增加整体体积的情况下,实现对壶盖中电机的供电,并且第一连接器的连接和断开操作简单方便,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另外,所述养生壶包括连接于所述壶身2下端的壶底4和把手6,所述壶底4内设置有供电电路,所述把手6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壶底4,所述把手6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器7,所述第二连接器7通过设置在所述把手6内的导线电连接于所述供电电路,所述第一连接器15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器7可拆卸地电连接。把手6从壶底4延伸到壶身2的上端,并内部设有与壶底4内部连通的通道,以用于承载所述导线,从而可以将壶底4中的供电电路连接于壶盖1中的电机5,实现对电机5的供电。其中,壶盖1与把手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器7和第一连接器15的连接实现,其中,第一连接器15设置在壶盖1的边缘处,第一连接器15在壶盖1扣合于壶身2时与第二连接器7插接,在取下壶盖1时,第一连接器15与第二连接器7同步断开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器15设置有多个插针,所述第二连接器7设置有多个插孔13,在所述壶盖1扣合于所述壶身2的状态下,所述插针能够插入所述插孔13。所述插针为导电件,通过插入第二连接器7上的插孔而实现电连接,第一连接器15也可以设置围绕所述插针的保护结构,该保护结构可以同步地插入第二连接器7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器7上可以设置插针,第一连接器15上可以设置对应的插孔。

另外,所述插针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3mm,所述插针之间设置有绝缘隔断。所述插针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避免插针之间出现爬电现象,并且在插针之间设置绝缘隔断,提高插针之间的绝缘性。所述第一连接器15可以设置两个插针,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数量的插针。第一连接器15可以注塑到插针上,实现稳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器7包括彼此扣合的上壳体8和下壳体9,所述上壳体8设置有所述插孔13,所述第二连接器7中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子10,所述连接端子10包括两个层叠间隔的导电片,所述插针能够对应地插入并夹持在每个所述连接端子10的两个所述导电片之间。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器7包括上壳体8和下壳体9,二者之间形成容纳连接端子10的空间,连接端子10包括两个用于夹持所述插针的导电片,所述插针通过上壳体8上的插孔插入第二连接器7中以与所述导电片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壶盖1包括彼此扣合的上盖11和下盖12,所述电机5设置在所述上盖11和所述下盖12之间。上盖11和下盖12彼此扣合,二者之间形成安装空间,以容纳电机5及其他部件,并且由于二者之间填充空气,也提高了隔热性能。电机5可以通过导线或电路板等与边缘处的第一连接器15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12中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部14,所述电机5设置在所述凹槽部14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下盖12为中部向下凹陷的形式,即上表面向下凹陷,而下表面向下凸出,形成用于容纳电机5的凹槽部14,凹槽部14大致为圆柱形状。电机5可以通过支架而支撑在凹槽部14中。如下所述,搅拌件3包括转轴,凹槽部14上可以设置允许转轴延伸穿过通孔,凹槽部14中可以设置油封来密封转轴所述通孔边缘之间的缝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搅拌件3包括与所述电机5传动连接的转轴以及连接于所述转轴的搅拌刀16。所述转轴可以传动连接于电机5的输出轴,搅拌刀16连接于所述转轴,从而可以围绕所述转轴转动,实现搅拌功能。通过控制电机5的转速,可以使得搅拌刀16以不同的转速运行,在较低转速下,搅拌刀16更多在执行搅拌作用,而在较高转速下,搅拌刀16还可以实现对食材的切割作用,将食材打碎为更小的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搅拌件3包括与所述电机5传动连接的转轴以及连接于所述转轴的茶漏19。茶漏19可以是滤网围成的封闭结构,容纳于其中的粒度较大的固态食材被限制在其中而不能扩散,茶漏19可以用于容纳不能直接食用的一些食材,其中的食材可以通过养生壶中的液体浸泡,以释放可溶物质。通过养生壶完成烹煮后,取下壶盖1,茶漏19也被取出,避免不可直接食用的食材混入到液体中。茶漏19可以通过电机5驱动而转动,使得其中的食材也随之转动,实现对固态食材的搅拌,避免固态食材积累粘结在一起,影响对固态食材的浸泡,影响烹煮质量。

另外,所述壶底4中设置有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的加热件。壶底4与壶身2密封地连接,共同容纳待烹煮的食材、液体等。壶底4可以为扁平状的壳体结构,所述加热件容纳于其中,实现对养生壶内液体等的加热。所述加热件可以为电热丝、电热棒等直接发热件,也可以为电磁感应线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养生壶包括连接于所述壶身2下端的壶底4,所述壶底4内设置有供电电路,所述壶身2的侧壁设有走线腔体,所述走线腔体上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器电连接的第四连接器,所述供电电路能够通过走线腔体中的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器。壶底4中设置有供电电路,壶身2上设置有走线腔体,该走线腔体可以连通于壶底4并在其中设置导线,走线腔体上端也就是壶身2的上端设置有能够与第一连接器可拆卸连接的第四连接器(附图中未示出),壶底4中的供电电路通过走线腔体中的导线与第四连接器电连接,从而实现所述供电电路与电机5的电连接。

以上给出了两种为壶盖1中电机5供电的走线方式,一种为通过把手13中的导线供电,另一种为通过壶身2中的导线供电,两种方式均以壶底4中的供电电路为供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养生壶还包括内部设置有电路板的底座18,所述壶底4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供电电路电连接的第三连接器17,所述壶底4能够支撑于所述底座18上以使得所述第三连接器17插接于所述底座18并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如图1所示,底座18用于支撑上部的壶底4、壶身2等结构,并且底座18中设置有电路板等供电结构和控制结构,底座18可以连接于外部电源,壶底4通过第三连接器17插接于底座18,实现与供电结构的电连接。此处,底座18作为外部电源与壶底4之间的过渡供电结构,可以允许壶底4与电源更方便地断开连接,便于养生壶的移动、存放。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底座18,将外部电源直接连接于壶底4。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