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5310发布日期:2019-07-06 11:0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



背景技术:

门诊通常接诊病情表症较轻的病人,经过门诊医生一整套的诊断手段、辅助检查,给病人得出初步诊断,门诊医生能够对症治疗即给予病人进行治疗,如果门诊医生对病人病情有疑问或诊断为病情较重较急,则将病人收入住院病房,在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进行手术或相关的治疗等医疗措施。

人们去医院门诊就诊的过程中,需要先排队挂号,然后再去相应的科室排队耗费时间长,通常会坐在候诊椅上休息,等待护士传唤,而现有的候诊椅通常只是普通的连接在一起的排椅,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占用空间大,导致医院走廊狭窄,不便于人员行动,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候诊椅的使用效果。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占用空间大,导致医院走廊狭窄,不便于人员行动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包括:墙座、椅背、挂钩、第一支撑杆、固定旋钮、第二支撑杆、椅座、椅背支撑杆、连接板、底座、安装孔;所述墙座呈半圆形设置,且墙座的背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墙座的前端设置有椅座,且椅座通过转轴与墙座相连接;所述墙座的外侧设置有底座,且底座通过焊接方式墙座相连接;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的底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底座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通过嵌入方式与底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旋钮,且固定旋钮贯穿第二支撑杆的一侧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挂钩,且挂钩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第一支撑杆相连接;所述墙座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通过焊接方式与墙座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板的顶端设置有椅背支撑杆,且椅背支撑杆的底端通过螺栓与连接板相连接;所述椅背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椅背,且椅背通过螺栓与椅背支撑杆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所述椅座呈U形状设置,且所述U形椅座的底端分别与两处墙座通过转轴活动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所述墙座呈水平方式排列至少设置有四处,且墙座的前端开设有扇形状的开口,并且所述扇形状开口的内部设置有顶端呈弧面结构的矩形限位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所述底座呈L形状至少设置有两处,且第二支撑杆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的设置为拆卸装置,并且第一支撑杆通过嵌入方式与固定旋钮的设置为高度调节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所述椅背设置为顶端有弧形倒角的矩形状,且椅背的表面包覆有PU泡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通过墙座与座椅的配合设置,结构简单,不仅组装方便,操作便捷,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进行折叠收纳,减少了医院走廊的占用空间,提高了候诊椅的使用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通过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设置,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输液平台,避免了就诊高峰期因床位不足造成的供求不平衡,还能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便于工作人员更换输液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减轻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候诊椅的多功能应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的改进,具有安装组合方便,能进行折叠收纳,减少占用空间,便于人员走动,能提供输液平台,避免了就诊高峰期因床位不足造成的供求不平衡,实现了候诊椅的多功能应用,提高了候诊椅的使用效果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收纳结构示意图。

图中:墙座1、椅背2、挂钩3、第一支撑杆4、固定旋钮5、第二支撑杆6、椅座7、椅背支撑杆8、连接板9、底座10、安装孔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包括:墙座1、椅背2、挂钩3、第一支撑杆4、固定旋钮5、第二支撑杆6、椅座7、椅背支撑杆8、连接板9、底座10、安装孔11;墙座1呈半圆形设置,且墙座1的背部开设有安装孔11;墙座1的前端设置有椅座7,且椅座7通过转轴与墙座1相连接;墙座1的外侧设置有底座10,且底座10通过焊接方式墙座1相连接;底座10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杆6,且第二支撑杆6的底端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底座10相连接;第二支撑杆6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杆4,且第一支撑杆4通过嵌入方式与底座10相连接;第一支撑杆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旋钮5,且固定旋钮5贯穿第二支撑杆6的一侧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第一支撑杆4及第二支撑杆6相连接;第一支撑杆4的顶端设置有挂钩3,且挂钩3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第一支撑杆4相连接;墙座1的内侧设置有连接板9,且连接板9通过焊接方式与墙座1为一体式结构;连接板9的顶端设置有椅背支撑杆8,且椅背支撑杆8的底端通过螺栓与连接板9相连接;椅背支撑杆8的顶端设置有椅背2,且椅背2通过螺栓与椅背支撑杆8相连接。

具体的,如图1或图3所示,椅座7呈U形状设置,且所述U形椅座7的底端分别与两处墙座1通过转轴活动相连接,使椅座7能进行角度调节,便于椅座7展开使用与折叠收纳,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减少了候诊椅的占用空间,提高了候诊椅的使用效果。

具体的,图1或图3所示,墙座1呈水平排列设置有四处,且墙座1的前端开设有扇形状的开口,并且所述扇形状开口的内部设置有顶端呈弧面结构的矩形限位板,为椅座7的旋转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椅座7旋转展开与折叠收纳,提高了椅座7的使用效率。

具体的,如图1或图3所示,底座10呈L形状设置有两处,且第二支撑杆6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的设置为拆卸装置,便于工作人员安装使用与拆卸收纳,并且第一支撑杆4通过嵌入方式与固定旋钮5的设置为高度调节装置,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输液平台,避免了就诊高峰期因床位不足造成的供求不平衡,还能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便于工作人员更换输液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减轻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候诊椅的多功能应用。

具体的,如图1或图2所示,椅背2设置为顶端有弧形倒角的矩形状,且椅背2的表面包覆有PU泡棉,在患者候诊的过程中支撑患者的背部,为人体提供舒适缓冲的效果,提高了候诊座椅的舒适性。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该装置时,先将墙座1通过螺栓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再将椅座7通过转轴安装在墙座1前端开设的扇形开口内,椅座7通过转轴能进行0-90度旋转,便于椅座7展开使用与折叠收纳,将椅座7折叠起来能减少医院走廊的占用空间,便于患者与工作人员行走,提高了候诊椅的使用效果,椅座7可设置两组或多组,可提供多人使用,为患者提供休息的平台,墙座1的外侧设置有输液架,输液架由第二支撑座6余第一支撑座4及挂钩3成,第二支撑座6通过螺纹拧接方式能与底座10进行组合与拆卸,第二支撑座6余第一支撑座能调节挂钩3的高度,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为就诊高峰期提供了输液平台,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与医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候诊椅的多功能应用,椅座7的背部还设置有椅背2,在患者候诊或输液的过程中支撑患者的背部,为人体提供舒适缓冲的效果,提高了候诊座椅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该一种医疗临床用患者诊疗座椅,通过墙座与座椅的配合设置,结构简单,不仅组装方便,操作便捷,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进行折叠收纳,减少了医院走廊的占用空间,提高了候诊椅的使用效果,通过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设置,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输液平台,避免了就诊高峰期因床位不足造成的供求不平衡,还能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便于工作人员更换输液瓶,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减轻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候诊椅的多功能应用,解决了…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