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纹身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1296发布日期:2019-07-27 10:30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纹身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纹身行业的多功能纹身椅。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人群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颈椎损伤的问题,尤其在纹身等特殊行业,因为操作者往往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直到工作结束。现有的用于纹身行业的座椅,大多是包括一用于坐的座部以及一用作使用者的背部支撑的一截式背部,座椅的靠背功能单一,无法提供相应的手托功能,使用者手肘悬空时间过久,会导致手臂酸软劳累,同时使用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会感到十分不舒服,为了保持自身的舒适性,往往会在操作一段时间后进行较长时间的休息,这样既影响工作效果,又会影响操作者的健康。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纹身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适用性强、背部可调节、舒适的多功能纹身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纹身椅,包括座部组件和背部组件,背部组件包括上背部软体和下背部软体,座部组件包括座部软体、底架和固定板,座部软体设置于底架,上背部软体可拆卸安装于下背部软体,下背部软体安装于底架,下背部软体上端设有两个托手槽,固定板安装于座部软体,固定板用于放置从下背部软体上拆卸下来的上背部软体。

由此,通过将背部组件设为可拆卸的两截式结构,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上背部软体安装于下背部软体时,上背部软体和下背部软体共同作为主要靠背件,与普通的座椅一样,起到支撑、受力的作用;上背部软体拆卸后,下背部软体作为主要靠背件,下背部软体上设置有托手槽,方便使用者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将手放置于上面休息,克服了现有座椅适用环境的局限性,提高了舒适度,方便了使用者的工作。同时,座部软体的底部设有固定板,拆卸后的上背部软体可直接安装固定于座部软体底部的固定板上,美观实用、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背部软体包括软体本体以及插管,插管固定设置于软体本体,下背部软体上设有与插管相配合的卡扣件,插管可插入卡扣件。由此,通过插管可以实现上背部软体与下背部软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拆装,同时卡扣件可以对插管进行限位,方便对上背部软体的高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部组件还包括套管胶圈,固定板上开设有第六安装孔,套管胶圈设置于第六安装孔,插管可插入套管胶圈。由此,套管胶圈用于固定插管,只要将拆卸下来的上背部软体的插管插入套管胶圈即可将上背部软体固定,方便快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功能纹身椅还包括座椅背夹组件,座部组件和背部组件通过座椅背夹组件连接,座椅背夹组件包括靠背支撑件、弹簧、连接头和转轴,靠背支撑件的一端安装于座部组件,连接头套设于靠背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头固定安装于背部组件,弹簧设置于连接头内且两端分别与靠背支撑件和连接头相抵,转轴可转动安装于连接头内。由此,连接头固定安装于背部组件,连接头和背部组件可相对靠背支撑件活动,弹簧两端分别与靠背支撑件和连接头相抵,起到缓冲的作用,受力点分别在靠背支撑件和连接头上,连接头固定安装于背部组件后,使用者受力作用于背部组件上,整个结构会因应受力点的不同,压缩弹簧以调节角度,达到操作者感觉舒适的角度。使用者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使用不同的坐姿时,都能满足功能性及舒适性,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符合人体工程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背夹组件还包括第一管套,第一管套套设于转轴的外周。由此,第一管套可以有效遮挡内部结构,确保美观,同时又能防止灰尘等的进入影响转轴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背夹组件还包括轴套,轴套套设于转轴的两端,管套套设于轴套外周。由此,轴套套设于转轴的两端,可以防止转轴与连接头过度摩擦,进而保证转轴正常转动,提高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背夹组件还包括第二管套,第二管套套设于弹簧的外周。由此,第二管套可以有效防止弹簧与靠背支撑件过度摩擦,避免弹簧缓冲作用失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头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转轴,第二安装孔用于固定连接头。由此,第一安装孔起到支撑转轴的作用,第二安装孔方便将连接头固定安装于背部组件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背夹组件还包括装饰盖,装饰盖设置于转轴的两端且与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由此,装饰盖用于遮挡第一安装孔,确保美观,同时又能防止灰尘等的进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背夹组件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于靠背支撑件,座部组件上设有第四安装孔,靠背支撑件可拆卸安装于第四安装孔,限位件与座部组件的第四安装孔相配合。由此,限位件作为整个座椅背夹组件的限位结构,与第四安装孔相配合,能够有效防止靠背支撑件突然下滑,影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纹身椅通过将背部组件设为可拆卸的两截式结构,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上背部软体安装于下背部软体时,上背部软体和下背部软体共同作为主要靠背件,与普通的座椅一样,起到支撑、受力的作用;上背部软体拆卸后,下背部软体作为主要靠背件,下背部软体上设置有托手槽,方便使用者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将手放置于上面休息,克服了现有座椅适用环境的局限性,提高了舒适度,方便了使用者的工作;同时,座部软体的底部设有固定板,拆卸后的上背部软体可直接安装固定于座部软体底部的固定板上,美观实用、操作方便;还包括座椅背夹组件,座椅背夹组件的设置克服了传统座椅靠背适用环境的局限性,将连接头固定安装于背部组件,连接头和背部组件可相对靠背支撑件活动,弹簧两端分别与靠背支撑件和连接头相抵,受力点分别在靠背支撑件和连接头上,弹簧起到缓冲的作用,当使用者使用座椅时,压力作用于背部组件上,整个结构会因应受力点的不同,压缩弹簧以调节角度,进而达到使使用者感觉舒适的角度。使用者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使用不同的坐姿时,都能满足功能性及舒适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符合人体工程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纹身椅具有适用性强、背部可调节、舒适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纹身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纹身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纹身椅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多功能纹身椅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多功能纹身椅的卡扣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使用状态的多功能纹身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使用状态的多功能纹身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图5所示的多功能纹身椅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纹身椅的座椅背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纹身椅的座椅背夹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图8所示的多功能纹身椅的座椅背夹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11中的附图标记:1-座部组件;2-背部组件;3-座椅背夹组件;11-底架;12-座部软体;13-固定板;14-套管胶圈;21-上背部软体;22-下背部软体;31-靠背支撑件;32-弹簧;33-连接头;34-转轴;35-第一管套;36-轴套;37-第二管套;38-装饰盖;39-限位件;111-第四安装孔;131-第六安装孔;211-软体本体;212-插管;221-托手槽;222-卡扣件;311-第三安装孔;331-第一安装孔;332-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11示意性地显示了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纹身椅。

如图1~8所示,该多功能纹身椅包括座部组件1和背部组件2。本实施方式的座部组件1包括一用于坐的座部软体12、一用于支撑座部软体12的底架11以及一固定板13。固定板13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座部软体12的下方,座部软体12固定设置于底架11的上方,底架11下方还设有便于移动的万向滚轮。本实施方式的背部组件2包括一上背部软体21和一下背部软体22。上背部软体21可拆卸安装于下背部软体22,下背部软体22安装于底架11。

本实施方式的下背部软体22上端设有两个托手槽221,整个下背部软体22上端呈“几”字形,而整个上背部软体21呈倒“几”字形。上背部软体21与下背部软体22可以扣合拼接在一起。托手槽221的设置方便使用者将双手放置于上面进行休息,即使使用者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手臂酸软劳累的感觉,克服了传统座椅的局限性,提高了舒适度,方便了使用者的工作。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背部软体21包括软体本体211以及插管212。插管212的一端伸入到软体本体211内部且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插管212设置有两根,一根为表面光滑的不锈钢管,另一根为表面车削有凹槽的不锈钢管。下背部软体22上安装有与插管212相配合的卡扣件222。下背部软体22上开设有第五安装孔,卡扣件222的下端插入该第五安装孔中。如图4和图5所示,卡扣件222的上端设有与第五安装孔相连通的第六安装孔,插管212的另一端可插入第六安装孔。本实施方式的卡扣件222为两个,其中,与表面车削有凹槽的不锈钢管相匹配的卡扣件222内部设有限位片,限位片与不锈钢管上的车削凹槽相配合。卡扣件222的表面设有与限位片相配合的按钮,通过按压该按钮可以控制限位片对表面车削有凹槽的插管212进行限位,进而实现对上背部软体21高度的调节。具体调节原理为:按压按钮时,限位片从车削的凹槽中收回,此时插管212可以在卡扣件221上端的第六安装孔中自由上下移动;松开时按钮时,限位片插入车削的凹槽,此时插管212的位置被固定。通过设置插管212以及与插管212相配合的卡扣件222可以实现上背部软体21与下背部软体22的可拆卸连接,同时实现上背部软体21的高度调节,进而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拆装,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本实施方式的座部组件1还包括套管胶圈14,固定板13上开设有第六安装孔131,套管胶圈14设置于第六安装孔131,插管212可插入套管胶圈14。本实施方式的套管胶圈14的中心开孔的直径与插管212的直径相同,沿套管胶圈14的外壁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宽度与固定板13的厚度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套管胶圈14为硅胶套管胶圈14。由此,套管胶圈14可以套设于第六安装孔131的外周。固定板13和套管胶圈14的设置,便于放置从下背部软体22上拆卸下来的上背部软体21。套管胶圈14用于固定插管212,只要将拆卸下来的上背部软体21的插管212插入套管胶圈14即可将上背部软体21固定,方便快捷。

本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纹身椅通过将背部组件2设为可拆卸的两截式结构,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上背部软体21安装于下背部软体22时,上背部软体21和下背部软体22共同作为主要靠背件,与普通的座椅一样,起到支撑、受力的作用;上背部软体21拆卸后,下背部软体22作为主要靠背件,下背部软体22上设置有托手槽,方便使用者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将手放置于上面休息,克服了现有座椅适用环境的局限性,提高了舒适度,方便了使用者的工作。同时,座部软体12的底部设有固定板13,拆卸后的上背部软体21可直接安装固定于座部软体12底部的固定板13上,美观实用、操作方便。

如图1~11所示,座椅背夹组件3包括靠背支撑件31、弹簧32、连接头33、转轴34第一管套35、轴套36、第二管套37和装饰盖38。靠背支撑件31的一端安装于座部组件1的底架11上,连接头33套设于靠背支撑件31的另一端,连接头33固定安装于背部组件2的下背部软体22的背面。弹簧32设置于连接头33内且两端分别与靠背支撑件31和连接头33相抵,转轴34可转动安装于连接头33内。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头33为中空结构,连接头33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31和第二安装孔332。转轴34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安装孔331架设于连接头33内,第一安装孔331起到支撑转轴34的作用。第一管套35套设于转轴34的外周,可以有效遮挡内部结构,确保美观,同时又能防止灰尘等的进入影响转轴34工作。轴套36为两个,分别套设于转轴34的两端。安装后,轴套36的内壁与转轴34的外壁贴合,轴套36的外壁与第一管套35的内壁贴合。轴套36套设于转轴34的两端,可以防止转轴34与连接头33过度摩擦,进而保证转轴34正常转动,提高使用寿命。第二安装孔332用于固定连接头33,第二安装孔332的设置方便将连接头33固定安装于背部组件2上。

靠背支撑件31的一端与第一管套35相抵,靠背支撑件31上靠近第一管套35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311。安装弹簧32时,先将第二套管安装于第三安装孔311中,再将弹簧32安装于第二套管,使得弹簧32的一端穿过第二套管与靠背支撑件31相抵,另一端与连接头33的内壁相抵。第三安装孔311起到限位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弹簧32和第二套管移位。

装饰盖38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转轴34的两端。装饰盖38朝向转轴34的一面开设有与转轴34直径相同的圆孔,装饰盖38可以安装于转轴34的端部。同时,安装完成后的装饰盖38可以盖合于第一安装孔331的外周,遮挡住第一安装孔331。本实施方式的装饰盖38为金属装饰盖38,用于遮挡第一安装孔331,确保美观,同时又能防止灰尘等的进入。

如图2所示,座部组件1的底架11上设有第四安装孔111,第四安装孔111的内壁与靠背支撑件31的外壁相贴合,靠背支撑件31可插入第四安装孔111中,进而实现靠背支撑件31的可拆卸。座椅背夹组件3还包括限位件39,本实施方式的限位件39为内六角圆柱头螺丝,限位件39的一端固定嵌入安装于靠背支撑件31,另一端与第四安装孔111周边的底架11相抵。限位件39作为整个座椅背夹组件3的限位结构,与第四安装孔111相配合,能够有效防止靠背支撑件31突然下滑,影响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背夹组件3的安装过程为:

①在靠背支撑件31上开设第三安装孔311,将第二管套37安装于第三安装孔311,待置入弹簧32用。

②在连接头33上开设第一安装孔331和第二安装孔332,将第一管套35套设于转轴34外并将轴套36安装于转轴34的两端,使得轴套36的内壁与转轴34的外壁贴合,轴套36的外壁与第一管套35的内壁贴合,再将转轴34的两端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331,最后再将装饰盖38盖合于转轴34的两端。

③在靠背支撑件31的第二管套37中垂直置入弹簧32,使得弹簧32的一端顶至靠背支撑件31,另一端顶至连接头33。

④在靠背支撑件31上安装限位件39。

⑤通过在第二安装孔332打入螺丝将连接头33固定安装于背部组件2上,再将靠背支撑件31的一端插入座部组件1的第四安装孔111中,完成整个座椅的组装。

本实施方式的纹身椅克服了传统座椅靠背适用环境的局限性,将连接头33固定安装于背部组件2,安装完成后的座椅背夹组件3靠背支撑件31与连接头33相当于通过转轴34铰接在一起,连接头33和背部组件2可相对靠背支撑件31活动,弹簧32两端分别与靠背支撑件31和连接头33相抵,受力点分别在靠背支撑件31和连接头33上,弹簧32起到缓冲的作用,当使用者使用座椅时,压力作用于背部组件2上,整个结构会因应受力点的不同,压缩弹簧32以调节角度,进而达到使使用者感觉舒适的角度。使用者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使用不同的坐姿时,都能满足功能性及舒适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符合人体工程学。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