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0052发布日期:2019-08-16 21:5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蔬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



背景技术:

现有的果蔬清洗机通常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清洗:一种是驱动清洗筐旋转,并使水从上向下喷淋到清洗筐内,对清洗筐内的水果蔬菜实现淋洗;另外一种则是通过水泵从清洗桶底部把水抽到一定高度然后喷射出来,实现对水果蔬菜喷洗。

第一种清洗的结构如申请号为201420767984.1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果蔬清洗机,包括喷淋装置、设置在清洗桶内的清洗筐、设置在清洗桶底部的同步电机,喷淋装置包括水泵和喷嘴,水泵进水口设置在清洗桶侧壁或者底部,水泵分流口与设置在清洗桶侧面的导水管一端连接,导水管另一端开口于清洗筐的侧上方,其端部设置有可调节安装角度的喷嘴,同步电机带动清洗筐旋转的同时,喷淋装置对清洗筐内的果蔬喷淋进行清洗。

第二种清洗的结构如申请号为2016101109655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水槽式清洗机,包括水槽本体,其底部设置有入水口在上的开放式水泵,水泵的出水部件为喷淋臂,喷淋臂与水槽本体连接,水泵将水槽本体内的水吸入后从喷淋臂喷出从而对果蔬进行清洗。

上述的这些清洗装置,在实际清洗过程中,无论是第一种清洗方式还是第二种清洗方式,通常只能进行喷淋清洗(或者浸泡),这些水流对于果蔬的施加作用的方式,有可能造成果蔬的堆积,而且对于一些表面数量不多的果蔬,有一定的清洗效果,但对于那些表面数量很多的果蔬,如叶类菜等,较难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

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研发了具有环状旋转水流的果蔬清洗机。其利用环状水流使果蔬在清洗过程中能较好的被清洗,也为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在实际使用时,因喷淋臂结构设计的局限性,特别是分流通道及分流口结构设置的不同,使得喷淋臂用于果蔬清洗机时,在泵的正转或反转状态下具备不同的清洗效果,如某些喷淋臂在泵正转时清洗效果好,而某些喷淋臂则在泵反转时清洗效果好,即对泵的正反转要求有着严格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该喷淋臂无论泵正转还是反转,均具备优良稳定的清洗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所述喷淋臂设置分流通道和容置腔,所述分流通道包括均与同一水泵连通且内部水流流向彼此反向的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相对应的喷淋臂上设置相对水平方向倾斜的喷嘴,所述喷嘴设置成使得在同一水泵的作用下所喷出的水流形成有两个与相应分流通道内水流流向相同的环状旋转水流,所述容置腔的侧壁设置径向分流口,所述径向分流口形成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以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臂包括配装成中空状态的上臂体和下臂体,所述上臂体所占喷淋臂的高度比例大于下臂体所占喷淋臂的高度比例,且所述上臂体的顶壁由中部向周边部逐渐降低,可以理解的是,上臂体的高度比下臂体的高度高,这样便于为上臂体的顶部由中间向周边部逐渐降低而提供可实施的成型高度空间。而上臂体的顶壁由中部向周边部逐渐降低则可为喷淋臂中间提供更多的进水容纳量,从而为喷淋臂足够的喷水量的供给提供保障。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由开口的环状隔板构成,所述径向分流口由环状隔板的开口端向外径向延伸而形成,为形成具备一定流通长度的径向分流口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居中设置在喷淋臂的中部,且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左右对称设置在容置腔的两侧,并与所述径向分流口左右对称连通,保障了各水流通道内的水流流量尽量均衡。

进一步地,所述径向分流口朝向喷淋臂其中一较长的侧壁,所述喷淋臂内部设置主隔板,所述主隔板从所述径向分流口沿着喷淋臂一侧的边缘部延伸,并在所述径向分流口与所述喷淋臂其中一较长的侧壁之间设置与相应主隔板相对的首隔板、在所述喷淋臂另一较长的侧壁与容置腔之间设置与相应主隔板相对的末隔板,从而使得主隔板连同相应的首隔板、末隔板以及喷淋臂相应的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各自的分流通道。该结构的分流通道整体能设置得基本呈弧形状,这样在与分流通道相对应的喷淋臂顶壁设置喷嘴后,更能形成趋向于环状的旋转水流,且主隔板从所述径向分流口沿着喷淋臂一侧的边缘部延伸,能最大范围的扩大分流通道的延伸区域,增加清洗面积。

进一步地,形成于容置腔两侧的分流通道的首端开口以与径向分流口连通,而末端则封闭并与容置腔相切。该结构的分流通道一方面保障了清洗水从径向分流口进入后不会外流四散而减少流动力,保障了清洗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分流通道尽量最大程度形成与清洗区域相匹配的大致弧形状结构,更易于环状旋转水流的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设置外圈隔板,该外圈隔板的开口端与相对应的分流通道首端的主隔板连接,而相对应的分流通道的末端则与外圈隔板的侧壁相切连接。该结构的外圈隔板的设置,实现了相近部件的连接,使得中空的喷淋臂的强度,特别是中间部件的强度得到有效增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利用水泵,将水泵的叶轮容置在容置腔后,在叶轮转动带动下,因分流口径向设置在容置腔侧壁上,无论水泵正转还是反转,进入到径向分流口中的水流流量和流速都能保持一致,水流每次都能均衡自然汇入到分流口,之后便可顺利进入到各分流通道中,而形成所需的环状旋转水流,从而实现优良稳定的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的上臂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容置腔,2第一分流通道,3第二分流通道,4喷嘴,5上臂体,6下臂体,7环状隔板,8径向分流口,9主隔板,10首隔板,11末隔板,12外圈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来详细引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的上臂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果蔬清洗机的喷淋臂,所述喷淋臂设置分流通道和容置腔1。所述分流通道包括均与同一水泵连通且内部水流流向彼此反向的第一分流通道2和第二分流通道3。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2和第二分流通道3相对应的喷淋臂上设置相对水平方向倾斜的喷嘴4。所述喷嘴4设置成使得在同一水泵的作用下所喷出的水流形成有两个与相应分流通道内水流流向相同的环状旋转水流。所述容置腔1的侧壁设置径向分流口8,所述径向分流口8形成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以与所述第一分流通道2和第二分流通道3连通。

其中容置腔1用于容置水泵的叶轮,容置腔1的顶部设置进水口以供果蔬清洗机的水槽内的水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进水口而进入到容置腔中,从而随着叶轮的旋转而通过径向的分流口而进入到各分流通道中,以形成所需的环状旋转水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嘴4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分流通道2和第二分流通道3相对应的喷淋臂的顶壁上。设置的喷嘴4相对水平方向倾斜,且与每一分流通道上相对应的喷嘴的倾斜方向与该分流通道内的水流流向相同。这样分流通道内的水流能顺势进入到喷嘴而顺畅喷出,更易形成快速而有力的环状旋转水流。且因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内的水流反向设置,加上喷嘴的设置,这样喷出的两个环状旋转水流的流向也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形成了反向的双环状旋转水流。可以理解的是,反向双环状旋转水流可对果蔬的带动力更大,更易使果蔬翻转,更能实现多维度的无死角清洗。

本实用新型因在容置腔侧壁设置径向的分流口,加上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是反向设置的,这样径向分流口对于正转或是反转泵,每次水流流入径向分流口的水流量和速度都能保持一致,故无论泵正转还是反转,均能形成所需的环状旋转水流,更能保证每次的清洗效果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因喷淋臂中部水流量大,所述喷淋臂包括配装成中空状态的上臂体5和下臂体6,所述上臂体5所占喷淋臂的高度比例大于下臂体6所占喷淋臂的高度比例,且所述上臂体5的顶壁由中部向周边部逐渐降低。这样为中部能容纳更多的水流量提供了保障。

为避免在厚度一般的容置腔1侧壁上设置分流口,所述容置腔1由开口的环状隔板7构成,所述径向分流口8由环状隔板7的开口端向外径向延伸而形成。分流口径向延伸后,具备一定的延伸长度,为进入到分流口的水流能提供一个汇流的作用,更能使水流均衡进入反向设置的各分流通道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1居中设置在喷淋臂的中部,且所述第一分流通道2和第二水流通道3左右对称设置在容置腔1的两侧,并与所述径向分流口8左右对称连通。形成上述结构设置的喷淋臂,可由中间位置设置水泵,使中间位置形成进水中心,从而形成从喷淋臂中心向两侧、四周的清洗区域。

在附图所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分流口8朝向喷淋臂其中一较长的侧壁,所述喷淋臂内部设置主隔板9。所述主隔板9从所述径向分流口8沿着喷淋臂一侧的边缘部延伸,并在所述径向分流口8与所述喷淋臂其中一较长的侧壁之间设置与相应主隔板9相对的首隔板10、在所述喷淋臂另一较长的侧壁与容置腔1之间设置与相应主隔板9相对的末隔板11。从而使得主隔板9连同相应的首隔板10、末隔板11以及喷淋臂相应的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各自的分流通道。该结构的分流通道整体可设计得近似圆弧状,为环状旋转水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于容置腔1两侧的分流通道的首端开口以与径向分流口8连通,而末端则封闭并与容置腔1相切。所述容置腔1设置外圈隔板12,该外圈隔板12的开口端与相对应的分流通道首端的主隔板9连接,而相对应的分流通道的末端则与外圈隔板12的侧壁相切连接。该结构的分流通道更接近于圆弧状设置,且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