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擦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5730发布日期:2020-01-10 14:46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擦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擦杯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擦杯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杯或酒杯大多采用玻璃杯,其外形美观、大气,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但是玻璃杯在清洗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因为玻璃杯都是透明状的,清洗的时候,必须要将杯体内外的水渍擦拭干净后再收放,不然水渍便会在杯体上留下痕迹,使晾干后的玻璃杯看上去依然不太干净,大大影响杯体的美观。人工清洗玻璃杯存在效率低,效果不好,容易打碎玻璃杯等情况的发生,所以市场上应运而生有自动擦杯机,但是现有的自动擦杯机存在着缺陷。现有的自动擦杯机对杯子的擦拭和干燥是依靠毛刷上的毛和杯子里相互摩擦来实现的,但是当需要擦拭的杯子数量增大,擦拭的频率变大的时候,毛刷上的毛会积累一定的水分,当毛刷的毛积累了水分之后,对杯子的擦拭效果就会变差,杯子经过擦拭之后还是会留有水迹在杯子里,达不到原来的擦拭效果。

中国专利cn207914282u公开了一种自动擦杯机,该专利公开的自动擦杯机在原有擦杯机的基础上在安装有空心管,空心管的出风口穿过上盖并朝向刷子;由于自动擦杯机在使用频率高的时候,毛刷长时间处于被杯子覆盖的状态,只有更换清洗杯子的时候空心管出来的风才会作用到毛刷上,由于风作用在毛刷的时间过短,对毛刷的干燥作用不明显,在自动擦杯机处于高频使用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毛刷湿润,擦拭杯子不干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擦杯机,该自动擦杯机在高频使用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毛刷的干燥程度,使擦拭杯子的效果不因自动擦杯机被高频使用而变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擦杯机,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毛刷、面盖、驱动机构和机箱,所述毛刷安装在面盖上方,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面盖下方,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机箱内;所述面盖安装在机箱上方;尤其,所述毛刷包括毛刷柄和刷毛;所述刷毛安装在毛刷柄的外侧表面;所述毛刷柄中间有一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热风装置和转动装置;所述热风装置包括热风涡轮、气箱和出气管;所述热风涡轮安装在气箱一侧并与气箱连通,热风涡轮产生的风流向气箱的内部;所述出气管安装在气箱上方并与气箱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气管穿过面盖与毛刷柄连接;所述出气管与毛刷柄连通在其连接体内部形成一组合通孔。在自动擦杯机运行的时候,热风涡轮产生热风并经过气箱把热风输送到出气管,然后出气管把热风输送到毛刷柄,热风最终从毛刷柄的顶端吹出。在杯子擦拭过程中,因为杯子由上往下覆盖住毛刷,杯子的开口朝下,热风从毛刷的顶端吹出,从杯子的开口吹走。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热风的作用,与杯子的内壁和毛刷接触的气流速度变大,气体温度变高,所以杯子内壁和毛刷的刷毛上的水分蒸发速度更大,而且在气体流向只有杯子开口一处的情况下,水分会从杯子的开口处以水蒸气的形式被吹走,这样毛刷的刷毛的干燥度得到了保障,从而也使得杯子的擦拭更加干净。在自动擦杯机被高频使用的情况下,毛刷在被杯子覆盖的时候同时在被干燥,所以毛刷的干燥效果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不会影响到杯子的擦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同轴齿轮、联动齿和轴承;所述联动齿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电机安装在气箱一侧;所述电机同轴齿轮安装在电机的转动轴上;所述电机同轴齿轮和第一齿轮啮合;能够实现单电机同时带动多个齿轮转动,节省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安装在气箱上方,实现转动装置与热封装置统一起来,节省安装平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套设在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转动装置的轴承之间轴承连接,使得出气管可以在轴承中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齿的任意齿轮与穿过面盖的毛刷柄连接;所述毛刷柄与和其连接的齿轮同轴转动,因为电机控制联动齿各齿轮的的转动,齿轮与毛刷柄连接,使得电机可以孔毛刷柄的转动,实现毛刷柄的自动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机箱底面设有通孔,使机箱内部可以通风散热,而且机箱有通孔使热风涡轮有空气来源。

可选地,所述毛刷的数量为5个。

可选地,所述面盖上安装有防尘装置,自动擦杯机在闲置的时候可以不被环境的灰尘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装置包括防尘盖和防尘玻璃罩;所述防尘玻璃罩与面盖连接;所述防尘盖与防尘玻璃罩连接,在使用自动擦杯机的时候只需打开防尘盖即可以使用。

可选地,所述机箱侧面安装有无盖水箱,提供了杯子的清洗地方,可以对一次清洗不干净的杯子进行二次清洗,然后在对二次清洗后的杯子进行自动擦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图例:1-毛刷;11-毛刷柄;12-刷毛;2-面盖;3-驱动机构;31-电机;32-电机同轴齿轮;33-联动齿;34-第一齿轮;35-第二齿轮;36-轴承;37-出气管;38-气箱;39-热风涡轮;4-机箱;5-防尘玻璃罩;6-防尘盖;7-无盖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擦杯机的实施例一,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毛刷1、面盖2、驱动机构3和机箱4,所述毛刷1安装在面盖2上方,所述驱动机构3安装在面盖2下方,所述驱动机构3安装在机箱4内;所述面盖2安装在机箱4上方;尤其,所述毛刷1包括毛刷柄11和刷毛12;所述刷毛12安装在毛刷柄11的外侧表面;所述毛刷柄11中间有一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热风装置和转动装置;所述热风装置包括热风涡轮39、气箱38和出气管37;所述热风涡轮39安装在气箱38一侧并与气箱38连通,热风涡轮39产生的风流向气箱38的内部;所述出气管37安装在气箱38上方并与气箱38的内部连通。所述气箱38为密封箱体结构,除了上述与热风涡轮39和出气管37连通地方有通孔之外,其它地方均为封闭不透风结构。面盖2上有若干通孔。所述出气管37穿过面盖2与毛刷柄11连接,出气管37内套在毛刷柄11内,出气管37的外壁紧贴在毛刷柄11的内壁。出气管37的通孔与毛刷柄11的通孔贯通,所述出气管37与毛刷柄11连通在其连接体内部形成一组合通孔。

另外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电机31、电机同轴齿轮32、联动齿33和轴承36;所述联动齿33至少包括第一齿轮34和第二齿轮35;所述第一齿轮34和第二齿轮35啮合;联动齿33还可以包括更多个齿轮,齿轮之间通过啮合连接,齿轮可以与第一齿轮34啮合,也可以与第一齿轮34啮合的齿轮啮合连接,所有齿轮最终的状态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与第一齿轮34啮合。所述电机31安装在气箱38一侧;所述电机同轴齿轮32套设安装在电机31的转动轴上;所述电机同轴齿轮32和第一齿轮34啮合;电机31的转动带动电机同轴齿轮32转动,然后带动第一齿轮34和第一齿轮34之间或者间接啮合的齿轮转动。所述轴承36安装在气箱38上方,使得转动装置与热封装置的安装在同一垂直面上。每个轴承36对应套设在一个出气管37上,出气管37贯穿轴承36与气箱38连接,所述出气管37与转动装置的轴承36之间轴承36连接,出气管37可以在轴承36中转动。联动齿33的齿轮与穿过面盖2的毛刷柄11连接,每个齿轮对应与一个毛刷柄11连接;使得毛刷柄11与和其连接的齿轮同轴转动。因为电机31控制联动齿33各齿轮的的转动,齿轮与毛刷柄11连接,使得电机31可以孔毛刷柄11的转动,实现毛刷柄11的自动旋转。所述机箱4底面设有通孔,使机箱4内部可以通风散热,而且机箱4有通孔使热风涡轮39有空气来源。

当自动擦杯机运行的时候,热风涡轮39产生热风往气箱38内部吹,气箱38内部的热风通过其连通的出气管37吹响与吹气管连接的毛刷1,最后热风从毛刷1的顶端吹出;同时电机31转动,通过与电机31同轴连接的电机同轴齿轮32带动联动齿33转动,使得联动齿33中的每一齿轮转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毛刷1转动;实现了毛刷1在转动的过程中同时在毛刷1顶部有热风吹出。

优选地,所述毛刷1的数量为5个,呈现为矩形四角和中心各安装有一个毛刷1的分布形状。

另外,面盖2上安装有防尘装置,自动擦杯机在闲置的时候可以不被环境的灰尘污染。其中防尘装置包括防尘盖6和防尘玻璃展5;所述防尘玻璃展5与面盖2连接;所述防尘盖6与防尘玻璃展5连接,在使用自动擦杯机的时候只需打开防尘盖6即可以使用。

结合附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二,除了所述机箱4侧面安装有无盖水箱7且没有防尘装置之外,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并无其他不同之处,因此不再重复叙述。机箱4侧面安装有无盖水箱7,提供了一个可以用来清洗杯子的地方,可以对一次清洗不干净的杯子进行二次清洗,然后在对二次清洗后的杯子进行自动擦拭。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法,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