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按摩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5827发布日期:2019-10-28 22:0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按摩颈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按摩颈枕。



背景技术:

颈部是人们在长时间站立或坐立时容易疲劳的部位之一,尤其是长时间开车的驾驶员或者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上班一族,由于要长时间的保持固定的坐姿,容易产生颈部疲劳和不适感,长久之后就会留下颈椎部的疾病。因此,很有必要在进行一端时间的工作或学习之后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摩以缓解疲劳。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座椅靠背上固定一个颈枕,起到对颈椎的支撑作用,但该颈枕一方面没有按摩保健作用,颈枕内采用的是普通的棉芯,存在材质过软、支撑强度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颈枕的外形尺寸设计不当也无法起到有效的保健功效,和基本的保护功能,容易造成用户颈椎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保健和保护功能的智能按摩颈枕。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智能按摩颈枕,所述颈枕具有颈椎支撑部和头部支撑部,所述颈椎支撑部内还设有按摩装置;所述颈枕的正反面呈骨型、相对立的两侧面呈菱形,颈枕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枕芯、内套和外套,所述按摩装置设置在枕芯开设的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内套的外侧面还设置有子魔术贴,所述子魔术贴上设置有Micro USB座。

优选地,所述外套的内侧面还设置有母魔术贴,所述母魔术贴的位置与子魔术贴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外套和母魔术贴在对应Micro USB座的位置开设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外套和内套均设置有拉链。

优选地,所述Micro USB座、子魔术贴、母魔术贴和拉链均形成在颈枕的反面。

优选地,所述枕芯由聚氨酯模塑发泡成型的记忆海绵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外套由纯棉布料或者真皮或者人造皮制成。

优选地,所述颈枕的两个侧面的菱形形状的角均为圆弧角。

优选地,所述颈枕还包括开关按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颈枕特定的形状设计和按摩装置的特定位置设置,使颈枕兼具按摩保健和保护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智能按摩颈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智能按摩颈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智能按摩颈枕的内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智能按摩颈枕的内套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智能按摩颈枕的外套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按摩颈枕,该颈枕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座椅靠背或者其它支撑物体上,例如固定在汽车座椅的靠背与头枕之间,当驾驶员途中休息时可开启颈枕的按摩模式进行按摩放松。所述固定件可以包括松紧带和子母扣,为现有中的常规设计,本文不作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按摩颈枕固定的位置与颈椎和头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颈枕具有颈椎支撑部A和头部支撑部B,所述颈椎支撑部A内还设有按摩装置10。所述颈枕的正反面呈骨型、相对立的两侧面呈菱形,颈枕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枕芯20、内套30和外套40,所述按摩装置10设置在枕芯20开设的凹槽21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颈枕特定的形状设计和按摩装置10的特定设置位置,使颈枕兼具按摩保健和保护的功效。具体来说,颈枕的正反面骨型设置满足颈椎连接的肩膀和头部的生理曲线,使该颈枕的使用与头部、颈部和肩部均服帖连接,而两侧面的菱形设计,可以使颈椎与颈枕接触时,颈椎的生理曲度倾向于向后弯曲,合理地放松和按摩因为长久低头或者久坐而导致的颈椎僵直或者变硬,起到保健按摩的功效;再通过在颈椎支撑部A的位置设置按摩装置10,该颈椎支撑部A相当于是颈枕的下部,按摩装置10的位置没有正对颈枕的最高部位,当颈椎收到向后的作用力时,按摩装置10对颈椎的影响很小,起到对颈椎的一重保护作用,另外按摩装置10设置在枕芯20开设的凹槽21内,避免按摩装置10直接突出式的设计,起到对颈椎的二重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汽车座椅上使用,当不使用按摩功能时可以当普通的颈枕使用,按摩装置10的内藏式设置完全不影响颈枕的保护功能,当使用按摩功能时只需要开启即可达到按摩放松的目的,智能便携,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按摩装置10优选为振动马达,振动马达的振动实现对颈椎的保健按摩作用。所述颈枕还包括开关按钮60,所述开关按钮60用以启动和关闭振动马达,使用户可选择地开启和关闭按摩装置10。所述开关按钮60可设置在颈枕的菱形侧面,也可设置在颈枕的骨型正反面,如图中所示的骨型面的左下角,所述枕芯20可以内凹设置以避开开关按钮60使开关按钮60也内藏于枕芯20,增加舒适性。更优地,所述振动马达的外表面还覆盖有一层弹性体(图中未显示),该弹性体的设置可以使振动马达与颈枕之间更加柔性接触,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和提高颈枕对颈椎的保护性能。所述弹性体的材质可以是海绵,但不限于此。

如图4、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套30的外侧面还设置有子魔术贴31,所述子魔术贴31上设置有Micro USB座32,所述Micro USB座32里面注朔有电脑控制芯片及电路板,并有外接开关按钮60及振动马达的端子。其中,电脑控制芯片内部编程有驱动模式程序,由按钮选择启动/停止或者切换模式,由电脑控制芯片的程序带动电子电路,电子电路驱动振动马达按照程序的模式工作,由振动马达的工作产生的动力融合到记忆海绵并传导至颈椎起到按摩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40的内侧面还设置有母魔术贴(由于在外套的内侧面,因此图中未示出,子母魔术贴为现有中的常规设计),所述母魔术贴的位置与子魔术贴31的位置相对应以固定内套30和外套40,并且所述外套40和母魔术贴在对应Micro USB座32的位置开设有通孔41,以使内套30上的Micro USB座32外露和用于固定Micro USB座32的位置。

所述外套40和内套30均设置有拉链50,枕芯20装配进内套30后拉上拉链50可以使枕芯20与外界环境隔绝,防止枕芯20收到污染。内套30和枕芯20一起装配进外套40后,外套40拉上拉链50形成完成的颈枕,外套40可以拆洗,而且不会影响到内部的电子和枕芯20。

优选地,所述Micro USB座32、子魔术贴31、母魔术贴和拉链50均形成在颈枕的反面。所述颈枕的两个侧面的菱形形状的角优选为圆弧角,使颈枕的曲线更柔和,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枕芯20采用聚氨酯模塑发泡成型的记忆海绵材料制成,结合人体的生理特点,使颈枕的表面与人体的颈部曲线亲密吻合。由于记忆海绵材料具有缓冲性,可以使颈椎随着头部自由地转动,无约束感。同时,由于记忆海绵材料属于温感材质,当颈椎部位与颈枕接触时,会发生温度感应,使颈椎与颈枕的接触面无压迫感。所述外套40可以采用纯棉布料,容易吸汗,也可以使颈椎接触后感到柔和、舒心,也可以采用真皮或者人造皮的材质,根据客户需求而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套40和内套30之间还设置有热敷装置,所述热敷装置形成在颈枕的正面、正对颈枕的颈椎支撑部A的位置,配合热敷散发热量可以有效促进按摩装置10的按摩效果,使保健效果更好。所述热敷装置可以通过可拆卸的结构固定在外套40的内侧表面或者内套30的外侧表面,便于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按摩装置10的工作电压为DC 5V,通过Micro USB供电,额定功率为1.3W,工作电流为230-280mA,静态电流小于3mA。所述按摩装置10的工作模式可以是一键操作,长按开关按钮约2秒启动按摩模式,每短按一次按键切换另一个模式,共10个按摩模式,长按开关按钮约2秒关闭按摩模式,停止按摩。按摩的周期时间可以设置为10+/-0.5min,启动计时,每按一次按键切换模式默认为周期启动。

所述按摩装置10的执行标准包括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颈枕尤其适用于汽车座椅使用,当驾驶员经常长时间驾驶后休息时使用该颈枕,可以起到加快对颈枕的疲劳缓解,按摩保健功效,且该颈枕的形状设计可以有效保护颈椎不受伤害,兼具保健和保护功能,智能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