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尘桶简易拆装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4577发布日期:2019-08-13 20:57阅读:9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尘桶简易拆装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桶简易拆装的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吸尘器作为一种家庭清洁用具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其中,手持吸尘器具有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方便等优点,更适合用来清洁较小的空间,因而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现有技术中,手持吸尘器主要包括吸入管道、分离装置、气流发生器、手柄和电源;其中,气流发生器用于产生沿所述吸入管道流动的气流;分离装置与所述吸入管道相通,以使赃物和灰尘从所述气流分离;电源用于向所述气流发生器供电。

现有手持吸尘器,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5268048U公开了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主体、吸入管道、分离装置、手柄和电源,所述电源设于主体内,所述电源位于分离装置和手柄之间,且位于手柄的前方;所述主体的底面设有至少2个支撑凸点,所述支撑凸点和手柄底面一起形成支撑面,以用于将吸尘器支撑在一表面上。

上述手持式吸尘器的分离装置包括尘桶和旋风分离组件,尘桶位于最底部,上方电机的旋转下桶内产生负压,气流经旋风分离组件排出,被旋风分离组件阻挡的粉尘下落入尘桶中。现有手持式吸尘器由于尘桶上固定有进风管而使得整个尘桶较重,因此现有手持机的尘桶多采用按压或拨动释放钮,来实现尘桶的拆装,这就导致拆装尘桶时手续十分繁琐,用户使用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尘桶简易拆装的手持式吸尘器,通过直接拉拽或按压尘桶,就能够实现尘桶的快速拆或装,提升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尘桶简易拆装的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手持部、设于手持部前方的进风管、设于进风管下方的尘桶组件、设于尘桶组件后方的电机和设于电机下方的电池包,所述进风管、尘桶组件和电机依次连通构成吸尘器的吸尘通道;

所述进风管的下表面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一弹性卡扣,所述尘桶组件的上表面设有一与弹性卡扣相适应的卡勾,所述卡勾与卡扣配合固定构成卡扣组件,所述尘桶组件靠近电机的一端设有限位槽,所述电机的外壳上设有与限位槽相适应的环状限位凸起部,所述限位凸起部与限位槽配合限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持部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把手和斜向下连接在第一把手后方的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夹角为90~160°。对于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夹角,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可以是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优选为1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尘桶组件包括尘桶、设于尘桶开口处的尘桶盖和设于尘桶内的旋风分离器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尘桶盖一侧与尘桶开口处边缘转动连接,另一侧活动设置在尘桶上,并由一倒尘释放按钮打开或关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槽的槽口边缘位于一斜面上,所述斜面自进风管一侧向电池包一侧倾斜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包内设有复数个电芯以及与电芯连接的线路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手持式吸尘器进行重新布局,将进风管和尘桶分开设置,减轻了尘桶整体的重量,从而使得尘桶仅通过弹性卡扣就能固定且不易脱落,还方便了尘桶的拆装,提升了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持部;2、进风管;3、尘桶组件;4、电机;5、电池包;6、弹性卡扣;7、卡勾;8、限位槽;9、限位凸起部;10、第一把手;11、第二把手;12、尘桶;13、尘桶盖;14、旋风分离器组件;15、倒尘释放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一种尘桶简易拆装的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手持部1、设于手持部前方的进风管2、设于进风管下方的尘桶组件3、设于尘桶组件后方的电机4和设于电机下方的电池包5,所述进风管、尘桶组件和电机依次连通构成吸尘器的吸尘通道;

所述进风管的下表面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一弹性卡扣6,所述尘桶组件的上表面设有一与弹性卡扣相适应的卡勾7,所述卡勾与卡扣配合固定构成卡扣组件,所述尘桶组件靠近电机的一端设有限位槽8,所述电机的外壳上设有与限位槽相适应的环状限位凸起部9,所述限位凸起部与限位槽配合限位,具体地,所述限位凸起部的上下外表面上分别设有一定位齿,所述限位槽的上下内表面上分别设有与定位齿相适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齿卡入定位槽中实现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把手10和斜向下连接在第一把手后方的第二把手11,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夹角为90°。其中,第一把手可以实现纵向手提,第二把手可以实现横向手提,以满足不同清洁角度的使用需要。此外,第二把手上还设有凸条,用于让消费者一抓取手柄就握到最合适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尘桶组件包括尘桶12、设于尘桶开口处的尘桶盖13和设于尘桶内的旋风分离器组件14,其中,所述旋风分离器组件为现有的旋风分离器,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和杂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尘桶盖一侧与尘桶开口处边缘转动连接,另一侧活动设置在尘桶上,并由一倒尘释放按钮15打开或关闭,即通过倒尘释放按钮可以将尘桶盖打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的槽口边缘位于一斜面上,所述斜面自进风管一侧向电池包一侧倾斜延伸,即,限位槽的上部要短于下部,从而方便限位槽的拆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内设有复数个电芯以及与电芯连接的线路板。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尘桶的快速拆装,具体地,当要拆下尘桶时,只需从尘桶盖一侧向下拉动尘桶即可;当需要安装尘桶时,将尘桶上的限位槽与电机的外壳上的环状限位凸起对齐,定位齿卡入定位槽中后,向上推动尘桶使得卡勾卡入弹性卡扣中即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进风管与尘桶分开设置大大减少了尘桶整体的重量,因此,通过弹性卡扣就能实现尘桶的固定,且尘桶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实施例二:

一种尘桶简易拆装的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手持部1、设于手持部前方的进风管2、设于进风管下方的尘桶组件3、设于尘桶组件后方的电机4和设于电机下方的电池包5,所述进风管、尘桶组件和电机依次连通构成吸尘器的吸尘通道;

所述进风管的下表面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一弹性卡扣6,所述尘桶组件的上表面设有一与弹性卡扣相适应的卡勾7,所述卡勾与卡扣配合固定构成卡扣组件,所述尘桶组件靠近电机的一端设有限位槽8,所述电机的外壳上设有与限位槽相适应的环状限位凸起部9,所述限位凸起部与限位槽配合限位,具体地,所述限位凸起部的上下外表面上分别设有一定位齿,所述限位槽的上下内表面上分别设有与定位齿相适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齿卡入定位槽中实现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把手10和斜向下连接在第一把手后方的第二把手11,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夹角为160°。其中,第一把手可以实现纵向手提,第二把手可以实现横向手提,以满足不同清洁角度的使用需要。此外,第二把手上还设有凸条,用于让消费者一抓取手柄就握到最合适的位置。

实施例三:

一种尘桶简易拆装的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手持部1、设于手持部前方的进风管2、设于进风管下方的尘桶组件3、设于尘桶组件后方的电机4和设于电机下方的电池包5,所述进风管、尘桶组件和电机依次连通构成吸尘器的吸尘通道;

所述进风管的下表面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一弹性卡扣6,所述尘桶组件的上表面设有一与弹性卡扣相适应的卡勾7,所述卡勾与卡扣配合固定构成卡扣组件,所述尘桶组件靠近电机的一端设有限位槽8,所述电机的外壳上设有与限位槽相适应的环状限位凸起部9,所述限位凸起部与限位槽配合限位,具体地,所述限位凸起部的上下外表面上分别设有一定位齿,所述限位槽的上下内表面上分别设有与定位齿相适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齿卡入定位槽中实现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把手10和斜向下连接在第一把手后方的第二把手11,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夹角为110°。其中,第一把手可以实现纵向手提,第二把手可以实现横向手提,以满足不同清洁角度的使用需要。此外,第二把手上还设有凸条,用于让消费者一抓取手柄就握到最合适的位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上述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