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助眠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4038发布日期:2019-11-15 21:18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助眠枕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助眠枕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睡眠时间越来越少,睡眠质量越来越差。睡眠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生活工作质量,容易造成失眠、亚健康、甚至多种心理疾病。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现有的枕头类产品仍采用传统的技术和工艺,难以提升用户睡眠质量,同时其在用户打鼾时无法进行干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助眠枕头。该智能助眠枕头能够对用户打鼾进行干预,且其能够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助眠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咪头、扬声器、通讯装置、蓝牙装置、电源和mcu,所述枕头本体对应人体的颈部设有胶垫,所述胶垫下方依次设有按摩垫和垫块,所述垫块下端穿过枕头本体与枕头本体下端面齐平,所述按摩垫上表面设有若干按摩凸起,且胶垫上对应各按摩凸起设有供按摩凸起穿过的通孔,所述垫块上表面对应各按摩凸起设有电机安装孔,且所述电机安装孔内安装有按摩电机,所述按摩电机的输出轴上偏心固连有凸轮。

所述胶垫与按摩垫之间还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扬声器和咪头穿过按摩垫后嵌入设置在按摩垫上,所述通讯装置、蓝牙装置、电源和mcu均嵌入设置在枕头本体内,所述电源分别与按摩电机、咪头、扬声器、通讯装置、蓝牙装置、mcu、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mcu的第一输入端与咪头的输出端连接,mcu的第二输入端与通讯装置的输出端连接,mcu的第三输入端与蓝牙装置的输出端连接,mcu的第四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mcu的第一输出端与按摩电机的输入端连接,mcu的第二输出端与扬声器的输入端连接,mcu的第三输出端与通讯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上述智能助眠枕头的工作原理为:用户睡觉时将头躺在枕头上,头部压在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传输至mcu,智能助眠枕头开始工作。用户熟睡后,通过咪头将声音信号转为电信号并传输至mcu,mcu判断用户是否打鼾,若是,则mcu控制按摩电机转动,通过凸轮带动按摩凸起间断性震动,干预用户打鼾,当检测到;若无,则不工作。同时在工作过程记录用户打鼾情况,作为睡眠报告通过通讯装置输出至其他设备,方便用户查看。

蓝牙装置与外部手机进行连接后,蓝牙装置可将手机播放的歌曲传输至mcu,mcu通过扬声器播放相应歌曲,从而帮助用户睡眠。

作为优选,所述枕头本体内设有多气柱气囊,所述多气柱气囊的进气口位于枕头本体的侧面。用户可通过调整气囊进而调整枕头的软硬度、高低,进一步提高睡眠舒适度。

作为优选,所述枕头本体内部还嵌入设置有磁传感器,所述磁传感器输入端与mcu的第四输出端连接。磁传感器产生预设频率的电磁场,该电磁场与用户大脑产生谐振,进而诱发大脑中的ipsp,以抑制大脑的兴奋度,降低了用户睡眠时大脑的复杂度,改善了用户的睡眠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枕头本体上表面的两端向中部凹陷。枕头本体上表面的两端向中部凹陷可方便用户头部睡于枕头中间。

作为优选,所述枕头本体和垫块均为记忆棉材料制成。枕头本体和垫块采用记忆棉材料制,成当头部压力移除后枕头本体和垫块又会逐渐恢复到原有外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判断用户是否在打鼾,并能够对用户打鼾干预;

2、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能够记录用户打鼾情况,作为睡眠报告通过通讯装置进行输出;

3、本实用新型在用户睡眠前科播放相应歌曲,从而帮助用户睡眠;

4、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整气囊进而调整枕头的软硬度、高低,进一步提高睡眠舒适度;

5、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预设频率的电磁场用户大脑产生谐振,以抑制大脑的兴奋度,降低了用户睡眠时大脑的复杂度,改善了用户的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枕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控制流程框图;

图7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枕头本体;2、咪头;3、扬声器;4、通讯装置;5、蓝牙装置;6、电源;7、mcu;8、胶垫;9、按摩垫;10、垫块;11、按摩凸起;12、电机安装孔;13、按摩电机;14、凸轮;15、压力传感器;16、磁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智能助眠枕头,包括枕头本体1、咪头2(型号pcb130e21)、扬声器3、通讯装置4(型号ptr8000)、蓝牙装置5(型号f-6888)、电源6和mcu7(型号hzm2000)。枕头本体1对应人体的颈部设有胶垫8,在胶垫8下方依次设有按摩垫9和垫块10,胶垫8的下表面与按摩垫9上表面相接,按摩垫9的下表面与垫块10上表面相接。如图4-图5所示,垫块10下端穿过枕头本体1与枕头本体1下端面齐平,按摩垫9上表面设有7个按摩凸起11,且胶垫8上对应各按摩凸起11设有供按摩凸起11穿过的通孔,垫块10上表面对应各按摩凸起11设有电机安装孔12,且电机安装孔12内安装有按摩电机13,按摩电机13的输出轴上偏心固连有凸轮14。电机转动过程中凸轮14接触按摩垫9的下表面,使按摩凸起11上下移动。

胶垫8与按摩垫9之间还设有压力传感器15(型号85-015g-fc),在按摩垫9上表面设有容纳压力传感器15的凹槽,压力传感器15的测量头朝向胶垫8设置并与胶垫8下表面相接。扬声器3和咪头2穿过按摩垫9后嵌入设置在按摩垫9上,通讯装置4、蓝牙装置5、电源6和mcu7均嵌入设置在枕头本体1内,电源6分别与按摩电机13、咪头2、扬声器3、通讯装置4、蓝牙装置5、mcu7、压力传感器15电性连接。mcu7的第一输入端与咪头2的输出端连接,mcu7的第二输入端与通讯装置4的输出端连接,mcu7的第三输入端与蓝牙装置5的输出端连接,mcu7的第四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15的输出端连接;mcu7的第一输出端与按摩电机13的输入端连接,mcu7的第二输出端与扬声器3的输入端连接,mcu7的第三输出端与通讯装置4的输入端连接。枕头本体1和垫块10均为记忆棉材料制成。

上述智能助眠枕头的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具体为:用户睡觉时将头躺在枕头上,头部压在压力传感器15上,压力传感器15将压力信号传输至mcu7,智能助眠枕头开始工作。用户熟睡后,通过咪头2将声音信号转为电信号并传输至mcu7,mcu7判断用户是否打鼾,若是,则mcu7控制按摩电机13转动,通过凸轮14带动按摩凸起11间断性震动,干预用户打鼾,当检测到;若无,则不工作。同时在工作过程记录用户打鼾情况,作为睡眠报告通过通讯装置4输出至其他设备,方便用户查看。

蓝牙装置5与外部手机进行连接后,蓝牙装置5可将手机播放的歌曲传输至mcu7,mcu7通过扬声器3播放相应歌曲,从而帮助用户睡眠。

实施例2: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作为优选,枕头本体1内设有多气柱气囊,多气柱气囊的进气口位于枕头本体1的侧面。用户可通过调整气囊进而调整枕头的软硬度、高低,进一步提高睡眠舒适度。

实施例2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枕头本体1内部还嵌入设置有磁传感器16,磁传感器16输入端与mcu7的第四输出端连接。mcu7识别出用户头部躺在枕头上后,控制磁传感器16产生预设频率的电磁场,该电磁场与用户大脑产生谐振,进而诱发大脑中的ipsp,以抑制大脑的兴奋度,降低了用户睡眠时大脑的复杂度,改善了用户的睡眠质量。

实施例3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