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1569发布日期:2021-08-17 13:4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扫装置,具体地,涉及可以通过阻断由板材和铰链或杆部件之类的多个结构之间的冲突而引起的噪音来减少/阻断噪音的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在坐在地面生活的坐式生活的国家、例如在韩国等的生活文化圈内,需要随时对房间、客厅的地面进行清扫,并且主要采取利用抹布来以蹲坐的姿势对地面进行擦拭的形态,而长时间采取这种姿势,会引起膝关节酸痛、腰痛等的副作用。

由此,最近伴随着西式生活习惯,更多的时间坐在椅子上生活的现代人们会避开以蹲座方式擦拭地面的情况,并且,能够以站着的状态进行清扫的多种清扫工具正在被开发和销售。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家庭中所使用的多个清扫工具划分为:被统称为真空吸尘器的吸入式电吸尘器、在本体的底面附着湿抹布或干抹布来使用的清扫用拖把、以及结合真空吸尘器和清扫用拖把的抹布式真空吸尘器等。

尤其,清扫用拖把是通常在四边形的板材的中央部把拖杆(棒或杆形状)以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方式结合,从而在使用人员推拉拖杆的过程中,板材在地面上进行往复运动,由此实现对地面的清扫。

而且,正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用于提高清扫效率的努力。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改善现有技术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清扫装置,上述清扫装置可以通过振动马达来赋予摇摆运动或打击力,从而提高清扫效率,并将有可能在驱动清扫装置的过程中发生的多个结构因冲击而产生的噪音最小化,从而可以提高使用人员的满足感。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包括:板材,用于支撑清扫布;拖杆,具有在上述板材的上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连接的铰链;以及阻尼器,设置于上述铰链和上述板之间,用于吸收振动。

具体地,上述板材具有使上述铰链的至少一部分引入凹陷部。

具体地,上述铰链向左右突出有铰链轴,上述凹陷部可具有使上述铰链轴引入的插入部。

具体地,上述阻尼器被收容于上述插入部内,并与上述铰链轴相紧贴。

具体地,上述凹陷部具有隔板,上述隔板围绕上述铰链的左右,且上述隔板的高度越靠近前后越变低,上述插入部可在上述隔板中形成于与上述铰链轴相对应的位置。

具体地,上述插入部包括:插入孔,其贯通上述隔板;以及隧道部,在上述插入孔中朝向远离上述铰链的方向延伸,并收容上述阻尼器的至少一部分及上述铰链轴的至少一部分。

具体地,上述阻尼器的一端在上述隧道部内与上述铰链轴相紧贴。

具体地,上述隧道部被设置成作为上述插入孔的对面的另一端被开放的形态,并且,上述阻尼器可以被设置成与上述隧道部的另一端相结合而密封上述隧道部的另一端。

具体地,上述阻尼器包括:盖部,其截面积大于上述隧道部的剖面,以用于密封上述隧道部的另一端;以及紧贴部,以在上述盖部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与上述铰链轴相紧贴。

具体地,上述紧贴部具有环或至少一个腿形态。

具体地,上述隧道部被设置成作为上述插入孔的对面的另一端被密封的形态,上述阻尼器可以被设置成在上述隧道部的内部与上述隧道部的另一端相邻。

具体地,上述阻尼器的一侧与上述隧道部的另一端的内侧相紧贴,上述阻尼器的另一侧可以与上述铰链轴相紧贴。

具体地,上述阻尼器具有与上述隧道部的剖面相对应的形态。

具体地,上述拖杆包括:杆部件,其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铰链相连接;以及把手,设置于上述杆部件的另一端。

具体地,以上述板材为基准的上述铰链的旋转方向与以上述铰链为基准的上述杆部件的旋转方向相垂直。

具体地,上述杆部件包括:第一杆,设置有固定槽;第二杆,与上述第一杆在相同中心线上进行滑动而能够调节长度;以及按钮部,其一端得到弹性支撑,使得上述按钮部的一端和另一端进行跷跷板运动,在上述按钮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突起,并使上述固定突起插入于上述固定槽或从上述固定槽分离,从而限制或解除上述第二杆的位置。

具体地,上述按钮部包括:跷跷板轴,设置于上述按钮部的一端和上述按钮部的另一端之间;以及突出部件,从上述跷跷板轴向上述第一杆突出,使得上述跷跷板轴和上述第一杆相紧贴来吸收振动。

具体地,上述按钮部包括:跷跷板轴,设置于上述按钮部的一端和上述按钮部的另一端之间;以及防裂口部,设置于上述跷跷板轴和上述第一杆之间,用于吸收振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上述第一杆相连接的帽,上述帽设置为与上述第二杆相接触。

具体地,在设置有上述帽的上述第一杆的端部形成有切开槽,上述帽的一端可呈环结构,上述帽的另一端可包括向上述第一杆的内侧插入的内侧部件以及位于上述第一杆的外侧的外侧部件,上述内侧部件可从上述第一杆的内侧向外侧方向进行加压来实现紧贴,上述外侧部件可位于上述切开槽。

具体地,上述帽的一端与上述第一杆相接触或上述外侧部件与上述第一杆相接触。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清扫装可以具有阻尼器、突出部件、防裂口部、帽,以防止在对清扫装置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由多个结构之间的冲突(板材和铰链之间的冲突、第一杆和按钮部之间的冲突、还有第一杆和第二杆之间的冲突)所引起的噪音,从而防止多个结构之间的裂口,使得冲突噪音最小化或防止发生冲突噪音。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振动马达来赋予摇摆振动或打击力,从而可以使清扫变得容易,提高清扫效率,并借助振动马达使多个结构之间的振动噪音最小化或防止发生噪音,从而可以提高使用人员的满足感。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图。

图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板材的俯视图。

图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板材的内部的图。

图4为示出图2的ii-ii的剖面的图。

图5为生成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铰链结构的图。

图6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凹陷部的图。

图7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铰链结构的图。

图8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凹陷部的图。

图9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杆部件结构的图。

图10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杆部件结构的图。

图11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杆部件结构的图。

图1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帽的剖面的图。

图1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帽的面的图。

图13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帽和第一杆相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14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帽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与所附的多个附图相关的以下的详细说明和优选的实施例中,将更加明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定的多个优点及新的多个特征。需要留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对各附图的多个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的过程中,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而言,即使显示于不同的附图上,也尽可能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在判断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要旨的情况下,将省略对此的详细说明。

以下,参照所附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至图6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图。而且,图7及图8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铰链结构和凹陷部的图。同时,图9和图10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杆部件结构的图,图11至图14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清扫装置的帽的图。

参照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清扫装置100包括:板材110、阻尼器120、拖杆130。在以下的内容中,为了便于说明,将附图分为一实施例和其他多个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但板材的凹陷部的形态等可具有多种变形例,并且,它们可以相互组合来形成,因此,实施例可以根据这种组合来得到增加,而起到相同功能的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在后述的实施例中重复的说明。

而且,清扫装置100可以为清扫用拖把,尤其是使用振动马达115来提高基于振动效果的清扫效果的清扫装置,对清扫装置100进行推拉的动作时利用清扫布(未图示)而对清扫空间进行清扫。

此外,以下所表示的紧贴意味着单纯地接触的情况。即,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多个结构之间的裂口,例如,为了防止板材和铰链之间的冲突而在板材和铰链之间紧贴着设置阻尼器的形态可以为以不压接的方式单纯地接触而形成的形态。

具体地,板材110可以支撑清扫布,并可以在上述板材110的上部设置有拖杆130。在此,清扫布可以由具有规定面积的棉织物、无纺布等形成,并可以由可擦拭地板面等的干式或湿式清扫布等形成。

这种清扫布的面积可以与板材110的底面的面积相同或相近,或者可以大于板材110的底面。在清扫布的面积与板材110的底面相同/相近的情况下,用于固定清扫布的装置可以设置于板材110的下部,而在清扫布的面积大于板材110的底面的情况下,用于固定清扫布的结构可以设置于板材110的上部,像这样,清扫布的形态、固定结构能够以多种方式形成。

而且,板材110的底面可呈四边形,尤其,可呈向横向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的形态,以便能够紧贴至形成于房间、客厅等的清扫空间的边角的角落来实现清扫,从而可以通过一次性动作来清扫大面积。

不仅如此,板材110可以形成为上板部件(未标附图标记)和底板部件(未图示)上下结合的形态,上述上板部件用于形成上部外观,上述底板部件用于形成下部外观,并可固定有清扫布,而在上板部件和底板部件之间、即在板材110的内部设置有振动马达115。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被划分为上板部件和底板部件,但也可以存在上板部件重新被分离成盖以及附着有pcb的基板等的多种实施例。

参照图3(作为板材的内部附图,可以为盖被分离的状态),设置于板材115的内部的振动马达115可以设置多个(在图3中示出了以成对并位置相对称的方式设置),例如,振动马达115可以反复进行向下部方向推动底板部件并使其回归而复原的运动。与此不同地,振动马达能够以向左右旋转的方式进行驱动而实现摇摆振动。

像这样,通过使振动马达115进行向底面打击底板部件和/或进行摇摆的运动,可以与单纯地向前后方向推拉清扫布的以往的作业相比,因追加向底面施加力量的动作而能够提高清扫效果,并且,在使用人员进行着推拉清扫装置100的动作时,可以减少推动清扫装置100所使用的力量,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清扫。

在此,底板部件可以由能够实现弹性复原的材质,作为一例,可以由橡胶、具有hs60以下硬度的塑料类、硅胶(silicone)等形成,使得底板部件被振动马达115推动或复原,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4(对图2的ii-ii进行切割的板材的一部分剖视图),板材110可具有用于引入后述的铰链132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陷部111,凹陷部111可具有用于引入铰链轴1321的插入部1111。

例如,凹陷部111可以具有隔板1101,上述隔板1101围绕铰链132的左右,并且,越靠近前后,上述隔板1101的高度越降低,由此,凹陷部111可以形成为中心部最深,且深度越靠近端部越变低的槽结构。

而且,插入部1111可以在隔板1101中形成于与铰链轴1321相对应的位置,作为一例,可以形成于凹陷部111的中心。这种插入部1111可以包括插入孔1111a及隧道部1111b。

参照图6及图8(示出了插入部的不同例的概念图),插入孔1111a作为用于设置铰链132的铰链轴1321的结构,可以贯通隔板1101,并且,插入孔1111a以与铰链轴1321相对应的方式在隔板1101的两侧设置成对,而借助插入于插入孔1111a的铰链132,拖杆130不会倾斜于某一侧而能够保持均衡。

隧道部1111b作为用于收容阻尼器120的结构,可以在插入孔1111a向远离铰链132的方向延伸,并且,可以收容阻尼器120的至少一部分及铰链轴1321的至少一部分。

在此,插入孔1111a和隧道部1111b作为用于设置铰链轴1321和/或阻尼器120的结构,可以不限于在插入孔1111a中只设置铰链轴1321,当然,也可以根据铰链轴1321和阻尼器120的长度和设计误差等来使铰链轴1321和/或阻尼器120位于插入孔1111a和/或隧道部1111b。

在此,插入部1111可以形成贯通结构或有底孔结构。

首先,参照图5及图6(插入部的贯通结构),插入部1111可以形成贯通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隧道部1111b形成为作为插入孔1111a的对面的另一端被开放的形态。此时,阻尼器120可以与隧道部1111b的另一端相结合,并被设置成对隧道部1111b的另一端进行密封。

另一方面,参照图7及图8(插入部的有底孔结构),插入部1111可以形成有底孔结构,因此,不同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隧道部1111b形成为作为插入孔1111a的对面的另一端被密封的形态。

根据这种插入部1111的结构,可以设置多种实施例的阻尼器120,从而可以防止因连接有拖杆130的部分的冲击引起的噪音。

阻尼器120可以设置于铰链132和板材110之间,用于吸收振动。这种阻尼器120可以被收容于插入部1111内,并与铰链轴1321相紧贴,从而可以防止铰链轴1321与板材110相撞,并由此可以防止由冲击引起的噪音。

这种阻尼器120可以被设置成一端在插入部1111内与铰链轴1321相紧贴,并且,插入部1111可以形成贯通结构或有底孔结构,根据这种形态,阻尼器120的形状也可以有所不同。

具体地,参照图5(插入部的贯通结构),在插入部1111形成贯通结构的情况下,阻尼器120可以包括盖部121及紧贴部122。

盖部121的截面积可以大于隧道部1111b的剖面,以便可以密封隧道部1111b的另一端,由此,可以形成为盖形态,并由硅胶、橡胶材质等的弹性材质形成,可以与隧道部1111b相紧贴/密封。这种盖部121也可以通过密封来起到防水帽功能。

紧贴部122可以从盖部121延伸,并可以与铰链轴1321相紧贴,从而限制铰链轴1321的左右移动,由此,可以防止铰链轴1321和板材110的冲击来防止噪音。这种紧贴部122可以具有环或至少一个腿形态,紧贴部122的外周面的整个周围与隧道部1111b的内周面相接触并以紧贴的方式固定,或者,紧贴部122的直径可以小于隧道部1111b的内周面,并在相互对称的位置形成有突出结构物,从而可以形成插入于紧贴部122的形态。

另一方面,参照图7(插入部的有底孔结构),在插入部1111形成有底孔结构的情况下,不同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隧道部1111b可以被设置成作为插入孔1111a的对面的另一端被密封的形态,因此,阻尼器120可以被设置成在隧道部1111b的内部与隧道部1111b的另一端相邻。

此时,阻尼器120的一侧可以与隧道部1111b的另一端的内侧相紧贴,上述阻尼器120的另一侧可以与铰链轴1321相紧贴,由此,可以防止铰链轴1321与板材110之间的冲击,从而防止噪音。这种阻尼器120可以具有与隧道部1111b的剖面相对应的形态,并且,与以上所述的紧贴部122相同或类似地,阻尼器120可以形成为环形态。只不过,在本实施例中,阻尼器120可以无需与隧道部1111b的内周面相接触而可以使阻尼器120的直径小于隧道部1111b。

参照图9至图12,拖杆130可以包括:杆部件131、铰链132、把手133。

在此,杆部件131只不过是便于说明及理解的一实施例,拖杆130的剖面可以形成为圆形、椭圆形或多面体(四边形等)或它们的组合,其形状不受限制。

这种杆部件131的一端(下端)可以借助铰链132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连接,并可以在杆部件131的另一端(上端)设置把手133。

尤其,杆部件131可以包括第一杆1311、第二杆1312及按钮部1313。在此,为了便于理解及说明,虽然以第一杆1311和第二杆1312分别形成为一个棒和/或杆的结构的方式进行说明,但第一杆1311和第二杆1312也可以分别由多个棒和/或杆相互重叠来形成为多级结构。

杆部件131可以根据第一杆1311和第二杆1312相重叠的长度来调节总长度,从而可以使第一杆1311、第二杆1312的一部分相互重叠,并且,第二杆1312和第一杆1311可以在相同中心线上进行滑动来调节长度,并在上述杆部件131的上端设置有把手133。

例如,第一杆1311的一部分可以设置于第二杆1312的内侧,使得第二杆1312以第一杆1311为基准进行上下滑动,并且,可以在第一杆1311的下端设置有铰链132。

在此,第二杆1312还可以具有连接杆(未标附图标记),第一杆1311的一部分插入于上述连接杆(未标附图标记),并且,第一杆1311以能够进行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连接杆的内侧,并且,能够以限制第一杆1311的方式贯通连接杆的内侧来设置按钮部1313。

此时,第二杆1312可以在连接杆的上端(把手133所处的端部)设置有延伸杆(未标附图标记)。延伸杆的直径可以与第一杆1311的直径相同或与第一杆1311的直径不同(可以大于第一杆1311),并且,可以固定于连接杆来与按钮部1313一同以第一杆1311为基准进行上下滑动。即,连接杆可以形成为包围第一杆1311和第二杆1312的连接杆的结构,并且,可以设置有按钮部1313。

像这样,可以通过对设置于第二杆1312的按钮部1313进行按压操作等来使第一杆1311限制于第二杆1312或解除限制。为此,可以在第一杆1311的周围面设置有固定槽1311a。在此,固定槽1311a可以沿着第一杆1311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并且,可以根据固定槽1311a的位置来按钮部1313的固定突起1313b被限制,从而可以固定第二杆1312的位置。

而且,参照图11、图12(杆部件的结合结构),可以在第一杆1311的上端设置有帽140,以便防止在第一杆1311的上端(图1及图11基准)和第二杆131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裂口,来防止由振动引起的冲击所导致的噪音。

在此,帽140可以插入于第一杆1311的上端,以防止第一杆1311的上端与第二杆1312直接相接触。

参照图13(第一杆和帽的分离状态),可以在第一杆1311的上端贯通有孔(未标附图标记),并以插入于这种孔的方式在帽140突出形成有突起,由此,可以通过孔和突起的插入结合来相结合或提高结合力。

而且,在第一杆1311的上端,一部分向下方凹陷切割的切开槽1311b可以朝向左右或前后方向设置一对。可以在这种切开槽1311b的周围连接帽140的一部分。

参照图14(帽的立体图),帽140可以由弹性材质,例如,橡胶材质形成,以便可以在第二杆1312的内部推动外部来维持弹性恢复力。

而且,帽140可以形成为与第二杆1312的内部的剖面相对应的形状,作为一例,可以形成为环结构,并且,能够以防止由设计误差引起的裂口的方式形成沿着环结构的周围面相互隔开而突出的结构,从而可以使第二杆1312在突出结构物相紧贴,而不是在环的整个周围面相紧贴。

或者,可以借助帽140的下部结构来实现紧贴或滑动,而不在环结构物中实现紧贴。

例如,帽140可以包括向环结构的下部延伸的内侧部件142和外侧部件143。内侧部件142和外侧部件143可以相互交替设置,并可以设置成对,一对内侧部件142相对置,一对外侧部件143相对置,并可以在内侧部件142和外侧部件143之间形成有裂口槽141,以形成裂口。

尤其,内侧部件142可从第一杆1311的内侧向外侧方向加压来相紧贴,外侧部件143可以配置于切开槽1311b。

像这样,内侧部件142可以设置于第一杆1311的内部,外侧部件143可以位于第一杆1311的外部,外侧部件143可以形成为比第一杆1311更向外侧突出的形态,来与第二杆1312相接触,由此,可以防止由裂口引起的振动。

作为另一例,第一杆1311的上端可以具有四周向长度方向切割的形态,而在第一杆1311的上端,第一杆1311的被切割的区域形成为朝向第二杆1312展开的形态,帽140覆盖这种第一杆1311的被切割的区域来实现紧贴,像这样,可以实施多种变形例。

如上所述,按钮部1313作为通过使用人员的按压动作来解除第二杆1312对第一杆1311的限制,从而调节长度的结构,按钮部1313的一端得到弹性支撑,使得上述按钮部1313的一端和另一端进行跷跷板运动。

在此,为了实现按钮部1313的弹性支撑,可以在按钮部1313的一端设置弹簧1313a,弹簧1313a可以向上部方向对按钮部1313的一端进行加压,使得被使用人员按压的按钮部1313的一端的位置恢复到上部,从而使按钮部1313的另一端向下部下降。

此时,可以在按钮部1313的另一端设置固定突起1313b,固定突起1313b可以插入于固定槽1311a或与固定槽1311a分离,据此限制或解除第二杆1312的位置,若借助弹簧1313a使按钮部1313的另一端的位置恢复到下部,则固定突起1313b可插入于固定槽1311a来限制第二杆1312。

而且,按钮部1313可以为了进行跷跷板运动而包括跷跷板轴1313c。跷跷板轴1313c可以成为在按钮部1313的一端和按钮部1313的另一端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来使按钮部1313的左右侧向上下移动的基准。

不仅如此,按钮部1313可以包括突出部件1313d和/或防裂口部1313e。

参照图9(一实施例的按钮部),突出部件1313d可以从跷跷板轴1313c向第一杆1311突出,使得跷跷板轴1313c和第一杆1311相互紧贴来吸收振动。

此外,参照图10(另一实施例的按钮部),防裂口部1313e可以设置于跷跷板轴1313c和第一杆1311之间来吸收振动。

即,按钮部1313可以通过突出部件1313d或防裂口部1313e来防止由振动引起的噪音,并且,通过突出部件1313d或防裂口部1313e来防止在跷跷板轴1313c的下部和第一杆1311之间发生裂口,由此,即使发生振动,也可以防止按钮部1313和第一杆1311相互碰撞,从而可以防止由按钮部1313和第一杆1311的冲击所引起的噪音。

而且,拖杆130的铰链132作为使杆部件13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板材110的上部相连接的结构,铰链132向左右突出有铰链轴1321,铰链轴1321被引入凹陷部111的插入部1111,由此,板材110和拖杆130可以相互连接。在此,以板材110为基准的铰链132的旋转方向可以与以铰链132为基准的杆部件131的旋转方向相垂直。

此外,参照图1(清扫装置的整个附图),把手133作为使用人员的手所把持的结构,可以设置于拖杆130的上部,并且,可以形成为具有使用人员的手可以插入的孔的环形态。在此,虽然以纵向形成有孔的方式示出了把手133的环形态,但与此不同地,也可以形成为向左右方向扩张的环形状。

此外,在把手133的环形态形成为纵向具有孔的形态的情况下,可以形成为从下部越靠近上部,内部空间越扩张的形态,以便使用人员用四根手指可以从把手133的上端部一次性把持,由此,相比于把手133的内侧的下部,内侧的上部的宽度可以更大。

另一方面,把手133除了环形状之外,也可以形成为在拖杆130的上部的两侧凹陷,使得使用人员可以容易把持,并可以防止手滑的形态,像这样,可以实施多种变形例。

这种拖杆130可以在拖杆130的下部连接板材110,使得使用人员可以抓住把手133,并通过对拖杆130进行推拉的动作来执行擦拭。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以为了形成插入铰链132的插入部1111而在板材110中形成凹陷部11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与此不同地,也可以在板材110的上部形成突出结构物,并在突出结构物中形成与铰链132相结合的孔或槽,像这样,可以实施多种变形例。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阻尼器120、突出部件1313d、防裂口部1313e、帽140而防止在对清扫装置100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由板材110和铰链132之间的冲突、第一杆1311和按钮部1313之间的冲突、以及第一杆1311和第二杆1312之间的冲突所引起的噪音,从而防止多个结构之间的裂口(空间),使得冲突噪音最小化或防止发生冲突噪音,提高使用人员的满足感。

以上,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仅仅是用于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或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简单的变形乃至变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取决于权利要求书。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清扫装置110:板材

1101:隔板111:凹陷部

1111:插入部1111a:插入孔

1111b:隧道部115:振动马达

120:阻尼器121:盖部

122:紧贴部130:拖杆

131:杆部件1311:第一杆

1311a:固定槽1312:第二杆

1313:按钮部1313a:弹簧

1313b:固定突起1313c:跷跷板轴

1313d:突出部件1313e:防裂口部

132:铰链1321:铰链轴

133:把手140: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