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反拾音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6043发布日期:2019-09-11 22:16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智能反拾音窗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窗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反拾音窗户。



背景技术:

拾音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声音信号。现有最先进的拾音手段是利用激光拾音。激光拾音的原理如下:声音会引起空气振动,空气振动会强迫其他物体(如窗户)振动,外界通过激光感测可以获得这种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再通过信号处理可以将测量的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反拾音技术可以防止室内的声音被外界窃听。

现有的做法通常是设置四周密闭不透光的保密房,这种保密房有不错的效果,但是长期在这种不透光的保密房中工作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不可忽略的生理及心理问题。安装窗户可以保证外界阳光的照射,能够很好的改善工作环境。但是一方面由于窗户透光,容易被外界直接通过光学拾音;另一方面由于窗户的刚度小,很容易将室内声音的振动传播出去,从而被外界拾音。现有的隔音窗户没法满足反拾音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反拾音窗户,该反拾音窗户结合被动消声和主动加噪技术,能够在保证室内采光的情况下防止外界通过窗户拾音,可以用于有保密性需求的房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智能反拾音窗户,包括:设置于面向室内一侧的吸收层,用于吸收所述室内一侧传到窗户上的声波;设置于相邻所述吸收层的反射层,用于反射透过所述吸收层的声波;设置于相邻所述反射层的加噪层,用于施加与所述室内一侧的声音频段相同的随机噪声;设置于相邻所述加噪层的漫反射单向透视层,用于保证外界光照射入的,并且防止室内光线透出。

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反拾音窗户,通过吸收层以及反射层的设置,可以通过被动消音衰减通过窗户传播的声振;通过智能加噪层的设置,可以在衰减振动信号后加入同频段的噪声,使得外界即使测得了振动信号也没法滤掉噪声;通过单向透视层的设置,可以保证外界光照射入的同时防止室内光线透出;对单向透视层表面做漫反射处理,可以使外界通过激光测振时,返回的光强度极大的衰减,增加外界激光测振的难度,从而结合被动消声和主动加噪技术,能够在保证室内采光的情况下防止外界通过窗户拾音,可以用于有保密性需求的房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智能反拾音窗户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层可以由小于第一预设刚度的玻璃和多孔材料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组成。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可以由大于第二预设刚度的玻璃组成,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还可以设置有角镜和/或加筋肋。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噪层包括:加噪装置;频段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室内一侧的声音频段;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室内一侧的声音频段控制所述加噪装置施加与所述室内一侧的声音频段相同的随机噪声。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漫反射单向透视层可以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表面作漫反射处理得到。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漫反射单向透视层进一步用于使外界通过激光测振时,衰减返回的光强度,以增加激光测振的难度。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反拾音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智能反拾音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智能反拾音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智能反拾音窗户。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智能反拾音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智能反拾音窗户10包括:吸收层100、反射层200、加噪层300和漫反射单向透视层400。

其中,吸收层100设置于面向室内一侧,用于吸收室内一侧传到窗户上的声波。设置于相邻吸收层的反射层200,用于反射透过吸收层100的声波。设置于相邻反射层200的加噪层300,用于施加与室内一侧的声音频段相同的随机噪声。设置于相邻加噪层300的漫反射单向透视层400,用于保证外界光照射入的,并且防止室内光线透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反拾音窗户10有效解决了目前窗户容易被拾音的缺点,结合被动消声和主动加噪技术,能够在保证室内采光的情况下防止外界通过窗户拾音,可用于有保密性需求的房间。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吸收层100由小于第一预设刚度的玻璃和多孔材料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组成。

其中,第一预设刚度可以理解为低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的刚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也就是说,吸收层可以由低刚度的玻璃或者多孔材料或者两种结合组成,用于吸收室内传到窗户上的声波。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射层200由大于第二预设刚度的玻璃210组成。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射层还可以设置有角镜220和/或加筋肋230。

其中,第二预设刚度大于第一预设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的刚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也就是说,反射层200由刚度较大的玻璃210组成,还可以通过设置角镜220和加筋肋230增强其反射性能,可以将透过吸收层210的声波再反射回去。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层200可以由刚度较大的玻璃210组成,当然,为了增加反射层200的反射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加上角镜或者加筋肋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加噪层300包括:加噪装置310、频段传感器320(图中未具体标识)和控制器330(图中未具体标识)。

其中,频段传感器320,用于检测室内一侧的声音频段。控制器330用于根据室内一侧的声音频段控制加噪装置310施加与室内一侧的声音频段相同的随机噪声。

可以理解的是,加噪装置310可以为压电纤维片或喇叭,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可以施加噪声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加噪层300也可以称为智能加噪层,可以施加与室内声音频段相同随机噪声,极大增加了外界拾音的难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漫反射单向透视层400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表面作漫反射处理得到。漫反射单向透视层400进一步用于使外界通过激光测振时,衰减返回的光强度,以增加激光测振的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由单向透视玻璃表面做漫反射处理得到漫反射单向透视层400,可以保证外界光照射入的同时防止室内光线透出;漫反射处理是为了使外界通过激光测振时,返回的光强度极大的衰减,增加激光测振的难度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对智能反拾音窗户10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智能反拾音窗户10由吸收层100、反射层200、智能加噪层300、漫反射单向透视层400组成。其中,反射层200由角镜220、刚度较大的玻璃210和加筋肋230组成,对于声波有很好的反射效果;智能加噪层300是通过使加噪装置310施加噪音,加噪装置310可以为压电纤维片等。

如图2所示,拾取室内声源的信号输入控制器中,控制器330通过智能加噪算法,输出特定频段的随机噪声信号,从而进行智能加噪。

本发明实施例的反拾音窗户10可用于有保密需求的房间,可以直接替换普通的窗户。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智能反拾音窗户10由吸收层100、反射层200、智能加噪层300、漫反射单向透视层400组成。其中,反射层200由角镜220、刚度较大的玻璃210和加筋肋230组成,对于声波有很好的反射效果;智能加噪层300是通过使加噪装置310施加噪音,加噪装置310可以为喇叭。

如图3所示,拾取室内声源的信号输入控制器中,控制器330通过智能加噪算法,输出特定频段的随机噪声信号,从而进行智能加噪。

本发明实施例的反拾音窗户10可用于有保密需求的房间,可以直接替换普通的窗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智能反拾音窗户,通过吸收层以及反射层的设置,可以通过被动消音衰减通过窗户传播的声振;通过智能加噪层的设置,可以在衰减振动信号后加入同频段的噪声,使得外界即使测得了振动信号也没法滤掉噪声;通过单向透视层的设置,可以保证外界光照射入的同时防止室内光线透出;对单向透视层表面做漫反射处理,可以使外界通过激光测振时,返回的光强度极大的衰减,增加外界激光测振的难度,从而结合被动消声和主动加噪技术,能够在保证室内采光的情况下防止外界通过窗户拾音,可以用于有保密性需求的房间。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