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2277发布日期:2019-10-14 16:1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储水容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具有机械式一键出水功能的壶塞大多采用按钮、拨纽结构,多由单一手指进行按压、提拉操作,手指费力且低效,而且没有设置温度显示装置,不利于对壶内温度进行判断。壶塞的按钮被按下时,会形成壶塞内腔与外部的连通,灰尘、细菌等异物容易在按钮按下时进入到壶塞内腔而污染壶塞,存在卫生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保温壶,旨在解决现有保温壶使用费力、不能对壶内温度做出判断,且存在卫生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保温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上设有壶口,内部设有保温内胆,以及用于封堵所述壶口的壶塞,所述壶塞包括本体、旋钮、封盖、凸轮机构以及示温模块;所述本体上设有流道,所述旋钮设于所述本体一端,所述封盖设于所述本体另一端;所述封盖可沿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以开启或者关闭所述流道;所述凸轮机构设于所述本体内并连接所述封盖与旋钮,所述旋钮转动时,可通过所述凸轮机构推动所述封盖沿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示温模块设于所述本体上,用于探测并显示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机构包括连接所述旋钮的主动凸轮、连接所述封盖的被动凸轮以及推动所述被动凸轮复位的弹性件,所述主动凸轮上设有波浪形推动面,所述被动凸轮上设有与波浪形推动面相适应的波浪形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设有安装腔,以及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定位柱,所述主动凸轮和被动凸轮上均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适应的套接孔,所述主动凸轮和被动凸轮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并活动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被动凸轮上设有沿径向凸起的第一凸部,所述弹性件为抵靠于第一凸部与安装腔之间的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被动凸轮上设有沿径向伸出的伸出部,所述封盖包括偏心设置的顶杆以及与顶杆固定连接的封板,所述顶杆穿过所述安装腔的底部与所述伸出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旋钮、定位柱及封盖的定位孔,所述示温模块包括探测杆以及连接所述探测杆的温度显示盘,所述探测杆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并可延伸至穿出所述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上设有凹腔,所述温度显示盘位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凹腔侧壁形成用于手指转动旋钮的把持操作部。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杆与定位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示温模块由所述第一密封圈固定于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被动凸轮波浪形接触面的波峰处设有凹位,所述主动凸轮波浪形推动面的波峰移动至所述凹位时可被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上盖、中座和下座,所述安装腔设于所述中座;所述流道包括形成于所述中座上并与所述安装腔相隔离的主道、形成于所述上盖边缘与中座上部边缘之间的出口以及形成于所述下座上的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壶还包括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把座以及与把座可拆卸式连接的把手,所述把座设于壶体侧壁,所述把手包括把持部以及与所述把持部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把持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有把持空间,所述把座与连接部一者上设有至少两段凹槽,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块,所述凸块与凹槽配合实现所述把手与把座的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包括相互连接的插入槽段以及卡接槽段,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插入槽段时,所述把手可从把座拆出,所述凸块由插入槽段至少部分移动至卡接槽段时,所述把手卡接在把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设于所述把座上,至少一个所述凹槽内设有弹扣,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有与弹扣相对应的弹扣孔,所述弹扣底部抵靠一弹性件,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卡接槽段时,所述弹扣由所述弹扣孔伸出并抵靠所述凸块,将所述凸块固定于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扣设于所述凹槽的插入槽段内,所述凸块抵顶所述卡接槽段端部时,所述弹扣抵靠所述凸块的端部,将所述凸块固定于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上设有与所述弹扣位置相对应拆卸孔。

进一步地,所述把座包括内座板以及与所述内座板可拆卸式连接的外座板,所述壶体侧壁夹设于所述内座板和外座板之间,所述把手与所述外座板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座板为塑料板,所述外座板为金属板。

进一步地,所述内座板上设有若干朝向所述外座板伸出的定位凸起,所述外座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片,所述弹片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弹性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内座板上,所述内座板上设有与弹性部相配合的通槽,所述通槽可容纳弹性部在通槽内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壶口处设有弹性锁扣组件,所述壶塞上设有与所述弹性锁扣组件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弹性锁扣组件可在所述壶塞的重力和/或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卡入所述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锁扣组件包括可伸出所述壶口内侧壁的锁舌、可伸出壶口外侧壁的按键,以及连接所述锁舌与按键的弹性机构,按压所述按键时,所述弹性机构可推动所述锁舌缩入壶口内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机构包括杠杆以及推动杠杆复位的弹簧,所述杠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锁舌及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锁舌上设有朝向所述杠杆的喇叭口,所述杠杆的一端从所述喇叭口的开口端插入所述锁舌内。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靠近杠杆的一端设有截面为v字形的接触面,所述锁舌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杠杆的侧面贴紧所述v字形的接触面半个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壶口包括壶体上部的外壁以及抵接所述壶体上部外壁的内套筒,所述弹性锁扣组件设于所述内套筒以及壶体上部的外壁之间,所述内套筒上设有与所述锁舌相适应的锁舌孔,所述壶体上部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按键相适应的按键孔。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内套筒的内环座,所述内环座连接所述内套筒下端并抵接所述壶体侧壁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座与所述内套筒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座下端设有环状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壶还包括可盖设于所述壶口外部且可被磁铁吸引的壶盖,所述内环座上设有用于吸引并固定所述壶盖的磁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凸轮机构连接旋钮和封盖,转动旋钮时,旋钮会通过凸轮机构推动封盖往复移动以开启或者关闭流道,操作方便、省力,且旋钮转动时不会存在壶塞内腔与外部连通的问题,有效的消除了卫生隐患。壶塞上的示温模块可以探测并显示温度,方便对壶内温度做出判断。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保温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壶塞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壶塞爆炸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旋转式壶塞的主动凸轮和被动凸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流道处于闭合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流道处于开启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把手的内座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把手的外座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壶体与把手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弹扣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锁舌和杠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按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内环座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壶塞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15是壶塞安装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是保温壶的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温壶,包括壶体1,所述壶体1上设有壶口11,内部设有保温内胆,以及用于封堵所述壶口11的壶塞2,所述壶塞2包括本体21、旋钮22、封盖23、凸轮机构24和示温模块25,所述本体21上设有流道211,在壶塞与壶身固定连接时,壶内的液体可通过壶塞的本体21上的流道211流出,所述旋钮22设于本体21的远离壶身的一端,所述封盖23设于所述本体21的靠近壶身的另一端,所述凸轮机构24设于所述本体21内,凸轮机构2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旋钮22和封盖23,转动旋钮22时,旋钮22会通过凸轮机构24推动所述封盖23沿所述本体21的轴线方向做往复移动,封盖23向下移动时可开启流道211,封盖23向上移动可关闭流道211。通过旋钮22、凸轮机构24和封盖23的配合,开启和关闭壶塞的流道211以控制壶内液体流出,操作方便、省力,且旋钮22转动时不会存在壶塞内腔与外部连通的问题,有效的消除了卫生隐患。所述示温模块25设于所述本体上,示温模块25可用于探测壶内温度并显示出来,方便使用人根据壶内温度进行使用。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凸轮机构24包括主动凸轮241、被动凸轮242和弹性件243,所述主动凸轮241一端设有波浪形推动面2411,所述被动凸轮242一端上设有与所述波浪形推动面2411相适应的波浪形接触面2421,波浪形推动面2411和波浪形接触面2421均由若干相邻的凸起形成,所述主动凸轮241设有波浪形推动面2411的一端与被动凸轮242上的波浪形接触面2421抵接,所述主动凸轮241的另一端与旋钮22固定连接,旋钮22的转动会带动主动凸轮241进行转动,进而主动凸轮241的波浪形推动面2411的波峰会从被动凸轮242的波浪形接触面2421的波谷处移出,同时推动被动凸轮242沿本体21的轴线方向向下移动,从而推动封盖23开启流道211。所述弹性件243用于推动被动凸轮242复位,使得波浪形推动面2411的波峰和波浪形接触面2421的波谷完全贴合,从而推动封盖23关闭流道211。所述被动凸轮242的波浪形接触面2421的波峰处设有凹位2422,主动凸轮241的波浪形推动面2411的波峰移动至波浪形接触面2421的波峰处时可被所述凹位2422定位,此时停止转动旋钮22,流道211被完全开启。需要关闭流道211时,只需转动旋钮22,使主动凸轮241的波浪形推动面2411的波峰移出所述凹位2422,在弹性件243和/或手指转动旋钮22的作用下,主动凸轮241的波浪形推动面2411的波峰滑入被动凸轮242的波浪形接触面2421的波谷处,流道211被完全关闭。优选地,所述主动凸轮241和被动凸轮242互相接触的一端均为圆环状。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21上设有安装腔212以及设于安装腔212内的定位柱213,所述主动凸轮241和被动凸轮242上均设有与所述定位柱213相适应的套接孔,所述主动凸轮241和被动凸轮242均设于所述安装腔212内并活动套设于所述定位柱213上,定位柱213的设置便于主动凸轮241和被动凸轮242的安装,同时为主动凸轮241转动和被动凸轮242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被动凸轮242上设有沿径向凸起的第一凸部2423和沿径向伸出的伸出部2424,所述弹性件243抵靠在第一凸部2423与安装腔212之间,优选地,所述弹性件243为弹簧,弹性件243套设于定位柱213的外壁。所述封盖23包括偏心设置的顶杆231以及与顶杆231固定连接的封板232,所述顶杆231穿过所述安装腔212的底部与所述伸出部2424固定连接,进而封盖23可限制被动凸轮242绕定位柱213转动。被动凸轮242沿定位柱213移动时,通过与被动凸轮242上的伸出部2424连接的顶杆231带动封板232沿本体21的轴线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顶杆231外壁设有第二密封圈2311,防止壶内的液体进入安装腔212内,同时为顶杆231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并减缓顶杆231的磨损;所述封板232的厚度由所述顶杆231所在的一侧到另一侧逐渐减小,以配合顶杆231的偏心设置,增加封盖23的结构强度,提高其封堵流道211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示温模块25包括探测杆251以及和探测杆251连接的温度显示盘252,探测杆251可以探测壶内温度,并通过温度显示盘252将壶内的温度显示出来。所述本体21上设有贯穿旋钮22、定位柱213以及封盖23的封板232的定位孔214,所述探测杆251穿设于所述定位孔214并可延伸至穿出所述封板232,以便探测壶内温度。定位孔214贯穿定位柱213,探测杆251穿设于所述定位孔214,使得定位柱213兼具定位示温模块25和主动凸轮241以及被动凸轮242的作用,使得壶塞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合理。所述旋钮22上设有凹腔221,所述定位孔214贯穿所述凹腔221的底部,所述温度显示盘252位于所述凹腔221内,通过定位孔214来定位探测杆251使得示温模块25整体可从本体21上拆离,便于更换不同形式的示温模块25,可做个性化定制。所述凹腔221的侧壁形成用于手指转动旋钮22的把持操作部,优选地,所述凹腔221的侧壁是指旋钮22的外侧壁,旋钮22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凹凸的纹路,增大旋钮22与手指接触的摩擦。所述探测杆251外壁与定位孔214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2511,第一密封圈2511紧固在探测杆251外壁上,既防止壶内的液体进入定位孔214,又可将探测杆251固定在定位孔214内,从而将温度显示盘252固定在凹腔221内,在转动旋钮22时,示温模块25不会随着旋钮22的转动而转动,方便使用人读取温度显示盘252上的温度显示。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本体21包括上盖215、中座216以及下座217,所述中座216的两端分别与上盖215和下座217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腔212设于所述中座216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213也可以设于所述下座217上。所述流道211包括形成于所述中座216与所述安装腔212相隔离的主道、形成于所述上盖215边缘与中座216上部边缘之间的出口以及形成于所述下座217上的入口。所述定位孔214贯穿上盖215和下座217,所述探测杆251依次穿过旋钮22、上盖215、中座216内的定位柱213、下座217以及封板232。所述主动凸轮241上设有沿径向凸起的第二凸部2412,所述第二凸部2412抵靠于所述上盖215,防止主动凸轮241沿本体21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上盖215上设有与主动凸轮241的端部相适应的限位孔2151,与第二凸部2412连接的主动凸轮241的端部卡入上盖215的限位孔2151内,限制主动凸轮241沿本体21径向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上盖215与旋钮22之间设有垫圈26,垫圈26可减少旋钮22转动时与上盖215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旋钮22和上盖215之间的磨损。

如图5至图6所示,流道211处于关闭状态时,主动凸轮241的波浪形推动面2411上的波峰与被动凸轮242的波浪形接触面2421上的波谷相贴合,封板232封堵下座217上的入口;开启流道211时,旋转旋钮22,旋钮22带动主动凸轮241转动,波浪形推动面2411的波峰从波浪形接触面2421的波谷处移出直至移动到波浪形接触面2421的波峰处的凹位2422,在此过程中,主动凸轮241在本体21的轴线方向没有移动,被动凸轮242在主动凸轮241的推动下沿本体21的轴线方向向下移动,被动凸轮242同时推动与被动凸轮242的伸出部2424连接的顶杆51向下移动,顶杆51推动封板52向下移动,封板52不再封堵下座217上的流道211的入口,壶内液体可从流道211流出,同时,被动凸轮242向下移动会压缩位于凸部423与安装腔212之间的弹性件243;关闭流道时,旋钮22将主动凸轮241的波浪形推动面2411的波峰从被动凸轮242的波浪形接触面的凹位2422处移出后,位于被动凸轮242的凸部423与安装腔212之间的受到压缩的弹性件243在回复力的作用下推动被动凸轮242沿本体21的轴线方向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被动凸轮242将带动封盖5也向上移动,直至被动凸轮242的波浪形接触面2421上的波谷与主动凸轮241的波浪形推动面2411上的波峰相贴合,封板232封堵下座217上的流道211的入口。

如图1以及图7至图10所示,所述保温壶还包括把手组件3,所述把手组件3包括把座31以及与把座31可拆卸式连接的把手32,所述壶体1侧壁上设有把座31,把座31固定连接在壶体1上,所述把手32包括把持部321以及与所述把持部321固定连接的连接部322,所述把持部321与连接部322之间形成有把持空间,方便用户在使用水壶时握住把手。所述把座31与连接部322一者上设有至少两段凹槽33,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凹槽33相对应的凸块34,所述凸块34可拆卸地连接于凹槽33内,凹槽33可以固定住移动到凹槽33内相应位置的凸块34,从而实现所述把手32与把座31的可拆卸式连接。通过在把座31与连接部322一者上设置至少两段凹槽33,不仅可以增加把手32与壶体1的连接稳固性,也可以有效减少安装过程中凸块34在凹槽33内的行程,减少凸块34滑动的摩擦阻碍,使用者安装和拆卸把手32比较轻松,且凸块34与凹槽33之间的磨损也相应减少,有利于延长把手32的使用寿命。

如图1及图7至图10所示,所述凹槽33包括相互连接的插入槽段331以及卡接槽段332,所述插入槽段331与卡接槽段332一体式成型,当所述凸块34位于所述插入槽段331时,凹槽33对凸块34没有固定作用,所述把手32可以从把座31中取出;当将所述凸块34压入插入槽段331后,推动凸块34从插入槽段331部分或者全部移动至卡接槽段332,所述把手32的连接部322卡接在把座31上。优选地,所述凹槽33为t型槽或者燕尾槽,所述凸块34与凹槽33相对应,以增加凹槽33与凸块34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以凹槽33设于所述把座31上为例加以说明,凹槽33设于所述把座31上,方便把手32的安装。所述把座31上至少一个凹槽33内设有弹扣35,所述凹槽33的槽壁上设有与弹扣35相对应的弹扣孔333,所述弹扣35可从所述弹扣孔333伸出,弹扣孔333可为弹扣35提供定位导向作用。所述弹扣35设置于所述凹槽33的插入槽段331内,所述弹扣35底部抵靠一弹片36。当所述凸块34位于所述插入槽段331时,凸块34压迫弹扣35缩进弹扣孔333内,当所述凸块34由插入槽段331移动至卡接槽段332并抵顶所述卡接槽段332端部时,所述弹扣35将失去凸块34的压迫,在弹片36的回复力作用下弹扣35从把座31内被弹出,抵靠所述凸块34,将所述凸块34固定于凹槽33内,优选地,所述凸块34抵靠在所述凸块34的端部。优选地,所述把手32上设有与所述弹扣35位置相对应拆卸孔323,所述拆卸孔323孔径较小,需要借助回形针、顶针等细物才能伸入,可以有效防止使用水壶时误触弹扣35导致把手脱落。需要从把座31上拆卸把手32时,需用细物伸入拆卸孔323内推动弹扣35使其缩入弹扣孔333内,弹扣35缩入弹扣孔333后,不再抵顶位于卡接槽段332的凸块34,推动凸块34从卡接槽段332移动至插入槽段331时,便可从把座31上可取出把手32,把手32取出后,弹扣35在弹片36的作用下复位。所述弹片36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361和弹性部362,所述固定部361和弹性部362是一体成型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361和弹性部362也可以是分开的两个部件。所述固定部361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卡接方式固定在内座板311上,所述内座板311上设有与弹性部362相配合的通槽3112,所述通槽3112可容纳受到弹扣35的压迫而处于变形状态的弹片36。

进一步地,所述把座31包括内座板311以及与所述内座板311可拆卸式连接的外座板312,所述内座板311设置于壶体1侧壁内,所述外座板312对应于内座板311设置于壶体1侧壁外,所述壶体1的侧壁夹设于所述内座板311和外座板312之间,所述内座板311上设有若干朝向所述外座板312伸出的定位凸起3111,所述壶体1侧壁及外座板312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3111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孔3121,安装时,先将内座板311的定位凸起3111卡入定位孔3121内实现内座板311和外座板312的预定位,方便再通过螺钉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将内座板311和外座板312固定在壶体1的侧壁,通过将把座31分为可拆卸连接的内座板311和外座板312,壶体1上只需留出相应的螺丝孔、容纳定位凸起3111的孔以及与弹扣孔333对应的孔等,不会影响对壶体1增做外观造型(如粘贴完整图案贴纸,在壶体1外做编织造型等),视觉上更美观。在对壶体1增做外观造型时,先将固定在壶体1侧壁上的内座板311和外座板312拆除,然后将图案贴纸粘贴在壶体1外壁或者将编织物套设在壶体1外壁,再在图案贴纸或者编织物上打出与定位孔3121、弹扣孔333和螺丝孔等相对应的孔,最后将内座板311和外座板312固定在壶体1的侧壁,增做的外观造型与壶体1侧壁一起夹设于内座板311和外座板312之间。而且,通过定位凸起3111和螺钉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加把座31在壶体1的稳固性。优选地,所述内座板311为塑料板,避免安装和拆卸时因碰撞而造成水壶内胆的损坏,所述外座板312为金属板,增加强度与耐磨损性能。所述外座板312上设有至少两端凹槽33,通过所述把手32与凹槽33的配合实现所述把手32与外座板312的可拆卸式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壶口11处设有弹性锁扣组件4,所述壶塞2用于封堵所述壶口11,以防止保温壶倾倒导致壶内液体流出,所述壶塞2上设有与弹性锁扣组件4相对应的卡槽27。需要装入壶塞2时,先将壶塞2放在壶口11上,所述弹性锁扣组件4可在所述壶塞2的重力和/或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卡入所述卡槽27,进而固定住壶塞2,保证壶塞2不会轻易从壶体1上脱落,造成壶内液体溅洒。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性锁扣组件4可在所述壶塞2的重力和/或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卡入所述卡槽27是指壶塞2可在自身的重力或者只对壶塞2施加较小的外力的情况下即可与弹性锁扣组件4实现配合连接。通过采用弹性锁扣组件4与壶塞2上的卡槽27相配合的方式,有效减少壶塞2的体积和重量,保温壶整体外形美观、结构简单、容易清洗,使用较为便捷。

如图1和图11所示,所述弹性锁扣组件4包括可伸出所述壶口11内侧壁的锁舌41、可伸出壶口11外侧壁的按键42以及连接所述锁舌41和按键42的弹性机构43,所述弹性机构43包括杠杆431以及推动杠杆复位的弹簧432,所述杠杆43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锁舌41和按键42,所述弹性机构43还包括为杠杆431转动提供支撑的转轴433,所述转轴433穿过杠杆431和弹簧432上的通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壶口11处设置相应的凸出柱体为杠杆431的转动提供支撑。通过按压按键42,可推动杠杆431绕着转轴433转动,从而使得与杠杆431另一端相连接的锁舌41离开卡槽27、缩入壶口11的内侧壁,消除锁舌41的阻挡后,壶塞2便可从壶口11中取出,与此同时,杠杆431压缩弹簧432;松开按键42时,被压缩的弹簧432释放弹力并推动杠杆431复位,进而杠杆431推动按键42伸出壶口11外侧壁、推动锁舌41伸出壶口11内侧壁。所述弹簧432为扭簧,两端套设于转轴433上,按压按键42会使得弹簧432变形,松开按键42,弹簧432复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432也可以为压簧,一端连接在杠杆431、另一端连接在壶口11内侧。所述按键42上设有按键套421,按键套421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壶体1的外壁上,按键42可活动地设置于按键套421上,按键42可相对于按键套421进行缩进和伸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按键42也可直接设于壶口11处。所述弹性锁扣组件4为两组,对称分设于壶口11的两侧,可以更有力地将壶塞2固定在壶口11上。

如图11所示,所述锁舌41上设有朝向杠杆431的喇叭口411,所述杠杆431的一端从所述喇叭口411的开口端插入所述锁舌41内。杠杆431的转动会带动锁舌41移动,喇叭口411给转动的杠杆311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可以保证锁舌41始终做平移运动。喇叭口411的开口端两侧设置有斜面,杠杆431处于初始状态(无外力按压按键42推动杠杆431)时,杠杆431的侧面恰好贴合喇叭口411的斜面。

如图12所示,所述按键42靠近杠杆431的一端设有截面为v字形的接触面,所述锁舌41处于伸出壶口11的内侧壁的状态时,所述杠杆431的侧面贴紧所述v字形的接触面的半个接触面;所述锁舌41处于缩入壶口11内侧壁的状态时,所述杠杆431的侧面贴紧所述v字形的接触面的另半个接触面。

如图1所示,所述壶口11包括壶体1上部的外壁111以及抵接所述壶体1上部外壁111的内套筒112,所述弹性锁扣组件4设于所述内套筒112以及壶体1上部的外壁111之间,所述内套筒112上设有与所述锁舌41相适应的锁舌孔412,所述壶体1上部的外壁111上设有与所述按键42相适应的按键孔422。优选地,穿过杠杆431和弹簧432的转轴433设于内套筒112上。所述内套筒112自上而下安装在壶体1上部外壁111上,内套筒112的端部设有环形凸部,环形凸部的直径大于壶体1上部外壁111的直径,当环形凸部抵接壶体1上部外壁111后,内套筒112停止向下移动。

如图13所示,所述保温壶还包括用于固定内套筒112的内环座12,所述内环座12自下而上地安装在内套筒112的下端,安装完成后,内环座12抵接所述壶体1侧壁的内侧。优选地,所述内环座12与内套筒112螺纹连接,方便内套筒112的安装和拆卸。所述内环座12的内侧设有环状凹槽121,既方便安装时握住内环座12进行旋转,又减轻了内环座12的重量。通过设置内环座12,可以将内套筒112固定在壶口11上部外壁111上,从而将与内套筒112连接的弹性锁扣组件4固定在壶口11上部外壁111上。

如图1-图6所示,所述保温壶还包括可盖设于所述壶口11外部且可被磁铁吸引的壶盖5,所述内环座12外侧设有若干通孔122,所述通孔122上设有用于吸引并固定所述壶盖5的磁铁,防止壶盖5轻易从壶体1上脱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