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闸机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9946发布日期:2019-12-17 16:2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摆闸机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摆闸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摆闸机芯。



背景技术:

摆闸为通道管理设备中最常用的闸机之一,它具有快速打开、安全高效等特点。可以放置于很多不同场所的出入口位置,较为多见的是:火车站、地铁站、娱乐场所、旅游景点、以及单位的考勤系统等场所。

现有的摆闸机芯一般包括:闸机壳体、竖直设于壳体内的电机、设于壳体内的闯闸刹车、竖直连接在电机顶端的联轴器、与联轴器顶端竖直固接的转轴、与转轴固接的门扇、连接在转轴上的断电回位机构、控制器、传感器、机械限位装置等,其中,断电回位机构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包括固定离合器与活动离合器,闯闸刹车包括与所述控制器、传感器连接的闯闸刹车器,闯闸刹车器包括固定闯闸刹车器与活动闯闸刹车器,电机通过转轴控制门扇转动,当门扇处于0°或180°时,闸机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当门扇处于90°时,闸机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其中当门扇旋转至0°或180°时,为避免门扇由于惯性会继续旋转而与闸机碰撞的情况,机械限位装置能够起到限制门扇旋转至0°或180°后继续旋转的抵挡作用。摆闸在运行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门扇转动,其中,控制器在控制电机转动的同时控制断电回位机构与闯闸刹车器断电,即固定离合器与固定闯闸刹车器断电,在门扇停止转动时控制断电回位机构通电,即固定离合器通电,配合实现门扇的开关定位。当门扇处于关闭状态,传感器检测到有人闯闸时,控制器控制闯闸刹车器通电,即固定闯闸刹车器通电,实现刹车功能。

由于现有摆闸机芯中固定离合器、活动离合器与转轴分开设置,当出现摆闸断电时,固定离合器断电释放活动离合器,在接触到门扇时带动门扇一起转动至0°位置使门扇打开,在此过程中由于扭簧产生的恢复力较大,活动离合器在接触到门扇的瞬间,易导致门扇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摆闸机芯,该摆闸机芯的摆闸断电回位机构使活动离合器与固定离合器均安装在转轴上,活动离合器通过控制转轴而间接控制门扇旋转,避免了直接接触门扇而使门扇受到损坏。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摆闸机芯,摆闸包括摆闸壳体、竖直设于壳体内的电机、竖直连接在电机顶端的联轴器、与联轴器顶端竖直固接的转轴、与转轴固接的门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断电回位机构,其设于所述转轴顶端,所述断电回位机构包括:

支撑板,其可转动套装在所述转轴外侧,且与所述摆闸壳体固接;

电磁离合器,其包括均套装在所述转轴外侧的固定离合器与活动离合器,所述活动离合器与所述固定离合器相互接触,其中,所述固定离合器顶端与所述支撑板固接;

扭簧,其竖直套装在所述转轴与所述电磁离合器之间,且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所述扭簧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固接,底端与所述活动离合器固接;

顶凸起,其固设于所述活动离合器底端;

底凸起,其位于所述活动离合器下方且固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底凸起与所述转轴中心的距离等于所述顶凸起与所述转轴中心的距离,且所述底凸起顶端与所述活动离合器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顶凸起的高度;

其中,当门扇处于0°时,扭簧产生的恢复力最小,且所述顶凸起位于所述底凸起从0°向180°旋转的方向一侧且相抵接。

优选的是,所述转轴上固定套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外侧面与所述支撑板固接,以使支撑板可转动套装在所述转轴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导向套,其位于所述转轴外侧与所述扭簧内侧之间,所述导向套顶端水平向外延伸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固接,所述扭簧的顶端与所述固定部的底端固接。

优选的是,所述转轴外周向内缩合形成环状槽,所述断电回位机构设于环状槽内。

优选的是,还包括:

回位挡块,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活动离合器与所述环状槽的底侧面间,所述回位挡块底面与所述环状槽的底侧面固接,所述底凸起固接于所述回位挡块顶面上;

固定板,其套设于所述导向套外侧且位于所述活动离合器与所述回位挡块之间,所述固定板顶端与所述活动离合器底端固接,所述扭簧底端连接部位的水平投影落入所述固定板的水平投影内,所述扭簧的底端与所述固定板顶端固接,其中,顶凸起固接于所述固定板底面上。优选的是,还包括:

支撑部,其包括上下间隔套装在所述联轴器外侧的第二固定板与主支撑板,所述主支撑板外侧与所述摆闸壳体固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主支撑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柱;

闯闸刹车器,其包括均套装在所述联轴器外侧的活动闯闸刹车器与固定闯闸刹车器,所述活动闯闸刹车器固接在所述联轴器外侧,所述固定闯闸刹车器顶面固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底面,所述活动闯闸刹车器顶面与固定闯闸刹车器底面相互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电机顶端与所述主支撑板固接。

优选的是,所述闯闸刹车器为牙嵌式电磁离合器。

优选的是,还包括:机械限位装置,其包括固接在所述活动闯闸刹车器底端的闯闸刹车器凸起,与卡接在所述主支撑板顶面上的两个主支撑板凸块,且分别位于所述闯闸刹车器凸起的两侧,所述主支撑板凸块与所述联轴器中心的距离等于所述闯闸刹车器凸起与所述联轴器中心的距离,且所述主支撑板凸块顶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闯闸刹车器凸起高度;

其中,当所述门扇处于90°时,所述闯闸刹车器凸起处于两个所述主支撑板凸块的中间位置,当所述门扇处于0°或180°时,所述闯闸刹车器凸起分别与所述主支撑板凸块相抵。

优选的是,所述主支撑板顶面设置有环绕所述联轴器外侧的滑槽,所述滑槽内的底部固接有至少一排环绕所述联轴器的固定柱,所述主支撑板凸块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柱相适配的固定孔。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摆闸机芯中的固定离合器与活动离合器均安装在转轴上,并且二者相互接触,当出现摆闸断电时,固定离合器断电释放活动离合器,通过扭簧产生的恢复力带动活动离合器旋转,活动离合器带动转轴以及门扇旋转旋转至0°位置,门扇打开。此过程中,活动离合器通过控制转轴而间接控制门扇旋转,避免了直接接触门扇而使门扇受到损坏。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摆闸机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1中b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1中b部分的剖面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摆闸机芯的主支撑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摆闸机芯的机械限位装置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摆闸机芯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摆闸壳体1、电机2、联轴器3、转轴4、门扇5、断电回位机构100、支撑板101、电磁离合器102、固定离合器1021、活动离合器1022、扭簧103、顶凸起104、底凸起105、轴承106、导向套107、固定部1071、环状槽108、回位挡块109、固定板110、支撑部6、主支撑板61、第二固定板62、支撑柱63、闯闸刹车器7、固定闯闸刹车器71、活动闯闸刹车器72、机械限位装置8、闯闸刹车器凸起81、主支撑板凸块82、滑槽83、固定柱84、固定孔8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摆闸机芯,摆闸包括摆闸壳体1、竖直设于壳体内的电机2、竖直连接在电机2顶端的联轴器3、与联轴器3顶端竖直固接的转轴4、与转轴4固接的门扇5,其特征在于,包括:

断电回位机构100,其设于所述转轴4顶端,所述断电回位机构100包括:

支撑板101,其可转动套装在所述转轴4外侧,且与所述摆闸壳体1固接;

电磁离合器102,其包括均套装在所述转轴4外侧的固定离合器1021与活动离合器1022,所述活动离合器1022与所述固定离合器1021相互接触,其中,所述固定离合器1021顶端与所述支撑板101固接;

扭簧103,其竖直套装在所述转轴4与所述电磁离合器102之间,且位于所述支撑板101下方,所述扭簧103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101的底端固接,底端与所述活动离合器1022固接;

顶凸起104,其固设于所述活动离合器1022底端;

底凸起105,其位于所述活动离合器1022下方且固设于所述转轴4上,所述底凸起105与所述转轴4中心的距离等于所述顶凸起104与所述转轴4中心的距离,且所述底凸起105顶端与所述活动离合器1022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顶凸起104的高度;

其中,当门扇5处于0°时,扭簧103产生的恢复力最小,且所述顶凸起104位于所述底凸起105从0°向180°旋转的方向一侧且相抵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机2、联轴器3、转轴4、断电回位机构100设置在摆闸壳体1内,门扇5侧边与转轴4通过螺栓固接,电机2运行能够带动转轴4与门扇5转动。其中本发明中的摆闸可以只有一个门扇5,门扇5另一侧是墙体或者摆闸壳体1等可以用来阻挡的设施,也可以是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门扇5,用来阻挡行人。断电回位机构100包括支撑板101、电磁离合器102、扭簧103、顶凸起104和底凸起105,其中,支撑板101与转轴4活动连接,以使支撑板101与轴承106之间可相对转动,支撑板101外侧与摆闸壳体1固接,使支撑板101不被转轴4转动时所带动;电磁离合器102包括固定电磁离合器1021和活动电磁离合器1022,两者均套装在转轴4外侧,固定离合器1021顶端与支撑板101的底端固定连接,固定离合器1021底端与活动离合器1022顶端相互接触;扭簧103竖直可转动套装在转轴4与电磁离合器102之间,并且设置在支撑板101下方,扭簧103顶端与支撑板101的底端固接,扭簧103底端与活动离合器1022固接;活动离合器1022底端设置有顶凸起104,其形状优选为矩形块状,活动离合器1022下方的转轴4上固结有底凸起105,其形状优选为矩形块状,顶凸起104与底凸起105到转轴4中心的距离相同,并且底凸起105顶端与活动离合器1022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顶凸起104的高度,使顶凸起104与底凸起105能够相抵接触,其中顶凸起104位于能够阻挡底凸起105从0°向180°方向旋转的一侧(即门扇5从0°向180°方向旋转)。当门扇5处于0°时,扭簧103具有一定的恢复力,且恢复力最小,由于底凸起105与顶凸起104相抵触,阻止了扭簧103恢复至自然状态。在门扇5从0°旋转至180°过程中,转轴4上的底凸起105推动顶凸起104一起旋转,其中顶凸起104带动扭簧103底部一起旋转,而扭簧103顶端固定不动,从而使扭簧103恢复力增强。当门扇5从180°旋转至0°的过程中,底凸起105随转轴4转动,顶凸起104在扭簧103的恢复力带动下与底凸起105沿相同的方向旋转,并且一直保持与底凸起105抵接在一起的状态。当产生特殊情况断电时,电磁离合器102断电失去磁性,此时扭簧103产生的恢复力带动顶凸起104旋转,同时顶凸起104推动与之相抵触的底凸起105一起朝0°方向旋转,从而使门扇5打开。

使用过程中,当行人刷卡通过摆闸时,刷卡信号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2转动以及固定离合器1021断电,摆闸完全打开后,控制器控制电机2停止转动以及固定离合器1021上电吸和,当出现闸机断电后,固定离合器1021失去磁吸力,并释放所吸住的活动离合器1022,扭簧103产生的恢复力带动转轴4转动,使门扇5朝0°方向旋转,摆闸被完全打开。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闸机断电回位机构100中的固定离合器1021与活动离合器1022均安装在转轴4上,并且二者相互接触,当出现摆闸闸机断电时,固定离合器1021断电释放活动离合器1022,通过扭簧103产生的恢复力带动活动离合器1022旋转,活动离合器1022带动转轴4以及门扇5旋转旋转至0°位置,门扇5打开。此过程中,活动离合器1022通过控制转轴4而间接控制门扇5旋转,避免了直接接触门扇5而使门扇5受到损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4上固定套装有轴承106,所述轴承106外侧面与所述支撑板101固接,以使支撑板101可转动套装在所述转轴4上,采用这种方案使转轴4可相对支撑板101转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导向套107,其位于所述转轴4外侧与所述扭簧103内侧之间,所述导向套107顶端水平向外延伸设有固定部1071,所述固定部1071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101的底端固接,所述扭簧103的顶端与所述固定部1071的底端固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断电回位机构100包括导向套107,其套装在转轴4外侧,并且扭簧103套装在导向套107外侧,导向套107的固定部1071顶端与支撑板101的底端固定,固定部1071的底端与扭簧103的顶端固,通过导向套107给固定板110和活动离合器1022转动导向及轴向限位。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4外周向内缩合形成环状槽108,所述断电回位机构100设于环状槽108内,便于断电回位机构100的固定安装。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回位挡块109,其套设于所述转轴4上且位于所述活动离合器1022与所述环状槽108的底侧面间,所述回位挡块109底面与所述环状槽108的底侧面固接,所述底凸起105固接于所述回位挡块109顶面上;

固定板110,其套设于导向套107外侧且位于所述活动离合器1022与所述回位挡块109之间,所述固定板110顶端与所述活动离合器1022底端固接,所述扭簧103底端连接部位的水平投影落入所述固定板110的水平投影内,所述扭簧103的底端与所述固定板110顶端固接,其中,顶凸起104固接于所述固定板110底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回位挡块109固定连接在环状槽108的底侧面上,底凸起105固接于回位挡块109顶面上,固定板110套设于导向套107外侧,顶凸起104固接于固定板110底面上。采用这种方案从而实现底凸起105与顶凸起104的安装固定,并且能够实现顶凸起104与底凸起105的相互抵接,扭簧103底端通过与固定板110顶端固接从而实现与活动离合器1022固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支撑部6,其包括上下间隔套装在所述联轴器3外侧的第二固定板62与主支撑板61,所述主支撑板61外侧与所述摆闸壳体1固接,所述第二固定板62与所述主支撑板61之间连接有支撑柱63;

闯闸刹车器7,其包括均套装在所述联轴器3外侧的活动闯闸刹车器72与固定闯闸刹车器71,所述活动闯闸刹车器72固接在所述联轴器3外侧,所述固定闯闸刹车器71顶面固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62底面,所述活动闯闸刹车器72顶面与固定闯闸刹车器71底面相互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3-4所示,支撑部6包括主支撑板61、第二固定板62与支撑柱63三部分,主支撑板61与摆闸壳体1固接,从而实现主支撑板61的固定,第二固定板62与主支撑板61之间通过支撑柱63连接,从而使第二固定板62能够固定套装在联轴器3外侧。闯闸刹车器7包括活动闯闸刹车器72与固定闯闸刹车器71两部分,并且均套装在联轴器3外侧,固定闯闸刹车器71固接在第二固定板62上,活动闯闸刹车器72固接在联轴器3上,当联轴器3转动时会带动活动闯闸刹车器72一起转动,其中活动闯闸刹车器72顶面与固定闯闸刹车器71底面相互接触,闯闸刹车器7通电后,活动闯闸刹车器72与固定闯闸刹车器71会上电吸和。在使用过程中,当门扇5处于关闭状态,传感器检测到有人闯闸时,控制器控制闯闸刹车器7通电,即固定闯闸刹车器71通电,实现刹车功能。采用这种方案能够阻挡不刷卡而试图闯闸通过的人。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2顶端与所述主支撑板61固接,起到固定电机2的作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闯闸刹车器7为牙嵌式电磁离合器,其上电吸和后的力较大,能够起到阻止行人闯闸的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机械限位装置8,其包括固接在所述活动闯闸刹车器72底端的闯闸刹车器凸起81,与卡接在所述主支撑板61顶面上的两个主支撑板凸块82,且分别位于所述闯闸刹车器凸起81的两侧,所述主支撑板凸块82与所述联轴器3中心的距离等于所述闯闸刹车器凸起81与所述联轴器3中心的距离,且所述主支撑板凸块82顶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62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闯闸刹车器凸起81高度;

其中,当所述门扇5处于90°时,所述闯闸刹车器凸起81处于两个所述主支撑板凸块82的中间位置,当所述门扇5处于0°或180°时,所述闯闸刹车器凸起81分别与所述主支撑板凸块82相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3-4所示,机械限位装置8包括闯闸刹车器凸起81与两个主支撑板凸块82,闯闸刹车器凸起81与联轴器3中心的距离等于主支撑板凸块82与联轴器3中心的距离,并且主支撑板凸块82顶面与第二固定板62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闯闸刹车器凸起81高度,当主支撑板凸块82旋转至0°或者180°时可以与相对应的主支撑板凸块82相抵接。

其中机械限位装置8在运行过程中,当门扇5处于关闭状态,即门扇5与摆闸壳体1垂直时,闯闸刹车器凸起81位于主支撑板凸块82的中间位置,其距离两块主支撑板凸块82的距离相同,当门扇5旋转至0°时,闯闸刹车器凸起81被相对应一侧的主支撑板凸块82抵接,避免转轴4由于惯性带动门扇5继续旋转。在处于停电状态时,通过扭簧103的恢复力使门扇5旋转至0°过程中,由于扭簧103的恢复力作用,会使门扇5出现旋转过程中与摆闸相撞的情况,通过机械限位装置8可以有效地避免此种现象发生。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支撑板61顶面设置有环绕所述联轴器3外侧的滑槽83,所述滑槽83内的底部固接有至少一排环绕所述联轴器3的固定柱84,所述主支撑板凸块82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柱84相适配的固定孔8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5-6所示,在主支撑板61顶面设置有滑槽83,滑槽83环绕联轴器3设置,滑槽83中设置有至少一排环绕联轴器3的固定柱84,主支撑板凸块82底部设置有与固定柱84相适配的固定孔85,主支撑板61通过固定孔85卡接在固定柱84上,从而使主支撑板凸块82卡接在滑槽83中。

在使用过程中,当限制门扇5旋转的角度为0°到90°时(即单向通行时),将卡接在180°位置处的主支撑板凸块82移至90°位置卡接即可。采用这种方案可通过更改主支撑板凸块82的位置从而更改机械限位装置8的限位角度,方便快捷。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摆闸机芯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