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法及炒菜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88914发布日期:2020-04-21 21:5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法及炒菜机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烹饪控制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一种炒菜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厨房家电的使用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一些新型厨房家电的出现,进一步地提升了厨房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这些新型厨房家电的代表之一就是炒菜机。炒菜机能够烹饪一部分常见的菜谱,烹饪方式主要以爆炒为主,有的也支持炖煮或者煎炸等烹饪方式。炒菜机一般是带盖烹饪,在烹饪过程中,食材受高温产生的蒸汽不能及时的排出,造成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c损失大,叶绿素破坏严重,食材烹饪出的效果更像是焖煮而非爆炒,成品汤汁多、颜色发黄,极大的影响食欲。在现有技术中,通过锅盖结构上的调整,配合人工调节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蔬菜颜色发黄及营养保留问题,但是,对于排气的时机及频率等具体方案并未提供相应的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蔬菜出水状态不一样,烹饪过程中需实时观察蔬菜的烹饪状态,同时需人为调整排气,操作上耗时及繁琐,不智能,经验要求高。基于此,需要更为智能的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案,来更好地保留蔬菜营养,以及提高成品外观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一种炒菜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如下技术问题:需要更为智能的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案,来更好地保留蔬菜营养,以及提高成品外观效果。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法,所述炒菜机包括控制芯片、锅体、加热模块、搅拌装置、排气装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烹饪的菜品的失水属性,所述失水属性反映了所述菜品在烹饪过程中失水的难易程度;根据所述菜品的失水属性,设定预热温度;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加热所述锅体,在检测到锅体温度达到所述预热温度时,控制所述搅拌装置开始搅拌;在烹饪过程中,控制所述排气装置进行排气。可选地,所述失水属性至少包括难失水、易失水这两类属性;确定所烹饪的菜品的失水属性,包括:确定所烹饪的菜品包含的各种食材分别的失水属性和重量;若易失水的食材重量占比超过第一比例阈值,则确定所述菜品易失水,若难失水的食材重量占比超过第二比例阈值,则确定所述菜品难失水。可选地,根据所述菜品的失水属性,设定预热温度,包括:根据所述菜品的失水属性,若所述菜品越容易失水,则设定越低的预热温度。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菜品的失水属性,设定排气时间;控制所述排气装置进行排气,包括:根据所述排气时间和所述锅体温度的变化数据,控制所述排气装置进行排气。可选地,控制所述排气装置进行排气,包括:在检测到所述锅体温度达到所述预热温度后,控制所述排气装置定时排气。可选地,根据所述菜品的失水属性,设定排气时间,包括:根据所述菜品的失水属性,若所述菜品越容易失水,则设定越短或者越早的排气时间。可选地,根据所述锅体温度的变化数据,控制所述排气装置进行排气,包括:若检测到所述锅体温度到达特定温度,且在随后的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锅体温度低于所述特定温度,则控制所述排气装置进行首次排气,所述特定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或者所述锅体温度上升过程中的温度。可选地,根据所述排气时间和所述锅体温度的变化数据,控制所述排气装置进行排气,包括:在所述首次排气后,若检测到第二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锅体温度的下降率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排气装置进行排气。可选地,根据所述排气时间和所述锅体温度的变化数据,控制所述排气装置进行排气,还包括:在所述首次排气后,若检测到第三预设时间范围内,所述锅体温度的变化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所述锅体温度的下降值未达到第三预设阈值,则按照所述排气时间,控制所述排气装置进行排气。一种炒菜机,包括控制芯片、锅体、加热模块、搅拌装置、排气装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芯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法。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考虑了不同菜品在失水属性上的差异,适应于失水属性,来设定开始搅拌的预热温度,再配合排气装置进行排气,以有助于控制食材析水和水分蒸发,从而有助于更好地保留蔬菜营养,以及提高菜品外观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下,图2对应的烹饪过程的温度变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方案应用于烹饪包含蔬菜的菜品时,尤其能够发挥优势。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中,炒菜机包括控制芯片、锅体、加热模块、搅拌装置、排气装置、温度传感器等部件。锅体用于容纳食材,以及为烹饪食材所加入的油、调味料、水等原材料;加热模块用于加热锅体,一般位于锅体下方或者周身,可以是加热盘或者加热管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锅体在烹饪过程中的温度(简称为锅体温度),可以有多个;搅拌装置用于搅拌锅体中的内容,可以是搅拌刀、锅铲等;排气装置用于将锅体内的气体排出,可以是锅体的自动开闭盖装置,如此能够通过直接开盖排气,优点是排气效率高,或者,也可以是抽气泵或者排气阀等电控式排气,优点是排气速度可控性强;控制芯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控制芯片与加热模块、温度传感器、搅拌装置、排气装置等部件配合工作,可以控制整个烹饪过程中的自动化运作。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炒菜机,执行主体至少包括控制芯片。图2中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s200:确定所烹饪的菜品的失水属性,所述失水属性反映了所述菜品在烹饪过程中失水的难易程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经验或者实验数据,预先为各种菜品定义了失水属性。失水属性包括易失水、难失水这两类,还可以包括介于易失水和难失水之间的类,以下称为中间档。当然,若有需要,还可以对这三类进一步地细分。列举本申请根据实验数据,为一些菜品确定的失水属性,比如,西红柿炒鸡蛋属于易失水的菜品,芹菜炒肉属于难失水的菜品,炒苦瓜属于中间档的菜品等。菜品的失水属性与食材(种类、重量、新鲜程度、切分方式等)、烹饪方式(加热时间、加热功率、加水量、油量、搅拌方式等)等因素相关,对这些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量化后,则可以通过计算确定菜品的失水属性。s202:根据所述菜品的失水属性,设定预热温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热阶段通常是烹饪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在开始预热后,锅体温度会有一个持续上升的过程,随着温度上升,食材会一定程度地开始析水,不同失水属性的食材析水的程度不同,本申请适应于失水属性,通过设定预热温度,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干预控制,以及时减少锅体内的水分。干预控制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搅拌、排气、过滤分离等,通过搅拌能够加速水分蒸发,通过排气能够减少锅体内的水蒸气、通过过滤分离能够滤除菜品析出的至少部分水分。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若菜品越容易失水,可以为其设定越低的预热温度,如此,能够更快地进行干预控制,减少多余水分滞留的时间,比如,为易失水的菜品设定130℃的预热温度,为中间档的菜品设定140℃的预热温度,为难失水的菜品设定150℃的预热温度。除了预设温度以外,还可以根据菜品的失水属性,设置加热功率,以控制到达预设温度的该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析出更多水分,而且多余水分会滞留更长时间。s204: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加热所述锅体,在检测到锅体温度达到所述预热温度时,控制所述搅拌装置开始搅拌。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锅体温度达到预热温度时,认为食材有的一部分水析出,则可以开启搅拌以加速这些水蒸发,如此,能够从早期就将多余水分给菜品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抑制。当前,前面还提到了其他一些干预控制的手段,在步骤s204中,也可以在检测到锅体温度达到预热温度时,触发其他的手段执行。s206:在烹饪过程中,控制所述排气装置进行排气。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烹饪过程中,控制排气装置在合适的时机,多次进行排气,以使锅内保持水分合适的量。排气的时机可以根据菜品的失水属性或者实际的出水状态来确定,除了排气的时机以外,也可以相应地控制排气持续时间、排气方式等。出水状态比如通过锅体温度变化或者水量检测装置等手段确定。通过图2的方法,考虑了不同菜品在失水属性上的差异,适应于失水属性,来设定开始搅拌的预热温度,再配合排气装置进行排气,以有助于控制食材析水和水分蒸发,从而有助于更好地保留蔬菜营养,以及提高菜品外观效果。更具体地,从化学原理上分析本申请的方案的有益效果。蔬菜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能加速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抗坏血酸氧化酶是一类蛋白质,有最佳的适宜温度。本申请适应于失水属性,控制预热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开始搅拌,有助于快速地越过蔬菜中抗坏血酸氧化酶的适宜活性温度,减缓维生素c与氧气发生反应,进而提高维生素c的保留率。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实验数据,用来更直观地说明设定合适的预热温度来触发搅拌动作开始,所带来的效果。菜品为炒青椒,原材料包括:青椒300克,油20克,水15克,盐1克。用户在炒菜机的控制界面中,直接输入食材青椒及其重量,炒菜机自动确定出炒青椒为难出水的菜品。在两次烹饪过程中,分别设定预热温度为90℃、150℃,以加热功率1600w预热,在达到预热温度时,以相同固定的搅拌频率开始搅拌,直至结束,烹饪过程总耗时4分钟。烹饪过程结束后,测定菜品中维生素c保留率,如下表1所示:实验组干基含量mg/100g保存率/%对照13.010090℃预热温度9.270.9150℃预热温度10.983.5在表1中,对照的组是未烹饪的原材料,100克青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13.0mg,当预热温度设置在90℃(偏低的温度)时,维生素c的保留率是70.9%,而当预热温度设置在150℃(比较合适的温度)时,维生素c的保留率是83.5%,达到了较高的保留率。另外,绿色蔬菜在制作成菜品的过程中,介质的酸碱度对叶绿素影响很大,即酸性条件下脱镁脱叶绿醇基叶绿素生成,导致颜色发黄。蔬菜内含有机酸,在烹饪过程中细胞破裂,蛋白变性,蔬菜中的有机酸流出,加速了脱镁脱叶绿醇基叶绿素生成,从而蔬菜变黄。本申请在烹饪过程中,控制排气有利于有机酸的排出,从而保持蔬菜的翠绿颜色。另外,由于维生素c是一类水溶性维生素,因此,控制排气还有利于减少维生素c的溶出,进而提高维生素c的保留率。基于图2的方法,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该方法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扩展方案,下面继续说明。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同一个菜品,在实际应用中,未必所有的用户会严格按照菜谱指定的数据来烹饪,而往往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手头食材的实际情况,来烹饪该菜品。这种情况会影响同一个菜品的失水属性的确定。基于此,本申请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适用性较强的菜品的失水属性确定方案。可以预先确定各种食材的失水属性,食材的失水属性相对于菜品的失水属性,可变性更小。可以为每种食材预先指定固定不变的失水属性(比如,在炒菜机出厂时由厂家预置数据),或者,也可以考虑诸如切分方式(一般切分得越小越容易失水)、新鲜程度(一般越新鲜越容易失水)等因素,对食材的失水属性进行相应修正。针对所烹饪的菜品,确定其包含的各种食材分别的失水属性和重量。食材名称、重量这些数据可以由用户手动输入,也可以由炒菜机智能检测,比如,用户在炒菜机上输入菜品的食谱,并往锅体内投料,炒菜机自动对食材称重。根据所烹饪的菜品包含的各种食材分别的失水属性和重量,来确定菜品的失水属性。比如,若易失水的食材重量占比超过第一比例阈值,则确定菜品易失水,若难失水的食材重量占比超过第二比例阈值,则确定菜品难失水,若两者情况都不符合,则确定菜品属于中间档,第一比例阈值、第二比例阈值比如可以设置在50%以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包含多次排气的排气控制方案,控制所依据的因素主要包括:锅体温度的变化情况、菜品的失水属性,其中,锅体温度的变化情况有进一步地细化为锅体温度的下降率、反映上下波动程度的变化率。下面进行具体说明。若检测到锅体温度到达特定温度,且在随后的第一预设时间范围(比如,3~5秒)内,锅体温度低于特定温度,则控制排气装置进行首次排气,特定温度为预先设定的温度,或者锅体温度上升过程中的温度。该特定温度比如是第一个温度波峰。之所以按照这种方式控制首次排气,是因为,烹饪过程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锅体温度保持上升的,在加热功率没有大幅度下调的情况下,若锅体温度第一次下降,有较大可能是因为食材开始析水了那么此时,进行首次排气是很及时的,而且由于此时水尚且不那么多,易于控制,事半功倍。在首次排气后,后面还可以进行一次或者多次排气,主要分为两类情况,有不同的应对策略。第一类情况,若检测到第二预设时间范围内,锅体温度的下降率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比如,5秒内下降超过4℃),可以控制排气装置再进行排气。原因在于,食材由于一段时间的烹饪熟化,可能开始大量析水了,导致锅体温度短时间快速下降,此时,需要排气控水。对于这类情况,主要强调此时需要排气,而可以不关心具体是怎样的菜品,菜品的失水属性如何。第二类情况,可以预先根据菜品的失水属性,设定排气时间,若检测到第三预设时间范围内,锅体温度的变化率低于第二预设阈值,或者锅体温度的下降值未达到第三预设阈值,则按照排气时间,控制排气装置进行排气。原因在于,这种情况可能是在继续析水,但是析水速度变慢,此时,可以排气控水。对于这类情况,主要强调排气时间,排气时间可以包括排气持续时间、排气开始时间等参数,对于越容易失水的菜品,可以设定越短或者越早的排气时间,以便于及时排气而又不过量失水,反之,对于越难失水的菜品,可以设定越长或者越晚的排气时间,以便于充分排气控水。以排气持续时间为例,比如将易失水的菜品设定为30秒,中间档的菜品设定为40秒,难失水的菜品设定为50秒。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简化控制,也可以不根据排气时间和锅体温度的变化数据,控制排气。比如,可以按照一定的频率,定时排气多次。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排气多次,但是,若采用开盖排气的方式,则排气次数也不宜过多。原因在于,维生素c的氧化需要氧气的参与,烹饪过程中的加盖有利于减少蔬菜与氧气的接触,进而减少维生素c的氧化,提高维生素c的保留率;烹饪过程中,在水气排出以及氧气的进入之间需要找一个平衡点,过多的开盖虽会排出水分,但是,同时也带来大量的氧气,而不开盖虽减少了氧气的进入,但是,大量的水分会加速维生素c的流出以及叶绿素的破坏。控制排气次数不超过3次是比较合适的。根据上面的说明,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场景下,图2对应的烹饪过程的温度变化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图3中,一共进行了3次排气。可以在锅体温度上升达到预热温度时,控制搅拌开始;在锅体温度第一次达到温度波峰(也即,达到第一个温度波峰)时,控制首次排气执行,图中标示首次排气的箭头指向第一个温度波峰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定温度波峰,首次排气的实际执行时间要比第一个温度波峰的时刻略晚一些;在锅体温度温度变化率低于一定程度时,控制第2次排气执行,可以看到,图中标示第2次排气的箭头附近的温度曲线变化,这表示温度变化率相对低;在锅体温度下降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控制第3次排气执行,可以看到,图中标示第3次排气的箭头之前的温度短时间内下降幅度较大,这表示温度下降率相对高。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炒菜机的烹饪控制方法。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