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枕头装置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78555发布日期:2020-01-14 16:5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健枕头装置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家具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健枕头装置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上头枕种类很多,然而枕头结构较为单一,对于实现对枕头高度调节时极为不便,使得很多枕头在实际使用时的舒适度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健枕头装置的生产方法,能够方便提供枕头高度方便调节的保健枕头装置,提高保健枕头装置使用的舒适度。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保健枕头装置的生产方法,

该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制作座体,将伸缩器安装在座体上,并且使得伸缩器沿着座体的四个拐角处布置;

第二步、制作支撑枕体,将头枕安装在支撑枕体上;

第三步,将支撑枕体安装在伸缩器上。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特征:

所述座体的四周设置有四个伸缩器,所述支撑枕体固定在伸缩器的伸缩杆杆端,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伸缩器的伸缩杆伸出长度。

所述伸缩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座体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立式布置,所述伸缩杆的下端与支撑弹簧抵靠,所述底座周边延伸设置有滑动管套,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伸缩杆沿着滑动管套滑动。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伸缩杆下端的横轴,所述横轴水平且与伸缩杆垂直布置,所述横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杆端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杆端与锁紧块的一端铰接,所述锁紧块的另一端设置有锁紧圈,所述锁紧圈与滑动管套的内壁抵靠或分离。

所述锁紧圈的外圈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齿圈,所述滑动管套的内管壁设置方向设置有多组齿圈,所述锁紧圈与滑动管套的内管壁的齿圈配合。

所述锁紧块滑动设置在伸缩杆下端的滑轨上,所述滑轨水平布置。

所述伸缩杆外套设有护罩,所述护罩与滑动管套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所述横轴的杆端延伸且伸出护罩的外壁,所述横轴伸出护罩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杆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杆端与扳手的中段铰接,所述扳手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支撑枕体的下端,所述扳手的铰接轴上设置有扭簧。

所述滑动管套上设置有避让横轴的条形开口,所述条形开口竖直布置。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波纹橡胶套,所述波纹橡胶套的上端与护罩的下端抵靠。

所述支撑枕体整体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支撑枕体的框面内设置有横向松紧带及纵向松紧带,所述支撑枕体上设置有横向条形孔及纵向条形孔,所述横向松紧带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分别挂在横向条形孔内,所述纵向松紧带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分别挂在纵向条形孔内。

所述头枕的一侧设置有颈枕,所述颈枕所在的头枕下部设置有用于卡置颈枕按摩棒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沿着头枕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横向松紧带及纵向松紧带构成的框面上设置有头枕支撑板,所述头枕下端设置在头枕支撑板上。

所述颈枕按摩棒的长度方向水平且两端设置有机架板,所述机架板倾斜向下延伸且延伸端水平布置,所述机架板的中段通过连接轴转动式设置在支撑枕体的下板面位置处,所述机架板的水平延伸端之间通过驱动支架板连接为一体,所述头枕支撑板的下板面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竖直且下端设置成球头状,所述驱动杆的下端与驱动支架板的上板面抵靠或分离。

所述连接轴伸出支撑枕体的支耳一端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撑枕体与支板上板面设置有复位弹簧。

所述头枕支撑板的两侧通过铰接轴连接有连接支板,所述头枕支撑板与连接支板之间的铰接轴水平布置,所述连接支板搭设在横向松紧带及纵向松紧带上。

所述座体整体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座体的下框面设置有支撑弹条,所述支撑弹性整体呈弧形板状结构,且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卡置在座体的框架内,所述支撑弹条沿着座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该枕头在实际使用时,将座体放置平整,而后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调节支撑枕体与座体之间的间距,从而方便实现对头枕高度进行调节,以提高枕头使用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保健枕头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是保健枕头装置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图5是保健枕头装置移出头枕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移出头枕支撑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由中间断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两个伸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单个伸缩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伸缩器移出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

下面详尽说明该保健枕头装置的具体特征:

一种保健枕头装置,包括座体10,所述座体10上设置有支撑枕体20,所述支撑枕体20上设置有头枕30,所述支撑枕体20与座体10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座体10与支撑枕体20之间的间距;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实际使用时,将该保健枕头装置放置在床上,当需要对头枕30高度进行调节时,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实施对座体10与支撑枕体20之间的间距调整,进而实现对头枕30高度的调节,当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方便用户使用,提高该保健枕头装置使用的舒适度。

为实现对头枕30的稳定支撑,以方便实现对头枕30高度进行调节,所述座体10的四周设置有四个伸缩器40,所述支撑枕体20固定在伸缩器40的伸缩杆41杆端,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伸缩器40的伸缩杆41伸出长度。

具体地,所述伸缩器40包括底座46,所述底座46固定在座体10上,所述底座46上设置有支撑弹簧45,所述支撑弹簧45立式布置,所述伸缩杆41的下端与支撑弹簧45抵靠,所述底座46周边延伸设置有滑动管套42,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伸缩杆41沿着滑动管套42滑动;

当实施对支撑枕体20进行高度调节时,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使得伸缩杆41沿着滑动管套42滑动,从而实现对伸缩杆41的上端伸出滑动管套42的高度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对头枕30的高度进行调整。

具体地,结合图9至图11所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伸缩杆41下端的横轴411,所述横轴411水平且与伸缩杆41垂直布置,所述横轴4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杆412,所述第一支杆412的杆端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杆413,所述第一连杆413的杆端与锁紧块414的一端铰接,所述锁紧块414的另一端设置有锁紧圈415,所述锁紧圈415与滑动管套42的内壁抵靠或分离;

当实施对伸缩杆41上端伸出滑动管套42高度调整时,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横轴411转动,从而连动第一支杆412摆动,当第一支杆412摆动时,连动锁紧块412端部的锁紧圈413与滑动管套42的内壁抵靠,进而实现对伸缩杆41进行锁紧,避免伸缩杆41继续下移,当需要对伸缩杆41上调时,调节机构调节横轴411转动后,使得连动锁紧块412端部的锁紧圈413与滑动管套42的内壁分离,在支撑弹簧45的弹性支撑力下,调节伸缩杆41伸出滑动管套42的长度,进而实现对支撑枕体20高度进行调整,当高度调节合适后,松开调节机构,使得锁紧圈413与滑动管套42的内壁抵靠,进而实现对伸缩杆41进行锁紧。

为确保支撑杆411与滑动管套42上位置进行可靠锁紧,所述锁紧圈415的外圈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组齿圈,所述滑动管套42的内管壁设置方向设置有多组齿圈,所述锁紧圈415与滑动管套42的内管壁的齿圈配合;

上述的锁紧圈415上设置的多组齿圈与滑动管套42上的齿圈配合,从而避免支撑杆411沿着滑动管套42竖直方向产生相对滑动,以实现对支撑杆411的锁紧操作,以确保对支撑枕体20高度进行有效锁定,确保该枕头装置的正常使用。

为实现对锁紧块414的滑动支撑,所述锁紧块414滑动设置在伸缩杆41下端的滑轨410上,所述滑轨410水平布置。

更进一步地,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伸缩杆41外套设有护罩43,所述护罩43与滑动管套42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配合,所述横轴411的杆端延伸且伸出护罩43的外壁,所述横轴411伸出护罩4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支杆416,所述第二支杆416的杆端与第二连杆417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17的杆端与扳手418的中段铰接,所述扳手418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支撑枕体20的下端,所述扳手418的铰接轴上设置有扭簧;

结合图10和图7所示,将上述的扳手418设置在支撑枕体20的两侧位置,当需要对头枕30高度进行调节时,用户双手扣动扳手418,使得扳手418绕铰接轴转动,进而实现对横轴411一端的第二支杆416进行摆动,当第二支杆416摆动时,连动横轴转动,当横轴416转动后,使得锁紧圈415与滑动管套42的内管分离,通过用户的头部压缩支撑弹簧45,进而使得支撑枕体20的高度降低,当用户手松开扳手418,使得锁紧圈415与滑动管套42内壁抵靠,进而实现对支撑枕体20高度进行定位,当用户的头部与枕支撑体20分离,在支撑弹簧45的弹力作用下,当枕头达到合适的高度后,松开扳手418,进而实现对支撑枕体20高度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对枕头装置进行调整,该保健枕头装置实际使用十分便捷,舒适度较高;

当松开上述扳手418后,在扭簧的复位力下,使得上述连杆复位,进而使得锁紧圈415与滑动管套42的内壁抵靠,从而实现对伸缩杆41高度进行调整。

为实现对横轴411上下升降时的避让,所述滑动管套42上设置有避让横轴411的条形开口421,所述条形开口421竖直布置。

为实现对上述护罩43下移的弹性支撑,以及避免灰尘进入护罩43内,所述底座46上设置有波纹橡胶套44,所述波纹橡胶套44的上端与护罩43的下端抵靠。

进一步地,为提高该枕头的使用舒适度,所述支撑枕体20整体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支撑枕体20的框面内设置有横向松紧带50及纵向松紧带60,所述支撑枕体20上设置有横向条形孔21及纵向条形孔22,所述横向松紧带5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挂钩51,所述第一挂钩51分别挂在横向条形孔21内,所述纵向松紧带60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挂钩61,所述第二挂钩61分别挂在纵向条形孔22内;

头枕30采用高密度海绵或者乳胶制成,而后将头枕30固定在支撑枕体20上,支撑枕体20整体形成矩形框状结构,将横向松紧带50沿着支撑枕体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而后将纵向松紧带60沿着支撑枕体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从而实现对支撑枕体20框面的全覆盖,使得支撑枕体20的框面形成一个有效的弹性支撑面,通过上述的横向松紧带50及纵向松紧带60能够实现对头枕30的弹性支撑,提高头枕30的使用舒适度;

上述的横向松紧带50沿着支撑枕体20通过两端的挂钩实现绷紧装配,拆卸也较为方便,以方便后续的清洁操作;

为实现对用户颈部的按摩支撑,以提高使用舒适度,所述头枕30的一侧设置有颈枕31,所述颈枕31所在的头枕30下部设置有用于卡置颈枕按摩棒60的条形槽32,所述条形槽32沿着头枕30的长度方向布置;

结合图1和图4所示,颈枕按摩棒60放置在条形槽32内,当用户头部枕在头枕30上后,颈枕按摩棒60十四对头枕30的抬起,进而实现对用户颈部的支撑,进而实现对颈部进行舒缓,提高使用舒适度;

上述的颈部按摩棒60为磁疗棒,以实现对用户颈部血液舒缓的作用,可用来辅助舒缓用户颈椎及颈部疼痛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

为实现对头枕30的安装,所述横向松紧带50及纵向松紧带60构成的框面上设置有头枕支撑板70,所述头枕30下端设置在头枕支撑板70上;

头枕30的下板面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板,头枕30上开设有安装孔,将头枕30的安装呢板与头枕支撑板70贴合,进而实现对头枕30的安装。

更进一步地,所述颈枕按摩棒60的长度方向水平且两端设置有机架板61,所述机架板61倾斜向下延伸且延伸端水平布置,所述机架板61的中段通过连接轴611转动式设置在支撑枕体20的下板面位置处,所述机架板61的水平延伸端之间通过驱动支架板612连接为一体,所述头枕支撑板70的下板面设置有驱动杆71,所述驱动杆71竖直且下端设置成球头状,所述驱动杆71的下端与驱动支架板612的上板面抵靠或分离;

所述连接轴611伸出支撑枕体20的支耳一端设置有支板613,所述支撑枕体20与支板613上板面设置有复位弹簧614;

将头枕30安装固定在头枕支撑板70上,用户的头部枕在头枕30上,压设横向松紧带50及纵向松紧带60构成弹性面,从而使得头枕支撑板70下移且使得驱动杆71杆端与驱动支架板612的上板面抵靠,当驱动杆71杆端与驱动支架板612的上板面抵靠时,从而克服复位弹簧614,使得机架板61上的连接轴611转动,当机架吧61绕连接轴611转动后,使得颈枕按摩棒60抬起,进而将颈枕31抬起,以实现对用户颈部的支撑,进一步提高该保健枕头装置使用的舒适度;

当用户不使用时,在复位弹簧614及横向松紧带50及纵向松紧带60构成弹性面的弹性复位,使得头枕支撑板70上升,并且使得颈枕按摩棒60复位,使得头枕30的高度复位至合适的高度。

为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度,所述头枕支撑板70的两侧通过铰接轴连接有连接支板72,所述头枕支撑板70与连接支板72之间的铰接轴水平布置,所述连接支板72搭设在横向松紧带50及纵向松紧带60上;

上述的连接支板72铰接设置在头枕支撑板70的两侧,当用户头部枕在头枕30位置后,连接支板72与头枕支撑板70产生夹角,进而使得头枕30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折,模拟正常枕头的弯折效果,以提高枕头装置使用的舒适度;

所述支撑枕体20的框架长度方向包含两段构成,两段支撑枕体20的框架之间通过铰接轴a连接,所述铰接轴a水平沿与支撑枕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将枕体30放置在支撑枕体20上,并且头枕支撑板70的长度方向与铰接轴a平行布置;当用户的头部枕在头枕支撑板70上后,压缩枕体30,并且使得头枕支撑板70两侧的连接支板72绕轴转动,使得枕体30产生形变,并且连动支撑枕体20的框架绕铰接轴a转动,并且实现对头枕30变形产生避让,从而进一步提高使用该枕头装置使用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为提高枕头装置使用舒适度,所述座体10整体呈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座体10的下框面设置有支撑弹条11,所述支撑弹性11整体呈弧形板状结构,且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接板12,所述卡接板12卡置在座体10的框架内,所述支撑弹条11沿着座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

上述的弹性条板11采用弹性树脂或者弹性木材支撑,以实现对座体10的支撑,使得枕头装置实现一定角度的滚动效果,从而使得枕头装置呈现互动的姿态,用户在使用时,能够有效找寻合适的角度,以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使用时,在枕头装置上套设枕头套,以方便清洗。

总之,本发明的保健枕头装置,不仅使用方便,使用舒适度高,而在在实施对用户的枕头高度调节方便,该保健枕头装置十分适合长期卧床患者的使用,在无需起身的情况下,即可方便实现对枕头高度进行调整,因此该保健枕头装置十分适合医疗病患护理中使用。

一种保健枕头装置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制作座体10,将伸缩器40安装在座体10上,并且使得伸缩器40沿着座体10的四个拐角处布置;

第二步、制作支撑枕体20,将头枕30安装在支撑枕体20上;

第三步,将支撑枕体20安装在伸缩器40上。

所述在支撑枕体20的上安装横向松紧带50及纵向松紧带60,将横向松紧带50的两端挂设在支撑枕体20上设置的横向条形孔21内,将纵向松紧带60的两端挂设在支撑枕体20上设置的横向条形孔21内,并且使得横向松紧带50及纵向松紧带60呈现网格状结构。

在横向松紧带50及纵向松紧带60构成的支撑网格面放置头枕支撑板70。

在座体10的框架内安装支撑弹条11,使得支撑弹条11沿着座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

当上述头枕装置生产完毕后,在枕头装置上套设枕头套,并且在枕头套上设置磁疗用的磁疗棒,进而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