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0798发布日期:2020-01-07 11:2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青睐。吸尘器具体又细分为卧式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多种品类,其中无线手持式吸尘器以其便携、方便、适用场景多的优点成为众多吸尘器品类中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

用户使用手持式吸尘器时直接握持吸尘器主机使用,为了减少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疲累感,提升使用轻便性,合理的布局吸尘器各部件,以使握持力矩合理,使用方便是手持式吸尘器产品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布局方案。在该方案中,手柄的两端一端连接电机,一端连接电池,使得整机重心接近手柄握持位置,以此达到使吸尘器更便于操作的目的。但该方案也存在不足的地方,一是电机布置在手柄上方,使得电机排风方向位于整机后方,在用户使用时,吸尘器排出的热风会吹到用户身上,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二是,电机进风方向与二级分离器出风方向垂直,二级分离器出来的气流需转折90度然后进入电机进风口,使得风阻加大。现有技术还公开了另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布局方案,该方案将电机放置在分离器上方,分离器出风方向与电机进气方向相同,使得电机与分离器之间的风阻较小,同时,电机出风口布置在整机前方,避免了整机出风吹到用户的问题。但该方案存在的不足,一是整机大部分零件都位于手柄前方,使得整机重心靠前,造成用户使用费力的问题。二是电机叠放在二级分离器上方,加大了整机高度,使得整机不协调,尺寸偏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吸尘器所存在的体积偏大、排风方向不合理的问题,提供一种吸尘器。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吸尘器,包括:机壳、电源组件、电机、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所述机壳具有远离使用者的第一端和靠近使用者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口,所述第二端设置有手柄;所述电源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和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第一过滤组件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手柄两侧;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排气端和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进气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中心线和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中心线成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中心线和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中心线互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中心线和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中心线成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中心线和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中心线互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中心线间夹角不大于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中心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进气管,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所述连接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外部环境;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四腔体内。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排气方向背向所述第二端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收缩结构,所述收缩结构连通所述电机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出气口,所述收缩结构靠近所述电机一端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收缩结构靠近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一端的截面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口排气方向背向所述第二端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第一分离器,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二分离器,所述第一分离器和/或第二分离器为旋风分离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还包括前置过滤器和/或后置过滤器,所述前置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进气端,所述后置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排气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可拆卸的第一集尘杯,所述第一集尘杯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可拆卸的第二集尘杯,所述第二集尘杯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中心线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机壳、电机、电源组件、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机壳具有远离使用者的第一端和靠近使用者的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口,第二端设置有手柄;电源组件、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均设置于机壳内,电机设置于第二过滤组件和排气口之间,第一过滤组件靠近第一端,第二过滤组件和电源组件设置于手柄两侧。通过优化吸尘器当中各组件的位置,在保证高清洁效果的前提下,结构布局紧凑,体积较小,整机重心利于操作。同时调整排气口的位置,使得排气方向背向使用者,使得用户在使用吸尘器时不受由排气口中排出气体产生的气流冲击,提升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当中吸尘器的另一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当中吸尘器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双箭头代表气流流动方向。

其中:

吸尘器100;机壳200;第一端210;进气管211;排气口212;第二端220;手柄221;第一腔体241;第二腔体242;第三腔体243;第四腔体244;连接通道245;电源组件300;第一过滤组件400;第一分离器410;第一集尘杯420;第二过滤组件500;第二分离器510;第二集尘杯520;电机600;收缩结构610;电机罩6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尘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合理布局吸尘器当中的各个组件,使得吸尘器整机分布协调,尺寸紧凑,基于握持点重力产生的力矩较小,握持省力,排风方向背向使用者,提升使用体验。

具体的,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吸尘器100包括机壳200、电机600、电源组件300、第一过滤组件400和第二过滤组件500,机壳200具有远离使用者的第一端210和靠近使用者的第二端220,第一端210设置有进气管211和排气口212,第二端220设置有手柄221;电源组件300、第一过滤组件400和第二过滤组件500均设置于机壳200内,电机600设置于第二过滤组件500和排气口212之间,第一过滤组件400靠近第一端210,第二过滤组件500和电源组件300设置于手柄221两侧。第一过滤组件400的排气端和第二过滤组件500的进气端通过连接通道245连通。

机壳200作为整个吸尘器100的外形件和其他各个组件的安装基础,电源组件300用以向其他各个组件提供电力,第一过滤组件400和第二过滤组件500用以过滤空气,收集尘污。其中,机壳200具有远离使用者的第一端210和靠近使用者的第二端22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是指机壳200按照和使用者之间的距离所划分出的区域,而不是指代机壳200上的具体结构。除机壳200外,吸尘器100的各个组件,质量主要集中在第一过滤组件400、第二过滤组件500和电源组件300,吸尘器100的重心主要由以上三者的布置方式决定。使用吸尘器100时,使用者通常握持手柄221,进气管211朝向底面,保持吸尘器100的工作姿态。当吸尘器100重心偏离手柄221和地面之间的垂线时,在重力作用下会对使用者施加基于手柄221处产生的力矩,而使用者为了维持吸尘器100的工作姿态,必须要克服该力矩,较为费力。本发明将第二过滤组件500和电源组件300设计在手柄221的两侧,将第一过滤组件400设置在吸尘器100使用姿态下手柄221和地面之间的垂线附近,从而将整个吸尘器100的重心控制在吸尘器100使用姿态下手柄221和地面之间的垂线附近,减少或消除吸尘器100对使用者产生的力矩,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同时,第一过滤组件400和第二过滤组件500基于控制重心的目的做出相应位置调整后,吸尘器100排气口212的位置也会做出相应调整。本发明将排气口212设置于吸尘器100上远离人体的第一端210,使得用户在使用吸尘器100时不受由排气口212中排出气体产生的气流冲击,提升用户的体验。应当理解的是,排气口212的位置和各个组件布置方式具有相关性,而不应当被视为两个互相孤立的特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当中,如图1所示,将进气管211中心线和第一过滤组件400中心线呈夹角设置。第一过滤组件400可以是采取直接强制过滤方式进行过滤的结构,例如滤芯、滤网等,也可以是采用离心分离方式进行过滤的结构,如旋风分离器等,或是其他过滤结构。进气管211中心线和第一过滤组件400中心线呈夹角设置,可使得气流从进气管211流入时,不能直接进入第一过滤组件400,而是沿一定流动路径流动后,最终进入第一过滤组件400。对于滤芯等强制过滤结构,可使得气流不会集中在滤芯的某个区域,提升滤芯的使用效率;对于分离器等离心分离结构,使得气流在进入分离器时,能够沿着分离器旋转方向的切向进入,避免气流在进入分离器前再次进行转向,可减小风阻,提升过滤效果。进一步的,进气管211中心线和第一过滤组件400中心线呈夹角锐角,优选30°-9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当中,如图1所示,将第一过滤组件400中心线和第二过滤组件500中心线呈夹角设置。第一过滤组件400或第二过滤组件500可以是采取直接强制过滤方式进行过滤的结构,例如滤芯、滤网等,也可以是采用离心分离方式进行过滤的结构,如旋风分离器等,或是其他过滤结构。通常情况下第一过滤组件400或第二过滤组件500沿某一方向的长度大于其沿其他方向的长度,例如当第一过滤组件400或第二过滤组件500整体略呈圆柱形时,其沿轴向方向的长度大于其沿径向方向的长度。为了减小吸尘器100整机尺寸,将第一过滤组件400中心线和第二过滤组件500中心线呈夹角设置,同时电源组件300也相当于和第一过滤组件400成夹角设置,第一过滤组件400中心线、第二过滤组件500和电源组件300整体略呈“u”形,“u”形缺口处设置手柄221并连通“u”形的两边,降低吸尘器100整机的尺寸,适应手持吸尘器100的小型化发展要求,更加便于用户携持,而且整机的重心更稳、外观更加美观。进一步的,第一过滤组件400中心线和第二过滤组件500中心线呈夹角锐角,优选30°-9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当中,电机600用于产生气流,将外部空气有进气管211吸入并从排气口212排出。电机600设置于第二过滤组件500和排气口212之间,电机600中心线和第二过滤组件500的中心线成夹角设置,优选为同轴设置,同轴设置时,可使第二过滤组件500排出的气流不需转向直接进入电机600,避免气流转向带来的风阻。电机600设置在第二过滤组件500和排气口212之间,即电机600设置在整个吸尘器100当中最靠近排气口212的位置,进入电机600的空气已经经过第一过滤组件400和地儿过滤组件的两次过滤,能够减少灰尘对电机600的损害。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当中,如图5所示,机壳200内部形成有第一腔体241、第二腔体242、第三腔体243和第四腔体244,第一腔体241和第二腔体242靠近第一端210,第三腔体243和第四腔体244靠近第二端220,第一腔体241至第四腔体244按照顺时针顺序呈矩形设置,第一腔体241连通进气管211,第一腔体241通过连接通道连通245于第三腔体243,排气口212连通第二腔体242和外部环境,第四腔体244密闭;第一过滤组件400设置于第一腔体241内,电机600设置于第二腔体242内,第二过滤组件500设置于第三腔体243内,电源组件300设置于第四腔体244内。电机600工作时产生负压,将外部气流经进气管211吸入,依次流经第一腔体241、第一过滤组件400、连接通道245、第三腔体243、第二过滤组件500、电机600和第二腔体242,最终经排气口212排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当中,电机600和第二过滤组件500之间还设置有收缩结构610,收缩结构610连通电机600的进气口和第二过滤组件500的出气口,收缩结构610靠近电机600一端的截面尺寸小于收缩结构610靠近第二过滤组件500一端的截面尺寸。收缩结构610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零件,也可由机壳200、电机600等零件上的外壳延伸而成。由于第二过滤组件500的出气口尺寸通常大于电机600的进气口尺寸,在二者之间设置收缩结构610,使得气流逐渐汇集至电机600进气口,避免气流通道面积突变导致风阻增加。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当中,排气口212排气芳香背向第二端220设置,即排气口212排气端背向用户设置,排气方向朝向前方,相比排气方向设置在后方,这种设置让用户在使用吸尘器100时不受气流冲击的影响和干扰,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当中,第一过滤组件400包括第一分离器410,第二过滤组件500包括第二分离器510。第一分离器410和第二分离器510可以是旋风分离器,相较于强制过滤的滤芯、滤网,旋风分离器能够将灰尘和大颗粒杂物分离出,避免其直接冲击过滤组件,提升过滤能力和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当中,第二过滤组件500还包括前置过滤器和/或后置过滤器,前置过滤器设置于第二过滤组件500的进气端,后置过滤器设置于第二过滤组件500的排气端。前置过滤器或后置过滤器可以是滤芯、滤网等,和分离器共同使用,进一步提供过滤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当中,第一过滤组件400包括第一集尘杯420,第一集尘杯420中心线与第一过滤组件400中心线重合;第二过滤组件500包括第二集尘杯520,第二集尘杯520中心线与第二过滤组件500中心线重合。集尘杯作为灰尘收集装置,其可拆卸地设置于过滤组件当中,气流进入过滤组件时首先进入集尘杯内,并沿集尘杯周向切线方向进入,避免气流在进入分离器前再次进行转向,可减小风阻,提升过滤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吸尘器100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1、通过优化吸尘器100当中各组件的位置,在保证高清洁效果的前提下,结构布局紧凑,体积较小,整机重心利于操作。

2、通过调整排气口212的位置,使得排气方向背向使用者,使得用户在使用吸尘器100时不受由排气口212中排出气体产生的气流冲击,提升用户的体验。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吸尘器100,包括电机600、机壳200、电源组件300、第一过滤组件400和第二过滤组件500,机壳200具有远离使用者的第一端210和靠近使用者的第二端220,第一端210设置有进气管211和排气口212,第二端220设置有手柄221;电源组件300、第一过滤组件400和第二过滤组件500均设置于机壳200内,第一过滤组件400靠近第一端210,第二过滤组件500和电源组件300设置于手柄221两侧。电机600设置于第二过滤组件500和排气口212之间。

其中,进气管211中心线和第一过滤组件400中心线互相垂直。第一过滤组件400中心线和第二过滤组件500中心线互相垂直。电机600中心线与第二过滤组件500中心线同轴。机壳200除进气管211外,整体呈“u”形,第一过滤组件400、第二过滤组件500均呈圆柱形,电源组件300整体呈长方形,第二过滤组件500、第一过滤组件400盒电源组件300依次设置于“u”形的左边、下边和右边,使得该部分的重心落在机壳200内“u”形缺口处,即保持工作姿态时手柄221与地面之间的垂线附近。

手柄221与进气管211中心线呈夹角设置而非互相垂直,当手柄221平行于地面时,进气管211倾斜于地面,使得吸尘器100吸气端能够具有更大的运动范围。

电机600和第二过滤组件500之间还设置有收缩结构610,收缩结构610连通电机600的进气口和第二过滤组件500的出气口,收缩结构610靠近电机600一端的截面尺寸小于收缩结构610靠近第二过滤组件500一端的截面尺寸。电机600通过电机罩620连接于机壳200。排气口212排气方向背向第二端220设置。

第一过滤组件400包括第一分离器410和可拆卸的第一集尘杯420,第一分离器410为滤网式分离器。第二过滤组件500包括第二分离器510、前置过滤器和/或后置过滤器,以及可拆卸的第二集尘杯520,第二分离器510为旋风分离器,前置过滤器和后置过滤器为滤网式过滤器,前置过滤器设置于第二过滤组件500的进气端,后置过滤器设置于第二过滤组件500的排气端。

使用时,电机600工作产生负压,外部气体由进气管211进入,沿第一分离器410和第一集尘杯420的周向切向方向进入,在第一分离器410中进行初步气尘分离,分离后的尘土或大颗粒杂物进入第一集尘杯420,分离后的气流流向第二分离器510和第二集尘杯520,并沿沿第二分离器510和第二集尘杯520的周向切向方向进入第二分离器510,并在第二分离器510内做离心运动,进行二次尘气分离。二次分离后的空气进入电机600,并由排气口212排出。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