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佐料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72111发布日期:2021-07-16 16:4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加佐料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加佐料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2.烹饪过程中有些食物需要添加佐料,现有的操作方法是用于打开烹饪设备的门体,将食物连带烹饪器具从烹饪装置中取出,然后手工添加佐料。这种操作方法不仅麻烦,而且操作过程中热气迎面扑来,给用户带来不好的操作体验,另外,操作时打开门体会使烹饪设备内胆中的温度降低,进而对烹饪造成影响,使得烹饪时间延长。申请号为cn201410239267.6(申请公布号为cn10405476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烤箱,包括烘箱本体,烘箱本体上开有透明移门,透明移门内设有烘烤转筒,烘烤转筒通过电机带动旋转,烘烤转筒上方的烘箱本体顶部设有佐料加入管,佐料加入管上均布多个分料孔,烘烤转筒底部设有喷吹管,喷吹管上设有多个正对烘烤物的喷嘴,喷吹管末端设有鼓风机。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能自动喷洒佐料的烤箱,与现有的人工撒料相比,方便了用户操作,并且该专利中通过烘烤转筒来转动烘烤中的食物,使得佐料能均匀地喷洒在食物上,但是当食物体积较大转动不方便,或者食物不适合转动(例如转动会影响食物的内部结构或者造型)时,该专利中的烤箱无法实现对食物表面的均匀喷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喷料角度可变的自动加佐料烹饪设备。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喷料均匀的自动加佐料烹饪设备。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耗低的自动加佐料烹饪设备。
6.本发明为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加佐料烹饪设备,包括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内壁面上安装有喷管组件,该喷管组件包括外管和插设在该外管中能并能相对于该外管以其自身轴线方向旋转的内管,外管的侧壁上延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通孔,内管上延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分别与内管内腔相通的喷嘴,该喷嘴与上述通孔一一对应,且各通孔沿外管周向的长度大于对应喷嘴沿该方向的长度。
7.为使佐料能被更加均匀地喷洒在食物表面,所述喷管组件分别设置在内胆的左右内侧面上,且各外管分别沿前后方向安装在内胆的对应内侧面上。
8.为使本发明中的烹饪设备的内部结构简单,各所述内管的后端分别穿过内胆的背板而外露,所述内胆背侧安装有热风机且该热风机的驱动电机外露于内胆的背面,还包括用于将该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传递至各内管而使各内管转动的传动组件。即利用烹饪设备自带的驱动装置来实现对各内管的驱动,使得烹饪设备的内部结构简单。
9.为能较好地实现驱动电机与各内管之间的传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组、
第二齿轮组以及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为两个并分别固定在各内管的外露端上,第一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第一传动齿轮,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上述主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联动,第一传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固定为一体,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固定为一体,且主动齿轮与其中一个从动齿轮通过第一传动带联动,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而第三传动齿轮与另一从动齿轮通过第二传动带联动。
10.进一步,还包括电磁离合器,该电磁离合器的前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而后部与上述主动齿轮连接。这样通过控制电磁离合器的前、后部的接触和分离即能控制各内管的动作,即当需要调节喷嘴的喷料角度时,电磁离合器的前、后部的接触,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两侧的从动齿轮转动,继而实现各内管的转动,实现对喷嘴的喷料角度的调整。调节完毕后,控制电磁离合器的前、后部的相分离,主动齿轮停止转动,各内管停止转动,则各喷嘴定位在所需的喷料角度。
11.进一步,各所述内管的外露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各内管上的各喷嘴分别限位在对应的通孔中,还包括微动开关,而各上述内管的外露端的其中一处上安装有触发件,该触发件至少具有两个触发部,当不同的触发部与微动开关上的触发点接触时,各喷嘴相对于对应的通孔发生转动。从而能对各喷嘴的喷料角度进行更加精准的控制,进而能进一步促进佐料在食物表面的均匀喷洒。
12.进一步,各所述内管的外露端与连接管组成输料管路,该输料管路具有进料口,还包括具有出料口的混料组件,该出料口与上述进料口通过输料管连通。从而能使两侧的喷管组件能共用混料组件,使得烹饪设备的内部结构简洁。
13.进一步,还包括水箱,所述混料组件包括混料腔、佐料进水管、第一进水泵以及流出泵,上述佐料进水管的一端与水箱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混料腔的进水口连通,且上述第一进水泵安装在该佐料进水管上,上述混料腔上具有上述出料口,上述流出泵安装在上述输料管上。
14.进一步,所述流出泵包括进口和出口,上述输料管包括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该第一输料管的一端与上述混料腔的出料口连通,而另一端与流出泵的进口连通,第二输料管的一端与流出泵的出口连通,而另一端上述输料管路的进料口连通,且上述第二输料管上设置有流量计。通过流量计来精确控制佐料的用量,从而提升烹饪效果。
15.进一步,所述水箱的内部具有相互独立的净水腔和上述混料腔,该净水腔具有上述水箱的出水口,该出水口与内胆的进水口通过内胆进水管连通,且该内胆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二进水泵。将混料腔设置在水箱中,使得烹饪装置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简洁。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喷管组件包括外管和位于外管中的内管,内管能相对于该外管以其自身轴线方向旋转,并且各通孔沿外管周向的长度大于对应喷嘴沿该方向的长度,从而通过内管的旋转能改变各喷嘴相对于对应通孔的位置,进而改变喷嘴的喷料角度,使得佐料能根据需要被均匀地喷洒在食物表面。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加佐料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1.图5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22.图6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4.如图1~6所示,一种自动加佐料烹饪设备,该烹饪装置可为蒸箱、烤箱或者蒸烤一体机等,本实施例中该烹饪装置为蒸烤一体机。上述烹饪装置包括内胆1,该内胆1的左右内侧面上分别安装有侧支架2,本实施例中各侧支架2均具有上下三层放置层。内胆1背侧安装有热风机4且该热风机4的驱动电机41外露于内胆1的背面,而内胆1的上方安装有水箱8。
25.此外,内胆1的内壁面上安装有喷管组件3,该喷管组件3包括外管31和插设在该外管31中能并能相对于该外管31以其自身轴线方向旋转的内管32,外管31的侧壁上延其长度方向间隔均设有通孔311,内管32上延其长度方向间隔均设有分别与内管32内腔相通的喷嘴321,该喷嘴321与上述通孔311一一对应,且各通孔311沿外管31周向的长度大于对应喷嘴321沿该方向的长度。本实施例中,各喷嘴321分别被限位在对应的通孔311中,即各喷嘴321均外突于内管32表面并插设在对应的通孔311中。优选地,为实现对各喷嘴321的轴向限位,各喷嘴321沿轴向的长度与各通孔311沿外管31轴向的长度相匹配,。这样通过内管32的旋转能改变各喷嘴321相对于对应通孔311的位置,进而改变喷料角度,使得佐料能被均匀地喷洒在食物表面。尤其在多层烹饪时,通过各喷嘴321的转动,使得各层食物上均能被均匀地喷洒佐料。
26.本实施例中,上述喷管组件3分别设置在内胆1的左右内侧面上,且各外管31分别沿前后方向安装在内胆1的对应内侧面上。具体地,各侧支架2均包括两侧的竖杆21和横设在两个竖杆21之间的横杆对,各横杆对均包括支撑横杆22和位于该支撑横杆22之上的限位横杆23,各横杆对中的支撑横杆22与限位横杆2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烹饪器具的上述放置层。各外管31分别安装在对应侧支架2的顶端,且各外管3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竖杆21固定,从而能使各喷管组件3稳固地安装在内胆1的内侧面上,此外,在内胆1的左右内侧面上均设置喷管组件3,能使佐料更加均匀地被喷洒在食物表面。
27.进一步,各内管32的后端分别穿过内胆1的背板而外露,且各内管32的外露端通过连接管33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管33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内管32后端口中,各内管32均能相对于连接管33转动,且各内管32与连接管33的连接处均为密封结构,以防止液体从连接处泄漏。为能驱动各内胆1相对于外管31转动,还包括传动组件5,该传动组件5将热风机4的驱动电机41的驱动力传递至各内管32而使各内管32转动。上述传动组件5包括第一齿轮组51、第二齿轮组52以及从动齿轮53,该从动齿轮53为两个并分别固定在各内管32的外露端上,第一齿轮组51包括主动齿轮511和第一传动齿轮512,第二齿轮组52包括第二传动齿轮521和第三传动齿轮522,上述主动齿轮511与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联动,第一传动齿轮512与主动齿轮511固定为一体,第二传动齿轮521与第三传动齿轮522固定为一体,且主动齿轮511与其中一个从动齿轮53通过第一传动带54联动,第一传动齿轮512与第二传动齿轮521相啮合,而第三传动齿轮522与另一从动齿轮53通过第二传动带55联动。可见,本发明中驱动各内管32转动无需另设驱动机构,直接利用蒸烤一体机自带的驱动电机41,不仅能使蒸
烤一体机内部结构简单,而且能降低生产成本。
28.另外,烹饪过程中(尤其是烘烤过程中)热风机4一直处于旋转状态,而佐料的喷洒仅在烹饪的某个阶段进行,并且喷料过程中各内管32无需一直处于转动状态,因此本发明中还包括电磁离合器6,该电磁离合器6的前部与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连接,而后部与上述主动齿轮511连接。这样通过控制电磁离合器6的前、后部的接触和分离即能控制各内管32的动作,即当需要调节喷嘴321的角度时,电磁离合器6的前、后部的接触,驱动电机41驱动电磁离合器6的前部,进而通过电磁离合器6的后部带动主动齿轮511转动,转动的主动齿轮511通过第一传动带54带动其中一个从动齿轮53,进而带动该从动齿轮53对应的内管32转动,同时第一传动齿轮512与上述主动齿轮511同步转动,转动的第一传动齿轮512带动第二传动齿轮521转动,第三传动齿轮522与另一从动齿轮53通过第二传动带55联动,进而带动该从动齿轮53对应的内管32转动,实现对喷嘴321角度的调整。调节完毕后,控制电磁离合器6的前、后部的相分离,主动齿轮511停止转动,各内管32停止转动,则各喷嘴321定位在所需的喷料角度。
29.为能对喷嘴321的喷料角度进行更加精确的调控,还包括微动开关71,其中一根内胆1的外露端上安装有触发件72,该触发件72至少具有两个触发部721,当不同的触发部721与微动开关71上的触发点711接触时,各喷嘴321相对于对应的通孔311发生转动,从而能对各喷嘴321的喷料角度进行更加精准的控制,从而能进一步促进佐料在食物表面的均匀喷洒。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触发件72为杆件,其一端形成有圆环状的套环722,该套环722套连在上述内管32上并能随该内管32同步转动,另一端具有第一凸块721a、第二凸块721b以及第三凸块721b,各凸块均为上述触发部721,且当第一凸块721a与微动开关71上的触发点711接触时,各喷嘴321的喷料角度朝向放置在各侧支架2的第一放置层201的烹饪器具(例如烤盘),当第二凸块721b与微动开关71上的触发点711接触时,各喷嘴321的喷料角度朝向放置在各侧支架2的第二放置层202的烹饪器具,当第三凸块721b与微动开关71上的触发点711接触时,各喷嘴321的喷料角度朝向放置在各侧支架2的第三放置层203的烹饪器具。
30.进一步,各内管32的外露端与连接管33组成输料管路34,该输料管路34具有进料口341,还包括具有出料口821的混料组件,该出料口821与上述进料口341通过输料管86连通。上述混料组件包括混料腔82、佐料进水管83、第一进水泵84以及流出泵85,上述佐料进水管83的一端与水箱8的出水口20连通,另一端与混料腔82的进水口(混料腔的进水口与其出料口共用)连通,且上述第一进水泵84安装在该佐料进水管83上,上述混料腔82上具有上述出料口821,上述流出泵85安装在上述输料管86上。优选地,所述流出泵85包括进口和出口,上述输料管86包括第一输料管861和第二输料管862,该第一输料管861的一端与上述混料腔82的出料口821连通,而另一端与流出泵85的进口连通,第二输料管862的一端与流出泵85的出口连通,而另一端上述输料管86路34的进料口341连通,且上述第二输料管862上设置有流量计9。通过流量计9来精确控制佐料的用量,从而提升烹饪效果。本实施例中,水箱8的内部具有相互独立的净水腔81和上述混料腔82,该净水腔81上述水箱8的出水口20,该出水口20与内胆1的进水口通过内胆进水管88连通,且该内胆进水管88上安装有第二进水泵87。将混料腔82设置在水箱8中,使得烹饪装置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简洁。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内胆1内腔的一侧分隔出一个独立的空间,该独立的空间即为上述混料腔82,
而内胆1内腔的其他区域则为上述净水腔81,上述混料腔82的一侧可开设加料口(未示出)以用于佐料的加入,且该加料口可用密封盖(未示出)密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