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4874发布日期:2020-08-07 19:3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储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米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像大米之类的食材,人们往往习惯一次性购买较多的量,并利用例如塑料米桶、五金米桶、陶瓷米桶等的储米装置对其进行储存。上述储米装置大多只是简单地将自身用于储存大米的空间与外界空间隔离,而无法对储米空间的诸如温度、湿度等各种参数进行控制。例如,大米在长时间储存过程中会发生呼吸作用,产生较多的热量。而在密闭的储存空间内热量不易外散,较高温度的环境容易导致食材腐败。另外,从储米装置内取用大米时,储存空间与外界环境连通,其温度、湿度等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长时间储存,容易发生受潮、霉变、陈化、生虫等问题,因而难以长时间保鲜,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米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米装置,所述储米装置包括:

容纳仓,所述容纳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具有出料口;

取料单元,所述取料单元设置于所述出料口下方,所述取料单元包括:

取料口;

取料腔,所述取料腔能够在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取料口连通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取料口位于所述取料腔的下方;和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能够在密封所述取料口的密封位置和开启所述取料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所述取料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打开位置,当所述取料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之外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密封位置,使得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取料单元相对外界形成密闭空间;以及

底座,所述容纳仓构造为与所述底座分体的结构并且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所述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用于使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压力低于预定压力。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真空泵对容纳食材的容纳空间抽气,使容纳空间内形成负压环境,降低其中的空气含量,由此可以减缓食材在储存过程中的呼吸作用。通过取料单元将容纳空间内的食材取出,可以大大减少容纳空间与外界环境保持连通的频率和程度,可以使容纳空间保持相对独立,从而减轻外界环境对容纳空间的不利影响,有利于食材长时间保鲜。此外,储米装置整体构造为容纳仓与底座分体且可拆卸的方式,可以方便对容纳仓进行清洗。而真空泵设置在底座上,有利于减轻容纳仓的重量,方便拆装。

可选地,所述容纳仓内设置有抽气管,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抽气管连通,所述抽气管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由此,可以避免容纳空间内的食材颗粒或灰尘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抽气管导致堵塞。

可选地,所述抽气管的所述进气口设置为具有向下的朝向或横向的朝向。由此,可以进一步避免容纳空间内的食材颗粒或灰尘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抽气管导致堵塞。

可选地,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朝向所述容纳仓,所述容纳仓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抽气部,所述第一抽气部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气体通路,在所述容纳仓连接至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抽气部插接并通过所述气体通路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由此,直接插接的方式有利于容纳仓的拆装操作。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上套设有抽气密封圈,所述抽气密封圈的朝向所述容纳仓的一端构造为渐扩的伞形部,所述第一抽气部构造为设置于所述底壁的外侧并向下延伸的柱状结构,在所述容纳仓连接至所述底座的状态下,所述柱状结构接收在所述伞形部内并挤压所述伞形部。由此,进气口与第一抽气部的连接方式简单,易于拆装。

可选地,所述真空泵相对于所述底座沿上下方向可活动地设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偏置件,所述偏置件对所述真空泵施加朝向所述容纳仓的偏置力。由此,偏置件可以使第一抽气部与抽气密封圈的伞形部之间保持挤压力,有利于保持密封。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通过直接插入所述气体通路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抽气部插接。由此,进气口与第一抽气部的连接方式简单,易于拆装。

可选地,所述第一抽气部构造为设置于所述底壁的外侧并向下延伸的柱状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抽气部构造为设置于所述底壁的内侧并向上延伸的柱状结构。由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第一抽气部的具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底座的顶板具有向下凹陷的安装部,所述真空泵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由此,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方式实现真空泵的固定安装。

可选地,所述真空泵对所述容纳空间抽气的气体流路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入口上设置有过滤网。由此,过滤网可以避免容纳空间内的食材颗粒或灰尘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抽气管导致堵塞。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储米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储米装置的竖向剖切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储米装置的容纳仓的立体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储米装置的底座的立体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底座的分解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储米装置的取料单元的进料口密封件的立体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储米装置的取料单元的盖板的立体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储米装置的取料单元的密封件的立体视图;以及

图9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米装置,其可以用于储存诸如米、豆之类的颗粒状食材。然而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储米装置也可以在容纳空间内储存水果或蔬菜等。因此,储米装置也可以称为食材储存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储米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容纳单元

根据本发明,储米装置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容纳单元。图1至图3示出了作为容纳单元的一个示例的容纳仓10。此外,储米装置1还包括底座20。容纳仓10构造为与底座20分体的结构,并以可拆卸地方式连接至底座20。

容纳仓10包括仓体11和仓盖12。仓体11大致构造为圆角长方体的形状,其具有位于内部的空间,并在顶部形成与该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仓盖12覆盖在仓体11的顶部以封闭所述开口。由此,仓盖12和仓体11之间构成用于储存食材的容纳空间14。

示例性地,容纳空间14可以设置较大的容积,使得其可以存储5-10kg的食材。可拆卸的设置方式允许用户将容纳仓10拆下清洗,使其内部保持整洁卫生的环境,有利于食材长时间储存。优选地,如图1所示,仓体11的侧壁上可以设置视窗17,以方便用户观察容纳仓10内储存的食材的量。

仓盖12可以固定地连接至仓体11,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等的方式固定连接。仓盖12上设置有可开合地附加盖13。可以通过打开附加盖13的方式将食材放置在容纳空间14内。如此,附加盖13尺寸较小,开启和盖合更加方便。并且附加盖13所对应的开口较小,可以减小附加盖13开启时灰尘或杂物等通过开口落入容纳空间14内的可能。附加盖13可以通过例如绕枢转轴枢转、沿滑槽推拉或直接取下的方式打开。

作为替换实施方式,仓盖12也可以设置为整体能够相对于仓体11开合。例如,仓盖12可以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至仓体11,或者直接扣合在仓体11上,或者通过滑槽以推拉的方式连接至仓体11。此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保留或省略上述附加盖13。

仓体11的底部设置有与容纳空间14连通的出料口15。储存在容纳空间14内的食材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地从出料口15流出,便于用户取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储米装置1尤其适于储存诸如米、豆之类的具有流动性的颗粒状食材。优选地,仓体11的底部可以构造为包括倾斜的内侧面的底壁。该内侧面可以由至少一个倾斜面构成。并且出料口15设置在倾斜面的最低的位置处。例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仓体11的底部大致构造为四棱锥的倒锥形结构。出料口15设置在倒锥形的顶端(也即仓体11的最低位置处)。由此,仓体11的底部具有坡度,能够避免食材残留。作为替换实施方式,仓体11的底壁的内侧面也可以构造为弧形的倾斜面。并且,可以理解,上述底壁的内侧面可以是倾斜面与平面的组合。

相应地,底座20的顶板21设置为从底座20的侧壁的上边缘向下偏移预定距离。这样可以在顶板21的上方形成空间,以在容纳仓10安装至底座20时避让容纳仓10的向下凸出的底部。

优选地,容纳仓10和底座20中的一个可以设置卡位,另一个设置卡扣。当容纳仓10安装至底座20时,卡扣与卡位卡合,使二者锁紧。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仓10设置有卡位16,底座20上设置有卡扣22。当然,作为替换实施方式,容纳仓10和底座20还可以通过诸如螺钉的紧固件连接的方式锁紧。

减压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储米装置1进一步地包括减压单元30。减压单元30与容纳空间14连通,用于使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降低至或低于预定压力值。例如,可以通过对容纳空间14抽气的方式使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的状态可以称为负压状态。在负压状态下,容纳空间14内的空气含量——尤其是氧气含量——较低,能够显著地减弱所储存的食材的呼吸作用,有利于食材在长时间的储存过程中保鲜。

如图2所示,减压单元30包括真空泵31。真空泵31的进气口与容纳空间14连通,以对容纳空间14抽气。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泵31设置在底座20中。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避免将真空泵31直接地设置在容纳仓10上,有利于减轻容纳仓10的重量,使其更加轻便。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顶板21的一部分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安装真空泵31的真空泵安装部23。也即,真空泵31设置在容纳仓10的正下方。相应地,容纳仓10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柱状的第一抽气部33,其具有与容纳空间14连通的气体通路。第一抽气部33与真空泵31的进气口流体连通。由此,即可以利用真空泵31对容纳空间14抽气。可以理解,容纳空间14整体构造为密封环境,以便于在抽气后保持负压状态。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泵31并非完全地埋设在底座20中,而是设置为从顶板21向上凸出,以减小真空泵31的进气口与第一抽气部33之间的距离。另外,真空泵31的进气口和第一抽气部33之间设置有抽气密封圈32,其一端套设在进气口上,而朝向第一抽气部33的一端构造为渐扩的伞形部。当容纳仓10安装至底座20时,第一抽气部33与抽气密封圈32对齐并接收在伞形部中。合理地设置第一抽气部33的凸出长度,使其对抽气密封圈32施加挤压力。从而实现真空泵31的进气口和第一抽气部33之间的流体连通并相对外界保持密封。由此,真空泵31的进气口和第一抽气部33可以随容纳仓10安装至底座20而直接地流体连通,并且随容纳仓10从底座20上拆下而直接地分离,方便拆装操作。

优选地,虽然图中没有示出,可以在真空泵安装部23内设置诸如弹簧的偏置件。该偏置件对真空泵31施加朝向容纳仓10的偏置力,以确保第一抽气部33与抽气密封圈32的伞形部之间具有挤压力而保持密封。

作为替换实施方式,也可以在真空泵31的进气口和第一抽气部33之间设置硅胶软管实现流体连通。或者还可以在真空泵31的进气口的外周套设密封圈,通过进气口直接插入第一抽气部33的气体通路的方式实现流体连通。此时,用于形成第一抽气部33的柱状结构可以设置在容纳仓10的底壁的外侧向下延伸,也可以设置在容纳仓10的底壁的内侧向上延伸(也即与第二抽气部34的构造类似)。

通常,在储存米、豆之类的颗粒状食材时,容纳空间14内容易产生颗粒尺度很小的食材碎屑,或者混入灰尘等。为了避免食材碎屑或灰尘堵塞减压单元30的气体流路,优选地,如图2所示,减压单元30的气体流路的入口设置在容纳空间14的顶部。

具体地,容纳仓10的底部在内侧设置有与第一抽气部33对应的第二抽气部17。第一抽气部33的气体通路同时贯通第二抽气部34。容纳仓10内还设置有抽气管35,其一端连接至第二抽气部34与气体通路连通,另一端则延伸至容纳空间14的顶部。优选地,容纳空间14的顶部设置有柱状的第三抽气部36,其内部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气体通路。抽气管35可以连接至第三抽气部36,以保持固定。优选地,抽气管35设置为沿着容纳仓10的侧壁的内表面延伸,避免与所储存的食材产生干涉。

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优选地,减压单元30的气体流路在位于容纳空间14的顶部的入口可以设置为向下朝向或横向朝向,避免食材碎屑或灰尘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其中。另外,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减压单元30的气体流路的入口处设置过滤网37,以进一步隔离堵塞气体流路的异物进入。

根据本发明的储米装置的减压单元的设置方式可以是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若干技术特征的组合。

取料单元

为了方便顺利地将食材从容纳空间14取出,根据本发明的储米装置1还包括取料单元40。如图2、图4和图9所示,取料单元40设置于容纳空间14的出料口15的下方,其具有取料腔43和取料口44。其中,取料腔43能够在与容纳空间14的出料口15连通的第一位置和与取料口44连通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取料腔43能够从出料口15接收预定量的食材。当取料腔43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接收的预定量的食材可以通过取料口44取出。

优选地,取料口44设置于取料腔43的下方,可以在二者连通时利用重力使取料腔43内的食材自动地落下,方便用户取用。

优选地,如图2所示,储米装置1还包括设置于取料口44下方的接料盒60。接料盒60以可取出的方式设置。当取料单元40完成取料操作之后,用户可以从接料盒60收集所取出的食材。

另外,为了保证对容纳空间14的密封,取料单元40进一步地包括密封件45。密封件45能够在密封取料口44的密封位置和开启取料口44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取料单元40设置为,当取料腔43位于第二位置与取料口44连通时,密封件45位于打开位置,以方便用户取出食材;而当取料腔43位于第二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时,密封件45位于密封位置,以密封取料口44。如此,在不需要取用食材时,虽然容纳空间14通过出料口15与取料单元40连通,但是二者相对外界保持密封,确保容纳空间14能够形成独立空间以保持负压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取料单元40设置在底座20中。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减轻容纳仓10的重量,使其更加轻便。如图4和图9所示,底座20的顶板21在与出料口15对应的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凹陷部25,以设置取料单元40。该凹陷部25具有底壁251和侧壁252。取料口44设置在底壁251上。

取料单元40还包括用于形成可移动的取料腔43的转动件42。转动件42设置在凹陷部25内并围绕其轴线ax可旋转。如图9所示,取料单元40包括为转动件42的旋转提供驱动力的驱动件46,例如马达。转动件42包括至少两个沿圆形的径向延伸并且沿周向间隔的分隔部421。此外,转动件42还包括连接相邻的两个分隔部421的外周部422。由此,相邻的两个分隔部421以及二者之间的外周部422所围成的区域限定一个取料腔43。当转动件42围绕轴线ax旋转时,取料腔43随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作为替换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设置外周部422,而使分隔部421沿径向延伸抵靠凹陷部25的侧壁252。以侧壁252代替上述外周部422与相邻的分隔部421共同限定一个取料腔43。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分隔部421构造为沿径向延伸的臂。转动件42包括沿周向均匀间隔的四个臂。因此,转动件42包括四个取料腔43。可以理解,分隔部421的下表面紧贴在凹陷部25的底壁251的上表面上,以避免进入取料腔43的食材撒漏,也可以避免食材卡入分隔部421的下方而影响转动件42转动。当然,分隔部421也可以构造为具有较小厚度的分隔板的形式。

优选地,以大米为例,每个取料腔43所能容纳的大米的量可以设置为50-150g左右,以方便用户根据用餐人数定量地取用。取料腔43的容量可以设置为75g、90g、100g、120g或上述范围内的任意数值。根据设计需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分隔部42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三个、五个或更多个以分别限定两个、三个、五个或更多个取料腔43。其中,每个取料腔43可以具有均等的容积,也可以设置为具有大小不同的容积。

凹陷部25构造为开放的空间以方便设置转动件42等。因此,取料单元40还包括如图7和图8所示的盖板41。盖板41覆盖在凹陷部25上,并设置盖板密封圈47起密封作用。盖板41设置有用于与容纳空间14的出料口15连通的进料口411。由此,取料单元40的内部空间除了能够通过进料口411与容纳空间14以及通过取料口44与外界连通之外,在其他位置均相对外界保持密封。

盖板41还设置有进料口密封圈48,以在进料口411和出料口15连通时使二者相对外界保持密封。如图5所示,盖板41的朝向容纳仓10的侧面设置有围绕进料口411的立壁412。立壁412的上边缘具有横向向外的翻边413。相应地,如图6所示,进料口密封圈48包括安装部481和密封部482。其中,安装部481构造为以包边的方式包覆在翻边413上安装固定。密封部482沿进料口411的周向延伸。如图9所示,当容纳仓10安装至底座20时,出料口15的边缘抵靠挤压密封部482,实现密封。上述设置方式能够方便地将进料口密封圈48安装到位,并且安装牢固性好。

作为替换实施方式,还可以在容纳仓10的出料口15设置向下延伸并环绕一周的插入部,以插入部插入进料口411的方式实现出料口15与进料口411之间的连通。同样地,可以在插入部与进料口411之间设置密封圈。在此设置方式中,插入部与进料口411沿横向挤压密封圈实现密封。

如图6所示,优选地,进料口密封圈48还包括刮扫部483。刮扫部483在安装部481上设置在密封部482的相反侧,其沿进料口411的周向围绕一周并且沿着与密封部482的朝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再转至图7和图9,在进料口密封圈48安装到位的状态下,刮扫部483穿过进料口411延伸至盖板41的下方。优选地,在安装状态下,刮扫部483的下边缘低于转动件42的分隔部421的上表面或上边缘2-5mm。

在转动件42转动的过程中,刮扫部483与分隔部421相对移动,能够刮扫分隔部421的上表面。这样可以清除洒落在分隔部421的上表面的食材,避免造成卡滞。可以理解,进料口密封圈48通常由诸如硅胶的柔性材质制作。因此刮扫部483能够在与分隔部421干涉时产生弹性变形进行避让。此外,刮扫部483从进料口411向下延伸,还可以对通过进料口411的食材起到导向作用,使食材能够精准地进入取料腔43。

在本实施方式中,刮扫部483与进料口密封圈48构造为一体的结构,方便安装。作为替换实施方式,刮扫部483也可以是单独成型的结构,并固定的设置在进料口411处,或者刮扫部483还可以构造为与盖板41一体成型,例如刮扫部483单独制作成型并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与盖板41设置为一体且不可拆卸的结构。

图5和图8示出了取料单元40的密封件45。优选地,如图9所示,密封件45设置于凹陷部25的底壁251的下方。由此,密封件45与转动件42分别位于底壁251的两侧,二者不会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密封件45可以由驱动件46提供驱动力以围绕轴线ax旋转的方式在密封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密封件45沿轴线ax的设置位置与转动件42的分隔部421对应。当分隔部421移动至与取料口44对应的位置时,没有取料腔43与取料口44连通,此时恰好密封件45同样位于取料口44下方以密封取料口44,也即位于密封位置。而当取料腔43与取料口44连通时,分隔部421与取料口44错开,相应地密封件45也从取料口44的位置偏离,也即位于打开位置。根据上述设置方式,密封件45与限定取料腔43的转动件42同步地移动,从而可以提高使二者联动的精确度,简化控制程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45包括与转动件42同轴地安装的安装臂451以及套设在安装臂451上的密封垫452。将密封垫452套设在安装臂451上可以确保密封垫452的固定强度。可以避免在随安装臂451转动的过程中由于与底壁251的摩擦而从安装臂451脱落。

优选地,如图5所示,安装臂451的远离轴ax的端部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453。相应地,凹陷部25的底壁251的下方在与取料口4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压板253。当安装臂451移动至取料口44下方时,压板253作用于凸出部453将安装臂451朝向取料口44偏压,从而使密封垫452紧密地覆盖取料口44,增强密封作用。优选地,压板253的朝向取料口44的表面(也即上表面)可以构造为朝向取料口44突出的弧形面。弧形面能够进一步减小压板253与取料口44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对密封件45的偏压作用。另一方面,弧形面圆滑过渡,有利于密封件45与压板253之间相对移动。其中,压板253和凸出部453可以称为偏压结构。作为替换实施方式,也可以设置凸轮结构来实现上述偏压所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底座20的顶板21的用于形成凹陷部25的部分可以视为容纳取料单元40的外壳体。作为替换实施方式,取料单元40也可以不设置在底座20中,采用单独的构件形成具有圆柱形的凹陷部的外壳体。例如,可以将转动件42和密封件45设置在该单独构件上,再以出料口15与圆柱形的凹陷部连通的方式将外壳体密封地连接至容纳仓10的底部即可。换句话说,该外壳体扣合在容纳仓10的底部。这样可以省略设置上述盖板41,并且容纳仓10与取料单元40设置一体的结构。

此外,作为替换实施方式,取料腔43也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例如当仅设置一个取料腔43时,可以设置与取料腔43一体移动的封盖部,随着取料腔43从第一位置移开,封盖部移动至封堵出料口15的位置,避免食材洒落,而当取料腔43移动至第一位置之后,封盖部从出料口15移开。或者,取料腔43也可以设置为以沿直线往复运动的方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储米装置的取料单元的设置方式可以是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若干技术特征的组合。

控制单元

为了便于控制,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储米装置1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50。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50包括分别与减压单元30和取料单元40电连接的控制板53。具体地,控制板53分别与真空泵31和驱动件46电连接,以分别控制二者工作。该控制板53设置在底座20内。一方面,这样方便在各零部件之间布线以实现电连接。另一方面,电连接的各零部件均设置在底座20内,容纳仓10与底座20以及设置在底座20上的零部件之间没有电连接,可以方便容纳仓10相对于底座20的拆装操作。

当用户将食材放置在容纳空间14中之后,控制板53可以自动地控制真空泵31执行抽气操作。可以理解,此时容纳仓10的仓盖12和附加盖13均保持密闭,并且取料单元40的密封件45位于密封位置。减压单元30还可以包括与控制板53电连接的压力感测件(未示出),其用于感测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传递至控制板。当压力感侧件所感测的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下降至预定压力值时,控制板53控制真空泵31停止工作,使容纳空间14内形成并保持负压环境。示例性地,该预定压力值的范围可以在-30kpa至-5kpa,例如-10kpa、-20kpa或上述范围内的任意值。

此外,容纳空间14在长期储存食材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密封不严发生漏气,进而影响真空环境。因此,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控制板53可以配置为实时或周期性地通过压力感测件感测容纳空间中的压力值,并在所感测到的压力值超过预设值并且没有执行取料操作时,控制真空泵31抽气使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重新降低至上述预定压力值。

例如,当食材在负压环境下持续储存的时间超过预定时间(例如1个小时),压力感测件感测到的压力值高于-5kpa(或者压力值为预定压力值的50%)并且同时没有取料操作时,可以启动真空泵31对容纳空间14进行抽气操作以降低其压力。

此外,储米装置1还可以设置提示单元(未示出),其与控制板53电连接。当食材在负压环境下持续储存的时间小于预定时间(例如1个小时),压力感测件感测到的压力值高于-5kpa(或者压力值为预定压力值的50%)并且同时没有取料操作时,控制板53可以控制提示单元发出提示信息,例如光信号、语音信息或其他声音信息等,提醒用户容纳空间14的密封出现问题,需要进行检查和维修。相应地,提示单元可以包括指示灯、扬声器或蜂鸣器等。

作为替换实施方式,储米装置1还可以不设置提示单元,而以其他方式提醒用户。例如控制板53还可以通过与用户的智能手机直接通信,也可以通过服务器或直接地向用户智能手机装设的app发出通知的方式提醒用户。本发明对提醒方式不作限制,只要能实现提醒的效果即可。

当用户需要取料时,可以通过可操作部件对控制板53输入取料指令。控制板53在接收到取料指令之后,控制驱动件46驱动取料仓4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相应地密封件45在密封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实现取料。在取料完成之后,用户可以将接料盒60内的食材收集起来,进行烹饪或其他期望的操作。

可以理解,在执行取料操作时,容纳空间14通过取料单元40的取料口44与外界连通,其中的负压环境被破坏。因此,当取料完成之后,控制板53还可以控制减压单元30以上述方式抽气,使容纳空间14内再次形成负压环境。

如图1所示,优选地,控制单元50可以包括具有指示部的旋钮51(可操作部件)和显示板52。旋钮51安装在显示板52上,并与控制板53电连接。其中,显示板52上设置有用于指示取用的食材的量的信息。该信息可以显示为单个取料腔43的容量的整数倍,或者,也可以根据单个取料腔43的具体容量显示为具体数值。可以理解,指示信息实质上对应的是在一次取料操作中取料腔43经过取料口44的累计次数。

优选地,显示板52还可以包括显示模块,例如显示屏等,用以显示用户的选择信息、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值或其他期望的信息等。

用户可以转动旋钮51,使其指示部与所期望的食材的量对准,同时向控制板53发送相应的电信号。控制板53根据电信号获知取料腔43经过取料口44的累计次数,进而控制转动件42转动,并在经过取料口44的取料腔43的数量达到该累计次数时,控制转动件42停止转动。此时,接料盒60内收集的食材的量即为用户所期望的数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取料腔43具有均等的容积并且围绕轴线ax均匀设置。因此控制板53可以通过控制转动件42旋转经过的角度的方式实现对取料腔43经过取料口44的次数的控制。例如,取料腔43围绕轴线ax的设置数量为n。当用户通过旋钮51指示需要取用数量为n倍于单个取料腔43容量的食材时,控制板53可以根据公式α=360*n/n计算出转动件42需要转动的角度,并在转动件42转动角度α之后控制驱动件46停止工作。

作为替换实施方式,控制板53对取料腔43经过取料口44的次数进行控制还可以通过设置传感单元(未示出)实现。传感单元配置为当取料腔43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向所述控制板53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发出到位信号。控制板53通过接收到的到位信号的数量判断当前取料腔43经过取料口44的次数。

具体地,传感单元可以包括一个信号发出元件和多个触发元件。多个触发元件与取料仓43一一对应。信号发出元件和多个触发元件中的一个固定设置,另一个随转动件42一体地转动。当一个取料腔43移动至第二位置与取料口44连通时,与该取料腔43对应的触发元件触发信号发出元件使其发出到位信号。

当用户通过旋钮51指示需要取用数量为n倍于单个取料腔43容量的食材时,控制板53控制驱动件46驱动转动件42转动,并在接收到的到位信号的数量为n时控制驱动件46停止工作。其中,传感单元可以是微动开关或光电开关以及与之对应的触发元件的组合等。

当然,也可以是触发元件为一个,而信号发出元件设置为与取料腔43一一对应的多个,以实现与上述相同的技术效果;或者还可以是信号发出元件和触发元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多个并且再与取料腔43一一对应,以实现与上述相同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储米装置的控制单元的设置方式可以是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若干技术特征的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