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木质隔热防火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4405发布日期:2019-12-27 15:43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木质隔热防火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火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木质隔热防火门。



背景技术:

钢木质防火门即木板铁皮防火门,这种门采用双层木板外包镀锌铁皮或双层木板单面镶石膏板外包铁皮,也可以采用双层木板、双层石棉外包铁皮。防火门新标准规定钢木质防火门为用钢质和难燃木质材料或难燃木材制品制作门框、门扇骨架、门扇面板、门扇内填充材料为对人体无毒无害的防火隔热材料,并配以防火五金配件所组成的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门。

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908227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可更换门面板的钢木质隔热防火门,它包括芯板和设置在芯板内外表面上的门面板,门面板通过可拆装的方式与芯板连接设置,两门面板的边沿通过设置安装件将两门面板夹装锁固在一起。

上述专利中的防火门虽然夹装稳定且不易松动,但是其结构强度由于设置结构较为复杂的安装件而有所下降,不利于延长防火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防火门的结构强度由于设置结构较为复杂的安装件而有所下降,不利于延长防火门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木质隔热防火门,其具有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木质隔热防火门,包括多个沿其宽度方向平行排列的阻燃木柱,所述阻燃木柱在其排列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防火条,所述防火条远离所述阻燃木柱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防火板,位于所述阻燃木柱同一侧的所述防火条连接在同一所述防火板上,所述防火板远离所述阻燃木柱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饰面板,所述阻燃木柱之间固定连接有防火填充层,所述防火填充层充满所述阻燃木柱之间的缝隙,且与所述防火条的侧边固定连接;

位于其排列末端的所述阻燃木柱远离所述防火填充层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饰面板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平行排列的阻燃木柱能均匀防火门各个部位上的结构强度,防火填充层能保证防火效果的同时增强阻燃木柱之间的连接强度,而防火条的设置则能增强防火填充层与阻燃木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固定板能在阻燃木柱之间形成空腔方便在阻燃木柱之间填充防火填充层,使阻燃木柱与防火填充层组成一个整体,提高防火门整体的结构强度,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可拆卸连接有连接件,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门框上,所述门框上开设有容纳所述固定板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朝向所述固定板的侧面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固定板的防火槽,所述防火槽内填充有防火密封件;

当所述固定板闭合在所述密封槽内时,所述固定板完全遮盖所述防火槽且抵接所述防火槽的周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防火门通过连接件连接在门框上,当防火门关闭后,固定板进入密封槽并盖合在防火槽上,将防火密封件压接在防火槽中,实现门框与防火门之间缝隙的密封,避免火灾引起的烟雾扩散。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侧边凸出于所述饰面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侧边凸出于饰面板,当防火门打开或者关闭而与外界物体发生撞击后,固定板会对饰面板起到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条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阻燃木柱的宽度尺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火条的侧边凸出于阻燃木柱可以提高防火填充层与防火条以及与阻燃木柱的接触面积,使防火填充层固定地更牢固,若防火条的宽度尺寸小于阻燃木柱的宽度尺寸,则防火条与阻燃木柱以及防火板之间形成细长的缝隙,防火填充层会不容易进入该缝隙而形成空腔,不利于防火门结构强度的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条与所述防火板的材料相同且厚度也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火板的体积大于防火条的体积,防火条可由防火板切割而成,方便员工制作防火条。

进一步的,所述饰面板的厚度小于所述防火板的厚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饰面板的主要作用不是防火,因此无需达到防火板的厚度要求,同时还能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木柱的排列密度沿靠近所述连接件的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火门远离连接件的部位上受力较大且与外部物体发生碰撞的概率最高,提高该部位的阻燃木柱的分布密度能提高该部位的结构强度,利于延长防火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防火填充层内设置有多个防火囊,所述防火囊内填充有灭火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发生火灾后,防火门在外力的作用下破裂后,防火囊也会随之破裂而释放灭火粉,起到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多个平行排列的阻燃木柱能均匀防火门各个部位上的结构强度,防火填充层能保证防火效果的同时增强阻燃木柱之间的连接强度,而防火条的设置则能增强防火填充层与阻燃木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固定板能在阻燃木柱之间形成空腔方便在阻燃木柱之间填充防火填充层,使阻燃木柱与防火填充层组成一个整体,提高防火门整体的结构强度,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2)通过设置防火槽与防火密封件,防火门通过连接件连接在门框上,当防火门关闭后,固定板进入密封槽并盖合在防火槽上,将防火密封件压接在防火槽中,实现门框与防火门之间缝隙的密封,避免火灾引起的烟雾扩散;

(3)通过设置填充有灭火粉的防火囊,发生火灾后,防火门在外力的作用下破裂后,防火囊也会随之破裂而释放灭火粉,起到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木质隔热防火门实施例的水平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木质隔热防火门实施例与门框配合的水平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钢木质隔热防火门实施例含防火囊的水平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阻燃木柱;2、防火条;3、防火板;4、防火填充层;5、防火囊;6、饰面板;7、固定板;8、连接件;9、门框;10、密封槽;11、防火槽;12、防火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钢木质隔热防火门,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沿其宽度方向平行排列的阻燃木柱1,阻燃木柱1为方型柱,其厚度尺寸小于其宽度尺寸。阻燃木柱1在其排列方向的两侧即厚度方向上的侧面上通过防火胶或者螺栓固定有防火条2,防火条2由5mm厚玻镁防火板3制成。防火条2的宽度尺寸大于阻燃木柱1的宽度尺寸,两者的长度尺寸相同。防火条2远离阻燃木柱1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防火板3,防火条2与防火板3的材料相同且厚度也相同,位于阻燃木柱1同一侧的防火条2连接在同一防火板3上。防火板3的面积与体积大于防火条2的面积与体积,从而在实际制作防火门的过程中,防火条2可由防火板3切割而成,方便员工制作防火条2,降低材料采购的步骤。

阻燃木柱1与防火板3之间形成空腔,在空腔内填充有防火的膨胀材料形成防火填充层4,防火填充层4充满阻燃木柱1之间的缝隙,并与防火条2的侧边固定连接。若防火条2的宽度尺寸小于阻燃木柱1的宽度尺寸,则防火条2与阻燃木柱1以及防火板3之间形成细长的缝隙,防火填充层4会不容易进入该缝隙而形成空腔,不利于防火门结构强度的提高。而防火条2的侧边凸出于阻燃木柱1后,防火条2凸出的部位增加了防火填充层4与防火条2以及与阻燃木柱1的接触面积,让防火填充层4固定地更牢固。如图4所示,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防火填充层4内设置有多个防火囊5,防火囊5内填充有灭火粉。防火囊5在制作防火填充层4时放入,发生火灾时,防火门在外力的作用下破裂,防火囊5也会随之破裂而释放灭火粉,起到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

防火板3远离阻燃木柱1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饰面板6,饰面板6的厚度小于防火板3的厚度。饰面板6的主要作用为提高美观程度,不是防火,因此无需达到防火板3的厚度要求,同时还能降低成本并节约资源。位于其排列末端的阻燃木柱1远离防火填充层4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与饰面板6的侧边固定连接。固定板7的侧边凸出于饰面板6,当防火门打开或者关闭而与外界物体发生撞击后,外界物体会首先撞击在固定板7上,固定板7削减外界物体的动能后,外界物体再接触饰面板6,使得固定板7对饰面板6起到保护的作用。

结合图2与图3,固定板7延伸出饰面板6的一端上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合页制成的连接件8,并通过连接件8固定在门框9上,门框9为冷轧镀锌钢框。在制作时,阻燃木柱1的排列密度沿靠近连接件8的方向逐渐减小。门框9靠近连接件8的部位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固定板7的密封槽10,当防火门关闭时,固定板7转进密封槽10内。密封槽10朝向固定板7的侧面上开设有开口朝向固定板7的防火槽11,防火槽11内填充有膨胀材料制成的防火密封件12,当固定板7闭合在密封槽10内时,固定板7完全遮盖防火槽11且抵接防火槽11的周缘。

钢木质隔热防火门的工作原理与有益效果为:多个平行排列的阻燃木柱1能均匀防火门各个部位上的结构强度,同时,防火门远离连接件8的部位上受力较大且与外部物体发生碰撞的概率最高,提高该部位的阻燃木柱1的分布密度能提高该部位的结构强度,利于延长防火门的使用寿命。防火填充层4能保证防火门防火效果的同时还增强了阻燃木柱1之间的连接强度,而防火条2的设置则能增强防火填充层4与阻燃木柱1之间的连接强度,固定板7能在阻燃木柱1之间形成空腔方便在阻燃木柱1之间填充防火填充层4,使阻燃木柱1与防火填充层4组成一个整体,提高防火门整体的结构强度,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防火门通过连接件8连接在门框9上,当防火门关闭后,固定板7进入密封槽10并盖合在防火槽11上,将防火密封件12压接在防火槽11中,实现门框9与防火门之间缝隙的密封,避免火灾引起的烟雾扩散。若防火门由于火灾而破裂后,防火门内的防火囊5会随之破裂而释放灭火粉,利于阻止火势蔓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