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夹。
背景技术:
茶夹又称茶筷,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夹的外形也越来越精美。但是这些结构仍是在镊式茶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这种茶夹在夹持茶杯时,其与茶杯之间处于两点接触的状态,因此在夹持茶杯时容易出现茶杯晃动的现象,进而出现茶水洒落的现象,不便于日常泡茶使用。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夹,旨在实现稳固夹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夹,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夹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两呈夹角设置的夹爪,所述第二夹臂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夹持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两所述夹爪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15°≤α≤90°。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沿所述夹爪的延伸方向,至少一所述夹爪的宽度呈减小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臂之间的夹角为β,120°≤β≤150°。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部于第一夹持部的投影位于两所述夹爪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部于第一夹持部所形成的投影距两所述夹爪端部所形成的连线之间的距离为A,0≤A≤5mm。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沿第二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夹臂的方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宽度呈减小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的夹角为γ,5°≤γ≤30°。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为一体结构;
且/或,所述第二夹臂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一夹持部设有两呈夹角设置的夹爪,在夹持茶杯时,两夹爪与第二夹持部分别与茶杯的内壁面和外壁面抵接,如此实现茶夹与茶杯的三点接触,保证茶夹与茶杯的稳固夹持。
使用时,手持茶夹,使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分别为茶杯内和茶杯外,对茶夹施加外力,使夹爪和第二夹持部均与茶杯抵接,以此实现对茶杯的稳固夹持,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茶水洒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茶夹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茶夹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茶夹一实施例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茶夹一实施例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茶夹100,旨在实现稳固夹持茶杯。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茶夹100,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30,第一夹臂10的一端与第二夹臂30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夹臂1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夹持部20,第一夹持部20包括两呈夹角设置的夹爪21,第二夹臂3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夹持部40。第一夹臂10与第二夹臂30呈夹角设置,以便于茶夹100夹持茶杯,第一夹臂10与第二夹臂30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粘接或者是铰接的方式连接,当然第一夹臂10与第二夹臂30也可以为一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夹臂10与第二夹臂30的材质可以为竹、木、金属或者塑胶等,这些材质的弹性较好,以便于在夹取茶杯时,夹爪21和第二夹持部40能够较好与杯壁贴合,从而实现稳固夹持。而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30的宽度和厚度,可根据材质和使用场合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中,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30均设置为矩形板状,当然,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30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为其他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一夹持部20设有两呈夹角设置的夹爪21,在夹持茶杯时,两夹爪21与第二夹持部40分别与茶杯的内壁面和外壁面抵接,如此实现茶夹100与茶杯的三点接触,保证茶夹100与茶杯的稳固夹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利用鸟类爪子稳固抓取猎物时的抓取方式,仿生制作而成茶夹100,旨在实现稳固夹持茶杯。
使用时,手持茶夹100,使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30分别为茶杯内和茶杯外,对茶夹100施加外力,使夹爪21和第二夹持部40均与茶杯抵接,以此实现对茶杯的稳固夹持,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茶水洒落的现象。
进一步地,两夹爪21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由于茶杯呈圆筒状设置,当两夹爪21之间的夹角大于90°时,夹爪21与茶杯贴合性不好。在实际应用中,夹角α可以选用1°、5°、10°、15°、20°、30°、40°、50°、60°、70°、80°、85°或者90°。由于α<15°时,两夹爪21之间的间距较近,其与筒状的茶杯贴合性不好,故本实施例中优选15°≤α≤90°。
由于茶夹100可以用于夹持茶叶或者是茶杯,为了便于茶夹100的使用,本实施例中,沿夹爪21的延伸方向,至少一夹爪21的宽度呈减小设置。夹爪21的宽度呈减小设置,其用于夹持茶叶时,便于插入到茶叶之间,从而便于夹取茶叶,而夹取茶杯时,也更便于两夹爪21均与茶杯的环形壁面贴合,从而保证夹持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0与第一夹臂10之间的夹角为β,120°≤β≤150°。第一夹持部20与第一夹臂10之间呈折弯设置,一方面便于挖茶叶,另一方便也便于夹持茶杯时将茶杯递送给客人。当然根据使用的需求,第一夹持部20与第一夹臂10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其他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40于第一夹持部20的投影位于两夹爪21之间。当茶夹100夹持茶杯时,第二夹持部40与茶杯的接触点位于两夹爪21与茶杯的接触点之间,避免在夹持茶杯时出现偏转的现象,从而保证夹持的稳定性。
同时,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二夹持部40的端部于第一夹持部20所形成的投影距两夹爪21端部所形成的连线之间的距离为A,0≤A≤5mm,如此设置第二夹持部40和夹爪21的端点所形成的面更接近于平面,在夹持茶杯时,第二夹持部40和两夹爪21与茶杯的接触点所形成的面更接近水平面,如此,茶杯更不容易晃动。在实际应用中,该距离A可以选用0、1mm、2mm、3mm、4mm或者5mm等。在实际应用中,两夹爪21的长度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
沿第二夹持部40远离第二夹臂30的方向,第二夹持部40的宽度呈减小设置。同样便于第二夹持部40与茶杯环形壁面的贴合。当然在应用中,根据茶夹100的材质和使用场合,第二夹持部40和夹爪21均可以设置为宽度相同或者是宽度逐渐增加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臂10与第二夹臂30之间的夹角为γ,5°≤γ≤30°。当γ大于30°时,夹持茶杯时,需要对茶夹100施加较大的力,不便于使用,而γ的小于5°,第一夹持部20与第二夹持部40之间的间距较小,不便于夹持茶杯。在实际应用中,γ可以选用5°、10°、15°、20°、25°或者30°,γ的具体角度可根据茶夹100的材质和厚度而定。
进一步地,第一夹臂10与第一夹持部20为一体结构,以便于茶夹100的加工。当然第一夹臂10与第一夹持部20也可以采用插接或者螺钉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案,以便于更换不同角度或者形状的第一夹持部20,以提高茶夹100的通用性。同样的,第二夹臂30与第二夹持部40为一体结构,以便于茶夹100的加工,而第二夹臂30与第二夹持部40之间也可采用插接或者螺钉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