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的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3358发布日期:2020-01-14 23:2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的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杯子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多功能的杯子。



背景技术:

杯子通常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平时可用来喝茶、喝水、喝咖啡、喝饮料等。

目前,杯子包括杯体,其只是作为一个单独的杯子使用,当在杯子内倒入热水等时,为了避免手持杯子被烫伤,往往需要在杯子的外周覆盖隔热层,且单个杯子的运用较为简单,使得现时的杯子的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的杯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杯子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多功能的杯子,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包括内杯及外杯,所述内杯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容腔,所述外杯呈透明装,所述外杯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嵌套腔,所述内杯的下部自上而下嵌入在所述外杯的嵌套腔中,所述内杯的外侧壁与外杯的内侧壁之间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内杯的侧壁具有透明条,所述透明条沿着所述内杯的高度方向延伸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杯的外周套设有中间套筒,所述中间套筒的上部的外周具有朝下布置的中间台阶面,所述外杯的顶部对接在所述中间台阶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杯的上部的外周具有朝下布置的上台阶面,所述中间套筒的顶部对接在所述上台阶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杯的外周设置有凹陷环槽,所述凹陷环槽环绕所述内杯的外周布置,所述中间套筒嵌套在所述凹陷环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套筒具有缺口条,所述缺口条贯穿所述中间套筒的侧壁,且沿着所述中间套筒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缺口条与所述透明条正对齐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杯的外表面覆盖有透明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内杯的上部的外表面具有上环面,所述上环面环绕所述内杯的外周布置,所述中间套筒的上部的外表面具有中环面,所述中环面环绕所述中间套筒的外周布置,所述上环面、中环面以及外杯自上而下依序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环面、中环面以及外杯的外表面呈平齐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提供的多功能的杯子,内杯可以与外杯嵌套在一起使用,且内杯的外侧壁与外杯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当手持外杯时,还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再者,外杯与内杯之间可以分离使用,相当于多个杯子,这样,杯子具有多功能化,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捷式杯子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置物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置物架与活动卡条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动筒与置物架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盖板封盖了出水口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封盖板未封盖出水口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捷式杯子,可以用来喝开水、泡茶以及喝咖啡等,不仅限于某种特定的饮品。

便捷式杯子,包括杯体、上盖103以及置物架105,杯体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容腔,上盖103设置在杯体的上端开口上,与杯体连接,且上盖103中设置有通孔,该通孔贯穿上盖103的上端及下端;置物架105呈条状,其下部中具有放置物体的置物腔1052,置物架105的上部具有端头1051,置物架105的下部穿过上盖103的通孔,置于杯体的容腔中,这样,当容腔内装置水等液体时,则可以对置物腔1052中的物体进行泡浸,如泡茶等,置物架105的端头1051穿设在上盖103的通孔中,且端头1051的顶部封盖上盖103的通孔。

在容腔内部设置有转动筒108,该转动筒108中具有转动通腔,转动通腔贯穿转动筒108的上端及下端;转动筒108位于上盖103的下方,且转动腔与上盖103的通孔对齐布置。

置物架105的下部穿过转动筒108的转动通腔,且置物架105的端头1051穿设在转动筒108的转动通腔中,即转动筒108包围设置在置物架105的端头1051的外周。端头1051与转动筒108之间设置有卡合脱离结构,通过按动置物架105上下移动,所述卡合脱离结构将端头1051与转动筒108相对卡合固定或相互脱离卡合。

上述提供的便捷式杯子,当用户需要泡茶等时,直接将茶叶等置于置物架105的置物腔1052中,置物架105的下部穿过上盖103及转动筒108,置于杯体的容腔中,利用容腔中的水则可以进行泡茶,且卡合脱离结构将端头1051与转动筒108相对固定;当用户需要更换茶叶时,直接朝下按动置物架105,卡合脱离结构则将端头1051与转动筒108之间脱离卡合,从而则可以将置物架105取出杯体,进行更换茶叶,整个操作非常便捷。

或者,也可以将整个置物架105作为快消品,需要更换茶叶时,则直接换了置物架105,当然,在不同的置物架105中,可以装置不同的茶叶,或者装置其他泡水的物体等,如中药、咖啡等等,不仅限制于具体的物品。

置物架105的下部设置有连通置物腔1052的置物开口,这样,便于物体等放入在置物腔1052中,且在置物开口上封设有滤网。

本实施例中,置物架105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置物开口,多个置物开口环绕置物架105的下部的外周间隔布置,且置物开口呈条状,沿着置物架105的高度方向延伸布置。

卡合脱离结构包括活动卡条106以及凹槽区域,活动卡条106布置在端头1051的外侧,活动卡条106的下端铰接在转动筒108上,活动卡条106的上端朝向端头1051凸设有卡柱1064,且活动卡条106的上端活动布置,整个活动卡条106可以以其下端为摆动中心左右摆动。

凹槽区域凹陷设置在端头1051的外表面,凹槽区域中中凸设有卡块1056,该卡块1056将凹槽区域分离有相邻布置的卡合槽道1053及脱离槽道1055;在卡块1056的下方设置有汇流槽道1050,该汇流槽道1050贯通端头1051的下端部,卡合槽道1053及脱离槽道1055的下端汇总连通至该汇流槽道1050,卡块1056的上端形成有朝下凹陷的卡槽1058,且卡合槽道1053及脱离槽道1055的上端分别连通至该卡槽1058。

当活动卡条106的卡柱1064置于卡块1056的卡槽1058中后,置物架105与转动筒108之间相对固定,驱动置物架105朝下移动,卡柱1064脱离卡槽1058,且沿着脱离槽道1055自上而下移动,从汇流槽道1050中脱离出来,置物架105与转动筒108之间脱离卡合,相互之间可以活动;当置物架105插入杯体中后,卡柱1064由汇流槽道1050中进入,沿着卡合槽道1053自下而上移动,进入卡块1056的卡槽1058中,从而置物架105与转动筒108之间卡合,置物架105与转动筒108之间不可相互活动。

本实施例中,在凹槽区域中设置有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导向卡柱1064由卡槽1058脱离后自上而下进入脱离槽道1055,且导向卡柱1064由汇流槽道1050中自下而上进入卡合槽道1053中,这样,在置物架105上下移动操作时,可以保证卡柱1064的移动轨迹不会错乱。

当然,上述的卡柱1064在移动过程中,活动卡条106以其下端为摆动中心左右摆动。

本实施例中,卡块1056的侧边形成有下倾斜侧壁1054,该下倾斜侧壁1054形成卡合槽道1053的侧壁;在凹槽区域中凸设有导向块1059,该导向块1059位于卡块1056的上方,且导向块1059的侧边具有上倾斜侧壁1057,该上倾斜侧壁1057形成脱离槽道1055的侧壁。

导向结构包括上述的下倾斜侧壁1054以及上倾斜侧壁1057,沿置物架105的轴向方向,其中,下倾斜侧壁1054的底部朝向脱离槽道1055延伸,且越过汇流槽道1050;沿置物架105的轴向方向,上倾斜侧壁1057的底部朝向卡合槽道1053延伸,且越过卡槽1058的最底部。

这样,当卡柱1064进入汇流槽道1050后,朝上移动的过程中,抵接到下倾斜侧壁1054,在下倾斜侧壁1054的导向下,卡柱1064进入卡合槽道1053;当卡柱1064在脱离卡槽1058朝上移动的过程中,卡柱1064抵接着上倾斜侧壁1057,在上倾斜侧壁1057的导向下,卡柱1064进入脱离槽道1055中。

卡合槽道1053的侧壁具有倾斜布置的拐向侧壁10510,该拐向侧壁10510的下部置于卡块1056的外侧,且拐向侧壁10510的上部置于卡块1056的上方,这样,当卡柱1064沿着卡合槽道1053朝上移动的过程中,在拐向侧壁10510的导向下,卡柱1064由卡块1056的外侧拐向进入卡块1056的上方,进而落入在卡块1056的卡槽1058中。

在端头1051的下方设置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下端固定,弹性元件的上端活动抵接着端头1051,当置物架105朝下移动后,用于驱动整个置物架105朝上复位移动。

具体地,弹性元件为弹簧,弹簧套设在置物架105的外周,当然,弹性元件也可以是其他各种类型,只要其能驱动置物架105朝上复位移动则可。

本实施例中,活动卡条106布置在转动筒108的外周上,活动卡条106的下端与转动筒108铰接,转动筒108中设置有条形孔,该条形孔贯穿转动筒108的侧壁;条形孔横向布置,其中部对齐着卡块1056的卡槽1058,条形孔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连通卡合槽道1053及脱离槽道1055,且卡柱1064活动穿过条形孔。

这样,条形孔可以对卡柱1064在卡合槽道1053、卡槽1058以及脱离槽道1055之间的摆动起到定位作用,且条形孔呈弧条状布置,由其中部至两端的延伸方向,条形条朝下弧形弯曲。

本实施例中,容腔中设置有固定筒107,该固定筒107中设置有固定通腔1071,该固定通腔1071贯穿固定筒107的上端及下端,且固定筒107的上端与上盖103的连接,从而使得固定筒107固定。

固定筒107套设在转动筒108的外周,也就是说,转动筒108置于固定筒107的固定通腔1071中,且在固定筒107与活动卡条106之间设有驱动活动卡条106复位摆正的摆正结构,这样,即使卡柱1064在沿着脱离槽道1055或卡合槽道1053移动过程中,活动卡条106会左右摆动,在摆正结构的作用下,可以将活动卡条106摆正。

这样,当卡柱1064沿着卡合槽道1053移动至顶部时,摆正结构也会驱动卡柱1064摆动至卡槽1058中,当卡柱1064沿着脱离槽道1055移动至底部后,摆正结构也会驱动卡柱1064摆动至汇流槽道1050中。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槽道1050与卡槽1058之间呈上下对齐布置,当然,两者之间也可以呈一定的错位布置。

本实施例中,摆正结构包括连接在活动卡条106上的弹性片以及设置在固定筒107的内侧壁上的限位槽1072,弹性片与活动卡条106呈对齐布置,弹性片的上端与活动卡条106的上端固定连接,弹性片的下端朝下延伸,且空置布置;限位槽1072与活动卡条106对齐布置,且弹性片的下端置于限位槽1072中,这样,当活动卡条106在摆动的过程中,由于固定筒107是固定布置的,这样,弹性片则变形,当作用在活动卡条106上的限制作用力去除后,在弹性片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弹性片则会驱动活动卡条106摆正复位;当活动卡条106摆动过程中,活动卡条106与弹性片错位后,弹性片变形,弹性片产生驱动活动卡条106复位与弹性片对齐的弹性力。

弹性片包括固定部1061以及变形部1062,固定部1061规定活动卡条106的上端上,变形部1062与固定部1061对接,且变形部1062背离活动卡条106弯折呈倾斜状,变形部1062嵌入在固定筒107的限位槽1072中。变形部1062的末端朝下延伸,形成直条部1063,该直条部1063置于限位槽1072中,且贴合对接在限位槽1072的底部。

本实施中,上盖103具有连通杯体容腔的出水口109,转动筒108的顶部的侧边朝上延伸,形成有封盖板1081,这样,当用户需要不需要喝水,或者需要将杯体的容腔密封时,则可以转动转动筒108,当然,置物架105也随之转动,直至封盖板1081封盖在出水口109上,将出水口109密封,这样,避免杯体内的水流出,便于使用。

沿上盖103自下而上的方向,上述的出水口109的外形尺寸逐渐增大,便于杯体内的水的流出。

本实施例中,出水口109具有朝向上盖103边缘布置的出水侧壁1091,该出水侧部呈弧面设置,这样,保证出水更加顺畅。

另外,出水侧壁1091的外边缘对接在上盖103的边缘上,这样,同样可以保证出水的顺畅性。

封盖板1081的下端面具有用于封盖出水口109的封盖区域,该封盖区域朝下突出布置,这样,封盖板1081的封盖区域封住出水口109时,可以嵌入出水口109,保证封盖的密封性。

封盖区域封盖有弹性层,这样,当封盖板1081的封盖区域封盖在出水口109上后,弹性层挤压变形,保证封盖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杯体包括内杯102以及外杯100,其中内杯102中设有上述的容腔,上盖103封盖在内杯102的上端开口;外杯100呈透明状,其中设有上端开口的嵌套腔,内杯102的下部自上而下嵌入在外杯100的嵌套腔中,且内杯102的外侧壁与外杯100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手持杯子的时候,可以直接拿着外杯100,且由于内杯102的外侧壁与外杯100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多功能的杯子,其包括上述的杯体,多功能的杯子可以作为独立的整体运用在其它的杯子中,其目的在于实现杯体的内杯102与外杯100之间可以分离或者组装则可,不仅限制于运用在本实施例中的特定杯子。

另外,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其它结构,其也同样可以适用在使用方便的杯子中,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运用。

上述提供的多功能的杯子,内杯102可以与外杯100嵌套在一起使用,且内杯102的外侧壁与外杯100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当手持外杯100时,还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再者,外杯100与内杯102之间可以分离使用,相当于多个杯子,这样,杯子具有多功能化,便于使用。

本实施例中,内杯102的侧壁具有透明条,该透明条沿着内杯102的高度方向延伸布置,从而,透过外杯100以及透明条,则可以知悉内杯102中的水的容量。

为了便于外杯100的固定,内杯102的外周套设有中间套筒101,中间套筒101的上部的外周具有朝下布置的中间台阶面,外杯100的顶部对接在中间台阶面上。

内杯102的上部的外周具有朝下布置的上台阶面,中间套筒101的顶部对接在上台阶面上。

内杯102的外周设置有凹陷环槽,凹陷环槽环绕内杯102的外周布置,中间套筒101嵌套在凹陷环槽上,这样,通过上台阶面的对接,以及凹陷环槽的设置,便于中间套筒101的固定布置。

中间套筒101具有缺口条,缺口条贯穿中间套筒101的侧壁,且沿着中间套筒101的高度方向延伸,缺口条与透明条正对齐布置,这样,用户透过外杯100、缺口条,还是可以看到透明条。

外杯100的外表面覆盖有透明胶层,可以起到防滑以及隔热的双层效果。

内杯102的上部的外表面具有上环面,上环面环绕内杯102的外周布置,中间套筒101的上部的外表面具有中环面,中环面环绕中间套筒101的外周布置,上环面、中环面以及外杯100自上而下依序布置。上环面、中环面以及外杯100的外表面呈平齐布置。

外杯100与中间套筒10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不仅限制于螺纹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