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便携式点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7915发布日期:2020-01-03 09:48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新型便携式点炭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炭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便携式点炭炉。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口味的要求也日渐提高。烧烤,已成为人们钟爱的烹饪方式之一。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半自动化点炭设备逐渐走俏,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点炭形式。而市面上常见的自动点炭设备,其设计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其缺点如下:没有点火温度反馈,容易发生危险,控制主板是单一开环控制,仅能实现点火,进气的开关,自动化程度低,无法有效反馈点火器工作状况,存在安全隐患;现有点炭炉的结构一般包括炉体、炉体的底部为控制机构,炉体的上部为加热机构,加热结构上方设置有炭盒,现有技术中炭盒为独立结构,点炭完成后,需要用夹子夹出炭盒,操作不方便。

为了解决操作不便的问题,有人发明了手把与炭盒可拆卸连接的点炭设备,具体参见授权公告号为cn207654047u的实用新型专利,该设备中手把的第二端上向外弯曲形成一卡接边,与炭盒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是手把上的卡接边卡入炭盒上的u形连接段两侧壁上的卡槽内实现的。这种卡接方式比较单一,与炉座的可拆卸连接也是这样的方式,只有两个受力点,提起整个炉体时不好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便携式点炭炉,实现把手与炭盒之间的可拆卸方式的替换,以及把手与炉座上可拆卸方式的替换,实现多点接触,多个受力点更好提起炭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新型便携式点炭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座和连接于炉座上方的点炭室,所述点炭室内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炉座内设置有与电加热管连接加热控制装置,还包括炭盒和手把,所述炭盒置于所述点炭室内并置于所述电加热管上,所述炭盒上设置有第一手把连接组件,所述炉座上设置有第一手把连接组件和第二手把连接组件,所述手把与第一手把连接组件或第二手把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手把包括两个通过活节彼此弹性联接的钳臂,所述钳臂分为手柄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第一端连接于手柄段的末端上,所述连接段的第二端向外弯曲形成一卡接边,第二端一侧面向上凸出设置有平行于连接段的t型卡接片,所述卡接边与t型卡接片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手把连接组件为具有中间宽两头窄的开孔的水平块,所述第二手把连接组件包括一u形连接段,所述u形连接段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卡槽,连接时,通过两钳臂间的弹力能将卡接边卡接于卡槽内,t型卡接片卡接于开孔两头而将手把与手把连接组件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钳臂连接段上既设置t型卡接片,又设置有卡接边,炭盒上是设置第一手把连接组件,那么需要拿起炭盒时,可将钳臂上的t型卡接片卡入水平块上的开孔内,具体操作为先收拢钳臂,将钳臂上的t型卡接片从开孔中间穿过,然后松开钳臂,t型卡接片的横段就会卡在开孔的两端不掉落,这样手持钳臂就能将炭盒提起来了,然后要提起炉座时,是翻转钳臂,将钳臂的t型卡接片和卡接边同时分别卡入开孔和卡槽内,这样就实现了t型卡接片与卡接边同时受力,四点受力,更容易将炉座提起。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点炭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口,同样的,所述炭盒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风口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散热。

进一步优化为:还包括感温器,所述感温器设置于点炭室内并与加热控制装置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感温器的设置方便实现点火温度控制。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手柄段上设置有防烫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烫套方便人们拿握手把。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防烫套上设置有防滑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方便人们拿着手把进行操作时,增大摩擦力,方便受力。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活节包括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上套接有弹簧,两所述钳臂的端部分别设置有铰接孔,所述铰接轴穿过所述铰接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钳臂内侧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套接在铰接轴上,两端固定在两钳臂内侧,这样实现了手把的弹性操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手把上连接段的第二端侧面增加向上凸设的t型卡接片,将炭盒上的手把连接组件设置成水平延伸出的具有中间宽两头窄的开孔的水平块,而炉座上的手把连接组件是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这样的手把与炉座上的连接组件的配合实现四点受力,更方便提起炉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新型便携式点炭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便携式点炭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炭盒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钳臂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座;2、点炭室;3、炭盒;4、手把;5、铰接轴;6、弹簧;7、卡接边;8、t型卡接片;81、横段;82、竖段;9、卡槽;10、开孔;11、第一手把连接组件;12、第二手把连接组件;13、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便携式点炭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座1和连接于炉座1上方的点炭室2,所述点炭室2内设置有电加热管(图中未示出),所述炉座1内设置有与电加热管连接的加热控制装置,还包括感温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感温器设置于点炭室2内并与加热控制装置连接。还包括炭盒3和手把4,所述炭盒3置于所述点炭室2内并置于所述电加热管上。所述炭盒3上设置有第一手把4连接组件,所述炉座1上设置有第一手把4连接组件和第二手把4连接组件,所述手把4与炭盒3上的第一手把4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或与炉座1上的第一手把4连接组件及第二手把4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这种可拆卸连接方式是这样实现的,首先所述手把4包括两个通过活节彼此弹性联接的钳臂,如图5所示,所述活节包括铰接轴5,所述铰接轴5上套接有弹簧6,两所述钳臂的端部分别设置有铰接孔,所述铰接轴5穿过所述铰接孔,所述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两钳臂内侧固定连接。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钳臂分为手柄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第一端连接于手柄段的末端上,所述连接段的第二端向外弯曲形成一卡接边7,第二端一侧面向上凸出设置有平行于连接段的t型卡接片8,所述卡接边7与t型卡接片8相互垂直。其次,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手把4连接组件为具有中间宽两头窄的开孔10的水平块,开孔10的中间宽度大于t型卡接片8的横段81宽度,开孔10的两头宽度比t型卡接片8的横段81宽度窄,但又比t型卡接片8的竖段82宽度大,这样t型卡接片8可以卡接在开孔10的两头。所述第二手把4连接组件包括一u形连接段,所述u形连接段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卡槽9,连接时,通过两钳臂间的弹力能将卡接边7卡接于卡槽9内,t型卡接片8卡接于开孔10两头而将手把4与手把4连接组件连接。在炉座1上的第一手把4连接组件水平块位于第二手把4连接组件u形连接段的正上方,手把4连接炉座1时,是可以实现t型卡接片8连接到第一手把4连接组件上,同时卡接边7卡入卡槽9内的。

那么需要拿起炭盒3时,可将钳臂上的t型卡接片8卡入水平块上的开孔10内,具体操作为先收拢钳臂,将钳臂上的t型卡接片8从开孔10中间穿过,然后松开钳臂,t型卡接片8的横段81就会卡在开孔10的两端不掉落,这样手持钳臂就能将炭盒3提起来了,然后要提起炉座1时,是翻转钳臂,将钳臂的t型卡接片8和卡接边7同时分别卡入开孔10和卡槽9内,这样就实现了t型卡接片8与卡接边7同时受力,四点受力,更容易将炉座1提起。

所述点炭室2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口,同样的,所述炭盒3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手把4操作效果,可以在手把4的手柄段上设置有防烫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手把4操作效果,所述防烫套上设置有防滑纹13。

上述点炭炉使用便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