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9792发布日期:2019-12-06 16:5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化的烹饪器具如自动电饭煲,有的具有自动送料的功能,通过送料管道把机身部分的物料送入上盖中。由于上盖开合要相对机身转动,而送料管道位于上盖与机身之间的对接部分通常固定装配在上盖与机身之间,至多仅管道对接部位处能够发生转动,因而会对上盖的开合过程产生较大的旋转阻力,导致上盖开合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机身组件,包括机体和安装在机体上的机身送料管;上盖组件,包括盖体和安装在盖体上的上盖送料管,盖体通过可转动连接结构与机体转动连接;转接管组件,包括对接连通的第一转接管和第二转接管,第一转接管和第二转接管分别与上盖送料管及机身送料管相连通,其中,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和/或盖体浮动相连,使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中的至少一个的自由度大于等于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使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和/或盖体浮动相连,使得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中的至少一个在盖体开合的过程中能够随着开合盖的角度而自行微调位置,从而减小盖体开合过程中受到的旋转阻力,提高了盖体开合的灵活性。

具体而言,烹饪器具包括机身组件、上盖组件和转接管组件,机身组件包括机体和机身送料管,机体具体可以包括锅体和储料箱,盖体通过可转动连接结构具体与锅体的后端转动连接,锅体内设有用于烹饪的内锅,储料箱用于储存物料,机身送料管与储料箱的出口相连通;上盖组件包括盖体和上盖送料管,盖体上具体可以设置容纳腔,容纳腔可以用于清洗物料,也可以用于下料,也可以用于供上盖送料管穿过,上盖送料管与容纳腔相连通;转接管组件位于上盖送料管与机身送料管之间,包括第一转接管和第二转接管,第一转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上盖送料管及第二转接管的一端相连通,第二转接管的另一端与机身送料管相连通,从而实现了机身送料管与上盖送料管的连通,保证了机身部分的物料(包括但不局限于颗粒物料、水、气流等)可以向上输送至盖体中;由于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和/或盖体相连,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机体和/或盖体发生小幅浮动,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一样固定在盖体或者机体上导致位置不能变动,因而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中的至少一个在盖体开合的过程中可以随着开合盖的角度自动微调位置,从而避免增加开合盖的旋转阻力,进而提高了盖体开合的顺畅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转接管通过固定连接结构固定在盖体上,第二转接管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和/或盖体浮动相连;或者,第一转接管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和/或盖体浮动相连,第二转接管通过固定连接结构固定在机体上。

第一转接管通过固定连接结构固定在盖体上,相应地,第二转接管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和/或盖体浮动相连,既保证了转接管组件的部分结构在开合盖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微调位置以减小盖体受到的旋转阻力,又提高了第一转接管与上盖送料管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提高了转接管组件的稳定性,避免了两个转接管均发生位置变动导致变形过度而引起管道对接部位发生脱落或出现缝隙等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同理,第二转接管通过固定连接结构固定在机体上,相应地,第一转接管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和/或盖体浮动相连,既保证了转接管组件的部分结构在开合盖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微调位置以减小盖体受到的旋转阻力,又提高了第二转接管与机身送料管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提高了转接管组件的稳定性,避免了两个转接管均发生位置变动导致变形过度而引起管道对接部位发生脱落或出现缝隙等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浮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机体和/或盖体上的卡板,卡板限定出用于夹持第一转接管或第二转接管的u形卡槽。

浮动连接结构包括卡板,卡板限定出u形卡槽,对于第一转接管与机体和/或盖体浮动相连的情况,装配时第一转接管的局部沿着u形卡槽的槽口卡入u形卡槽内,被u形卡槽夹持,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第一转接管即限位在该位置处;而在盖体开合的过程中,由于盖体带动上盖送料管转动,上盖送料管或者盖体和上盖送料管同时对第一转接管施加作用力,故而第一转接管可相对u形卡槽发生浮动,自动微调位置,以减小与上盖组件之间的作用力,即减小了上盖组件受到的旋转阻力,提高了盖体开合的灵活性。同时,u形卡槽的连接方式,结构和原理均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同理,对于第二转接管与机体和/或盖体浮动相连的情况,装配时第二转接管的局部沿着u形卡槽的槽口卡入u形卡槽内,被u形卡槽夹持,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第二转接管即限位在该位置处;而在盖体开合的过程中,由于盖体带动上盖送料管转动,上盖送料管或者盖体和上盖送料管同时对第一转接管施加作用力,第一转接管进一步对第二转接管施加作用力,故而第二转接管可相对u形卡槽发生浮动,自动微调位置,以减小第一转接管与上盖组件之间的作用力,即减小了上盖组件受到的旋转阻力,提高了盖体开合的灵活性。同时,u形卡槽的连接方式,结构和原理均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u形卡槽的槽口处设有导向斜面。

在u形卡槽的槽口处设置导向斜面,便于第一转接管或第二转接管快速滑入u形卡槽内,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凸耳和与凸耳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紧固件,凸耳上设有连接孔,紧固件穿过连接孔与盖体或机体固定连接。

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凸耳和紧固件,凸耳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紧固件的数量与凸耳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对于第一转接管与盖体固定相连的情况,由于凸耳上设有连接孔,因而紧固件穿过连接孔与盖体固定连接,即可实现第一转接管与盖体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强度高,固定牢靠。

同理,对于第二转接管与机体固定相连的情况,由于凸耳上设有连接孔,因而紧固件穿过连接孔与机体固定连接,即可实现第二转接管与机体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强度高,固定牢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盖体或机体上设有连接柱,紧固件穿过连接孔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凸耳设有多个沿连接柱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定位筋,连接柱被多个定位筋夹持。

对于第一转接管与盖体固定相连的情况,在盖体上设置连接柱,同时在凸耳上设置多个沿连接柱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定位筋,装配时先使多个定位筋夹持连接柱,即可保证连接孔与连接柱的准确对位,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然后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紧固件穿过连接孔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

同理,对于第二转接管与机体固定相连的情况,在机体上设置连接柱,同时在凸耳上设置多个沿连接柱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定位筋,装配时先使多个定位筋夹持连接柱,即可保证连接孔与连接柱的准确对位,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然后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紧固件穿过连接孔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转动连接,且其旋转轴线与可转动连接结构的旋转轴线重合或平行。

第二转接管与第一转接管之间可转动连接,且旋转轴线与可转动连接结构的旋转轴线重合或平行,因而通过第一转接管和第二转接管的对接连通,既实现了上盖送料管与机身送料管之间的连通,又实现了上盖送料管与机身送料管之间在开合盖的过程中稳定可靠的相对转动,保证了开合盖过程中上盖送料管与机身送料管之间的良好配合,保证了送料管道不会产生缝隙,进而保证了送料效率。

优选地,第二转接管的一端与机身送料管固定相连,使得机身送料管与第二转接管之间基本上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避免了机身送料管因摩擦、震动致使磨损严重、软化、变形、移位、脱落等情况发生,从而对机身送料管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既提高了机身送料管的使用可靠性,又延长了机身送料管的使用寿命;第一转接管与上盖送料管固定相连,使得上盖送料管与第一转接管之间基本上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避免了上盖送料管因摩擦、震动致使磨损严重、软化、变形、移位、脱落等情况发生,从而对上盖送料管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既提高了上盖送料管的使用可靠性,又延长了上盖送料管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转动连接结构包括转轴,转接管组件位于转轴的轴向的一侧,第二转接管与第一转接管中靠近转轴的一个上设有套筒,套筒套设在转轴的一端上且与转轴之间具有浮动间隙。

可转动连接结构包括转轴,利用转轴能够将盖体与机体联接起来并作为开合盖的转轴;将第一转接管和第二转接管设置在转轴的轴向的一侧,能够避免两个转接管与转轴相互干涉或者相互影响,且无需对现有的可转动连接结构进行过大改动;且在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中靠近转轴的一个上设置套筒,将套筒套设在转轴的一端上,且套筒与转轴之间具有浮动间隙,对转接管组件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保证第一转接管和/或第二转接管在开合盖的过程中只能发生位置微调,而不会发生过大幅度的位置变动,以防止发生管道对接部位脱落或出现缝隙等情况,从而提高了转接管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转接管组件在开合盖的过程中相对转轴发生浮动,这相当于实现了转接管组件的弹性装配,形成了弹性安装结构,便于转接管组件在开合盖的过程中自行微调位置,尽可能减小盖体开合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转接管包括管体和与管体间隔设置的隔板,管体与第一转接管及机身送料管对接连通,套筒设置在隔板上,隔板位于转轴与管体之间,且隔板的局部通过连接凸起与管体相连。

第二转接管包括管体和隔板,管体与第一转接管及机身送料管对接连通,实现了第二转接管的转接功能;套筒设置在隔板上,因而第二转接管与转轴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而隔板位于转轴与管体之间,将转轴与管体隔离开来,有效避免了第一转接管和/或管体发生局部位置微调时与转轴发生干涉,保证转轴的正常转动;且隔板的局部通过连接凸起与管体相连,保证了第二转接管的完整性,且隔板上设置套筒,套筒套设在转轴的一端上,从而保证第二转接管与第一转接管的旋转中心与转轴同轴或基本同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弹性密封圈,设置在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的对接部位处。

在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的对接部位处设置弹性密封圈,有效提升了转接管组件的密封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送料管道的使用可靠性,既有效防止了管内的米粉等物质泄漏到管道外侧带来脏污引发卫生问题,也有效防止了空气中的杂质、潮湿气体等物质从转接管组件处进入送料管道对管内的大米等物料的新鲜度等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且采用弹性密封圈,实现了弹性密封,保证了密封圈可以发生变形,因而在第一转接管和/或第二转接管在开合盖过程中自动微调位置时,密封圈可以相应变形,从而既保证了转接管组件在旋转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均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又不会影响第一转接管和/或第二转接管的位置微调,因而不会增加旋转阻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密封圈为毛毡密封圈;或者,弹性密封圈为棉质密封圈;或者,弹性密封圈为软胶圈,软胶圈的邵氏硬度在20度至70度的范围内。

毛毡密封圈、棉质密封圈、邵氏硬度在20度至70度范围内的软胶圈,都能够起到良好的弹性密封效果,且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当然,弹性密封圈的材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软胶圈的硬度也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通过嵌套的方式对接连通,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的对接部位位于内侧的一个上设有用于安装弹性密封圈的密封槽。

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通过嵌套的方式对接连通,增加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既提高了密封性能,又降低了二者之间发生脱落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转接管组件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可以将第一转接管的一端插入第二转接管内,使第二转接管套设在第一转接管上;也可以将第二转接管的一端插入第一转接管内,使第一转接管套设在第二转接管上。

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转接管和第二转接管的对接部位处位于内侧的一个上设置密封槽,安装时将弹性密封圈对准密封槽安装,然后套装上另一个转接管即可,密封槽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弹性密封圈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弹性密封圈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可以通过设置两个环形凸缘,利用两个环形凸缘限定出密封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转接管整体呈直角状;和/或,第二转接管整体呈直角状。

第一转接管整体呈直角状,则可以使其靠后的一段与第二转接管对接,另一段向前延伸,并与上盖送料管对接,便于上盖送料管向前延伸至容纳腔处,有利于根据需要合理布置上盖送料管的位置,减少上盖送料管的弯折角度,优化了上盖组件的管道布局。

第二转接管整体呈直角状,则可以使其靠上的一段与第一转接管对接,另一段向下延伸,并与机身送料管对接,便于机身送料管向下延伸至储料箱的出料口处,有利于根据需要合理布置机身送料管的位置,减少机身送料管的弯折角度,也优化了机身组件的管道布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中的一个上设有限位面,另一个上设有与限位面相对设置的限位台阶,限位面与限位台阶相配合能够限制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沿着第一转接管的旋转轴线相互靠近。

通过设置限位面和限位台阶,利用二者之间的相互干涉,能够避免第一转接管和第二转接管沿第一转接管的旋转轴线方向相互靠近,保证了第一转接管和第二转接管之间只能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降低了第一转接管脱离上盖送料管及第二转接管脱离机身送料管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转接管组件的使用可靠性。至于限位面和限位台阶的具体位置和具体尺寸,均不受限制,比如:限位面和限位台阶可以位于两个旋转接头对接部位处的内部,对接部位处位于内侧的那个部件的端部设有限位面(可以为斜面也可以为直面),位于外侧的那个部件上设有限位台阶,则当两个旋转接头相互靠近时,限位面会抵靠在限位台阶上,从而限制了二者相互靠近;或者,限位面和限位台阶也可以位于对接部位的外侧,比如其中一个旋转接头弯折,另一个旋转接头套上去刚好抵在其弯折部位,则具有弯折部位的那个旋转接头的折弯部位即为限位台阶,另一个旋转接头的端部即为限位面,同样能够限制两个接头相互靠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当然不局限于电饭煲,也可以为电压力锅、电煮锅、电蒸锅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烹饪器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转接管组件与密封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转接管组件装配后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机体,11储料箱,20盖体,21转轴,22卡板,221u形卡槽,222导向斜面,23连接柱,30上盖送料管,40机身送料管,50转接管组件,51第一转接管,511凸耳,512连接孔,513定位筋,514密封槽,515环形凸缘,516限位面,52第二转接管,521管体,522隔板,5221套筒,5222浮动间隙,523连接凸起,524限位台阶,60弹性密封圈,7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机身组件、上盖组件和转接管组件50。

具体地,机身组件包括机体10和安装在机体10上的机身送料管40;上盖组件包括盖体20和安装在盖体20上的上盖送料管30,盖体20通过可转动连接结构与机体10转动连接;转接管组件50包括对接连通的第一转接管51和第二转接管52,第一转接管51和第二转接管52分别与上盖送料管30及机身送料管40相连通,其中,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10和/或盖体20浮动相连,使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中的至少一个的自由度大于等于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使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10和/或盖体20浮动相连,使得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中的至少一个在盖体20开合的过程中能够随着开合盖的角度而自行微调位置,从而减小盖体20开合过程中受到的旋转阻力,提高了盖体20开合的灵活性。

具体而言,烹饪器具包括机身组件、上盖组件和转接管组件50,机身组件包括机体10和机身送料管40,机体10具体可以包括锅体和储料箱11(如图1所示),盖体20通过可转动连接结构具体与锅体的后端转动连接,锅体内设有用于烹饪的内锅,储料箱11用于储存物料,机身送料管40与储料箱11的出口相连通;上盖组件包括盖体20和上盖送料管30,盖体20上具体可以设置容纳腔,容纳腔可以用于清洗物料,也可以用于下料,也可以用于供上盖送料管30穿过,上盖送料管30与容纳腔相连通;转接管组件50位于上盖送料管30与机身送料管40之间,包括第一转接管51和第二转接管52,第一转接管51的两端分别与上盖送料管30及第二转接管52的一端相连通,第二转接管52的另一端与机身送料管40相连通,从而实现了机身送料管40与上盖送料管30的连通,保证了机身部分的物料(包括但不局限于颗粒物料、水、气流等)可以向上输送至盖体20中;由于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10和/或盖体20相连,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机体10和/或盖体20发生小幅浮动,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一样固定在盖体20或者机体10上导致位置不能变动,因而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中的至少一个在盖体20开合的过程中可以随着开合盖的角度自动微调位置,从而避免增加开合盖的旋转阻力,进而提高了盖体20开合的顺畅性。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第一转接管51通过固定连接结构固定在盖体20上,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转接管52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10和/或盖体20浮动相连。

第一转接管51通过固定连接结构固定在盖体20上,相应地,第二转接管52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10和/或盖体20浮动相连,既保证了转接管组件50的部分结构在开合盖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微调位置以减小盖体20受到的旋转阻力,又提高了第一转接管51与上盖送料管30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提高了转接管组件50的稳定性,避免了两个转接管均发生位置变动导致变形过度而引起管道对接部位发生脱落或出现缝隙等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浮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机体10和/或盖体20上的卡板22,如图2所示,卡板22限定出用于夹持第二转接管52的u形卡槽221。

浮动连接结构包括卡板22,卡板22限定出u形卡槽221,装配时第二转接管52的局部沿着u形卡槽221的槽口卡入u形卡槽221内,被u形卡槽221夹持,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第二转接管52即限位在该位置处;而在盖体20开合的过程中,由于盖体20带动上盖送料管30转动,上盖送料管30或者盖体20和上盖送料管30同时对第一转接管51施加作用力,第一转接管51进一步对第二转接管52施加作用力,故而第二转接管52可相对u形卡槽221发生浮动,自动微调位置,以减小第一转接管51与上盖组件之间的作用力,即减小了上盖组件受到的旋转阻力,提高了盖体20开合的灵活性。同时,u形卡槽221的连接方式,结构和原理均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u形卡槽221的槽口处设有导向斜面222,如图2所示。

在u形卡槽221的槽口处设置导向斜面222,便于第二转接管52快速滑入u形卡槽221内,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其中,u形卡槽222的槽口朝上设置,这样u形卡槽222还能对第二转接管52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第二转接管52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固定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凸耳511和与凸耳51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紧固件70,如图1和图2所示,凸耳511上设有连接孔512,如图6和图7所示,紧固件70穿过连接孔512与盖体20固定连接。

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凸耳511和紧固件70,凸耳51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紧固件70的数量与凸耳51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由于凸耳511上设有连接孔512,因而紧固件70穿过连接孔512与盖体20固定连接,即可实现第一转接管51与盖体20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强度高,固定牢靠。

进一步地,盖体20上设有连接柱23,如图2所示,紧固件70穿过连接孔512与连接柱23固定连接,凸耳511设有多个沿连接柱23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定位筋513,连接柱23被多个定位筋513夹持。

在盖体20上设置连接柱23,同时在凸耳511上设置多个沿连接柱23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定位筋513,装配时先使多个定位筋513夹持连接柱23,即可保证连接孔512与连接柱23的准确对位,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然后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紧固件70穿过连接孔512与连接柱23固定连接,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

实施例二(图中未示出)

第一转接管51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10和/或盖体20浮动相连,第二转接管52通过固定连接结构固定在机体10上。

第二转接管52通过固定连接结构固定在机体10上,相应地,第一转接管51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10和/或盖体20浮动相连,既保证了转接管组件50的部分结构在开合盖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微调位置以减小盖体20受到的旋转阻力,又提高了第二转接管52与机身送料管40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提高了转接管组件50的稳定性,避免了两个转接管均发生位置变动导致变形过度而引起管道对接部位发生脱落或出现缝隙等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浮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机体10和/或盖体20上的卡板22,如图2所示,卡板22限定出用于夹持第一转接管51的u形卡槽221。

浮动连接结构包括卡板22,卡板22限定出u形卡槽221,装配时第一转接管51的局部沿着u形卡槽221的槽口卡入u形卡槽221内,被u形卡槽221夹持,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第一转接管51即限位在该位置处;而在盖体20开合的过程中,由于盖体20带动上盖送料管30转动,上盖送料管30或者盖体20和上盖送料管30同时对第一转接管51施加作用力,故而第一转接管51可相对u形卡槽221发生浮动,自动微调位置,以减小与上盖组件之间的作用力,即减小了上盖组件受到的旋转阻力,提高了盖体20开合的灵活性。同时,u形卡槽221的连接方式,结构和原理均较为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u形卡槽221的槽口处设有导向斜面222。

在u形卡槽221的槽口处设置导向斜面222,便于第一转接管51快速滑入u形卡槽221内,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其中,u形卡槽221的槽口朝上设置,这样u形卡槽221还能对第一转接管5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第一转接管51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固定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凸耳511和与凸耳51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紧固件70,凸耳511上设有连接孔512,紧固件70穿过连接孔512与机体10固定连接。

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凸耳511和紧固件70,凸耳51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紧固件70的数量与凸耳51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由于凸耳511上设有连接孔512,因而紧固件70穿过连接孔512与机体10固定连接,即可实现第二转接管52与机体10之间的固定连接,连接强度高,固定牢靠。

进一步地,机体10上设有连接柱23,紧固件70穿过连接孔512与连接柱23固定连接,凸耳511设有多个沿连接柱23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定位筋513,连接柱23被多个定位筋513夹持。

在机体10上设置连接柱23,同时在凸耳511上设置多个沿连接柱23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定位筋513,装配时先使多个定位筋513夹持连接柱23,即可保证连接孔512与连接柱23的准确对位,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然后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紧固件70穿过连接孔512与连接柱23固定连接,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

实施例三(图中未示出)

第一转接管51和第二转接管52均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10和/或盖体20浮动相连。

该实施例能够增加转接管组件50在开合盖过程中自动微调位置的灵活性和幅度,从而进一步减小盖体20开合过程中受到的旋转阻力,进一步提高盖体20开合的灵活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转动连接,且其旋转轴线与可转动连接结构的旋转轴线重合(如图3和图4所示)或平行。

第二转接管52与第一转接管51之间则为可转动连接,且旋转轴线与可转动连接结构的旋转轴线重合或平行,因而通过第一转接管51和第二转接管52的对接连通,既实现了上盖送料管30与机身送料管40之间的连通,又实现了上盖送料管30与机身送料管40之间在开合盖的过程中稳定可靠的相对转动,保证了开合盖过程中上盖送料管30与机身送料管40之间的良好配合,保证了送料管道不会产生缝隙,进而保证了送料效率。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转接管51与上盖送料管30固定相连,第二转接管52与机身送料管40固定相连。

第二转接管52的一端与机身送料管40固定相连,使得机身送料管40与第二转接管52之间基本上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避免了机身送料管40因摩擦、震动致使磨损严重、软化、变形、移位、脱落等情况发生,从而对机身送料管40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既提高了机身送料管40的使用可靠性,又延长了机身送料管40的使用寿命;第一转接管51与上盖送料管30固定相连,使得上盖送料管30与第一转接管51之间基本上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避免了上盖送料管30因摩擦、震动致使磨损严重、软化、变形、移位、脱落等情况发生,从而对上盖送料管30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既提高了上盖送料管30的使用可靠性,又延长了上盖送料管3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可转动连接结构包括转轴21,转接管组件50位于转轴21的轴向的一侧,如图3所示,第二转接管52与第一转接管51中靠近转轴21的一个上设有套筒5221,套筒5221套设在转轴21的一端上且与转轴21之间具有浮动间隙5222,如图3所示。

可转动连接结构包括转轴21,利用转轴21能够将盖体20与机体10联接起来并作为开合盖的转轴21;将第一转接管51和第二转接管52设置在转轴21的轴向的一侧,能够避免两个转接管与转轴21相互干涉或者相互影响,且无需对现有的可转动连接结构进行过大改动;且在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中靠近转轴21的一个上设置套筒5221,将套筒5221套设在转轴21的一端上,且套筒5221与转轴21之间具有浮动间隙5222,对转接管组件50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保证第一转接管51和/或第二转接管52在开合盖的过程中只能发生位置微调,而不会发生过大幅度的位置变动,以防止发生管道对接部位脱落或出现缝隙等情况,从而提高了转接管组件5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转接管组件50在开合盖的过程中相对转轴21发生浮动,这相当于实现了转接管组件50的弹性装配,形成了弹性安装结构,便于转接管组件50在开合盖的过程中自行微调位置,尽可能减小盖体20开合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进一步地,第二转接管52包括管体521和与管体521间隔设置的隔板522,如图3、图6和图7所示,管体521与第一转接管51及机身送料管40对接连通,套筒5221设置在隔板522上,如图4、图6和图7所示,隔板522位于转轴21与管体521之间,如图3所示,且隔板522的局部通过连接凸起523与管体521相连。

第二转接管52包括管体521和隔板522,管体521与第一转接管51及机身送料管40对接连通,实现了第二转接管52的转接功能;套筒5221设置在隔板522上,因而第二转接管52与转轴21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而隔板522位于转轴21与管体521之间,将转轴21与管体521隔离开来,有效避免了第一转接管51和/或管体521发生局部位置微调时与转轴21发生干涉,保证转轴21的正常转动;且隔板522的局部通过连接凸起523与管体521相连,保证了第二转接管52的完整性,且隔板522上设置套筒5221,套筒5221套设在转轴21的一端上,从而保证第二转接管52与第一转接管51的旋转中心与转轴21同轴或基本同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弹性密封圈60,设置在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的对接部位处。

在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的对接部位处设置弹性密封圈60,有效提升了转接管组件50的密封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送料管道的使用可靠性,既有效防止了管内的米粉等物质泄漏到管道外侧带来脏污引发卫生问题,也有效防止了空气中的杂质、潮湿气体等物质从转接管组件50处进入送料管道对管内的大米等物料的新鲜度等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且采用弹性密封圈60,实现了弹性密封,保证了密封圈可以发生变形,因而在第一转接管51和/或第二转接管52在开合盖过程中自动微调位置时,密封圈可以相应变形,从而既保证了转接管组件50在旋转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均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又不会影响第一转接管51和/或第二转接管52的位置微调,因而不会增加旋转阻力。

当然,对于第一转接管51和第二转接管52均为固定设置的方案而言,也可以在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之间设置弹性密封件,这也能有效提升转接管组件50的密封性能,同时也实现了弹性密封。

可选地,弹性密封圈60为毛毡密封圈。

可选地,弹性密封圈60为棉质密封圈。

可选地,弹性密封圈60为软胶圈,软胶圈的邵氏硬度在20度至70度的范围内。

毛毡密封圈、棉质密封圈、邵氏硬度在20度至70度范围内的软胶圈,都能够起到良好的弹性密封效果,且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当然,弹性密封圈60的材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软胶圈的硬度也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通过嵌套的方式对接连通,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的对接部位位于内侧的一个上设有用于安装弹性密封圈60的密封槽514,如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

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通过嵌套的方式对接连通,增加了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既提高了密封性能,又降低了二者之间发生脱落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转接管组件50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可以将第一转接管51的一端插入第二转接管52内,使第二转接管52套设在第一转接管51上;也可以将第二转接管52的一端插入第一转接管51内,使第一转接管51套设在第二转接管52上。

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转接管51和第二转接管52的对接部位处位于内侧的一个上设置密封槽514,安装时将弹性密封圈60对准密封槽514安装,然后套装上另一个转接管即可,密封槽514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弹性密封圈60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弹性密封圈60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可以通过设置两个环形凸缘515,如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利用两个环形凸缘515限定出密封槽51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转接管51整体呈直角状,第二转接管52整体呈直角状。

第一转接管51整体呈直角状,则可以使其靠后的一段与第二转接管52对接,另一段向前延伸,并与上盖送料管30对接,便于上盖送料管30向前延伸至容纳腔处,有利于根据需要合理布置上盖送料管30的位置,减少上盖送料管30的弯折角度,优化了上盖组件的管道布局。

第二转接管52整体呈直角状,则可以使其靠上的一段与第一转接管51对接,另一段向下延伸,并与机身送料管40对接,便于机身送料管40向下延伸至储料箱11的出料口处,有利于根据需要合理布置机身送料管40的位置,减少机身送料管40的弯折角度,也优化了机身组件的管道布局。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中的一个上设有限位面516,另一个上设有与限位面516相对设置的限位台阶524,限位面516与限位台阶524相配合能够限制第一转接管51与第二转接管52沿着第一转接管51的旋转轴线相互靠近。

通过设置限位面516和限位台阶524,利用二者之间的相互干涉,能够避免第一转接管51和第二转接管52沿第一转接管51的旋转轴线方向相互靠近,保证了第一转接管51和第二转接管52之间只能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降低了第一转接管51脱离上盖送料管30及第二转接管52脱离机身送料管40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转接管组件50的使用可靠性。

至于限位面516和限位台阶524的具体位置和具体尺寸,均不受限制,比如:限位面516和限位台阶524可以位于两个旋转接头对接部位处的内部,对接部位处位于内侧的那个部件的端部设有限位面516(可以为斜面也可以为直面),位于外侧的那个部件上设有限位台阶524,则当两个旋转接头相互靠近时,限位面516会抵靠在限位台阶524上,从而限制了二者相互靠近;或者,限位面516和限位台阶524也可以位于对接部位的外侧,比如其中一个旋转接头弯折,另一个旋转接头套上去刚好抵在其弯折部位,则具有弯折部位的那个旋转接头的折弯部位即为限位台阶524,另一个旋转接头的端部即为限位面516,同样能够限制两个接头相互靠近。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当然不局限于电饭煲,也可以为电压力锅、电煮锅、电蒸锅等。

下面介绍一个具体实施例。

一种自动饭煲,具有自动输送米的功能,实现这一功能需要运米通道(即机身送料管40+上盖送料管30),确保米能够从储米器(即储料箱11)输送到内锅。饭煲还需要经常开合盖,从结构上可分为上盖总成(即上盖组件)和煲体总成(即机身组件)两大模块,两个模块通过转轴21联接起来并作为开合盖的旋转轴。综合上面两个原因,当运米通道既要经过煲体又要经过上盖时,就必须在转轴21的位置设计成旋转结构,以便开合盖的时候也能保证运米通道的畅通,同时,考虑到米中或多或少会有米粉,空气中也会有杂质和潮湿气体,对米的新鲜和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运米通道旋转结构有必要设计密封结构。

为了解决运米通道经过煲体和上盖的问题,通过在转轴21处设计了转接管组件50,其位置特征是转接管的中心线与转轴21中心线重合,以便在开合盖时能够与上盖总成一起旋转,如图1至图3所示。

由于转接管组件50也要旋转,这会增加开合盖的阻力。为此,本申请将转接管组件50的安装位置设计成弹性的,其主要特征是两个转接管的位置至少有一个是未被完全固定的(零件自由度大于等于1),这样当开合盖时,转接管组件50会随着开合盖的角度而自行微调位置,从而避免增加开合盖的阻力;以图3为例,上转接管(即第一转接管51)被螺钉固定在上盖总成上,位置不可改变,但下转接管(即第二转接管52)并未完全固定,与转轴21轴端留有较大间隙,这些间隙允许下转接管在开合盖的过程中进行位置微调,从而避免给整个饭煲增加旋转阻力。

考虑到米中会有米粉泄露到运米通道外侧,带来脏污和卫生问题,以及空气中的杂质和潮湿气体通过转接管组件50的连接处进入运米通道,对米的新鲜和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本申请在转接管连接处设计了弹性密封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使用可变形的密封圈作为密封元件,而不是尺寸固定的硬质密封圈,这样做既可以确保旋转过程中任意位置的密封可靠性,又不会增加旋转阻力,如图6和图7所示。

其中,弹性密封圈60的可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毛毡类密封圈,棉质密封圈,软胶圈(硬度在邵氏20-70度之间)等。

进一步地,涉及到旋转密封的结构都可以采用本申请提出的弹性安装结构和弹性密封方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使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浮动连接结构与机体和/或盖体浮动相连,使得第一转接管与第二转接管中的至少一个在盖体开合的过程中能够随着开合盖的角度而自行微调位置,从而减小盖体开合过程中受到的旋转阻力,提高了盖体开合的灵活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