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4466发布日期:2020-01-14 23:3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洗碗机作为一种厨房用家电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市场上的洗碗机一般分为台式、柜式、槽式三种,其中,台式洗碗机即为整体式独立结构,一般放置在台面上使用;柜式洗碗机也是一种独立结构,但需要嵌入到厨柜中使用;槽式洗碗机则是与水槽结合在一起,一般安装在厨房橱柜中使用。

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水槽式清洗机结构主要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224074b的中国专利《水槽式清洗机》(申请号:cn201310750968.1)所述,即包括形成洗涤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水槽本体和转动连接在水槽本体上的盖板,水槽本体的底部至少在中央部位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沥水区域内设置有将沥水区域内的水泵出到沥水区域上方洗涤空间的水泵,沥水区域覆盖有带沥水孔的沥水板,与水泵流体连通、具有出水孔的旋转喷臂则设置在该沥水板上方。通过设置覆盖有沥水板的沥水区域,并将水泵设置在沥水区域内,从而将水泵与洗涤区域相隔离,使回流到水泵中的水先经过沥水板的过滤。

现有水槽洗碗机的洗碗过程一般具有四道进水排水过程,每一道水洗完后较大的残渣被收集到渣蓝中,这些在第一道水就被收集的食物残渣即使在最后一道水洗碗的过程中也会被洗碗水反复冲刷,容易造成洗碗水的二次污染,并且,这些食物残渣经过高温加热后有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味道。用户每次在洗碗碗后还要将渣篮中的食物残渣清理掉,这样既不卫生,用户使用起来也不方便。而如果每次在洗碗之后将这些残渣直接排放,则极易造成排水阀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对食物残渣进行打碎处理并及时排出从而避免洗碗水二次污染以及排水阀堵塞的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洗机,包括具有洗涤腔的水槽本体,该水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食物残渣的渣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设于水槽本体的下方,该壳体内部中空从而形成用于输送及碎渣的内腔,所述壳体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并将内腔与渣篮下端相连通的导向通道;

第一叶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内腔中并用于将导向通道落下的食物残渣向壳体的第一端推送;

第二叶轮,设于所述第一叶轮的第一端处并用于将食物残渣打碎处理;

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处并输出端与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相连接;

第一滤网,所述壳体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回水口,所述第一滤网设于该第一回水口上;

回水管道,所述水槽本体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洗涤腔相连通的第二回水口,所述回水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一回水口相连接,所述回水管道的第二端与第二回水口相连接;

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回水管道上并为回水提供动力;以及

牵引阀,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开有供食物残渣排出的排出口,所述牵引阀设于该排出口处并用于控制该排出口的开合。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腔横向延伸并在水槽本体的底部自壳体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向上延伸。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使食物残渣在进入内腔中之后逐渐向下游输送,以便于即使打碎及排出。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腔中设置有沿径向延伸并靠近壳体第一端布置的挡板,该挡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且该挡板上开有供食物残渣穿过的开口,所述第一叶轮、第二叶轮设于靠近渣篮布置的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二腔体与牵引阀相连接并用于存放打碎的残渣。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将打碎的食物残渣及时排出。

优选地,所述壳体在对应第二腔体的上壁面沿食物残渣的排出方向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平滑弯曲,从而使第二腔体的内径逐渐减小。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已打碎食物残渣的排出速度,避免食物残渣在内腔中滞留。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的第一驱动件为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壳体第二端沿轴向延伸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挡板上,所述第一叶轮、第二叶轮设于电机的输出轴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回水口上设置有第二滤网。该第二滤网与第一滤网相互配合对进入壳体而重新回流至水槽本体中的水进行双重过滤,以避免对水槽本体中的水造成污染。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第一叶轮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轴及在该第一轴的外周壁上沿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轮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二轴及至少两个在该第二轴的外周壁上呈放射状布置并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叶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水槽本体的底部设置了直接与渣篮相连通的碎渣结构,渣篮中收集的食物残渣可直接通过导向通道进入壳体内腔中,并进一步向下游输送、碎渣、排出,而随食物残渣落入内腔中的水可通过回水结构回流至水槽本体的洗涤腔中,既能及时将渣篮中的食物残渣排出,避免洗碗水二次污染,又能避免排水阀堵塞,为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具有洗涤腔11的水槽本体1,该水槽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食物残渣的渣篮2,本实施例的清洗机还包括能将渣篮2中收集的食物残渣进行碎渣处理并及时排出的碎渣结构a,该碎渣结构a避免了渣篮2中的食物残渣在清洗过程中长时间浸泡、加热。

具体的,碎渣结构a包括壳体3、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第一驱动件10、第一滤网6、回水管道7、第二驱动件20以及牵引阀8。其中,壳体3设于水槽本体1的下方,壳体3内部中空从而形成用于输送及碎渣的内腔31,壳体3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并将内腔31与渣篮2下端相连通的导向通道32;第一叶轮4能转动地设于内腔31中并用于将导向通道32落下的食物残渣向壳体3的第一端推送;第二叶轮5设于第一叶轮4的第一端处并用于将食物残渣打碎处理;第一驱动件10设于壳体3的第二端处并输出端与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相连接;壳体3内腔3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回水口311,第一滤网6覆盖在该第一回水口311上;水槽本体1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洗涤腔11相连通的第二回水口12,第二回水口12上覆盖有第二滤网9,回水管道7的第一端与第一回水口311相连接,回水管道7的第二端与第二回水口12相连接;第二驱动件20为设于回水管道7上并为回水提供动力的水泵;壳体3的第一端开有供食物残渣排出的排出口33,牵引阀8设于该排出口33处并用于控制该排出口33的开合。

本实施例壳体3内腔31横向延伸并在水槽本体1的底部自壳体3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向上延伸。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使食物残渣在进入内腔31中之后逐渐向下游输送,以便于即使打碎及排出。壳体3内腔31中设置有沿径向延伸并靠近壳体3第一端布置的挡板34,该挡板34将内腔31分隔为第一腔体312、第二腔体313,且该挡板34上开有供食物残渣穿过的开口341,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设于靠近渣篮2布置的第一腔体312中,第二腔体313与牵引阀8相连接并用于存放打碎的残渣。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将打碎的食物残渣及时排出。壳体3在对应第二腔体313的上壁面沿食物残渣的排出方向自上而下逐渐向下平滑弯曲,从而使第二腔体313的内径逐渐减小。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已打碎食物残渣的排出速度,避免食物残渣在内腔中滞留。

为了便于装配,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件10为电机,该电机的输出轴101穿过壳体3第二端沿轴向延伸并转动连接于挡板34上,第一叶轮4、第二叶轮5设于电机的输出轴101上。第一叶轮4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轴41及在该第一轴41的外周壁上沿轴向螺旋延伸的第一叶片42。第二叶轮5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二轴51及四个在该第二轴51的外周壁上呈放射状布置并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叶片52。

本实施例的牵引阀8具有牵引阀电机81、牵引阀橡胶筒82,牵引阀电机81可控制牵引阀橡胶筒82将排出口33打开或关闭,牵引阀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使用时,牵引阀处于关闭状态,洗碗程序开始,回水泵开始工作,回水循环开始,在回水的带动下,残渣进入壳体内腔中,粉碎电机开始工作,残渣在螺旋叶轮的作用下边向前输送边被粉碎,大的不能通过残渣挡板的残渣将被粉碎叶轮进一步粉碎,回水不断循环,将残渣带入粉碎内腔中,同时回水从出水滤网返回水槽本体内,清洗结束,回水停止循环,牵引阀打开,将脏水和粉碎的残渣排出。

本实施例在水槽本体1的底部设置了直接与渣篮2相连通的碎渣结构a,渣篮2中收集的食物残渣可直接通过导向通道32进入壳体3内腔31中,并进一步向下游输送、碎渣、排出,而随食物残渣落入内腔31中的水可通过回水结构回流至水槽本体1的洗涤腔11中,既能及时将渣篮2中的食物残渣排出,避免洗碗水二次污染,又能避免排水阀堵塞,为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