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式爬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4106发布日期:2020-02-14 16:43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可伸缩式爬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顶台车的临时爬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可伸缩式爬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大型水电站在大型洞室中配套的运行台车均有固定的爬梯,但在现场实际施工中,固定的爬梯在空间上容易干扰其它设备的运行或者影响各别工序的施工作业,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伸缩式爬梯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伸缩式爬梯装置,能够根据施工情况随时伸缩收放,特别适用于大型洞室桥机运行空间上有交叉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伸缩式爬梯装置,包括与吊顶台车连接的支撑托架,所述支撑托架与爬梯相连,在支撑托架与爬梯之间设有伸缩装置,所述爬梯包括多个爬梯单元,爬梯单元由踏板和四个s弯骨架组成,踏板两侧分别设有相互铰接的两个s弯骨架,相连两个爬梯单元之间铰接相连,在首尾两端的爬梯单元上设有弹性连接件,远离支撑托架一端的弹性连接件上铰接设有底座。

优选地,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支撑杆和液压伸缩杆,所述支撑杆一端铰接在支撑托架上,另一端铰接在爬梯上,液压伸缩杆一端铰接在支撑托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杆上。

优选地,支撑杆铰接在靠近支撑托架的第二个爬梯单元上,且铰接点与爬梯单元上两个s弯骨架的铰接点在同一位置。

优选地,伸缩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爬梯两侧。

优选地,在支撑托架上设有多个螺孔。

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件两端分别与相互铰接的两个s弯骨架一端铰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吊顶台车和桥机运行有干扰的情况,不仅设计轻便、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快速组装、拆卸,而且有效避免了设备运行相互干扰的难题,加快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伸缩式爬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支撑托架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爬梯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支撑托架1、螺孔1.1、伸缩装置2、支撑杆2.1、液压伸缩杆2.2、爬梯单元3、踏板3.1、s弯骨架3.2、弹性连接件4、底座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伸缩式爬梯装置,包括与吊顶台车连接的支撑托架1,所述支撑托架1与爬梯相连,在支撑托架1与爬梯之间设有伸缩装置2,所述爬梯包括多个爬梯单元3,爬梯单元3由踏板3.1和四个s弯骨架3.2组成,踏板3.1两侧分别设有相互铰接的两个s弯骨架3.2,相连两个爬梯单元3之间铰接相连,在首尾两端的爬梯单元3上设有弹性连接件4,远离支撑托架1一端的弹性连接件4上铰接设有底座5。在组装时,先将多个踏板3.1和s弯骨架3.2组成爬梯单元3,再将多个爬梯单元3首尾铰接相连在一起,具体铰接方式为s弯骨架3.2两端点处铰接,然后将弹性连接件4、底座5组装在多个爬梯单元3两端,组成爬梯。

优选地,所述伸缩装置2包括支撑杆2.1和液压伸缩杆2.2,所述支撑杆2.1一端铰接在支撑托架1上,另一端铰接在爬梯上,液压伸缩杆2.2一端铰接在支撑托架1上,另一端铰接在支撑杆2.1上。这样的设置使得液压伸缩杆2.2伸缩,带动支撑杆2.1绕支撑托架1转动,从而带动爬梯伸缩。

优选地,支撑杆2.1铰接在靠近支撑托架1的第二个爬梯单元3上,且铰接点与爬梯单元3上两个s弯骨架3.2的铰接点在同一位置。这样的设置便于支撑杆2.1带动爬梯伸缩。

优选地,伸缩装置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爬梯两侧。这样的设置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优选地,在支撑托架1上设有多个螺孔1.1。这样的设置便于通过多个螺孔1.1用螺栓将支撑托架1固定在吊顶台车上。

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件4两端分别与相互铰接的两个s弯骨架3.2一端铰接相连。这样的设置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通过高强螺栓将支撑托架1固定在吊顶台车上即可开始使用。通过控制液压伸缩杆2.2伸缩,带动支撑杆2.1绕支撑托架1转动,从而带动爬梯伸缩。

当吊顶台车有人员、材料、设备需求时可伸长爬梯供通过,当厂房160t桥机运行通过时可收起爬梯,做到收放自如,桥机和吊顶台车运行互不干扰。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吊顶台车和桥机运行有干扰的情况,不仅设计轻便、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快速组装、拆卸,而且有效避免了设备运行相互干扰的难题,加快了施工进度。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