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1760发布日期:2020-01-24 10:5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居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热床垫。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好的寝具能让人们在晚上的睡眠中得到更好的放松和休息。随着人们对睡眠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床垫的质量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从事办公工作、长期的伏案人来说,好的床垫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床垫市场床垫的质量参差不齐,目前,普遍使用的席梦思床垫都设有两面,以适用不同季节气候使用,主要是有代棕棉芯、椰棕芯和弹簧芯比较受欢迎,但目前这几种芯做出的床垫有的偏硬,有的偏软,人躺在上面不是很舒服,而且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是,如果天冷了,屋里如果没有暖气和电热毯,它们的保暖性不够。

冬季使用时,需另外购买其它保暖工具(如热水袋或电热毯)来供暖,使用起来也存在诸多不便之处,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如出现漏水、漏电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床垫,以解决现有的床垫不具有保暖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热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包括床垫芯体,设置在床垫芯体上的防尘布,设置在防尘布上的电线层,设置在电线层上的锡纸层,设置在锡纸层上的黄麻层,设置在黄麻层上面的面席层,所述床垫本体的外部四周设置有外层包边,所述床垫本体上设置有可插拔的端子,所述电线层内部的发热结构通过端子与电源连接,所述防尘布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发热结构设置在凹槽中。

所述床垫芯体为代棕棉芯、椰棕芯的一种。

所述可插拔的端子设置在床垫本体的左上角或右上角。

所述床垫本体适用于双人床或者三人床。

所述发热结构为电发热丝,所述电发热丝与端子经导线连接。

所述可插拔的端子上设置有带定时功能的温控器。

所述防尘布的下方设置有阻燃层。

所述电线层上的发热结构设置为两个部分。

所述面席层与所述床垫本体接缝处环设有拉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床垫本体通过设置有防尘布、在防尘布上设置凹槽,将发热结构设置在凹槽中,这样避免了上层结构长期按压电线层,从而导致电线层的磨损现象,而且床体两侧都设置有可插拔的端子,方便了人们的使用,而且通过在可拆卸的面席层的设置,方便了人们后期的清洗,整体本实用新型环保节能、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防尘布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床垫芯体,2、防尘布,3、电线层,4、锡纸层,5、黄麻层,6、面席层,7、外层包边,8、可插拔的端子,9、凹槽,10、阻燃层,11、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电热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包括床垫芯体1,设置在床垫芯体1上的防尘布2,设置在防尘布2上的电线层3,设置在电线层3上的锡纸层4,设置在锡纸层4上的黄麻层5,设置在黄麻层5上面的面席层6,所述床垫本体的外部四周设置有外层包边7,所述床垫本体上设置有可插拔的端子8,所述电线层3内部的发热结构通过可插拔的端子8与电源连接,所述防尘布2上设置有凹槽9,所述发热结构设置在凹槽9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床垫芯体1为代棕棉芯、椰棕芯的一种。其中优选椰棕芯,椰棕芯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及防潮性能,非常适用于作为床垫材料。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可插拔的端子8设置在床垫本体的左上角或右上角。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床垫本体适用于双人床或者三人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发热结构为电发热丝,所述电发热丝与可插拔的端子8经导线连接,电发热丝通电产生热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可插拔的端子上设置有带定时功能的温控器。

本实用新型中的温控器温度范围为0-40°。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尘布2的下方设置有阻燃层10。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线层3为碳纤维,其上的发热结构设置为两个部分,可以方便两侧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面席层6材质天然纤维,其与所述床垫本体接缝处环设有拉链11。

本实用新型的床垫本体通过设置有防尘布、在防尘布上设置凹槽,将发热结构设置在凹槽中,这样避免了上层结构长期按下电线层,从而导致电线层的磨损现象,而且床体两侧都设置有可插拔的端子,方便了人们的使用,而且通过在可拆卸的面席层的设置,方便方便了人们后期的清洗,整体本实用新型环保节能、健康。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