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物理降温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5618发布日期:2020-02-21 18:4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物理降温坐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用品,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儿童座椅的坐垫。



背景技术:

宝宝餐椅、婴幼儿推车或儿童安全座椅为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儿童专用物品。这类儿童用品一般用于6个月至3岁,甚至到6岁的儿童且功能单一。而对于这个年龄段,特别是6个月至3岁的儿童,往往又是自身抵抗力较弱的年龄,特别是感冒发烧更是让家长忙得难以应对。儿童发烧原因多种多样,但长时间高烧必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物理降温,是一种家庭中较好的降温方式,它可以让宝宝的身体快速散热,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现有的物理降温方法,主要是利用冰袋、冰枕对宝宝的额头和后颈进行冷敷的方法。公开号为cn205569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用途恒温垫褥,在由耐压橡胶布或其它软性耐压材料做成的容器内,灌装有结晶状固体吸热物,利用其相变吸热作用,制成的座、靠垫、枕头、床褥等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舒适感,同时用于临床还可以给发烧病人进行降温。但由于该恒温垫褥只作了无选择地降温,不能针对儿童发烧物理降温特定的部位进行降温,物理降温效果不甚理想,反而对其它不适于降温的部位的降温而造成其它健康问题。

公开号为cn10759546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儿童退烧帽,包括帽体,帽体的侧部边沿处设有尺寸调节装置,帽体内设有第一降温装置和第二降温装置,第一降温装置被帽体覆盖压接在人体的前额位置,帽体的后部边沿处设有弹性卡托,第二降温装置卡合在弹性卡托内,弹性卡托将第二降温装置悬置在帽体下方,使第二降温装置抵靠在人体的后颈位置,第一降温装置和第二降温装置的结构相同,第一降温装置和第二降温装置均包括棉织物制成的置物袋,置物袋的袋口设于侧部,其袋口通过拉链实现开合,置物袋内放置有冰袋。该退烧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儿童发烧时的物理降温作用,但仍存在诸多缺点:一是该退烧帽为一独立专用品,在家庭中的用途单一;二是该退烧帽仅能用于头部的物理降温,退烧效果有限;三是退烧帽中装载的冰袋的重量给儿童头部造成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物理降温坐垫,其通过对儿童座椅上的坐垫进行创造性地改造,结合冰袋等现有物理降温用品,使普通的儿童座椅的坐垫同时具备对儿童进行发烧时的物理降温的功能,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有效地控制儿童的体温,缓解高温发烧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坐垫的结构改造有效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诸多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童物理降温坐垫,包括与儿童人体体型适配的头靠部,所述头靠部定位于所述坐垫的上部,在所述头靠部设有一可容置物理降温物料的第一袋部;背靠部,所述背靠部定位于所述头靠部的下游,在所述背靠部设有一可容置物理降温物料的第二袋部;和腿靠部,所述腿靠部定位于所述坐垫的下部,在所述腿靠部设有一可容置物理降温物料的第三袋部;其中,所述第一袋部、第二袋部和第三袋部内均设有保温层。通过对儿童座椅上的坐垫进行创造性地改造,在坐垫对应人体的相关部位设置袋结构,结合冰袋等现有物理降温用品,使普通的儿童座椅的坐垫同时具备对儿童进行发烧时的物理降温的功能,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有效地控制儿童的体温,缓解高温发烧对儿童造成的影响。

为了便于头靠部的可选择性使用,作为优选,所述头靠部与所述背靠部呈可分离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腿靠部呈分叉设置,包括第一腿靠部和第二腿靠部。将腿靠部呈分叉设置,使第一腿靠部和第二腿靠部对应于人体的两只腿部,使设置在腿靠部上的物理降温袋更易于与人体腿部对应,防止儿童好动而使物理降温袋与人体腿部发生移位,提高物理降温的技术效果。

为了便于物理降温袋的取放,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袋部和第二袋部的袋口呈向上开设,所述第三袋部的袋口呈向下开设;在所述袋口均处设有闭口结构。

为了防止坐垫的移位,作为优选,还设有与座椅固定的固定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结构仅设置在头靠部的两侧和背靠部的上部两端。只对头靠部和背靠部进行固定,使腿靠部更加自由以适应儿童的腿部好动习性。

具体地,所述坐垫包括基层和设置在所述基层两面上的面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缝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其中:1、头靠部;10、第一袋部;2、背靠部;20、第二袋部;3、腿靠部;30、第三袋部;4、面料层;40、包边;5、基层;6、保温层;7、固定结构;8、闭口结构;9、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儿童物理降温坐垫,该坐垫外轮廓与儿童人体外形对应设置,包括头靠部1、背靠部2和腿靠部3。其中,腿靠部3又分叉为第一腿靠部和第二腿靠部。在头靠部1上设有第一袋部10,在背靠部2上设有第二袋部20,在腿靠部3上设有第三袋部30。该第一袋部10、第二袋部20和第三袋部30均可选择地置入物理降温袋。

该坐垫的主体部分由多层材料叠加覆合或缝制而成。该坐垫包括基层5和分别缝制在基层5两面上的面料层4。第一袋部10、第二袋部20及第三袋部30开设于面料层与基层之间,在第一袋部10、第二袋部20及第三袋部30内覆合有保温层6。在本实施例中,该基层5为喷胶棉。喷胶棉又称喷浆絮棉,是非织造布的一种,即通常所说的太空棉或真空棉,它是由天然棉纤维,人造纤维或合成纤维经拉松、梳理、喷胶、焙烘固化加工而成。因其具有蓬松,压缩回弹性高,耐干、湿洗涤,且质轻而保暖等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采用该喷胶棉作为基层5,其目的在于提高坐垫的保温性和舒适性。在该思想下,该基层5也可采用其它具有类似性能的材料替代。

该头靠部1与背靠部2呈可选择分离的结构设置。头靠部1与背靠部2通过可选择的连接结构9设置,该连接结构9在本实施例中为自粘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头靠部1与背靠部2的可分离结构,其目的在于对头靠部1的可选择使用,也即,当头部不需要时或选择通过其它物理降温用品时,可将头靠部1拆除,避免与其它物理降温用品发生干涉。因此,该头靠部1与背靠部2的可选择连接也可采用其它结构,如系带、按扣等。

由于人身上穿有衣服,而头部没有衣物覆盖,因此,第二袋部20和第三袋部30开设于面向人体方向的面料层4与基层5之间,而第一袋部10开设于远离人体方向的面料层4与基层5之间,避免过低的温度造成皮肤冻伤。

该腿靠部3在本实施例中呈分叉设置,它包括分别与人体腿部对应的第一腿靠部和第二腿靠部。将腿靠部3呈分叉设置,使第一腿靠部和第二腿靠部对应于人体的两只腿部,使设置在腿靠部3上的物理降温袋更易于与人体腿部对应,防止儿童好动而使物理降温袋与人体腿部发生移位,提高物理降温的技术效果。实际上,为了更好地防止腿靠部3相对于人体的腿部位置的移动,也可以在腿靠部3两侧设置固定带,使分叉的腿靠部系在人体的腿部上。这样,该坐垫的腿靠部3既能便于腿部的自由移动,同时也保持设置在第三袋部30中的物理降温袋与人体腿部相关部位的接触,提高物理降温的效果。

该坐垫主要用于儿童座椅上,因此,在该头靠部和背靠部上均设有固定结构7,用于将坐垫与椅子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结构7为系带,分别设置在头靠部的顶部两侧和背靠部的顶部两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袋部10、第二袋部20和第三袋部30内覆合的保温层6为铝膜珍珠棉。该铝膜珍珠棉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包装材料,是传统包装材料的理想替代品。铝膜珍珠棉是在珍珠棉上面镀上一层金属铝,因此也叫覆膜珍珠棉。在第一袋部10、第二袋部20和第三袋部30覆合铝膜珍珠棉主要用作隔热,同时具有防潮、防水的作用,以免物理降温袋与人体之间发生过快的传热或对人体造成冻伤的问题。

再进一步地,该第一袋部10、第二袋部20和第三袋部30的开口处均设有闭口结构8。在本实施例中,该闭口结构8为自粘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闭口结构8也可以采用其它闭口形式,如按扣、系带等,其目的在于防止物理降温袋的滑出,又便于打开取放物理降温袋。

又再进一步地,该第一袋部10和第二袋部20的开口呈向上开设,第三袋部30的开口呈向下开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开口的设置主要是方便物理降温袋的取放,避免人体发生干涉。因此,该开口的设置除上述位置外,也可以设置在侧边。

在本实施例中,头靠部1、背靠部2和腿靠部3的各层叠合后的外侧边均通过包边40包制,使坐垫整体更加整洁耐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