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机构、开合装置以及扫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9014发布日期:2020-05-01 17:0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转轴机构、开合装置以及扫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盖开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转轴机构、开合装置以及扫地机。



背景技术:

一般的扫地机的转轴机构,在控制转动时需要额外的扣位或者磁铁进行辅助,使其结构复杂并且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结构复杂并且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转轴机构、开合装置以及扫地机。

一种转轴机构,包括:

轴盖;

转动件,与所述轴盖转动连接;

传动件,包括主齿轮和啮合传动于主齿轮的从齿轮,所述主齿轮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从齿轮与所述转动件连接;及

扭簧,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连接于所述轴盖,所述第二支臂连接于所述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轴盖从第一位置经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所述扭簧阻碍所述转动件转动,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所述扭簧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上述转轴机构、开合装置以及扫地机中,其中转轴机构包括轴盖、转动件、传动件和扭簧,转动件能够相对轴盖从第一位置经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三位置,当转动件转动时,主齿轮与从齿轮之间可以啮合传动以控制转动件的转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扭簧阻碍转动件转动,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扭簧驱动转动件转动,此时主齿轮与从齿轮的传动使得扭簧的驱动力减弱,以减缓转动件的转动速率。上述转动机构中扭簧的设置使得转动件转动到不同位置时,产生对转动件不同的作用力即阻力或者动力,不同的作用力能够实现对转动件的不同力度的控制,而传动件的设置进一步地控制转动件的转动,使得转轴机构不仅结构简单并且可靠性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还能够相对所述轴盖从第三位置经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在第三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所述扭簧阻碍所述转动件转动,在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所述扭簧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扭簧还包括扭转部,所述第一支臂通过所述扭转部与所述第二支臂连接,当所述转动件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从挤压所述扭转部的状态转换成张开状态;其中,当所述转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支臂给予所述转动件拉力以阻碍所述转动件转动,当所述转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臂对所述转动件的拉力转换成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转动件从第三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从张开状态转换成挤压所述扭转部的状态;其中,当所述转动件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支臂给予所述转动件拉力以阻碍所述转动件转动,当所述转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支臂对所述转动件的拉力转换成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盖设有收容槽,在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动件容置于所述收容槽;所述转动件包括挂钩,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挂钩连接,所述第一支臂连接于所述轴盖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齿轮与所述转动件过盈连接,所述从齿轮与所述轴盖间隙连接,当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主齿轮能够带动所述从齿轮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连接于所述转动件以防止所述主齿轮滑落于所述转动件,所述第二螺母连接于所述轴盖以防止所述从齿轮滑落于所述轴盖。

一种开合装置,包括机体、机盖和上述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机盖盖设于所述机体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机盖连接,所述轴盖与所述机体连接。

一种扫地机,包括集尘装置和上述所述的开合装置,所述集尘装置安装于所述机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装置包括集尘盒、滚刷组件和风叶组件,所述集尘盒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风叶组件连接所述集尘盒,所述滚刷组件连接所述机体,所述机体开设有集尘槽,所述滚刷组件能够通过所述集尘槽将垃圾扫入所述集尘盒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扫地机的立体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集尘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集尘装置中集尘盒的爆炸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中开合装置的关闭状态的一视角的部分结构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开合装置的关闭状态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开合装置的打开状态的部分结构图;

图9为图7所示的开合装置中转轴机构的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开合装置中转轴机构的爆炸图;

图11为图7所示的开合装置中转轴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开合装置中转轴机构的爆炸图;

图13为图7所示的开合装置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开合装置的剖视图中a处的放大图;

图15为图8所示的开合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一侧剖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开合装置的剖视图中b处的放大图;

图17为图8所示的开合装置的打开状态的另一侧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所示的开合装置的剖视图中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扫地机10可以用于清洁地面的垃圾,使其在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时,能够为用户的生活带来便利,其中,扫地机10包括集尘装置100和开合装置200,开合装置200包括机体210,集尘装置100安装于机体210,当连接电源时,扫地机10可以在地面运动,随着扫地机10的运动集尘装置100便可以将垃圾扫入集尘装置100内。在一实施例中,开合装置200还包括机盖220,机盖220盖设于机体210以形成收容空间,集尘装置100包括集尘盒110、滚刷组件120和风叶组件130,集尘盒110容置于收容空间,风叶组件130与集尘盒110连接并且用于抽离集尘盒110内的空气。同时参考图6,机体210的底部开设有集尘槽211,滚刷组件120连接机体210,并且能够将垃圾通过集尘槽211扫入集尘盒110内,当集尘装置100连接电源时,滚刷组件120通过集尘槽211将垃圾扫入集尘盒110内,同时风叶组件130将集尘盒110内的气流抽离以将位于集尘槽211内的垃圾吸入集尘盒110,有效实现清理垃圾的效果。

参考图3、图4、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集尘盒110具有吸尘通道113、离心通道115、风机通道117和收容腔111,滚刷组件120位于吸尘通道113的入口处并且能够将垃圾通过集尘槽211扫入吸尘通道113内,离心通道115的一端连通吸尘通道113,另一端和收容腔111连通,位于吸尘通道113内的垃圾可以经过离心通道115最后达到收容腔111。在一实施例中,集尘装置100还包括过滤组件150,过滤组件150盖设收容腔111,风机通道117通过过滤组件150与收容腔111连通,风叶组件130位于风机通道117的出口处,当风叶组件130启动时,由于过滤组件150的限制,风叶组件130能够通过风机通道117抽离收容腔111内的空气,以使吸尘通道113内的垃圾能够通过离心通道115进入收容腔111且留在收容腔111内。具体的,离心通道115可以为螺旋状,在风叶组件130启动时,集尘盒110可以产生一定的风压,以使气流进入集尘盒110并带动垃圾吸入,螺旋状的离心通道115可以加强气流的聚集,聚集后的气流能增大吸力,以便位于吸尘通道113的垃圾在此吸力的作用下能够顺利进入收容腔111,更有效地清理垃圾颗粒物。

上述集尘装置100以及扫地机10,其中的集尘装置100包括集尘盒110、过滤组件150、滚刷组件120和风叶组件130,集尘盒110包括吸尘通道113、离心通道115、风机通道117和收容腔111,离心通道115呈螺旋状且连通吸尘通道113和收容腔111。当滚刷组件120扫刷垃圾并将垃圾往吸尘通道113抛入时,风叶组件130对抽离收容腔111内的空气以使集尘盒110内产生风压,在风压的作用下,位于吸尘通道113开口的气流能够将垃圾经过离心通道115以吸入收容腔111。上述集尘装置100在进行垃圾清理时,滚刷组件120将垃圾扫入集尘盒110的吸尘通道113以给予垃圾作用力,同时启动风叶组件130,风叶组件130将收容腔111内的空气抽离以使垃圾吸入离心通道115,离心通道115的设置使得垃圾能够顺利的扫入滚刷121入口并且吸入收容腔111中,使得集尘装置100能够更加有效的清理垃圾颗粒物。

参考图3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滚刷组件120具有两个滚刷121,两个滚刷设置于集尘槽211,两个滚刷121呈长筒状,并且沿相反的方向转动,例如:位于左边的滚刷121逆时针转动,位于右边的滚刷121顺时针转动,两个滚刷121共同作用,以将垃圾扫入吸尘通道113。其中,滚刷121可以为螺旋状,两个滚刷121的螺旋相互交错以形成吸入通道125,使得滚刷121在转动时能够将垃圾通过吸入通道125扫向吸尘通道113。同时参考图4,在一实施例中,滚刷组件120还包括连接件123,连接件123与滚刷121连接并且设有连通吸尘通道113的吸入通道125,

具体地,吸尘通道113的外壁为柔性体,例如,吸尘通道113的外壁可以采用硅胶、橡胶、软的塑料等材质。柔性体的特殊材质以使滚刷组件120可以实现上下移动及周向的偏摆以更好地贴合地面,进一步地,当集尘装置100随着开合装置200移动到不太平坦的地面进行垃圾清理时,由于吸尘通道113的柔软性使得滚刷组件120可以适应地面以便垃圾清洁更加全面。

参考图3,在一实施例中,吸尘通道113的延伸方向与集尘装置100的移动方向呈40到50度的夹角,例如,吸尘通道113的延伸方向与集尘装置100的移动方向的夹角可以为40度,45度,48度,50度等。这一角度范围的设置使得吸尘通道113的外壁能够更好地适应地面的变化,使得滚刷组件120更好地贴合地面,且使得垃圾能够更有效地穿过吸尘通道113以进入离心通道115。在一实施例中,吸尘通道113相对离心通道115向前偏摆,此时气流的吸力将垃圾从吸尘通道113卷入离心通道115,此时的垃圾不仅有吸力的作用,还有离心通道115的离心作用,以使垃圾更有效收容至收容腔111。在另一实施例中,离心通道115相对吸尘通道113向后偏摆,此时,吸尘通道113的延伸方向与集尘通道的移动方向可以视为呈130度到140度的夹角,使得垃圾通过吸尘通道113吸入离心通道115时,也能够有离心通道115的离心作用。

参考图3、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集尘盒110包括盖板140和座体160,座体160包括底板161和凸设于底板161的板体163,底板161和板体163形成收容腔111,在一实施例中,板体163具有螺旋面,盖板140盖设于螺旋面以形成离心通道115,具体地,盖板140的底面可以成螺旋状并且与板体163的螺旋面相匹配,当盖板140盖设在螺旋面时,螺旋面与盖板140的底面形成离心通道115。在一实施例中,当滚刷121将垃圾扫入吸尘通道113时,在风叶组件130的作用下,气流可以将位于吸尘通道113的垃圾吸入离心通道115,最终从离心通道115的出口落入收容腔111,其中,离心通道115的出口距离底板161具有一定的高度,以使垃圾的收容空间较大并且便于收集更多的垃圾。

参考图5,在一实施例中,过滤组件150包括固定件151和连接于固定件151的过滤件153,固定件151位于集尘盒110内并且可以将集尘盒110分割成两个腔体,过滤件153盖设收容腔111,风叶组件130可以通过过滤件153抽离收容腔111内的空气。在一实施例中,过滤件153可以呈网状,并有密集的网孔,这些网孔可以使得风机通道117与收容腔111连通以过滤垃圾,从而防止收容腔111内的垃圾进入风机通道117,其中,过滤件153具体可以包括目滤网、海帕网以及其他可以实现过滤功能的滤网。具体地,固定件151开设安装槽155,过滤件153可以嵌装于安装槽155内,而过滤件153不仅可以盖设于收容腔111,还可以将收容腔111和离心通道115一起盖设,以连通气流并且过滤垃圾。在一实施例中,风叶组件130包括风机131和位于风机通道117出口处的密封件133,密封件133将风机131与风机通道117出口处的间隙密封,以方便风机131在密封状况下抽离空气,当给风机131通电时,风机131便可以通过风机通道117将收容腔111内的空气抽离,此时收容腔111与外界形成风压,位于外界的空气便可以将位于吸尘通道113的垃圾吸进收容腔111。

参考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当需要将具有收容腔111的集尘盒110从开合装置200取出以倒出垃圾时,由于集尘装置100安装于机体210,此时可以通过打开机盖220来实现。同时参考图7和图8,当需要将机盖220打开时,用户需要一手抵住机盖220,另一手抵住机体210,抵住机盖220的手将机盖220往远离机体210的一侧打开,在此过程,机盖220可以通过转轴机构230相对机体210转动,从而实现将集尘装置100从机体210中取出来。进一步地,机盖220和机体210的盖合方式可以是卡扣、磁吸和粘贴等,对于本实施方式来讲,机盖220是通过转动机构对机盖220的作用力盖设在机体210上。

参考图9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转轴机构230包括轴盖231、转动件233和扭簧235。同时参考图8,其中转动件233可以与机盖220螺纹连接,轴盖231也可以与机体210螺纹连接,当用户用手将机盖220与机体210分开时,转动件233与轴盖231相对转动。具体地,轴盖231设有收容槽并且该收容槽可以为扇形槽,以便扭簧235和转动件233收容于收容槽内。继续参考图11和图12,在一实施例中,转动件233与轴盖231之间的转动是可以通过扭簧235控制,其中,同时参考图10,扭簧235包括第一支臂2351、第二支臂2355和转动部2353,第一支臂2351通过转动部2353与第二支臂2355连接,第一支臂2351连接于轴盖231内侧,第二支臂2355连接于转动件233。进一步地,转动件233还包括挂钩2331,第二支臂2355与挂钩2331连接。在一实施例中,转动部2353可以由一圈圈环形绕成的螺旋状,第一支臂2351和第二支臂2355是由转动部2353的两端延伸形成的,当第二支臂2355运动时,能够通过转动部2353带动第一支臂2351运动。在一实施例中,当转动件233相对轴盖231转动时,扭簧235可以给与转动件233作用力,使得用户在进行机盖220的开启或者关闭运动时,扭簧235可以帮助机盖220实现不同力度的控制。

参考图13和图14,在一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机盖220进行开启动作时,用户将手抵持机盖220以便相对机体210打开,同时参考图15,此时转动件233能够相对轴盖231从第一位置经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三位置,扭簧235的第一支臂2351和第二支臂2355可以从挤压转动部2353的状态转换成张开状态。具体地,当转动件233处于第一位置时,也就是机盖220闭合在机体210的位置,转动件233容置于收容槽,扭簧235呈压缩状态即第二支臂2355通过转动部2353挤压第一支臂2351,此时第二支臂2355给予机盖220拉力。当用户想要将机盖220打开时,由于拉力的作用使得转动件233在转动过程中产生阻力,即扭簧235会阻碍转动件233的转动,使得用户需要给与机盖220大于拉力的作用力以实现机盖220的开启。

参考图14,在一实施例中,在机盖220开启过程中,当转动件233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扭簧235从压缩状态转换为张开状态,即第一支臂2351与第二支臂2355相对转动部2353张开。当用户将机盖220打开至第二位置时,用户不需要给与机盖220作用力以抵抗第二支臂2355的拉力,此时第二支臂2355从对机盖220的拉力转换成推力,由于推力的作用使得转动件233在转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即扭簧235可以驱动转动件233转动,实现了即使没有用户对机盖220的作用力同样可以实现机盖220的开启动作。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5和图16,转动件233产生的动力使得转动件233可以继续转动,当转动件233从收容槽内脱离且凸出于轴盖231时,转动件233转动到第三位置,由于第二支臂2355给与机盖220的推力使得机盖220可以保持打开的状态,此时便可以实现将集尘装置100从机体210中取出以便垃圾的排出。

参考图15和图16,在一实施例中,当集尘装置100内的垃圾已经排出时,用户需要将集尘装置100放回机体210内以继续进行垃圾的清理工作,即进行机盖220的关闭动作,同时参考图8,当需要对机盖220进行关闭时,用户按压机盖220,结合参考图13,此时转动件233能够相对轴盖231从第三位置经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即扭簧235的第一支臂2351和第二支臂2355可以从张开状态转换成挤压转动部2353的状态。具体地,当转动件233处于第三位置时,也就是机盖220开启于机体210并且抵持机体210的位置,扭簧235呈张开状态即第一支臂2351与第二支臂2355相对转动部2353张开,当用户想要将机盖220关闭时,由于第二支臂2355给与机盖220拉力,由于拉力的作用使得转动件233在转动过程中产生阻力,即扭簧235会阻碍转动件233的转动,使得用户需要给与机盖220大于拉力的作用力以实现机盖220的关闭。

参考图15和图16,在一实施例中,当转动件233从第三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扭簧235从张开状态转换成挤压转动部2353的状态,即第二支臂2355通过扭簧235部挤压第一支臂2351。当用户将机盖220关闭至第二位置时,用户不需要给与机盖220作用力以抵抗第二支臂2355的拉力,此时第二支臂2355从对机盖220的拉力转换成推力,由于推力的作用使得转动件233在转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即扭簧235可以驱动转动件233件转动,实现了即使没有用户对机盖220的作用力同样可以实现机盖220的关闭动作。在一实施例中,转动件233产生的动力使得转动件233可以继续转动,当机盖220盖合于机体210时,即转动件233转动到第一位置,第二支臂2355给与机盖220的推力使得机盖220可以保持盖合的状态,此时便可以实现将集尘装置100密封至机体210中以进行集尘装置100对垃圾的吸取。

参考图9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转轴机构230还包括相互啮合传动的主齿轮260和从齿轮270,主齿轮260连接于转动件233,从齿轮270连接于轴盖231外侧,主齿轮260与转动件233可以过盈连接,当转动件233转动时,主齿轮260可以随着转动件233一起转动,此时主齿轮260能带动从齿轮270转动。进一步地,转动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螺母261和第二螺母271,第一螺母261连接于转动件233,以进一步的防止主齿轮260从转动件233上滑落,而从齿轮270与轴盖231可以间隙连接,使得从齿轮270为自由转动的状态,当第二螺母271连接于轴盖231时,使得从齿轮270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滑落于轴盖231。同时参考图15,具体地,由于转动件233从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三位置时,第二支臂2355对机盖220始终保持推力的作用,以使机盖220快速打开,主齿轮260和从齿轮270的啮合传动可以减缓机盖220相对机体210的转动速度,以减小机盖220对机体210的冲击并防止零部件的损坏。结合图17和图18,进一步,主齿轮260和从齿轮270之间可以添加阻尼油,即采用黏度相对较大的润滑油,以进一步减缓机盖220相对机体210的转动速度,并起到更好的减缓冲击的效果。

同样地,在机盖220的关闭过程中,由于转动件233从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二支臂2355对机盖220始终有推力的作用,以使机盖220快速关闭,主齿轮260和从齿轮270的啮合传动可以减缓机盖220相对机体210的转动速度,以减小机盖220对机体210的冲击并防止零部件的损坏。进一步,主齿轮260和从齿轮270之间可以添加阻尼油,即采用黏度相对较大的润滑油,以进一步减缓机盖220相对机体210的转动速度,使得机盖220盖合在机体210的冲击减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